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硅谷拯救底特律?老牌的汽车巨头们终于开始向电动汽车示好了。最近几个月以来,他们纷纷推出自己的电动汽车或相关未来计划,而在过去的几年里,传统汽车制造商对电动汽车这一新事物始终缺乏热情。  相似文献   

2.
标志一:可以回收利用。目前,环保脚步走得最快的德国已经规定,汽车厂商必须建立废旧汽车回收中心。 标志之二:动力源的改进。电动汽车是目前“绿色汽车”开发的“重头戏”。美国把开发电动汽车作为振兴美国汽车工业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3.
世界电动汽车发展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世界汽车保有量的增加,汽车排放污染日趋严重。世界各国特别是汽车工业比较发达的国家,正在致力于研究和开发低污染和无污染汽车。而今,电动车是当前能满足“零排放”要求的首选方案。电动汽车的能量效率比普通汽油机汽车高40%左右。电动汽车可以利用夜晚用电低谷时的富余电能充电,这可以平衡电网的负载,提高电网能量的利用率。除此之外,电动汽车还具有低噪声、低热辐射、易操作和易维护等优点。因此,人们对电动汽车寄予厚望。一、电动汽车的种类所有电动汽车都是靠电动机驱动的,它们的不同之处在于动力源的不同。目前世界电…  相似文献   

4.
电动汽车替代传统的内燃机汽车,一直为国际上各主要汽车制造商所关注,特别是近年来,为改善城市大气环境,研制开发低公害汽车、代用能源汽车的呼声越来越高。美国加州颁布实施的“零排放”汽车ZEV标准规定,汽车制造商若要在加州出售它的产品,在1998年其出售的所有汽车中要有不少于2%的零污染汽车,而到2010年这一数字将达到10%。这一规定有力地推进了电动汽车的研究开发和市场商品化。经过多年的研究开发,电动汽车技术发展迅速,其种类也不断出新,其中最受人们青睐的则是燃料电池汽车。 过去,电动汽车一般依靠…  相似文献   

5.
21世纪“绿色汽车”发展新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世纪来临之际,世界“绿色 汽车”的发展方兴未艾,出现了一系列的新特点和引人注目的新趋势,概括起来有如下三个方面“绿色汽车”发展的方向多样化 根据“绿色汽车”使用动力系统的不同,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以下三个大的发展方向: 电动汽车顾名思义,它是以电力为汽车驱动力的。由于电动汽车不直接向大气排放污染物,因此,被人们视为传统内燃机汽车的较好替代品。目前,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对电动汽车的发展都很重视。但是,电动汽车的发展目前还有一系列的技术障碍,它们包括:①续驶里程十分有限。目前市场上的电动汽车一次充电后的…  相似文献   

6.
标志一:可以回收利用。目前,环保脚步走得最快的德国已经规定,汽车厂商必须建立废旧汽车回收中心。标志之二:动力源的改进。电动汽车是目前“绿色汽车”开发的“重头戏”。美国把开发电动汽车作为振兴美国汽车工业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7.
宝马在等待时机,希望通过改变汽车的材料来掀起新一轮电动汽车的工业革命,有评论称其为“从马车到汽车的又一次变革”。  相似文献   

8.
近日,在美国洛杉矶召开的电动汽车研讨会上,美国通用、德国大众等8家汽车厂商公布了一种名为“联合充电系统”的电动汽车充电方式新标准。该标准与日本汽车厂商当前采用的“直流快速充电”方式截然不同,标志着日系与美德系汽车企业间关于充电方式标准之争日趋激烈。  相似文献   

9.
中国政府把电动汽车(EVs)作为汽车工业发展、环境保护和国家能源安全等一系列难题的解决之道。所谓的新能源政策已经被简化为发展电动汽车,汽车工业和国家财政补贴政策都押宝在电池电动技术上,政府主管部门试图在这一领域实现“弯道超车”,走在世界前列,并企望在电池技术上获得突破性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今年10月,国际电动汽车战略研讨会在我国举办.近日,本刊记者就车迷关心的电动汽车话题,采访了本次会议程序委员会主席,清华大学汽车工程中心副主任,国家重点试验室““汽车安全与节能”’电动车辆研究室主任伦景光先生.记:发展电动汽车对于我国有什么重要性?伦:为治理空气污染和节约能源而开发电动汽车的理念,在世界上已经基本上达成共识.在我国,由于汽车尾气而造成的空气污染已经很严重;而我同的石油储量只占世界已经探明的世界石油储量的2%,我国的汽车人均拥有量为千人一辆,不到世界人均拥有量的十分之一,却已经在进口…  相似文献   

11.
钟师 《汽车与社会》2011,(13):I0028-I0030
中国汽车业在技术创新上未必有什么独领风骚的绝招,但在“概念创新”上却不乏没有“独创精神”。有关“新能源汽车”的概念就是明证,除了核能是人类通过复杂的原子能技术生成的特殊人工能源外,其他的能源都是拜大自然的恩赐而已。已知的都不是什么新能源,未知的不可能先用到汽车动力上、所谓“新能源汽车”概念不过是电动汽车披上的一件炫目的“皇帝新装”,  相似文献   

12.
年第期中国机电工业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为解决汽车对环境的污染问题,各国科学家正在寻求并实施用“绿色汽车”来替代燃油汽车的计划,实施把燃油汽车挤出公路这一世界汽车工业的宏大工程,一场充满硝烟的“绿色汽车”替代燃油汽车之战正在拉开帷幕。一、“绿色汽车”———知识经济时代高科技的交通工具汽车的绿色化过程,实际上就是能源多样化的过程,也就是人类减少对不可再生石油能源依赖的过程。日本是世界上较早实施“绿色汽车”开发研制的国家之一。早在80年代初,为解决汽车新能源问题,日本就着手太阳能汽车、电动汽车…  相似文献   

13.
贾新光 《汽车与社会》2011,(13):I0031-I0031
电动汽车在上个世纪末被美国汽车业判了死刑,但是前几年戈恩先生的几句话又把电动车从死亡边缘拉了回来,他认为在特定的条件下电动汽车是有市场的。在这个热潮中,中国的汽车工业被忽悠的最厉害,以至于认为有弯道超车的绝佳机遇。  相似文献   

14.
政策     
《汽车观察》2012,(5):20-20
混合动力汽车实现产业化 3月3日,科技部《电动汽车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摘要)》发布,规划从技术路线和车型应用方面对“十二五”期间汽车发展确定方向。要求推动混合动力产业化,发展纯电动、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的适用车型,以便提高我国在节能和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国际地位。  相似文献   

15.
新年伊始,关于新能源汽车的利好消息是一个接一个,先是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工信部在3月7日联合下发通知,规定自2012年1月1日起,对使用新能源的车船免征车船税。与此同时,科技部发布《电动汽车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摘要)》(以下简称电动汽车“十二五”规划),明确了“纯电驱动”汽车是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方向和重中之重,“十二五”期间,纯电驱动汽车销量要实现占同类车型总销量1%左右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一、电动汽车 EV 电池的发展历程电动汽车与普通“汽车”的主要区别是动力源的改变,EV 用蓄电池-电动机系统,FCEV 用燃料电池发动机-电动机系统,HEV 用混合动力的发动机-发电机和电动机系统,取代了内燃机汽车的汽油机、柴油机、转子发动机和燃气轮机。EV 是一种最好的“零污染”或“超低污染”的车辆,它没有噪声和振动、操作性能好等,远远地优于内燃机汽车,是当前开发和研制取代内燃机汽车的首选车型。  相似文献   

17.
电动汽车充电站建设是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据此发展起来的电动汽车充电市场将是一个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新兴的巨大市场。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中最大瓶颈之一,就是充电站等配套设施的建设相当薄弱。虽然“十城千辆”等项目启动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的破冰之旅,但由于受充电站的限制,目前我国示范的电动汽车只能在规定的线路上运行。  相似文献   

18.
一、日本汽车厂家纷纷采用镍氢电池,领先于通用公司当前,电动汽车在美国的发展动向日益受到世人瞩目。今年1月,通用汽车公司在洛杉矾和底特律汽车展上正式发表消息宣称将发售EV-1电动汽车。紧接着在今年4月,丰田汽车发表将发售RAV-4电动汽车本田公司发表将发售“思徽’电动汽车消息。日产、福特、克莱斯勒等著名汽车公司也加入到销售电动汽车的行列。实际上在各著名汽车公司正式发表消息、之前,一场电动汽车市场争夺战已在水面下展开。但是电动汽车究竟能否为市民所接受尚属未知数。小型而低性能的、车价和维持费昂贵的电动汽车果…  相似文献   

19.
《中国机电工业》2014,(9):62-68
大势已定,三分天下。从特锐德宣布正式进军汽车充电系统的那一刻起,人们就已经明白,混沌已久的电动汽车充电领域即将迎来一场空前的“大洗牌”……卷入其中的不仅仅是国家电网,一切涉及电动汽车、电池、充电设备、运营服务的公司都将迫不得已地加入到一场决定生死的“战斗”中!有人说,在这个孕育万亿市场的行业里,中国一定会诞生一个“千亿市值”的企业,它会不会是特锐德?  相似文献   

20.
8.电动汽车 由于各国对环境污染十分重视,因而对“零排放”、低噪声的电动汽车的研究开发寄予了很大希望。1990年9月美国加州颁发了著名的“加州立法”。这个法规对世界普及电动汽车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它规定1998年后1998-2000年在加州销售汽车的厂商其销售总额的2%必须是电动汽车,2001-2002年为5%,2003年以后必须占10%。在美国,从1992年到现在,东北部12个州和华盛顿首府等都宣布到1999年加州立法同样对上述地区有效。从1993-1998年6月联邦同意拨款4.85亿美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