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海南欠发达地区大部分主要集中于海南省中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但资源却相对丰富,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本文通过深入分析近几年欠发达地区信贷开展的基本情况、信贷开展的模式特点,指出制约欠发达地区信贷增长主要由经济实体的规范性经营管理、信贷中介机构建立健全、信贷营销宣传和经济项目开发的力度等因素影响,提出通过构建政、银、企沟通协调合作平台、建立健全县市信贷中介机构和融资平台、发挥各商业银行在信贷营销、融资中作用等破解制约信贷增长的有效措施,进一步促进海南欠发达地区经济金融快速发展,提升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2.
中部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体系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国家把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单独作为一个战略重点区域.现今所谓的中部地区,主要包括山西、河南、湖北、湖南、安徽、江西等六个内陆省辖区域。从中部地区经济结构来看,绝大多数省份属于经济欠发达的农业区,“三农”问题相对突出,迫切需要寻找到一种可行性的战略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整个金融环境差从而信贷投放问题、商业银行以及中小民营企业自身问题的角度进行分析,提出发展与经济欠发达地区相适应的金融机构、增加对欠发达地区信贷投放并优化信贷结构以增加民营中小企业贷款的建议,同时为民营中小企业提出了发展BOT项目融资、通过票据市场贴现融资、金融租赁融资的构想。  相似文献   

4.
徐涛 《西安金融》2013,(9):78-80
宁夏地处西北内陆,区位条件、交通条件、经济区位均制约着整体经济发展。目前,宁夏加大与中东阿拉伯国家的经济交往力度,大力推进内陆向西开放。同时,我国面临产业结构升级和生产要素价格上涨背景下的产业从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宁夏紧跟中部崛起战略步伐,以“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为契机,加快地区产业结构升级。本文从宁夏承接产业转移的发展现状入手,总结归纳了宁夏现有的承接产业转移模式,分析了宁夏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熊祖金 《武汉金融》2007,(12):63-64
本文从中部地区经济金融环境为发,就中部地区商业银行机构如何进行发展策略选择,提出了相关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对中部地区农村经济金融发展的基本判断 从中部地区湖北省孝感市农村经济发展与金融机构的信贷服务路径看,其农村金融服务与农村经济发展的进程基本同步.从与农村经济结构变化的适配性考察,涉农金融信贷支持还滞后于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改进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创新涉农信贷产品任务艰巨.从中部地区农村经济发展路径,涉农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以及涉农信贷管理制度间的关联变化,可列表如右表1.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商业银行普遍上收信贷审批权限,对申请贷款的企业和项目要在全省乃至全国层面统筹考量,这就使信贷资源配置倾向于发达地区,导致欠发达地区资金外流和信贷投放不足。欠发达地区政府为缓解这一由商业银行的市场行为导致的问题,采取多种措施影响市场,为信贷投放培育良好的环境,以争取更多的金融资源,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本文力图分析这种地方政府行为的合理性、有效性和必要性,并研究其存在的问题及合理边界,以期对经济金融的均衡发展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8.
商业银行信贷资源是金融市场最重要的资源之一,信贷资源配置的合理性问题是各国银行的管理重点。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金融业全面开放、银行间竞争趋于激烈的背景下,各商业银行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可能会带来严重的信贷集中趋势,导致银行业风险增大。鉴于上述情况,本文在对信贷集中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介绍了江苏地区信贷集中情况,对信贷集中形成机制及导致的风险进行深入剖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促进银行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吴思孝 《南方金融》2003,(5):23-24,63
经济落后地区货币政策传导阻滞主要表现为信贷投放持续萎缩,县城金融服务畸形发展,信贷结构不合理,潜在金融风险大。原因在于基层央行的体制安排不到位,商业银行的约束与激励机制不对称,经济主体缺乏活力,社会信用环境不佳等。本文提出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必须从完善体制人手,提高社会金融意识,促进经济与金融互动和双赢。  相似文献   

10.
大多数欠发达地区普遍存在商业银行信贷资金“外流”制约地方经济发展的问题,但在河南省鹤壁市却出现了异地金融机构信贷资金“逆势”流入当地信贷市场的现象。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为促进经济快速健康增长,各地人民银行认真贯彻落实稳健的货币政策,切实加强窗口指导,积极引导各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入,优化信贷结构,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货币政策传导阻滞,调控效果不甚明显,突出表现为商业银行总体信贷投放偏缓,已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为此,我们以新余市为例,对制约经济欠发达地区商业银行的信贷投入的因素进行调查,并提出进一步加大信贷投入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国有商业银行整体信贷资金投入逐年加大,有效地促进了全国经济增长。但纵观商业银行信贷市场全局,在欠发达地区信贷资金投入却呈现萎缩趋势,对欠发达地区的信贷支撑作用,由主角变成了配角,侧面反映了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制度不够灵活、信贷市场营销策略缺乏活力的不足。如  相似文献   

13.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支持犹如“启动器”和“助推剂”,它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至关重要。欠发达地区发展县域经济更需要依赖金融的支持。然而,由于体制、政策、金融生态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地区“信贷抑制”问题十分突出,金融支持凸显弱化和乏力,对县域经济发展十分不利。要改变这一现状,就必须从根本上破解“信贷抑制”,加大信贷投放。  相似文献   

14.
赵鹏 《金融论坛》2006,11(12):50-54
从余额、增量、增幅、人均信贷水平等不同维度看,安徽信贷市场规模较小,但是面临巨大的发展空间。拓展和创新欠发达地区信贷市场需要重视四个方面:第一,在国家货币信贷政策上对经济欠发达地区信贷市场的扩展给予促进和推动;第二,大型商业银行的总行在制定区域信贷政策和分配贷款限额时,要对其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分支机构实行倾斜;第三,欠发达地区各级政府要大力加强诚信社会建设,确保投资者和债权人合法权益,增强其投资信心和收益预期;第四,商业银行要建立适应欠发达地区信贷市场快速发展的信贷营销机制和信贷管理机制,确保信贷市场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王勇 《西南金融》2007,(9):41-42
在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不健全,不少地区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已基本退出对县域经济的信贷支持。作为农村金融“三驾马车”主力军农村信用社,如何在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中充分发挥应有的效能?笔者为此进行了探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窗口指导”是指中央银行根据国家产业政策、物价走势和金融市场变动等情况,通过市场机制规定商业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的贷款重点投向和限制对象的行为。近年来各级人民银行正确理解和把握货币政策的内涵,结合各地区经济发展预期目标和结构调整重点,提出了信贷支持经济增长的具体指导意见,督促引导辖内金融机构改进金融服务,努力增加信贷投入,提高了商业银行对货币政策的敏感性和执行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一、昌吉地区农村信用社概况(一)农村信用社总体情况昌吉地区农业占县域经济的比重较大,是典型的农业大州。农村信用社在商业银行相继退出农村市场启成为全州唯一的农村金融服务机构,承担着农业和城乡中小工商业信贷支持的重任。近年来,农村信用社紧紧抓住改革发展的大好机遇,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三农”为宗旨,以风险防范为前提,以效益最大化为目标,不断创新经营机制,强化内部管理,一手抓改革,一手抓业务经营,各项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8.
提出应当将货币信贷资金流动性效能作为考察地区货币信贷运行的一个新视角。在实证分析中山市货币信贷资金运行在商业银行转型时期流动性操作过程中伴生负流动性效能问题的基础上,从完善货币信贷市场机制的角度,提出延长货币政策“看得见的手”调节地区货币信贷资源配置以更好地为经济发展服务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中部地区农村信用社信贷创新与农村经济结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中部地区一些农村信用社信贷业务出现萎缩,陷入了"乡镇企业贷款收不回,农户贷款放不出,民营企业贷款不能放"的尴尬境地,增量存贷比严重偏低,生存发展能力受到严重的挑战.我们对中部地区一个县级市的农村信用社进行了调查,从农村经济结构变化引起农村资金潜在需求变化,进而影响农村信贷需求变化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以求为中部地区农村金融机构主动推动信贷创新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赵鹏 《城市金融论坛》2006,11(12):50-54
从余额、增量、增幅、人均信贷水平等不同维度看,安徽信贷市场规模较小,但是面临巨大的发展空间。拓展和创新欠发达地区信贷市场需要重视四个方面:第一,在国家货币信贷政策上对经济欠发达地区信贷市场的扩展给予促进和推动;第二,大型商业银行的总行在制定区域信贷政策和分配贷款限额时,要对其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分支机构实行倾斜;第三,欠发达地区各级政府要大力加强诚信社会建设,确保投资者和债权人合法权益,增强其投资信心和收益预期;第四,商业银行要建立适应欠发达地区信贷市场快速发展的信贷营销机制和信贷管理机制,确保信贷市场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