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任务,这标志着党和国家对文化软实力重要性的认识又上升了一个高度。因此,明确文化软实力的内涵、加快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以及加快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有利条件,探讨加快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途径,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环球财经》2009,(7):20-20
日本在推行“软实力”外交方面已经有纲领、有计划、有行动。深刻认识日本“软实力”外交的动因,对中国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胡悦  欧阳睿 《世界经济与政治》2023,(7):27-50+156-157
软实力的概念从界定到实践已有20多年,该概念以各种形式被纳入各国的发展战略。相较于实践层面的应用,学界对软实力与硬实力间存在何种关系这一基础性问题的理论解释和实证研究尚处于止步不前的状态,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对国家间掺入了软实力变量而进行博弈的国际关系格局的掌握,也防碍了对软实力与硬实力发展规律的把握。为回应既有研究不足,作者梳理了经典权力理论和软实力理论的发展与进展,并从中归纳出存在于软实力与硬实力间的三种一般性关系,即软实力直接强化硬实力、软实力间接强化硬实力以及软实力弱化硬实力。针对这些可能存在的因果关系,作者采取政府间国际组织网络的测量方法并以1945—2005年的跨国纵贯数据为基础对假说进行了检验。研究发现,软实力并未如一些理论家所预期的那样对硬实力产生简单的促进作用。软实力和硬实力是驱动一国对外关系往不同方向发展的两种力量。软实力的增强形成了对硬实力的替代作用,也挑战了现有“巧实力”理论对软实力与硬实力正向关系理论的效度,这种关系在稳健性检验中保持了稳定。调节效应模型检验发现,提高软实力对经济因素转化为硬实力具有负向作用,却有助于提升军事因素向硬实力的转化效率。  相似文献   

4.
朱永勇 《中国经贸》2012,(6):149-149
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我国中部科学发展。本文也对从文化软实力提升战略角度看中国中部科学发展的一话题进行了阐述,主要从三大方面进行了论述,首先讲述了文化软实力的概念。其次,以皖东地区为例,分析了中国中部科学发展的现状。最后,提出了从文化软实力提升战略角度,促进中国中部科学发展的对策,主要有提升文化软实力、促进科学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文化产业创新、构建科学发展观,加强文化产业创新、树立以人为本理念等三个方面,为我国经济的科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中国多边文化外交的新形式:孔子学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菊 《理论观察》2008,(2):46-47
在当今的全球化时代,和平与发展是世界的主题,经济外交和文化外交越来越受到重视。文化外交作为多边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中国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而“孔子学院”则是本世纪以来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标志性活动。“孔子学院”的出现肩负着汉语培训与文化交流的任务,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的一架桥梁。中国政府将他作为扩大中国在世界的影响力,向海外传递友好意图的工具。孔子学院已经被提升为中国国家发展战略的一部分,是提升中国软实力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6.
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企业既创造物质产品也创造精神产品,既通过创造经济价值促进我国“硬实力”的提升,也通过创造文化理念促进我国“软实力”的提升,对我国的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而这一作用的实现,需要优秀的企业文化来引领.因此,大力建设企业文化,使企业文化通过增强员工对国家政治价值观念的认同力、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提高企业参加重大活动的能力等路径发挥积极作用,促进国家软实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7.
城市文化软实力构建中的政府行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玲  王志章 《科学决策》2009,(11):27-34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是一个城市“软实力”的集中体现,在城市发展历史进程中发挥着凝聚和辐射作用。通常,城市政府都十分重视硬实力的打造,而对以文化为主的软实力缺乏足够的重视,致使城市文化资源严重浪费,文化遗产保护乏力,文化软实力构建缺乏整体性、规划性。当前,我国正面临产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的新挑战,城市作为文明的象征和财富的聚集地,在中国和平崛起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充分研究城市政府在构建文化软实力中的行为和职能作用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运用文献调查法,比较全面地分析了城市文化软实力的内涵和构成因素,阐释了城市文化软实力与政府行为的关系,探讨了城市政府在文化软实力构建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了相应的措施。这将有助于强化政府在构建文化软实力中的执政理念、执政行为,用文化软实力来提升城市的综合实力,促使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赢得未来城市竞争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8.
文化以价值观为核心,为软实力的构建提供指导性作用。在当代中国大陆价值体系的建设中,新加坡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承继与发展为我们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通过发挥中华文化的当代价值,构筑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价值体系,是提升中国软实力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9.
王勇 《特区经济》2014,(9):19-20
文章阐述了中国梦的内涵、特征、价值及实施的根本要求,分析了"中国梦"与中国软实力的关系,提出了助推中国梦,提升软实力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将通过解析软实力的概念,结合日本的"动漫外交"对中国的启示,和对中国在发展软实力这一领域所面临的现状进行分析.进一步提出中国发展自身软实力的优势所在以及如何进一步提高我国的软实力.  相似文献   

11.
在当前中国建设和谐社会和全球面临资源挑战的情形下,社会声誉度和品牌建设等企业软实力对于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在此背景下,文章在剖析了企业软实力的内涵后,分析了提升江西国有企业软实力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阐述了提升江西国有企业软实力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2.
刘梦羽 《中国报道》2008,(11):92-93
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提高文化软实力”被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为整个国家的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3.
文章在理论模型中证明了当存在产品质量信息摩擦时国家软实力的发展对出口利润的影响。当进口商面临在不同国家的同类产品之间做出购买决策时,特别是这些出口国具有相同或者相似的国家质量声誉时,国家软实力会起到类似广告促销的作用。实证分析中利用中国2004~2006年企业微观出口样本对模型进行了检验。研究发现,在不被施加任何约束的条件下,中国国家软实力的发展不但提升了企业的出口利润总额,也提升了出口利润增长率。但是,由于出口产品质量的提高速度落后于国家软实力的发展,随着出口产品质量的提高和出口持续时间的延长,企业的出口利润增长率不升反降;在出口利润增长率陷入恶性循环时,出口导向型的企业和发展战略都会面临挑战。因此,提高产品质量是提升中国出口竞争力的关键所在,也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4.
黄家滨 《中国经贸》2010,(12):44-45
软实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在当前金融危机背景下,提升我国企业软实力,是促进我国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从战略公关视角探讨了企业软实力的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15.
李家祥 《特区经济》2014,(7):191-193
考察一个地区综合竞争力和未来发展潜力,区域软实力越来越多地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随着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战略的实施以及国内新一轮区域竞争的加剧,创新型人才培养在提升区域软实力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对于发展水平不高、创新能力不强而人力资源丰富的河南省来说,培养创新型人才不仅能为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撑,成为缩小与先进地区发展差距、发挥后发优势的助推器,也是破解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难题的关键,更是提升区域居民文明素质、增强区域凝聚力和吸引力的重要途径。要想使河南省在新一轮区域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通过加大创新型人才培养力度来提升区域创新能力,进而提升河南区域软实力。  相似文献   

16.
常满荣 《科学决策》2008,(12):56-57
着力提升和打造软实力,是高职院校求得快速、长足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软实力的内涵、特征和现状,并对高职院校软实力的提升途径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7.
冰雪体育文化是黑龙江地域冰雪文化软实力发展的重要核心部分,以科学发展观为导向构建高校冰雪体育文化发展战略体系,对传承和提升冰雪文化软实力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和平发展战略的选择下,重视和加强国家软实力建设,是增强国家综合国力的重大战略举措。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文化和价值体系的重要体现,蕴含着巨大的软实力潜力和优势。重视和加强多党合作.对于提升国家软实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9.
当今社会的竞争日益演变成“软实力”的较量,文化作为“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升区域乃至国家竞争力上作用重大,文化产品出口作为一种特殊的贸易形式不仅传播着各个国家的文化,而且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任务,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把“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列为“十二五”时期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