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碳减排是世界能源工业持续关注的主题,国际著名企业和研究机构纷纷展开碳减排技术和途径研究。自2000年以来,全球能源消费不断上升,每年化石燃料消耗占全球能源消费总量的80%以上,2012年全球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碳总量达到316亿吨。由碳排放引发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减排已成为世界能源工业持续关注的主题。石油行业是能源消耗大户,也是主要的温室气体排放源。在全球二氧化碳排放固定源中,石油行业  相似文献   

2.
电力已发展成为最重要的能源来源之一。2020年,全球电力总需求为23.23万亿千瓦时,占最终能源消费总量的20%,发电产生的二氧化碳占全球与能源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40%,是此类排放的最大单一行业来源。到2050年,随着目前依赖化石燃料的行业实现电气化,预计电力需求将增加一倍以上,达到60万亿千瓦时。  相似文献   

3.
前言化石能源的利用造成了二氧化碳大量排放。1965年~2011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累计达1万亿吨以上,引发了人们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担忧。为约束全球二氧化碳持续大幅增长,碳税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健全碳排放权市场交易制度”。建设全国碳市场和利用市场机制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重大制度创新实践。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市场正式上线运行,首批纳入电力行业,覆盖了我国40%以上的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碳市场。  相似文献   

5.
中国是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第一大国,为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中国承诺"到2015年,将通过各项措施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0年下降17%的目标"。本文利用多区域多部门GTAP-E模型,研究中国经济增长、节能减排、产业结构最优这3种不同的产业结构调整目标将对二氧化碳排放量造成的影响,结果发现,确保单一目标能够实现的政策措施无法在保证经济平稳运行的情况下同时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和二氧化碳排放量有效降低,多项政策合理搭配应当作为政府今后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6.
2009年,中国向国际社会作出了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减少40%~45%的承诺.与此同时,“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作为重要内容,也写入了我国“十二五”规划.2011年,国务院下发了《“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提出“2015年全国单位国民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0年下降17%的目标”.电力行业作为一次能源消费大户,是我国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者,其排放量占到了我国化石能源消费排放量的40%,电力行业的碳减排对我国2015年和2020年减排目标的实现具有特殊意义.因此,碳交易市场的引入对我国电力行业二氧化碳减排乃至整个国家的温室气体控制,都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全球气候面临越来越严重的问题:二氧化碳排放量超标,地球臭氧层破坏,灾难性气候屡屡出现,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引起各国对环境保护的极大重视。在中国,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已成为国家“十二五”规划和相关产业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并要求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  相似文献   

8.
正全球低碳经济蓬勃发展,尽早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双碳目标已成为全球的共识与行动,全球约有130个国家将在21世纪中叶达成碳中和作为低碳转型目标。在这一背景下,我国政府审时度势,宣布"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并承诺"到203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十四五"期间,我国将"单位GDP能源消耗累计降低13.5%,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累计降低18%"作为约束性减排目标。作为一个产业结构偏重、能源消费偏煤、能源效率偏低、油气供应风险偏高的发展中大国,双碳目标的提出及实施,将会对中国的经济结构和能源系统构成全面深远的影响,甚至是前所未有的颠覆性冲击。  相似文献   

9.
作为主要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减排与资源化利用备受全球关注。目前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已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尤其利用二氧化碳生产可降解塑料技术的问世,大大提高了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实现循环经济的能力。然而,5月上旬的实际调查采  相似文献   

10.
电力产业面临着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这一巨大的责任。它导致了全球41%的与能源有关的二氧化碳排放,到2030年可能还会翻倍。如何以可承受的价格满足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同时有效缓和气候变化,已成为电力产业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1.
《IT经理世界》2009,(24):73-73
12月7日,举世关注的哥本哈根全球气候变化峰会开幕,而此前,中国政府也承诺到202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车下降40%-45%。一时之间,人们对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的关注也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发展“低碳经济”也成为各国实现未来经济持续发展的共识。  相似文献   

12.
瞄准低碳     
梁龙 《中国纺织》2010,(3):54-56
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中国政府郑重宣布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二氧化碳排放要比2005年下降40%~45%,并以此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一时间,"低碳经济"成为全球争议的焦点。  相似文献   

13.
在节能减排、低碳发展成为全世界共识的今天,各国政府都很重视重型车的燃油经济性问题,尝试通过各种手段使卡车制造商降低产品的油耗。由于二氧化碳排放与油耗呈正比关系,国外大多通过规定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间接达到提升燃油经济性的效果。近期,美国、欧盟针对重卡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标准呼之欲出。对于卡车制造商来说,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减少燃油消耗已成为  相似文献   

14.
二氧化碳排放的增长加剧全球变暖,世界各国纷纷采取行动以降低汽车能耗。欧盟二氧化碳排放中,轿车占到12%左右。轮胎滚动阻力大小对汽车能耗水平和二氧化碳排放具有重要影响。与传统轮胎不同,绿色轮胎能够有效降低滚动阻力,从而使得轿车的能耗下降5%~7%,而卡车则能降低9%。因此,从2012年11月1日起,欧盟实施强行性轮胎标签法规,按照该法规,所有欧盟成员国销售的轮胎统一标签。未来在欧盟销售的  相似文献   

15.
与其一味地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去"堵",不如转换视角,积极开发二氧化碳的化工利用技术去"疏",将二氧化碳当做宝贵的资源真正利用起来。化石能源对人类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化石能源的燃烧过程中,二氧化碳的排放难以避免。而当人们将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的标  相似文献   

16.
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绩效的动态变化、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本文利用含有非期望产出的DEA模型构建了可用于研究二氧化碳排放绩效动态变化的Malmquist指数,以此为基础,测度了1996—2007年我国28个省区市二氧化碳的排放绩效,并借助收敛理论和面板数据回归模型分析区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样本期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绩效主要因技术进步而不断提高,平均改善率为3.25%,累计改善为40.86%;四大区域的二氧化碳排放绩效有所差异,东部最高,东北和中部稍低,西部较为落后,但差异性有下降趋势,二氧化碳排放绩效存在收敛性;全国范围内,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高级化程度、能源强度和所有制结构对二氧化碳排放绩效有显著影响,对外开放的影响则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满娟 《中国石化》2010,(7):52-54
工业革命以来,煤炭、石油、天然气、水电、核能与可再生能源等相继大规模地进入了人类活动领域。能源结构的演变推动并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同时也极大地影响了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和全球气候。人类活动引起的二氧化碳排放主要来自于化石能源的利用。  相似文献   

18.
11月5日,环境保护部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和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社会战略专业委员会联合发布《中国碳平衡交易框架研究》报告,上述报告建议加强对于乘用车二氧化碳排放的制约。统计显示,乘用车二氧化碳污染排放占其自身污染物排放量的20%,商用车二氧化碳污染排放则高达30%~40%。很明显,商用车的二氧化碳排放相比乘用车更应该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9.
气候变化对于全球能源发展已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延续当前能源发展趋势和现有的能源与气候变化政策,将导致能源需求总量和温室气体排放的高速增长,使本世纪末全球平均气温比工业化前高出6℃,将对全球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产生灾难性的和不可逆转的影响.这样的发展趋势必须通过采取迅速的、强有力的行动来加以控制.能源行业应该采取综合排放限额贸易、行业减排协定和国家减排政策与手段为一体的政策和行动机制来应对气候变化,减缓温室气体排放.IEA(国际能源署)分别以全球大气温室气体浓度稳定在450ppm二氧化碳当量和550ppm二氧化碳当量为目标,分析和评价了相应的政策行动措施及其对能源需求总量、能源结构、能源价格、能源投资的影响.结果表明,能源部门发展模式和投资结构的转变,将在全球稳定温室气体浓度和实现排放控制目标的行动中起根本性作用.  相似文献   

20.
许帆婷 《中国石化》2013,(11):52-53
当今世界,碳减排已经成为一个新的行业与外交热点.碳交易制度也在全球各主要经济体中相继建立、发展.然而,作为一种旨在降低排放的制度设计,碳交易本身对工业排放无能为力.碳减排归根到底需要相应的技术作为支持. 碳捕集与碳封存(CCS)技术是目前公认的控制二氧化碳排放、应对气候变暖的重要手段,国际社会对此高度重视.国际能源署(IEA)《2009年CCS技术路线图》更提出到2050年全球投资2.5万亿~3万亿美元建成3400个CCS项目的设想.碳捕集与碳封存技术为企业在碳交易市场中增加了筹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