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文化软实力”这一概念,并指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十七大报告提倡的“建设和谐文化”、“弘扬中华文化”、“推进文化创新”,也都是围绕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这根线索。中国正在力争跨入世界强国的行列,中国和平崛起要依靠硬实力的增强,更要依靠软实力的积累和提高。  相似文献   

2.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过程中,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化与价值观密切相关,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力量,形成综合国力的要素,事关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发达和民族振兴。一、文化价值标准的政治性纵观文化发展史,任何文化的建构和发展都不可能脱离社会的政治经济。同样,当今中国文化体系的建构和发展必然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紧紧相连。而如何对待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和吸收西方外来文化问题,自近代以来,人们提出了很多不同的观点。“国粹化”、“西方化”“民族化…  相似文献   

3.
“企业文化”(或称“公司文化”)一词,始见于1980年美国《商业周刊》,而后迅速传播于全球。这时适逢中国改革开放,企业文化当然一步一步成了中国学术界研究和实践的课题。1996年我拜读了中国企业文  相似文献   

4.
文章探讨了日本管理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日本式企业管理是美国绝对利润原则与中国传统哲学的“合金文化”。中国的文化和美国的技术传到日本,被改造成“日本文化”,深深地根植于日本大地,并形成日本管理的特色,由此促进了日本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杨杰 《上海企业》2010,(6):98-99
在世博会即将开展的前夕,4月23日,由恒源祥创办的恒源祥香山美术馆正式开馆,并展出了主题为“丹青咏恒”2010年迎世博的近百位国内国画书法名家的精品。表达了中国传统文化品牌对世博文化主题“为了美好的明天”的宣咏;彰显出恒源祥的“恒好世博、恒好中国、恒好恒源祥”的守恒理念。  相似文献   

6.
1996年.中国白酒业诞生了一个新品牌——今世缘。 十年来,今世缘品牌由弱到强,逐渐成长为全国著名的白酒品牌——“江苏省接待用酒”、“中国缘文化代表品牌”、“中华婚宴首选品牌”,跻身“中国十大文化名酒”、“中国白酒十大创新品牌”行列。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针对近些年在文化领域出现的一种对于中国文化前景过于自信和盲目乐观的倾向,强调指出中国文化必须有一个正确的定位。中国文化的定位必须以和平发展战略为依据,由此确定其应当扮演的角色及其应当发挥的作用。不论从和平发展战略的客观要求还是从中国文化的本质属性看,它都应当是一种和的文化。这种“和”的文化,从其基本特性来说,它应是一种开放的文化、平等的文化、兼容并包与和而不同的文化。中国文化作为一种和的文化,必须服务于和平发展战略,承担起中国文化,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它必须确保中国是以和平的方式发展,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彰显其“和”的本质和胸怀,拥抱和融合世界各民族的文化。  相似文献   

8.
对宋江文化说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处于转型期的中国企业来说,文化力的提升已成为制胜的法宝。但是,我们也不难看到,并不是所有的文化都能成为润泽企业的暖流:有的企业的管理者或者是来自同一地区、或者是家庭成员共同创业、共同管理,由此形成了一种被亲情和关系覆盖的“宋江文化”。当我们冷静地解读“宋江文化”时,会吃惊地发现,如何处理好这种一百零八将的“土围子”情结,竟成为企业不可绕过的山梁。当我们穿过“宋江文化”的迷雾,去审视它与波荡不定的群体心理构成的交接点,会发现它绕不过的是与亲属的关系。在国有企业体现为错综复杂的裙带关系,在民营企业则是摆脱不…  相似文献   

9.
21世纪中国城市与中国传统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概括分析了西方现代文明对中国传统文化冲击后中国人做出的一系列反应,指出21世纪“中国中心”史观。通过分析亚洲“四小龙”的经济起飞过程中儒家文化的作用,证明传统文化非但不会阻碍现代化进程,相反还会走出民族特色现代化道路。文章还分析了21世纪中国城市的整体性、生态性、社区性、可持续发展性特征,分别阐述了其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在国际局势进入“多事之秋”,中国改革步入深水区的特殊时刻,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十七届六中全会。这也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首个专题审议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全会,标志着我国文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1.
有中国特色的"学习型"组织文化再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习是企业适应快速变化环境能力的重要因素。增强企业的生存能力和创新能力在于“学习型”组织文化的塑造上。伟大的组织离不开与此相适应的组织文化支持,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淀,“洋为中用,古为今用”,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学习型”组织文化是企业保持竞争活力、适应我国转型时代的需求、持续不断向前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短短五年的时间,“韩剧”的“强大魅力”一袭中国大陆,使其顺利地实现了文化输出到占世界人口20%以上的中国大陆,成为抢占我们大众眼球的一个“文化热点”。这股“韩流”就像热带旋风来势如此悄无声息,却又让人防不胜防:她口味如此迎合国人的胃口,却又让我们许多人欲罢不能。以至于“韩流所集结成的文化流”造成了对中国老百姓具有的“杀伤力”如此之强。[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江林日前在“文化中国:中国文化产业指数发布会”上说:“我国居民潜在文化需求未得到有效满足,文化消费存在着巨大的市场空间。”会议首次发布了“中国文化消费指数(2013)”。江林介绍,我国文化消费潜在规模约为4.7万亿元,占居民消费总支出的30%。而当前实际文化消费规模约为1.0388万亿元,仅占居民消费总支出的6.6%,存在约3.66万亿元的文化消费缺口。  相似文献   

14.
胡锦涛总书记在2011年“七一”讲话中号召全党全国,必须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对我们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升中国企业文化软实力,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蚂蚁啃骨头”是上海建设路桥机械设备有限公司的企业精神.也是企业文化的灵魂。悠久的历史积淀了独特的企业文化.优秀的企业文化又铸就了”山宝”品牌.公司。山宝”牌破碎机取得“中国名牌”和”中国驰名商标”成功的实践过程.就是一个经历了。无则思有”、“小则思大”、”大则思优”、”优则思强”的文化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6.
金六福的“福文化”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一财经日报》年前报道金六福自创立以来,一直坚持走中国传统文化情感路线,提出了极具中国本土文化特色的“福文化”理念并进行市场营销传播。2004年底,金六福经深入市场调研之后,推出了“春节回家——金六福”大型传播、行销活动,并围绕“春节回家”的概念,构建了一个全方位的传播网,使亿万游子完全笼罩在金六福“春节回家”的氛围中;在零售终端,同样发动了猛烈的攻势;同时在全国推出“发短信,赢机票”消费者互动活动。  相似文献   

17.
毕宏伟 《现代企业》2022,(8):141-143
推进文化建设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和基础要素之一。“家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部分,也是倡导“以人为本”理念,培植企业文化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价值标准。探析“家文化”的内涵与特征,明晰“家文化”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积极意义,立足企业文化竞争力建设需要,将“家文化”融入到企业文化体系中,让员工从精神上获得情感满足,提高员工的敬业度。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企业中,有一种令人习以为常而又往往被人忽略的不良生产现象-“年头松、年尾攻”,所谓“年头松”也就开年头两个月的生产组织较松驰,产是是往往是一年中的最低水平。以我国的钢铁工业为例,1989年,年钢产量6124万吨,而1至2月只累计完成879万吨,月均439.5万吨,比全年月均水平510.3万吨低70.8万吨,比后十个月月均水平524.5万吨低85万吨,所谓“年尾攻”就是到年尾时,迫于要完成生产任务,不得不发起“猛攻”,比如去年,许多单位到年尾时,发起“大干九月,向国庆四十周年献礼”、“大干三个月,迎接九十年代第一春”等活动就属于此例。透过“年头松、年尾攻”这一现象,我们可以清禁止地看到传统的节日文化对企业生产、生活的影响,换言之,也就是对现代企业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随着北京申奥成功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国际化”、“全球化”这样的词汇在中国企业中使用的频率迅速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都认识到,实行全球化已是未来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企业在国际商务交往中,仅仅懂得外语是不够的,还要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接受与自己不同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成功的国际化经营企业应该做到在任何文化环境中能够游刃有余。文化是一个人群的成员赖以区别于另一人群成员的共同思维方式,文化包括价值体系,价值观是文化的基石。各国价值观和准则的差异,造成各国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的不同。在国际商务中,这…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会计文化的若干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郭道杨教授《中国会计史稿》的问世 ,推开了虚掩已久的中国传统会计文化之门 ,给人们学习、研究中国传统会计文化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与良好的范例。从文化的角度 ,重新透视这一充满哲理的史料 ,找出其不限于一般认识的史料罗列 ,而是用科学观念在历史明镜下反射出来的光环。进而探求这些光环内涵的客观规律 ,则是会计文化学的重任。研究中国传统会计文化特征的目的在于正确对待它 ,加以吸收和融合 ,找到我们会计改革的永不枯竭的原动力。于光远同志在 1988年 11月 16日——— 17日召开的“企业文化研讨会”上指出 ,“企业文化”这个语言有两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