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产业集聚所创造的集聚经济能够为产业注入强大的活力。基于2005年-2012年的数据分别从行业和企业层面研究了我国汽车产业的集聚程度并结合EG指数综合分析了我国汽车产业的集聚现状,发现总体而言我国汽车产业的集聚情况不容乐观,其主要体现在政策因素导致的地理上的不集中。因此,从各级政府协调规划汽车产业的角度出发,对优化我国汽车产业布局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迅猛,特别是轿车产业,中国巨大的市场潜力吸引了全球众多知名汽车厂商的目光,这些企业纷纷来华投资,凭借这些跨国企业提供了技术、硬件,以及产能上的保障,中国在短短几年时间内成为全球知名的汽车生产国。快速发展的汽车产业为汽车电子产品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市场,中国汽车电子市场随着中国汽车产业一起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在2002和2003年两年,中国轿车产量急剧增长,中国汽车电子市场也随之进入超高速发展时期,从2004年开始,中国汽车产业进入稳步发展时期,中国汽车电子市场也放缓了前进的步伐,整个市场进入一个稳定且快速的增长阶段,2005年,中国汽车电子市场整体规模达到了624.3亿元,销售额与2004年的同比增长高达36.3%。  相似文献   

3.
《结构调整信息》2004,(1):37-38
由于到2005年我国将把汽车整车的进口关税降到25%,零部件关税降到10%的平均水平,同时将全面取消进口配额和进口许可证。因此作为试探和前奏,2004年汽车产业的进口配额和许可证将部分取消,因此整车企业,特别是  相似文献   

4.
2005年乘用车市场供求明显回升,但上年形成的库存过大问题并未得到明显缓解,全年市场供大于求的压力依然突出。预计2006年产销量会继续稳步增长,整体价格仍会下降,降幅不会高于2005年。针对不断增长的产能,政府宜结合结构调整与鼓励自主创新和节能环保等目标出台相关政策,促进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技产业》2008,(1):F0002
襄樊高新区是1992年11月经国家批准设立的国家高新区。为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加快发展,2005年2月,原襄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与原襄樊汽车产业经济技术开发区合并,组建成新的襄樊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相似文献   

6.
李晶侠 《首都经济》2006,(10):52-53
2005年,中国汽车品牌总数为355个,其中轿车和乘用车总品牌数为100个。而这其中的自主品牌只有37个,可以说中国汽车赶超世界道艰路远。在日趋激烈的世界汽车产业竞争中打造中国自己的品牌,中国汽车业的国际人才需要研究什么?中国汽车产业如何把握机遇,迎接挑战,这是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为此,我们专访了中国汽车业资深专家陈光祖先生。[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被外资掌控的中国汽车产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梁 《新财经》2008,(7):94-95
2008年2月,世贸组织裁定中国的汽车零部件关税政策违反贸易规则,引起了人们对我国汽车产业安全问题的再度关注。改革开放30年来,关于外资引进和产业安全问题的大讨论,几乎每隔几年都要在我国发生一次。 1980年争论焦点:是否应该引进外资?以市场换技术是否有必要? 1988年讨论反思:外资究竟给中国带来了什么?中国是否被外资利用了? 1995年外资企业大规模进入,有人惊呼“民族工业危急”。 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外资全力抢滩中国。 2005年底,汽车产业五年缓冲期结束前,龙永图与原机械部部长何光远之间,爆发了是否要发展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何龙之辩”。全面引进外资对我国产业究竟产生了什么影响?是否真的到了威胁或影响国家产业安全的程度?《新财经》就此话题,专访了中国世贸组织研究会常务理事乔梁博士,通过剖析中国汽车产业全面合资后的现状,对产业安全问题进行系列报道。  相似文献   

8.
根据海关总署、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商务部联合发布的公告,自2005年10月1日起,进口汽车应直接在口岸海关办理进口报关、纳税等手续,保税区不得再存放以进入国内市场为目的的进口汽车。我国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议定书》中的承诺:自2005年1月1日起,取消汽车及其关键件进口配额和许可证管理。在20年月1日发布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中明确规定,从年起,保税区禁止开展进口汽车保税业务,所有进口口岸保税区不得存放以进入国内市场为目的的汽车。  相似文献   

9.
李金玉 《魅力中国》2013,(20):130-130
摘要:汽车工业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工业化程度。从发达国家的情况看,汽车工业占整个国民经济的比重在10%-20%,而我国2005年汽车产业仅占GDP的2%,2009年中国国产汽车产销分别为1379.10万辆和136448万辆,首次成为世界汽车产销第一大国。然而无论从车辆研发、技术革新等各个方面都与强国差距甚远。  相似文献   

10.
梁欣 《辽宁经济》2014,(2):68-68
沈阳市汽车产业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末期,近年来取得快速发展,特别是近十年,是沈阳汽车产业实现历史性突破和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时期。2013年,利税超过300亿元,整车产量在全国汽车产业重点城市中名列第7位,成为沈阳市工业经济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中国汽车工业发展迅速,已成为世界第三大汽车销售国、第四大汽车生产国,发展节能环保汽车已成为中国汽车技术创新的重要方向,成为中国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2004年,中国政府发布了新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明确提出引导和鼓励电动汽车发展,支持研究开发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汽车。2005年,又颁布了一批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技术标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再次明确提出要使用节能环保型汽车。2005年11月23日,为期4天的第四届北京国际清洁汽车技术研讨暨展览会在北京农展馆正式拉开了帷…  相似文献   

12.
自2000年起,中国汽车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并于2009年成为世界汽车产销量第一大国。作为中国重要的汽车产业大省,2012年上海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99.42万辆和203.2万辆,  相似文献   

13.
《中国经贸》2012,(3):35-37
2011年是我国汽车产业告别高速增长走向稳健发展的转折之年,审能和新能源汽车扶持政策陆续出台,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汽车产业进入更为重要和关键的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14.
《现代乡镇》2005,(11):12-13
花都汽车产业在短短几年时间跃升为花都第一大支柱产业,使花都成为广州市三大汽车产业基地之一,被汽车界的专家认为是“目前中国汽车整车及其零部件工业最适宜投资发展的区域之一”和“汽车产业链最完整、发展最快的区域之一”。作为花都汽车产业集群区的广州花都汽车城迅速崛起,并被省政府批准为全省首个汽车产业基地。  相似文献   

15.
2004年6月1日,备受关注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以下简称“新《产业政策》”)正式颁布实施。新《产业政策》的颁布,一方面在于汽车产业的重要性及国家对汽车产业的重视和关注;另一方面在于国家对当初入世承诺的兑现。  相似文献   

16.
田佳 《中国经贸》2012,(6):24-24
中国汽车工业走过了五十多年历程,基本建立起比较完整的汽车工业生产体系。截至2006年12月,已建成了一汽、东风、上海等重点企业集团和一大批汽车零部件企业,通过研究中国汽车产业集群发展模式,有利于发现中国汽车产业集团建立和运行的规律。也有利于中国汽车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的分析与比较。  相似文献   

17.
从集群品牌视角探讨广州汽车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提升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由于汽车产业是典型的适合于通过产业集群而发展的产业,所以我国许多地方出现了汽车产业集群,广州也出现了因外源性经济而出现的汽车产业集群。但广州的汽车产业集群的竞争力和世界著名汽车产业集群的竞争力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为之,本文提出了用集群品牌来促进广州汽车产业集群竞争力提升的观点和一些打造广州汽车产业集群品牌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刘鹏  贺琼 《魅力中国》2010,(31):36-36
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而振兴发展汽车产业重在抓好自主创新。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汽车产业的现状以及自主创新对汽车产业的重要性,最后结合汽车产业振兴政策,提出汽车产业自主创新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在国家科技部政策法规与体制改革司的组织下,经过各级科技管理部门的共同努力,2005年度全国民营科技企业年报数据统计汇总工作已经结束,现将主要指标统计汇总情况刊发如下。[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为应对日益突出的燃油供求矛盾和环境污染问题,世界主要汽车生产国纷纷加快部署,大力发展和推广应用汽车节能技术,将发展新能源汽车作为国家战略,加快推进技术研发和产业化。节能与新能源汽年已成为困际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未来10年将迎来全球汽车产业转到升级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