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及时、有效地识别可疑交易是金融机构切实履行反洗钱报告义务的前提。制定完善的可疑交易报告制度,是金融机构预防和打击洗钱活动的重要措施。实践证明,实施可疑交易报告制度对于发挥反洗钱成效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金融机构过度依赖可疑交易客观标准、系统识别智能化程度不高、判断标准差异性较大等原因导致可疑交易报告海量报送、情报价值低的问题较为突出。因此,进一步完善可疑交易报告制度,提高金融机构可疑交易分析和识别能力是当前反洗钱工作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基层金融机构在履行反洗钱法律义务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出发,分析了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了完善金融机构履行《反洗钱法》规定义务的对策建议.主要是:正确认识反洗钱工作的意义,解开"开展反洗钱影响业务工作"的思想包袱;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反洗钱制度;增强工作主动性;严格履行"了解你的客户"义务;细分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行为,落实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制度.  相似文献   

3.
反洗钱制度安排的一项核心内容是金融机构向反洗钱情报部门提交可疑交易报告.目前金融机构可疑交易报告数量庞大而情报价值较低,这已成为制约反洗钱工作开展的主要障碍.本文在分析了我国可疑交易报告质量现状的基础上给出了提升其质量的管理路径,具体包括完善报告制度、优化报告流程、实施风险管理、创新技术手段、拓展审计职能等.  相似文献   

4.
银行业金融机构向反洗钱情报部门报送大额和可疑交易报告制度是反洗钱基础工作的一项核心内容。目前,金融机构报送的大额和可疑交易报告数量大而情报价值较低,已成为做好反洗钱工作必须克服的难题。因此,加强对大额和可疑交易报告的分析研究,提高金融机构可疑交易报告质量尤为追切和必要。本文在对辖内金融机构大额和可疑交易报告工作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大额和可疑交易报告质量低的原因,并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2003年中国人民银行相继颁布了《金融机构反洗钱规定》、《人民币大额和可疑支付交易报告管理办法》、《金融机构大额和可疑外汇资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简称一个规定、两个办法),在奠定了我国反洗钱工作法律框架的同时,也明确了金融机构反洗钱工作的四项主要制度,即了解客户制度、大额交易报告制度、可疑交易报告制度和保存记录制度。反洗钱工作开展两年多来,在四项制度的具体执行过程中积累了经验,但也存在许多不足,特别是在了解客户制度、大额和可疑交易报告制度的贯彻落实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完善和改进。  相似文献   

6.
操基平 《上海金融》2012,(10):103-106,119
近年来,我国反洗钱领域可疑交易报告数据井喷现象引起了国内外的关注,更引起了人们对我国反洗钱制度有效性的质疑。海量的可疑交易报告数量是金融机构在现行制度下为了降低反洗钱成本而过度采用机器替代人工报告可疑交易的结果。因此有必要在深化防范风险为本的反洗钱制度的基础上,一方面正确区分可疑交易,将合法经济符合特征的可疑交易剔除,从而减少可疑交易的总量;另一方面推行金融机构法人监管制度,发挥金融机构主观能动性,提高可疑交易数据的质量,从而进一步提高反洗钱工作的效率。  相似文献   

7.
李峰 《浙江金融》2012,(2):35-37
"客户身份识别"是金融机构预防和打击洗钱活动的基础工作,如果没有客户身份信息的有效获取技术和制度支持,识别并报告可疑交易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金融机构反洗钱工作也就失去了重要支撑。本文实证分析了我国金融机构在执行该制度时存在明显的"六不到位"问题,进而提出了切合实际、有前瞻性的五方面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孔繁琦 《时代金融》2012,(20):22+27
金融机构可疑交易报告是反洗钱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目前,金融机构过度依赖可疑交易客观标准、系统识别智能化程度不高、判断标准差异性较大等原因导致可疑交易报告海量报送、情报价值低的问题较为突出。本文拟通过分析评估金融机构报送可疑交易报告的现状,并试图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2003年3月1日,《金融机构反洗钱规定》、《人民币大额和可疑支付交易报告管理办法》和《金融机构大额和可疑外汇资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正式实施,掀开了中国反洗钱新篇章。"一个《规定》、两个《办法》"颁布实施以来,各商业银行认真组织宣传、培训和贯彻执行,按照要求建立反洗钱内控制度,落实反洗钱岗位责任制,并向人民银行报告了大量的可疑支付交易,为我国反洗钱工作,特别是金融业的反洗钱  相似文献   

10.
孔繁琦 《云南金融》2012,(7Z):22-22
金融机构可疑交易报告是反洗钱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目前,金融机构过度依赖可疑交易客观标准、系统识别智能化程度不高、判断标准差异性较大等原因导致可疑交易报告海量报送、情报价值低的问题较为突出。本文拟通过分析评估金融机构报送可疑交易报告的现状,并试图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