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理论机制分析发现,在中国这样具有明显大国转型特征的经济体中,FDI通过支付工资溢价和提供更多就业机会等渠道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同时,本文借鉴以门槛回归技术为代表的非线性计量经济学理论,采用中国1998-2011年的省际面板数据构建"门槛效应"面板模型,对FDI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门槛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论表明,FDI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显著存在于实际外商直接投资存量和城乡实际收入差距的"双门槛效应",FDI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之间存在显著的非线性关系。而且,随着门槛值的不断增加,FDI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正向影响效应均呈现逐渐递减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劳动力是影响外商直接投资的重要因素。本文从劳动力的两个层面,即单位劳动力成本和人力资本,实证研究了劳动力成本和劳动力质量对外商直接投资的作用特征。结果表明:无论是在全国层面,还是在沿海和内陆地区,单位劳动力成本对外商直接投资均具有门槛效应,且沿海地区的门槛值要低于内陆地区,这意味着沿海地区在引资过程中更容易失去劳动力成本优势;人力资本对外商直接投资具有结构效应,即不同层级的人力资本对吸引外资会产生异质性的作用结果。针对上述结论,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赵德昭 《财贸经济》2018,(1):118-131
本文系统构建了包含FDI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内的理论分析框架,采用1996-2014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对FDI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分布格局和时空跃迁进行深入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二者在区域分布和空间集聚类型上基本保持一致,已形成以东部地区为集聚中心的“核心一外围”格局,具有明显的空间近邻效应.全国样本的空间计量结果表明,FDI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效应,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较为显著,其空间集聚格局具有“马太效应”特征.分地区样本的空间计量结果表明,中西部地区FDI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促进作用要小于东部地区,但东部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空间集聚效应明显弱于中西部地区.本文的政策含义是,实施区域差异性的引资政策,充分发挥其正向空间集聚和空间溢出效应,同时利用FDI产业的梯度转移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集聚的空间非均衡问题.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1991-2003年间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的区位变迁及其特征。外国直接投资高度集中在东部地区,“入世”后,外商在华直接投资呈现“北上”的趋势,“西进”趋势不明显,而且外国直接投资在东、中、西部地区省际间的分布存在严重的不平衡。本文还归纳了外商在华直接投资区位变迁的影响因素,包括基础设施、市场因素、劳动力因素、优惠政策、产业集群效应,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调整引资政策、促进外国直接投资向中西部地区流动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通过建立动态PanelData模型来分别考察外商对华直接投资对中国东、中、西部地区贸易结构的动态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外商对华直接投资对我国不同地区的影响存在着显著差异,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部地区出口贸易结构效应的影响是最显著的,西部地区次之,中部地区最弱。根据实证检验结果,要提升外商直接投资在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出口贸易结构效应,加强中西部地区的“硬”、“软”环境建设,优化这两个地区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结构并提升所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质量。  相似文献   

6.
陈健  夏兰 《商场现代化》2007,(30):294-295
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转移,需要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以改善转移的层次和效果。因此,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尤为重要。本文着重分析了江西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状况以及人力资本投资在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效应以及具体的作用路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大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全球金融危机使得我国外商直接投资面临巨大挑战,而相对于东部发达地区,处于弱势地位的我国中西部地区引进FDI的形势更加严峻.我国中西部地区市场规模和发展潜力较大,应充分发挥市场规模和潜力优势,发展市场寻求型FDI;充分发挥劳动力资源优势,大力引进FDI投入劳动密集型产业,弥补自身不足;提高教育水平,加强人才的培养工作;完善投资硬环境,加强投资软环境建设,注重产业集群效应,抓住机遇促进FDI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通过短期和长期就业效应对流入地的服务业就业市场产生深远影响。文章剖析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就业效应的作用机理,分析广东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以及服务业就业市场的发展特征,实证考察广东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的就业效应,并提出政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广东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对服务业劳动力市场产生的总就业效应为微弱负效应,广义脉冲响应函数显示广东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产生的短期就业效应为负而长期就业效应为正。  相似文献   

9.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转型经济体,中国区域制度和区域外商直接投资规模差异较大。因而,研究双边投资协定、区域制度与区域外商直接投资问题,不仅有助于双边投资协定理论的丰富,还有利于中国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本文以1997—2016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为样本,基于FDI综合动因理论并利用门槛模型进行理论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双边投资协定、区域制度均对区域外商直接投资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双边投资协定与区域制度之间存在显著的替代效应。而利用区域制度作为门槛变量的研究进一步发现,双边投资协定对区域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存在区域制度门槛:相较于区域制度高于门槛值的区域,双边投资协定对区域制度低于门槛值的区域的外商直接投资促进作用更大。因此,积极签订双边投资协定,努力完善区域制度,不仅有助于吸引外商直接投资,而且有利于缩小区域外商直接投资规模差异,促进中国经济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我国1995-2009年省际面板数据,从东道国吸收能力的角度分析影响外商直接投资技术外溢的因素:人力资本、经济发展水平和开放程度。实证结果表明东部地区各省的F D I吸收能力普遍强于西部地区,东、西部地区的检验结果均不支持所谓的"人力资本门槛效应",但随着人力资本的提高,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会逐步增强。  相似文献   

11.
郭其友 《财贸研究》2003,14(5):7-11
现代社会生产力的巨变引起了劳动结构的深刻变化。劳动结构的变化既影响着商品价值的形成又影响着财富的生产。尽管分配制度涉及到所有制、生产力状况等等方面 ,但劳动内容、方式的变化对价值形成的作用意义可在一定程度上指导分配制度的改革。  相似文献   

12.
劳动者收入占比一直是中国经济增长中的一个热点问题。企业劳动收入占比反映了劳动和资本在出口收益分配中的相对地位及其收入分配关系。本文运用1998-2007年间企业层面的出口数据,实证分析了中国制造业出口对出口企业劳动收入占比的影响,并考察了出口影响企业劳动收入占比变动的传导机制,发现中国制造业出口对出口企业劳动收入占比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出口企业劳动收入占比的提升是分工深化效应下生产结构转变的结果。本文澄清了所谓的"中国出口导向增长模式"不利于劳动者报酬提升的主流观点,有利于正确认识出口对收入分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国际贸易问题》2021,(2):159-174
以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颁布为背景,基于企业异质性理论的分析框架,本文对劳动保护、用工成本与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实施显著提升了我国企业开展对外投资的概率;异质性分析显示,这种促进作用在东部地区企业、非高新技术行业企业、生产型对外直接投资企业以及高生产率企业样本中更加显著;《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可以通过增加企业的工资薪酬、固定用工成本以及提高企业所面临的劳动保护程度三个机制来提升我国企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的概率,并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提升了企业绩效。  相似文献   

14.
对劳动力与劳动的区分是马克思经济理论发展中一个极为重大的问题,也是全部政治经济学中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本文从马克思经济思想发展角度,探讨了马克思经济学区分劳动力与劳动的历史过程,认为以1857年为分界线可将马克思劳动力商品理论发展划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在早期阶段,马克思尚未将劳动力与劳动区分开来;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第一次对劳动力与劳动的区分作了较为科学完整的阐述;在后期阶段,马克思深入探讨了劳动力与劳动的区分以及与资本相交换过程中的内在联系,论述了工人出卖劳动能力与劳动本身以及与工资的关系。文章提出,研究马克思劳动力商品理论要注意对早期和后期马克思有关劳动力和劳动的论述及不同表达方式有不同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16.
随着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发展与完善,在劳动力市场定价机制、竞争机制、保障机制以及生活成本和人力资本投资等因素共同影响下,我国的劳动力价格出现了较大变化.在阐述劳动力价格变化基本情况基础上,研究了其价格变化的原因及其对就业、居民消费和对外贸易的影响,最后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Journal Of African Business》2013,14(1-2):229-249
Abstract

This article reviews and compares the employment and labor laws of three countries-US, South Africa, and Ghana. The methodology employed is a qualitative review of each countries employment and labor laws that are centered on collective bargaining, employment discrimination and other workplace standards, unemployment compensation, pensions, workplace safety, and workers compensation. Even though, the three countries have laws covering various areas of employer/employee relationships, perusal of the various countries' laws reveals there are considerabl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hree countries with respect to the importance of labor market institutions and the role they play in determining the terms of employment.  相似文献   

18.
国际劳务输出与境外就业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在2009年《社会蓝皮书》发布会上,就业问题研究专家陈光金预测,在"十一五"期间,年度劳动力供求缺口在800万人甚至1200万人以上。如此多过剩的劳动力仅靠我国本身的经济规模难以实现劳动者的充分就业,需要通过多种渠道寻找就业岗位。而发达国家由于人口增长  相似文献   

19.
周禄松  方旭存 《江苏商论》2014,(6):63-64,67
本文首先基于贸易政策改革对工资差距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其次指出了工资差距扩大的内在动因:国际经济的一体化导致了熟练工和非熟练工之间薪酬差距的扩大。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本文系统地分析在经济开放条件下,劳动力市场灵活性对中国工业部门1999-2009年间内资企业的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分析了经济开放条件下劳动力市场灵活性通过影响外商直接投资FDI流入间接影响劳动生产率和直接影响劳动生产率的两种渠道。此外运用3sls和2sls方法从地区和行业两个层面估计劳动力市场灵活性、FDI和国际贸易等因素对内资企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国际贸易对内资企业生产率的影响不明显,但是伴随着国际贸易的技术外溢促进了地区劳动生产率;FDI具有较为显著的提高我国工业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效应;地区数据和行业数据估计都证实了劳动力市场灵活性可通过FDI间接作用和本身的直接作用促进内资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