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央行数字货币(CBDC)是数字经济时代下货币演化的必然趋势。文章利用一个关于CBDC的非对称净收益函数,用于刻画CBDC未来潜在不可精确计量的收益、成本和风险,并以此建立CBDC两国博弈模型,对其在CBDC领域的不计息与计息策略进行理论分析和仿真模拟。结果显示: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双方在一次博弈后就将达到计息均衡。而在完全信息条件下,双方在短期内进入计息均衡,但面临“囚徒困境”,此时风险水平相对较高国家的净收益下降会更快;长期而言,双方可能重新回到不计息均衡。此外,虽然计息可能导致未来净收益大幅下降,但一国有必要具备对CBDC进行计息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中国外汇储备的数学模型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公式出发,推导出一个经济货币数学模型,这个模型揭示出外汇储备与基础货币中的外汇和本币的关系,以及外汇储备与汇率的关系。本文用这一模型对中国的外汇储备的现状及带来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需要制定更加灵活的汇率政策,以解决中国外汇储备的难题。  相似文献   

3.
和亚梅 《商业研究》2003,(18):66-68
基于货币供需均衡的假设,建立货币供求的均衡模型以及对我国货币市场进行经济计量分析和经济分析,由此得出该模型及参数对现实拟合得较好,所测结果与现实相差不大,是符合事实的。我国应根据社会制度及习惯对货币乘数效应的负影响,采取相应的政策,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1990年到2005年的统计数据,利用ECM模型分析,认为我国的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存在线性正相关关系,我国货币供应与经济增长之间具有动态调整机制,非均衡误差项的存在保证货币供应与经济增长之间均衡关系的自动实现,相关结论为制定有助于经济稳定增长的货币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当前经济宏观调控下的货币政策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宇荣 《价格月刊》2004,(10):25-26
(一)凯恩斯主义与需求管理政策偏好。凯恩斯主义主张政府有效运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适当改变总需求,从而达到调控经济的目的。当经济过热时,政府可以通过提高税率,减少支出以及提高利息率等办法对付通货膨胀。综观中国宏观经济政策设计,基本上是遵循凯恩斯主义路线,主要采取调节有效需求的方式,通过适度扩张和精确调整的需求管理政策措施,在经济均衡状态范围内延续经济周期的扩张过程,维护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从而避免发生非理性经济萧条。  相似文献   

6.
MF扩展模型指导下的中国宏观政策配合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MF模型 )可用于分析开放经济中一国国内外经济均衡情况 ,适应客观条件的MF扩展模型对知道中国经济有实际意义。在MF扩展模型框架下 ,结合中国经济特征 ,在分析其中IS、LM和BP曲线的粘性和斜率特征的基础上 ,制定适应当前国内国际经济形势的中国宏观经济的政策措施 ,促进我国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7.
新经济地理理论的核心是核心一外围模型,与传统的经济理论不同,核心一外围模型把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纳入一般均衡模型中,分析了经济活动在空间集聚与分散的原理.本文通过分析新经济地理理论的基本原理及政策含义,为我国区域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政府支出、财政扩张与货币政策效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实证分析了金融危机冲击条件下政府支出扩张对我国货币政策效率的影响,发现财政支出冲击对货币供应量的波动影响巨大,超过了消费、国际贸易变动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因此,要改善我国货币政策效率,除了需要提高货币政策独立运作空间之外,还须加强政策协调,完善财政政策调控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中国货币运行的变化及其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健 《财贸经济》2007,(1):47-5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货币运行的轨迹呈现出两大特点,一是总量增长的“J”型曲线,形成了巨额的货币存量;二是结构变化的“X”型曲线,执行媒介职能与资产职能的货币比重从六四分成倒置为四六分成。使货币供求均衡的主导力量已由供给转向需求方面,货币总量对物价的影响力减弱。货币均衡的表现也由物价转为包含资产价格和金融指标在内的综合价格。在新的货币运行格局下,需要关注通货膨胀的压力和金融风险的高度集中问题,政策调控也需要更加重视货币需求,采用综合变量指标考察货币运行,调控的重点也需要转为总量与结构并重。  相似文献   

10.
建国50年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思想经过了从平衡发展一不平衡发展一非均衡协调发展的演变过程,并在不同的时期,对我国区域经济政策的制定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