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阐述了云南自然保护区及社区共管的概况;描述了云南社区共管的演变过程;评价了社区共管的实施成效;指出存在管理概念模糊和管理目标冲突、管理体制权责不清且难以统一、运用参与式方法产生的问题、管理机构的作用发挥不当等问题及冲突;提出制定符合当地实际和科学的共管运行机制、完善云南林业产权制度并实现责权利的统一、坚持社区共管的有限主体并充分发挥参与式作用、积极协调好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的职能与社区经济发展的关系等完善社区共管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社区共管与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上兴起的一种新型的自然资源管理模式,本文阐释了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的概念,并从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了社区共管中存在的种种矛盾与冲突,提出了提高社区居民参与性、合理利用资源、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完善社区共管激励机制、完善野生动物破坏补偿机制、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完善共管效果评估机制体系等解决或缓解社区共管中各种冲突与矛盾的途径与措施.  相似文献   

3.
西部农村基层新型社区组织的经济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云南山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项目(YUEP)中,尝试建立以村民为主体的社区共管自然资源组织和基金。这种农村基层新型社区组织将农村弱势群体作为主要服务对象,以低成本、高效率、高效益的形式进行运作。通过基金利息使共管组织有了可靠的经费保证,较好地解决了共管组织的可持续问题。  相似文献   

4.
基于实地调研,首先从林场和周边村落两方面深入分析了林场与周边村落的共管利益,然后对旺业甸林场通过与林业专业公司合作共建、与芳香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共建、与周边村落开展综合共管实践、林场与社区合作用工、林场与社区合作林下种养殖以及其他形式与周边村落进行的一系列共管实践活动进行全面分析,最后提出树立正确的"社区共管"认识观、持续改善林场与周边居民的共管关系、建立和完善长期有效的共管机制等促进林场与周边村落共管工作有效开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唐远雄  李江 《农村经济》2011,(11):53-57
社区共管传入中国近二十年,业已取得的成效表明值得进一步推广。随着社区共管的发展,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都要求在社区共管中实行农民合作。在社区共管中倡导农民合作是必要的,虽然会遭遇农民合作的各种困境,但社区共管区域中的农民合作有其他农村地区农民合作不可比拟的优势,具有更大可能性。只是农民合作实践的动态性使得社区共管中的农民合作表现出多元化的现实性,呈现出复杂的图景,还需要在实践中去发展完善。  相似文献   

6.
社区共管传入中国近二十年,业已取得的成效表明值得进一步推广。随着社区共管的发展,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都要求在社区共管中实行农民合作。在社区共管中倡导农民合作是必要的,虽然会遭遇农民合作的各种困境,但社区共管区域中的农民合作有其他农村地区农民合作不可比拟的优势,具有更大可能性。只是农民合作实践的动态性使得社区共管中的农民合作表现出多元化的现实性,呈现出复杂的图景,还需要在实践中去发展完善。  相似文献   

7.
社区共管下保护区发展战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松花江三湖保护区及其周边社区现状入手,深入分析了保护区与社区之间的矛盾,即林经矛盾、林牧矛盾、林农矛盾、林企矛盾、林旅矛盾以及社区对水体污染的矛盾,从而引入了社区共管的参与式保护区管理方式。探讨了社区共管下的保护区发展战略措施,并对其成效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本文引入一个社区主导型草地共管案例,在概括说明其主要特点的基础上,利用比较分析方法分析了当地实施这一模式所取得的成效,并试图从社会资本的视角分析影响其内在机制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草地共管是一种有效的草地资源可持续管理模式,它促进了牧民增收、草地资源的保护和社区治理的改善,提高了牧民的生态意识。在草地共管的机制形成和成功实践中,社会资本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包括传统文化、社区制度、社区组织、社区信任、民间规范和社区联系等在内的社会资本有利于草地共管的认同机制、制度安排机制、运行机制和监管机制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云南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内涵的演变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社区共管不断被应用于云南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实践,在扩大自然保护区影响、增强环境保护意识、缓和社区与保护区矛盾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随着社区共管实践的深入,其内涵在从国外引入时的基础上不断演变和发展。从概念、目标、主体、对象及机制等方面,分析了社区共管内涵演变的过程及原因,揭示其在云南自然保护区管理中的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以促进云南自然保护区管理水平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实践证明社区共管是一项效果不错的资源管理制度,其先进的理念与手法,以民生为本的人文关怀激励着林缘社区居民,社区的稳定性和资源管理的有数性增加是不争的事实,但社区共管至今没有相应的法律地位,也未在更大的范围内推广,笔者就此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给出了森林资源社区共管是否可能的基本判断及如何可能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于明霞  欧阳敏华 《南方农村》2012,28(11):63-65,70
本文在对广东省内部分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区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归纳了保护区建设管理过程中在资金、人才及社区共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社区共管一词来源于国外,最早出现在社区林业中,是社区林业在森林资源与自然保护区管理中的具体运用。通过阐述云南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精准扶贫中社区共管模式助推精准扶贫工作实践,总结社区共管实施过程中的经验与不足,为下一步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提供参考,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3.
遵循行动研究方法,针对三江平原湿地资源社区共管的全程跟踪观察发现,生计替代的成败直接影响和制约着资源共管的成败。社区共管作为一种外来的制度模式能否与当地制度磨合嫁接,除受当地正式制度影响制约外,还受当地文化等非正式制度的影响制约。鉴于此,社区共管不仅是一种单纯的试图促进利益共享,责任共担的针对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模式,还是一种作为话语权的形式而存在的与当地不同行动主体互动、粘合以及嵌入的对话过程。  相似文献   

14.
随着庐山的旅游开发与发展,庐山文化景观遗产区所牵涉的社区与庐山的发展也产生了冲突,庐山文化景观遗产难以得到保护。由此,社区共管作为协调二者关系的一种方法与手段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社区共管模式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庐山当地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数据得出庐山文化景观遗产保护现状,并研究分析其他案例地提出基于社区共管的庐山文化景观遗产保护的路径。  相似文献   

15.
国际国家公园管理的成功之处在于:注重为社区居民生存发展预留空间、明确边界两侧发展强度、并承认社区主人身份、与社区达成管理契约。中国保护地社区管理普遍采取了异地搬迁、生态补偿、社区共管等措施。尽管中国保护地与国际国家公园社区管理措施方面存在较多相似之处,然而实施效果差异明显,原因在于:中国保护地并未从根本上将社区居民视为保护地的管理主体,或未严格履行社区管理契约。尽管中国保护地采取了类似的管理措施,如生态补偿、社区扶贫等,然而在践行一些关键性问题时仍然力度不足。因此,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应当明确社区管理的核心问题,落实国际成功经验,妥善处理好保护与发展关系,为其他保护地转型为国家公园提供参照样板。  相似文献   

16.
共同管理在我国自然资源管理领域应用日益广泛。当我们还在研究考虑是不是要引入共同管理方案时,我们的管理过程已经或多或少具有了共同管理的特点。作为一种有效的保护区管理模式和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策略,共同管理在我国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并从林业管理逐步扩展到农村扶贫、资源管护、流域管理等相关领域中。至今,共同管理工作已陆续在30个以上的自然保护区推广展开,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目前,我国社区共管实践遇到的较为突出问题是可持续性问题、政策环境问题和资金问题。踏实做好包括宣传教育在内的每一步工作,以当地的利益相关者代表和地方资源管理者为主推进共同管理实践,将有助于社区共管工作的持续进行。能不能将权力下放可能是对政府管理者的最大挑战。  相似文献   

17.
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探析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7  
责、权、利相统一的社区共管模式是在特定的条件下形成的,在现今的自然保护区工作中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选取四川大熊猫国家公园试点和金寨天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案例点,通过半开放访谈和农户问卷调查,从社区参与的环节、途径和方式等角度分析了两地社区参与情况并比较了两地参与情况的差异。研究发现参与主要集中在运行与分享环节,对监督与建设环节虽有所涉及,但参与程度稍低,决策和管理环境参与程度极低。同时多头管理是四川大熊猫国家公园的主要问题,而保护区建设与居民矛盾则是金寨天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立中央统一管理、完善保护地社区共管机制、加强社区参与能力建设、提高社区发展公平性等建议。  相似文献   

19.
目前国际上普遍认为,实施社区参与共管是一种能够积极解决自然保护区保护与发展之间突出矛盾的管理模式,是实现有效管理的途径。本文结合金光寺自然保护区的实际情况,探讨通过社区群众参与资源保护,发展社区经济,减轻对保护区的资源压力,从而促进保护区的管理工作的社区群众参与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20.
1959—1999年,我国共建立各种自然保护区1118处,总面积8461万 hm~2,占国土面积的8.62%。它保护着2000万 hm~2的原始天然林、次生林和约1200万 hm~2的湿地。中国的自然保护区面临着威胁日益严重、与当地群众的冲突加剧等主要问题。开展保护区社区共管活动有利于保护区内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同时促进保护区周边地区社区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