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傅颖红 《中国改革》2004,(11):20-20
早就听说在北京南站附近有一个“上访村”,上访村和上访者的存在折射着现代社会的许多问题。作为当今的大学生,尤其是法学系的大学生,应该关心社会、关心这一特殊的群体。今年暑假前,经过一番准备,我们北京交通大学法律援助中心的几个老师和同学走进了“上访村”,走近了这一群因为各种原因而游离于正常生活之外的“上访者”。“上访村”“上访村”“上访者”。在“上访村”,我们和这些进京上访者进行了面对面的交谈,从所掌握的材料来看,这部分来京上访人的情况主要体现在以下的调查统计中:上访者的基本情况性别及年龄情况:上访者以中年男性…  相似文献   

2.
村鸡蛋     
县城街里,有一爿小店,窗口竖着块纸板,上面歪歪扭扭写着“村鸡蛋”三个红字。这些鸡蛋放置在一个纸箱内,层层用豆秸铺垫。它们个儿小,沾着淡淡的血痕,散发着我熟悉的乡村气息。小时候,我们那一带的乡间,家家户户都喂鸡。天晴日暖的正午,大人们出工回来,全村便响彻了母鸡产蛋后的呜叫。其声激越,此起彼伏,热闹非凡,是农村独有的交响曲。村鸡蛋多数是要卖掉的。我在县城读高中的那些年,全部的经济来源就是凭卖鸡蛋、卖羊和卖猪来解决的。如今,父母辞世,故居变成一片废墟。  相似文献   

3.
菜香飘满致富路田野飞出小康歌世世代代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在改革的大潮中,有的开始走出土地去闯世界,寻找更广阔的致富天地。有的仍眷恋着他们所生活的那片热土,用科技与勤劳在黄土地上谱写一曲致富歌。他们就是赤峰市喀喇沁旗四十家子乡桥头湾子村种菜的农民们。...  相似文献   

4.
2002年秋,北京市通州区台湖镇崔窑村几位村民凑在一起,聊起了村里分地的事儿。一个说:“幸亏有了《农村土地承包法》,要不,非乱了套。”另一位说:“改革开放几十年,咱承包土地老是当乙方,想不到这回咱也当了回甲方。”其得意之情溢于言表。怎么回事儿呢?这还得从头说起。2002年8月,《农村土地承包法》一颁布,在农村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台湖镇崔窑村,这个仅有125户、446口人、932亩粮田的小村也打破了往日的平静。村民们有的找村委会理论;有的甚至闹到镇里。焦点问题就是一个“土地承包经营权”。原来,崔窑村地处台湖镇西南部,属亦庄开发区东…  相似文献   

5.
去上访村采访那几天,正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我和胡敏走在离北京南站不远的脏兮兮的铁道上,给一个上访艺人摄像录音;在没有任何取暖设备的屋子里听失去爱子的母亲的哭诉……相信那几天是那个忘了自己冤屈的上访艺人一生中最快乐、最难忘的时光。那几天,他出去就认真地戴上口罩,随手提着一个装满水的太空杯。那几天我的耳边一直不停地在唱:“访、访、访、访,访啊访,访到党中央……”那几天的感觉直到现在仍然能清晰地感觉到——彻骨的冷,眼睛发涨发酸。对于我们杂志社的同事们来说,谁都对那些提着一包材料、满肚子的“愁苦”从眼睛里流出来的…  相似文献   

6.
笔者在农村“三资”管理与审计工作中发现普遍存在着“隐形债务”的现象,就是债务实际上已经形成,村集体的账面上却没有反映或根本无法反映。这种债务大多因吃喝招待所致,有的村在饭店、商店都有“账户”(就是欠账单),吃喝完签个字走人。  相似文献   

7.
“中央出报告、乡村搞摘要、村里喊口号”,这是当前我国不少农村地区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广大农民群众对县、乡、村层层“截留”中央政策的做法极为不满,他们说,中央的好政策到了下面就被“空心化”了。这一问题在农村工作中引发了很多新矛盾和新问题。农民成了“政策通”1998年9月,河南省内乡县汪店镇雷沟村樊成甫等几位农民上访反映农民负担过重问题。当代表们在有关部门见到了1996年中央关于减轻农民负担的13号文件时,激动得流下眼泪。樊成甫在日记中写道“3年了,这样的好文件我们才知道,回来一说,雷沟人奔走相告。…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村民参政、议政意识不断增强,要求村务公开、民主理财的呼声越来越高,一些地方由于村财务管理混乱而引发村民集体上访、越级上访的事件时有发生。福建省顺昌县大干镇富文村2001年4月份以前是远近闻名的“上访村”,该村村民到县、乡上访20次,市里上访7次,省里上访10次。针对这种“上访村”的现状,镇党委决定下派镇经管站站长余继俭进村任村支书。余站长上任后,从解决群众迫切关心的财务问题入手,抓村财整顿、抓财务公开。首先,聘请三位懂财务有威望的业务骨干,组成审计小组,对全村1989年以来财务收支、债权债务、财产物资、承包合同等…  相似文献   

9.
正这两年,"空巢村"成了社会舆论热点。在那里,没有了年轻人,有的甚至连小孩子都很少,剩下的就是些上了年纪的老人。他们在那里默默生活,每天都期盼着儿女们能常回家看看。这些老人,很多都无人照料,有了病也得不到及时治疗,压抑情绪无法及时排解。"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就是"空巢村"老人最真实的生活写照。(3月22日《现代金报》)在多元文化价值背景下,对于"空巢村"现象,有不少相左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理好财,管好账,当群众的“好管家”,是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对村会计的基本愿望和要求。不少村会计也正是以此为准则而努力工作,赢得了人们的普遍赞誉和好评。但是,笔者在实践中深深体会到,在新形势下,村会计还有一条重要职责,那就是要多向村民传授会计知识。一次,我乡某村的几十名群众,因为对该村的农电整改有意见,准备集体越级到省里去上访。为了及时化解矛盾,维护农村稳定,乡里抽出专门人员,对该村财务实行“回头看”,再清理。但当我们召集一些村民代表来乡审核该村财务时,面对一本本整齐规范的账据,有的村民代表说:“既然账已做好…  相似文献   

11.
要关死集体财产流失的“闸门”毕金眼下,一些地方在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中,忽视集体财产流失的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据了解,主要有如下几种倾向:一是“互通有无”。有的村干部为不显山不露水,竟打着村与村相互“支援”的幌子,将集体的化肥、农药、水泥、木材等化公为私...  相似文献   

12.
<正> 钟祥市贺集乡何巷村原是一个以粮食生产为主的贫穷村,他们奋斗十年,坚持开发荒水,现已变为以水产养殖为主的专业村,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较好成绩,1999年全村人均收入2763元,比1989年增4.6倍。 一、认识资源、变废为宝 何巷村三面临湖,荒滩荒水较多。过去,全村人平1亩水稻田,不是旱就是涝,难于满足温饱,村民们只能望水叹息。村支部在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的政策指引下,提出:“我们生在宝山要识宝”。“宝”就是变为荒滩荒湖为精养鱼池。从  相似文献   

13.
近日,笔者在与乡村干部群众交谈时,常听他们说到“黑头村官”一词,甚感疑惑。细一了解,原来是一些村在换届后村干部滥用权力自行“聘用”的村级配套干部,这些人或是落选的村干部,或是嗜用拳头的“能人”,或是宗族宗派势力代言人,因其未经群众公认,也非乡镇党委考核任命,故而群众把这种“暗箱”操作产生的“村官”戏称为“黑头村官”。这些村为什么乐用“黑头村官”呢?原因有三:其一,村主要干部为摆平换届中与宗族宗派和落选村干部等各方的关系;其二,村委会的干部们为报答选举中投票支持自己的人;其三,村主要干部利用横行乡…  相似文献   

14.
2004年2月下旬的一个下午,青海省西宁市城东区先进村6位普通农民来到某报驻青海记站。他们激动地拿出一沓举报材料,上面密密麻麻地摁满了鲜红的手印,占了10多页纸。“我们村的458个父老乡亲强烈希望新闻单位进行舆论监督,使我们村的村务公开!”  相似文献   

15.
为增强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透明度,近年来各地普遍建立了财务公开栏.据笔者了解,财务公开目前在一些地方仍存在着不尽如人意之处:有的村怕群众了解财务活动真相,编造财务事项,搞假公开;有的村避重就轻,只公开无关紧要的财务收支,搞局部公开;有的村公开内容长期不予更换,一副旧脸看半年,甚至更长;有的村文字、数字写得潦草、模糊不清,穷于应付,流于形式;更有甚者财务公开栏长期不用,成了"通知栏"、"广告栏"等.  相似文献   

16.
湖北省随州市新街镇杨岗村,有9个组,402户,1502人,耕地面积3130亩。该村多年来无乱开支、无集体办招待、无群众上访、无拖欠合同款,成为远近闻名的“四无”村,他们的诀窍在哪里呢?  相似文献   

17.
村务公开好     
近几年农民上访案件逐年增多,仅1996年我县就出现农民上访案件40多起,1997年截止四月未已达到了30多起,这些上访案件绝大多数都涉及村财务管理混乱和村干部办事不公等问题。但经我们调查核实,农民上访所提出的问题大多数都是不准确、不真实的,很多都仅仅是怀疑,或者是所谓的“我们认为”,今年年初我县有一个村农民聚众上访,封了村办公室,驱逐乡干部,提出了93条意见,但经过我们核实只有6条能构成的问题,其余都是怀疑,这一怀疑不仅造成了不良的政治影响,也造成了多方面感情和经济上所损失,究其原因主要是村务不公开所致。近几年,农民的参政意识越来越强烈,他们不仅要知道自己的往来帐目,还要知道村里的一些事情、如果长期不公开村务,难免使其产生怀疑,造成不同程度的猜测、直至上访。  相似文献   

18.
编辑同志:笔者最近在贵阳市南明区后巢乡调研时了解到,该乡不少村的财务管理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一是财务公开“质量”不高。有的只公开大的,不公开“小”的;只公开明摆着的,不公开“隐蔽”的;只公开大家知道的,不公开少数人“晓得”的;只公开办公益事业支出的,不公开吃喝应酬“花”掉的。对此,村民们很有意见。二是财务账目混乱,“白条子”做账情况严重。该乡四方河村甘荫塘村民组,在1997到2000年的4年时间内,全组集体收益85万余元,“白条子”做账开支竟高达75万余元。由此而引发村民到市、区、乡集体上访。为…  相似文献   

19.
“一村一品”从字面上看就是一个村要侧重抓好一个产业或者一个产品。但用发展的眼光看,“一村一品”这个概念是动态的,不同发展阶段应该有不同的内涵和外延。“一村一品”,“品”是核心,它具有很强的地域特色,不仅包含着种、养、加以及文化、旅游等产业,而且包含这一产业发展中的劳动对象、生产工具和生产关系,囊括了整个产业发展的诸多因素:“村”是载体,是“品”发展过程中的范围界定,起初可能只是几户农民,而随着产业的扩展,可以扩大到一村或几村、一乡或几乡,  相似文献   

20.
“挂职”会计应引起重视编辑同志:笔者在基层从事农村财务工作中,经常与村会计打交道,谈心,听老同志谈他们在业务工作上的经验。在交谈的过程中,有的村会计时常倾诉他们心中的苦衷。笔者确实有感触,农村基层会计难处多。有的虽是会计,其实是名义上的“挂职”会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