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文章通过协整检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脉冲响应函数深入分析了人民币汇率变动对贸易结构的短期和长期影响。结果表明,实际有效汇率升值对贸易结构的影响长期为正。短期为负,长期影响显著,人民币汇率稳步升值将有利于我国贸易结构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基于VAR模型的广义脉冲响应函数法与方差分解法,考察了我国1985-2003年期间6类环境污染指标与人均GDP之间的长期动态影响特征.冲击响应分析结果表明,一方面经济增长是影响我国污染排放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环境污染对经济增长也存在着反向作用,然而后者具有一定滞后效应.方差分解结果显示人均GDP是解释各类污染排放的预测方差的重要变量,然而污染排放对经济增长的预测方差贡献度则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3.
文章利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从需求的角度对1999~2006年间影响钢铁行业增长的重要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房地产业、工业以及钢铁出口每增长1个百分点,将拉动钢铁产出分别增长0.065、0.458、0.479个百分点;同时,房地产、工业及钢铁出口对钢铁的产出具有正向效应和延迟效应;方差分析结果还表明,在钢铁产出的变动中,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钢铁自身扰动项和工业扰动项的冲击将起主要作用,钢铁出口和房地产业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4.
我国钢铁产业集中度低,规模经济不明显,导致钢铁产业能源消耗总量高,不仅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市场混乱,而且制约着整体竞争力的提高,也大大削弱了我国在国际市场的地位和作用。本文采用理论和实证研究,通过对我国钢铁产业1994~2008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钢铁产业集中度的提高对能源消耗的降低有明显的作用,其中CR4/CR10的提高对钢铁产业能源消耗总量的降低影响显著,而小企业所占比重、连铸比、节能降耗投入对钢铁行业单位产值能耗的降低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将技术创新分为产品创新和过程创新两个维度,运用我国1996~2011年的数据,首先建立 VAR 模型,通过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后,建立 VEC 模型,分别探究我国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技术创新对就业的影响。并建立脉冲响应函数,模拟就业对产品创新和过程创新冲击的响应。结果显示:(1)产品创新和过程创新都会促进就业,但过程创新的作用更加显著;(2)技术创新对就业的促进作用在东部地区更加稳定而明显。本文力图通过分析技术创新的就业效应,为我国改善就业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中国钢铁产业竞争力研究——基于策略能力观的视角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基于策略能力观的视角,建立了中国钢铁产业竞争力的三双模型分析体系。重点从国民福利与产业利润、前向竞争力与后向竞争力、比较势力与比较效率三个方面分析了中国钢铁产业竞争力的现状。研究表明,从中国钢铁产业的前向竞争力来看,与发达国家钢铁产业及前向产业相比,虽然在产业规模上具有一定优势,但在整体势力与效率方面都居于劣势,最主要的是比较效率偏低;从中国钢铁产业的后向竞争力来看,竞争力不足既有比较势力偏弱的原因也有比较效率偏低的原因,并以比较势力偏弱为主。本文最后提出了一些对提高中国钢铁产业竞争力具有现实意义的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14个细分行业和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分别从行业和地区层面对影响我国服务业进入退出的各种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行业本身的盈利前景是吸引企业进入服务业的主要因素,服务业的进入退出更多是市场机制作用的结果。然而,企业在进入服务业时也面临着因行业的专业化壁垒、高素质劳动力稀缺和在位企业扩大经营规模的策略性行为导致的进入障碍,特别是在转轨时期,政府对服务业的行政管制、垄断经营以及对制造业的控制都会制约服务业的自由进入和退出。并且,相对于经济性的进入障碍,政府的控制力对服务业进入退出机制的扭曲要更严重。  相似文献   

8.
钢铁产业的产业集中度和空间布局是关系产业竞争力的两个重要方面,提高产业集中度和优化空间布局.是中国钢铁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任务。本文通过建立相关的模型和数据测算.分析我国钢铁产业集中度和空间布局的变化,发现我国钢铁产业的生产集中度和空间集中度不仅很低.而且在2001年以来还在不断降低。研究显示,我国钢铁产业的空间布局呈现以市场指向为主、兼资源依托型之格局,临海港口型特征不明显。对三种不同类型的空间布局绩效的比较研究发现.临海港口型的空间布局应是我国钢铁产业布局的主要合理方向。论文对2005年新颁布的《钢铁产业发展政策》作了相应的分析和评论,探讨了产业政策的真正意义.主张作为产业政策不适宜对市场作具体数量的规定。  相似文献   

9.
10.
我国自从加入WTO以来,外资在啤酒行业掀起一波接一波的并购浪潮.本文选取2001~2008年间我国啤酒行业633家啤酒企业的财务数据,采用DEA- Tobit两阶段回归模型,实证分析外资啤酒企业相对于国有、民营企业,是否具有更高的效率.实证研究显示:在三类所有制的啤酒企业中,民营啤酒企业效率最高,其次为国有企业,外资企业最低.  相似文献   

11.
唐山钢铁产业群发展前景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成本是决定钢铁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因素。唐山地区发展钢铁工业有得天独厚的区位和资源优势,出现在这一地区的钢铁产业群是企业追求成本优势的必然产物。随着进口矿比重不断增加,地方政府应以降低物流成本,减少耕地占用,合理使用淡水资源,改善中心城市居住环境等原则为指导,积极引导钢铁产业群向沿海转移,并与港口建设统筹规划,全面提升产业群的国际竞争力。唐山钢铁产业群的发展对传统的均衡区域经济布局理论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12.
中国钢铁工业景气指数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钢铁工业作为基础原材料工业其发展态势将直接影响国民经济的运行,因此,对钢铁工业的监测预测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国际上已利用了钢铁工业指数对钢铁工业进行有效的监测预测,而我国对钢铁工业的监测预测工作刚刚起步。我们通过多方面收集与钢铁工业有关的月度经济指标,利用时差相关分析等方法从中筛选出钢铁工业的先行、一致和滞后指标,并利用国际上先进的合成指数(Composite Index,CI)方法构建了我国钢铁工业的景气指数,以期为政府、钢铁企业及相关部门准确判断钢铁工业发展形势,有效预测钢铁工业的未来发展动向,正确制定相关的宏观经济调控方向、力度及经营方针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在绿色经济发展的趋势下,对产业集群的考察应该从集群在经济贡献、技术创新、环境和社会影响4个方面的表现进行集群的综合绩效评价,本文从上述4方面出发,构建了产业集群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及模糊评价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对唐山钢铁产业集群的综合绩效评价做出了具体评价。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数据包络分析(DEA)的基础理论和方法,从不期望产出的角度出发,将钢铁产业污染物排放作为一种非期望输入引入到数据包络分析模型中,并将该模型应用于我国钢铁产业生态效率评价及节能减排潜力的研究。研究结论表明,我国各钢铁企业生态效率总体上不高,但呈现出逐渐增强的趋势;通过进一步的钢铁企业效率改进分析得知,我国钢铁企业还存在着较严重的投入拥挤和产出不足现象,仅从钢铁企业的47家样本来看,我国钢铁企业有着巨大的节能减排潜力。  相似文献   

15.
加入WTO对中国钢铁企业的影响及策略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中国加入WTO,使国内钢铁企业的生存环境发生新的变化,本文通过引用大量数据资料,结合WTO的相关条款,认真分析了加入WTO给国内钢铁企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根据国内钢铁企业发现状以及与国外先进企业的差距,就如何推进企业管理,机制和技术创新,实施联合重组,提高竞争实力,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中国钢铁企业竞争力评价及其动态演变规律分析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提出企业竞争力差异的根源是基于企业的技术资本、组织资本和社会资本有机结合基础之上的企业动态能力运用效果不同的观点,建立了一个企业竞争力的内在决定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的理论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利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和Malmquist指数,针对我国大中型钢铁企业,根据企业价值创造的效率和有效性分析评价了我国大中型钢铁企业竞争力及其动态演变趋势。  相似文献   

17.
钢铁新政下钢材流通企业盈利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钢铁产业政策给国内钢材流通环境带来的深远影响,提出了钢材流通企业变赚过手钱为与用户建立利益共同体,大力推广新产品,发展加工、配送业务提供增值服务的盈利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