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毛志忠 《经济问题》2007,332(4):87-89
韩国的新村运动是成功的.我们应该借鉴韩国的经验与成功的做法,积极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内容,目前应该是首先解决农民最需要、最基本的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满足他们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新农村建设要和城镇化、工业化相结合,与现代农业建设相结合,要建立让农民表达自己意愿的正常渠道,要尊重农民的"主人"地位,保障农民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2.
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女性人力资本投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社会性别视角研究了农村女性的人力资本投资问题,分析了农村女性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与面临的挑战,运用社会性别理论研究了农村女性人力资本投资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提出了统筹解决农村女性人力资本投资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公共物品供给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力 《生产力研究》2008,(24):32-34
农村公共物品能否充分而有效的提供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是使我国农村经济健康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必要条件。我国农村公共物品的提供存在总量不足、分配不均、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这是由于长期发展战略的忽视,供给主体权责失衡,决策机制偏离,行政能力不足等原因造成的。文章建议通过创新供给机制、加大财政投入、加强制度保障等多种措施,来改善和提高我国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水平。  相似文献   

4.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也是国家十一五规划中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方向。旅游业符合新农村建设中的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和谐社会的国策取向。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建设新农村任务艰巨。为了发挥旅游业在加快新农村建设方面的主要作用,文章提出基于耦合理论的旅游业和新农村建设协调发展研究,构建旅游业和新农村建设的耦合模型,并进行评价,最后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阐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特征,分析概括了其现状。从改善物质条件,搞好生态环境美化建设,做好知识技术及文化建设,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领导五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富丽乡村"是一个分析性很强的概念工具,由其衍生出来的许多推论对于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践有较强的借鉴意义.本文借助新经济地理理论来解释这一概念,提出"伴随富丽化的乡村发展"的探索方向是中国乡村多样化发展的一条道路,同时结合目前中国不同区域乡村发展的实际,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注重保有乡村富丽性所蕴涵的丰富内容.  相似文献   

7.
非FDI资本流动易变性是指非FDI资本流动短时间内容易发生规模、速度上的变动,甚至在方向上发生突发性逆转。选取了8个亚洲国家1989—2002年的面板数据,对非FDI资本流动易变性的经济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非FDI资本流动易变性对宏观经济变量GDP有负作用,且存在滞后效应。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培训计划、合格培训人员、培训对象和培训课程等方面阐述了韩国村庄领导人培训的经验,得出了高度重视、政府积极推动和把握培训切入点等提高村级组织领导人培训效果的几点启示,并初步提出了建立领导小组、建设国家和省级培训基地和做好经费协调等方面推进我国村级组织领导人培训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is being carried out in China nowadays. Although lots of successful experience has been gotten, different problems occur in various regions yet.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rural labor migration,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migrants is important in considering the effect of rural labor migration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Available sampling and typical case study are adopted and 236 questionnaires are collected from[bur villages in northwest GuangxL China, Daxin Lixin, Longhe and Yongchang. We analyze the rural labor migration status, characteristics of migrants, remittance situation and income, household income and the ratio of remittance income to total household income. A bout 2/3 of the households have migrants in surveyed villages. And nearly half of the migration households have only one fam- ily member as migrants in the four villages. The migrants mainly comprise male and the younger, with the education level of junior middte school and higher More than half of the migrants are employed in Guangdong Province. Bu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igrants in Yongchang are more diverse. The rural labor migration in the village is extremely active and extensive. And over 60% of the household with family members as migrants have remittance income. The rate in Yongchang is extremely high (80%). And the income of households with migrants getting remittance incom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ir counterparts. More than half of their income comes from remittance as far as the former kind of household is concerned And in Yongchang, the rate is nearly 80%. The conclusion is that rural labor migration is popular and extensive in lots of villages. And the migration and remittance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rural household income, especially in some poor villages. For this kind of village, the rural labor migration may be some "compulsory course" in rural development. And the rural labor emigration is an essential way in poverty al-leviation. This is the first step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相似文献   

10.
对中部地区新农村建设目标和重点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兴顺 《技术经济》2007,26(12):112-11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国家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方向。鉴于我国区域差异很大,各地的发展环境也有很大的不同,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各地区在各个阶段发展的目标和重点必然有差异。中部地区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区域,经济发展总体上刚刚跨入工业化中期,"三农"问题相当突出,本文就中部地区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重点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1.
进行渔村建设为渔民提供完善的渔业保险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渔区的重要内容。在分析我国目前渔业保险模式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渔业互助保险模式的基础性地位及存在的困境及原因,提出了建构我国渔业互助保险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文章在剖析我国农村的生态环境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分析了造成农村生态环境复合污染的原因,最后提出了我国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以及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休闲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新农村建设为休闲农业发展提供物质基础、文化支撑、科技保障和环境依托。发展休闲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的强大推动力之一,对新农村建设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陈雪峰 《生产力研究》2012,(10):33-34,10,261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性问题。邓小平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对农民问题的重要性有着十分深刻地认识,提出了一系列解决农民问题的方法,新时期这一思想得到了新的发展,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和执政党群众基础的扩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5.
统筹城乡发展,农村要进行第二次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农村已经进入建国以来第三个黄金发展期,农村农业形势很好,但是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来看,三农问题的深层次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仍然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头号问题。从经济社会结构层面来认识,三农问题说到底是结构问题、体制问题,必须从改革“城乡分治、一国两策”的城乡体制层面才能得到解决。城乡体制的差距是根本的,是目前最大的差距,许多城乡差距之间的问题也由此产生。要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必须进行农村第二次改革,把农民从计划经济体制的桎梏中进一步解放出来。  相似文献   

16.
对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关理论及测度指标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朱孔来 《经济经纬》2007,(3):102-105
目前所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其鲜明特点是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下推进新农村建设.它是以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为目标,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构成要素可分为环境要素、基础要素和效果因素三大类;环境要素的改善依赖于政府,基础要素的改善主要是农村自身建设,效果因素的改善依赖于环境因素和基础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新农村测度指标体系应分成不同的级别;就目前而言,调控新农村建设主要靠县一级,考核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主要应放在县级和村级进行.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推进,我国迎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新时期。同时,县域经济的大发展为县域社会的和谐建设提供了新契机。因此,发展县域民主,改革传统落后的政治文化体制,成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8.
要实现农村和谐发展,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就需要建立政府与乡村社会的新型关系。通过分析当前“乡政村治”治理格局下农村治理主体多元化的可能性和必要性,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多中心治理”.  相似文献   

19.
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海水 《经济经纬》2006,(3):111-11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急需做好以下基础工作:统筹兼顾, 把新农村建设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调整结构,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促进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加强农村教育, 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养;提高组织化程度,扩大生产经营的规模和范围;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规划地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创建和谐农村社会等。  相似文献   

20.
根据“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质是依靠科技进步解决三农问题,核心是提高劳动者的科技文化素质,农村科普教育在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等方面的功能是不可替代的,而其现状却不容乐观。当务之急是分析当前农村科普教育的问题和成因,提出加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科普教育的对策,充分发挥农村科普教育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