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统筹城乡发展,是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思路,即以工促农,以城带乡,但对某些缺乏工业支撑、缺乏城市带动能力的武陵山经济协作区的县一级地方政府而言,落实起来较为困难。本文就武陵山贫困落后县如何利用好自身的比较优势、后发优势,在工业匮乏、城市反哺力弱的情况下,探讨了贫困县统筹城乡发展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的协同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旅游已经成为振兴农村经济,带动农村相关产业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构建城乡统筹发展格局的重要推动力。作为乡村旅游发展的成功案例,宁波天宫庄园的乡村旅游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互相融合,以工促农,以农兴旅,以旅强村,走上了乡村旅游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之路,实现了农村经济、生态及社会的协同发展,使天宫庄园成为浙江新农村建设的样板和全国农业旅游示范区。文章探讨了宁波天宫庄园"以产业集群为组织模式,以农业为产业基础,以乡村旅游为产品特色,以庄园为空间载体和依托"的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旅游协同发展模式,并对其他类似区域推进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的协同发展提供经验借鉴和模式参考。  相似文献   

3.
农业会计与林业会计作为会计中的两个分支,是我国会计体系中非常主要组成部分,且对我国经济的运作、发展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所以,切实的开展好农、林业会计工作,对富民县农、林业企业向国际化发展将起到关键作用。本文凭借作者的相关工作经验,以及对农、林工程的相关了解,浅析了目前富民县农、林业会计的工作现状,并探讨性的提出了部分对策。  相似文献   

4.
近些年来,城乡收入差距逐渐拉大,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阻碍。农业经济的弱质性决定了简单的依托农业无法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新农村建设需要城乡产业的互动。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机制作用下,城乡产业转移的进行,对农村经济产生劳动力回流和工业化效应,有利于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城镇化。产业转移示范区是城乡产业转移最典型的组织形式,能够产生辐射带动作用,促进整个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以皖西地区为例,加强和完善示范区的建设,从而促进正效应的扩散。  相似文献   

5.
由于社会、经济和自然禀赋不同,城市与乡村成为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难以割舍又相互区别的两大组成部分,二者既在各种状况下相互对立和矛盾,又相互补充和结合。从经济发展实践来看,在工业化初期,世界各国普遍以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后,各国又都采取了工业支持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发展战略。目前我国总体上已达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适时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工业对农业的支持和反哺作用,建立协调发展的新型城乡关系,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的繁荣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普遍提高广大农民思想觉悟的基础上,一个农业生产建设的新高潮,正在我国农村迅速地形成着、发展着。新的农业生产建设高潮的主要特点之一,就是每个地方在继续大力发展粮食生产和主要经济作物生产的同时,大力发展农村副业生产,开展多种经营,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全面高涨,加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以农为主,以副养农,综合经营”,是我们党和国家发展农业生产,建设社会主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联系,提出应加强农业科学技术研究,推进亲折农业技术革命;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建立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运行机制;完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进上步提高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加强农持推广体系建设,巩固农村基层农持队伍;强化农业教育,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等。  相似文献   

8.
农业问题是一个制约我国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首要问题。农业不仅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以工业化为核心的现代经济发展的基础。历史经验证明,农业的滑坡以至衰落不可能靠其它经济部门的增长来补偿,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来说更是如此。农  相似文献   

9.
农业生态环境是广大农民赖以生存、发展、生产、振兴经济的基本条件,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物质基础。生态农业是以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基本理论为指导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农业。利用这一科学原理在一定的范围内,合理利用和保护农业自然资源,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与传统技艺相结合的方法,使农、林、牧、副、渔、虫、微生物、工、商、运输、建筑、建材、旅游、服务等各业得到综合发展,逐步建立一个良性循环的生态经济系统和高产、优  相似文献   

10.
<正> 在经济不发达但发展速度较快的雁北地区中,怀仁是一个经济发展较快的县。1983年全县农业总产值(8,373.35万元)和农业总收入(8,610.29万元)分别比1978年增长了130%和196%。在这样的地方,农村经济的发展趋势是什么呢?我们调查的总印象是:农村经济在前几年由以粮食为主的单一种植业向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的基础上,现在又出现了从工副业突破,向农业、工业、运输、建材、建筑、商业、服务业等方面综合发展的趋势,可以简称为农(大农业)工(广义工业)商(第三产业)综合发展趋势。这种从总体上来看的综合发展趋势,从分工分业的角度上来看就是专业化、商品化、现代化的发展趋势。由于这种发展趋  相似文献   

11.
<正>兴工强农是稳定农村经济全局的必要保证,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必须摆正农业 基础地位和工业主导地位的关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尽管农业是弱质产业,但它是国民经济的 基础产业,工业的发展离不开农业的支撑,而工业的发展则能支持建设农业,改变农村单一经济 结构,以工业先进技术改造农业传统技术。工业和农业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推动农村经济的 繁荣与发展。 近年来,农村经济结构虽然在不断调整优化,但工、农之间的畸重畸轻和相悖现象依然存在, 工业尚未称雄,农业根基不牢,土地逐年减少,已出现恶性循环。究其原因: 1.偏面强调工业 盲目上马企业 一些地方,对农业这个基础产业缺乏应有认识,以萎缩农业为代价来换取乡镇工业的发展, 偏面强调处处扩张项目,不惜耗费大量资金盲目上了一些风险大、市场前景欠佳的项目,结果导 致项目投产后,步履维艰,有的甚至严重亏损。 2.建厂不重实效 土地浪费惊人 一些地言不切实际搭架子、框围子、砌院子,大量占用粮田兴建企业和工业小区,有的项目尚 在论证,地皮却被‘号’上,消费了大量的已稀缺的土地资源,出现“院内粮田长草,院外耕地缺少” 的现象。 3.劳力转移失衡 从业比例失调 农村劳动力向工业转移盲目性较大,身强力壮的庄稼人弃农从工,留下老弱病残种  相似文献   

12.
发展现代农业是实现新农村建设目标的首要任务。南宁市要发展现代农业,走出具有南宁特色的路子,就必须站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站在所有经济要素合理流动的整体中,坚持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道路,积极推进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积极调整和妥善处理工农城乡关系,改变工农关系失调、城乡发展失衡的现状,努力形成工业与农业相互促进、城市与农村共同繁荣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3.
进入近代社会,受清政府"放垦政策"和内地农耕文化的长期影响,蒙古族传统游牧业经济向半农半牧经济和农业经济转变,牧区转变成半农半牧区和纯农区。本文主要分析了促成蒙古族半农半牧区形成和变迁的制度因素,试图论证制度因素对于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经济师》2017,(12)
文章以农业循环经济新理念,对梁平土地资源量化为农林地、农耕地和农养地,发展多种产业,而产业发展中有生态涵养,生态涵养中有发展做了论证,进而对梁平国家农产品主产区的三大保供产业、三大特色产业、三大新兴产业和四大食品产业做了多角度、多层面的研究,并对其发展模式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立体复合型模式、农业副产品再利用型模式、农商融合型模式和农村庭院循环型模式。  相似文献   

15.
南方经济植物土地适宜性及其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谢庭生  谢树春  赵玲 《经济地理》2006,26(4):647-652
中国南方农业自然条件十分优越,经济植物品种繁多,是我国发展多种经营和建设特色经济植物产业的重要基地。湖南省经济地理研究所自1980年代以来,与南方一些有关单位合作,陆续对橡胶、荔枝、龙眼、柑橘、茶叶、油茶、杉木、毛竹、龙须草、香水稻、黄花菜、烤烟、双低油菜、木薯和牧草、药材等近100种南方经济植物的土地适宜性进行了系统研究,对推动南方特色农业的发展有重要意义。文章以这一研究为基础,论述了南方经济植物土地适宜性研究的主要内容,阐明了“三等九级”评价系统及其基本原理,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基本框架,指明了限制因素改造的方向。可为我国开展农作物、林木、牧草、药材的土地适宜性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的高州经济有了突破性的发展。一个“以粮为纲”的纯农型经济已向农、林、牧、副、渔五业并举。农、工、贸相结合的新型格局转化。1993年全市社会总产值(90年不变价,下同)62.1亿元,工农业总产值49.26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24.14亿元,工业总产值25.12亿元。首次实现农工比例“平分秋色”,分别比  相似文献   

17.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重工业与农业是互相依存,互相支援的。它们之间关系的合理安排是社会主义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头等重要的问题,也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本文只拟探讨下面三个问题:一、重工业的发展必须以农  相似文献   

18.
一、我国剩余劳动力的实质 要弄清这个问题,必须首先明确以下三点: 第一,明确当前我国农村的概念。我们历来认为农村是从事农业生产的地方。换句话说,农村就是农业,农业就是农村。随着社会的变化,农村经济的发展,上述对农村的解释早己不符合我国农村的实际。现在我国农村经济已经突破了农业结构范畴,发展成为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工、商、运、建、服综合经营的新型经济结构。因而,现代农村的概念应该是人们从事农、工、商、运、建、服和科技、文化、卫生、教育等综合活动的地方。  相似文献   

19.
矿-农复合区是指以地上农业生物资源利用、地下矿产资源的开采及地面加工为主要产业形式的经济区域(即矿-农利用区、矿-农叠加区、矿-农集聚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对矿-农复合区的经济发展作用巨大,但也不可避免的带来资源利用负外部性及环境的污染.如何通过技术进步和机制创新,使资源型区域成为产业加工集聚区,变“输血型”经济为“造血型”经济,是矿-农复合区经济社会发展亟须面对且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探讨了建立塔里木盆地矿-农复合区矿产资源利用补偿调控机制的相关对策,以使塔里木盆地矿-农复合区在地下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工过程中建立起地面的良性循环产业,使区域内立体资源得到合理、有效、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20.
山东招远蚕庄镇8万亩耕地,4万亩果园,其中红富士苹果3万亩。1998年,全镇果品总产4000万公斤,总收入7200万元,果业一直是全镇农业的主导产业和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近几年来,随着果品市场形势变化,果品价格逐渐下跌,“卖果难”和“果贱伤农”问题逐步暴露出来,给农民增收带来严重影响。在这种形势下,我们蚕庄镇着眼长远,结合建设果业产业镇的需要,积极探索搞活果品流通的新路子,通过积极宣传、深入发动,引导社会各界大规模建设冷风库,从根本上解决果品卖难、价低的问题,加快了果业产业镇的建设。一、因地制宜,探索果品流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