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正>暗示效应(Suggestion effect)有一个男孩生在普通的农民家庭,智力、能力也很普通。但他的母亲从小对他说,你是一个聪明的孩子,你比别的孩子更出色,长大一定能考上大学(当时考大学是一件非常难的事)。由于他妈妈的影响,这个孩子从小就觉得自己比别的孩子更出色,每当考试不理想,就深深自责,认为是自己的不努力导致成绩不好。从小学到初中,他的名次在班级名列前茅。到了  相似文献   

2.
有人说,中考是孩子一生中面对的第一个重要关口,如果考上重点高中,等于一条腿迈入了重点大学的门槛,前途一片光明;如果进入的只是普通高中,要想考上重点大学,需要付出更艰苦的努力;如果考不上高中,上职高或中专技校的话,估计公务员、法官、高级职员等职业恐怕就与自己沾不上边了。哪个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个好的前途呢?日前,本刊记者专门采访了正在备考的部分学生,走进他(她)们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3.
“庭长姐姐,我会永远记住,要不是你的帮助,我就不可能考上这么好的大学。”日前,宝鸡市渭滨区法院女法官常艳波再次收到考取外省师范大学的一位学生的短信。“这个学生确实值得我们骄傲。”常艳波对记者实话实说:“如果我们法院只管判决,不管教育引导,有些孩子可能会走向歧途。”同行宋晓燕法官说:“人心都是肉长的,我们把他们当亲人,就会多一份理解,少一份抱怨;多一份付出,少一份遗憾;多一份和谐,少一份不安。”  相似文献   

4.
如何破解助学贷款难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施帆 《西部论丛》2005,(9):61-63
近年来,大学普遍扩招,考上大学不再像以前那么难。扩招的必然结果就是学费的增收,国家不再对大学生大量补助,上大学大部分依靠自费。1994年至今10年间,我国大学学费从每年几百元一路飚升至每年5000元-8000元不等,学费猛涨约20倍,而10年间,国民人均收入增长不到4倍。高额的学费使许多家庭贫困学生想通过接受大学教育来出人头地的梦想破灭。考上大学本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  相似文献   

5.
邬矩 《魅力中国》2014,(9):217-217
由于受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家长普遍望子成龙、望女成风,都想让自己的孩子考上重点高中,进而考上重点大学。致使我们大多数初中学校不得不把主要精力放到追求考上重点高中的升学率上,这样一来,数学成了选拔的工具。相当一部分学生跟不上尖子生,只能陪尖子生读书,导致这部分学生学习习惯不良.学习被动甚至厌恶学习,尤其是数学,学生片面地认为学习数学就是为了应付考试,就是推导、证明、记忆程式、定理和解题。他们对数学学习没有兴趣、没有信心,认为自己就是学习上的失败者,.这样的初中毕业生大多都在中职学校上学,由于数学基础较差,不能适应职业高中数学学习。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是职业中学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如何衔接初中与职业高中数学教学。提高职业高中数学教学质量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又开学了,很多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新生家长既乐又愁,乐的是孩子考上了,愁的是超出想像的学费和生活费。听说大学是个“烧”钱的地方,大学生消费不低啊!”这学期一个月家里只给我500块钱,让我怎么活啊?我们班很多人一个月都要花一千多块钱呢!”刚开学,就有一位大三的女生向记抱怨。自1996年全国高等院校统一采取“并轨”招生以来,  相似文献   

7.
蓝庆新 《新财经》2009,(10):32-32
1992年,我考上了一所名牌大学。那时的大学录取比例大约是5%,考上大学尤其是名牌大学,真是在千军万马中拼杀出来的。上了大学就意味着脱胎换骨,将来会成为国家干部。因此,社会上将考上大学的人视为精英,国家也在大学招生和教育中贯彻了精英教育的原则。我们这些上了名牌大学的人,更把自己当做天之骄子,给父母争了光。  相似文献   

8.
一个只有58万人的国家级贫困县,却有4.5万人走进了大学校园,连以收养孤儿为主业的福利院,都供出了两名大学生。在这里,老百姓谈论的话题永远只有两个:一是天什么时候下雨,二是谁家的孩子又考上了大学。[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高建群 《中国西部》2001,(4):104-105
儿子正在上高三,也就是说,今年黑色7月的高考中,他也是那需要磨难的一份子。因此,现在我们全家三口都处在一种紧张状态中,大家全力以赴,为了一个目标,那就是让儿子能考上一个好的大学。我没有上过大学,这是我终生的遗憾。我是“文革”期间高中毕业的,那时大学不招生,我毕业之后就当兵去了。当兵五年回来后,正赶上  相似文献   

10.
于霏 《中国西部》2012,(12):46-47
从呱呱坠地到18岁考上大学,父母养大一个孩子究竟要花多少钱?外地一所高校最近给每位新生发放了一份《子女培养成本核算表》,从回收统计来看,农村少则5万到7万,城市多则30万以上。养育孩子的成本,当然首先是个经济问题,它正日益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在中国,多数父母养育子女,是无怨无悔地倾力付出。特别对孩子的教育,更愿意大方投入。  相似文献   

11.
五一期间,几个子女正要参加高考和已经就读大学的家长,和我探讨大学学习和就业问题。谈兴正浓时,一位家长说,我们的讨论其实都没用,怪就怪自己没混个一官半职,要是自己有“出息”点,怎可能操心这个问题,一个电话就可能把孩子的就业搞定了。  相似文献   

12.
晨风 《当代陕西》2008,(5):45-45
最近,某单位公开招聘人员,乡下有个熟人打电话,说他的孩子想参加考试,让我帮着参谋。孩子大学刚毕业,所学的专业这次有五六个单位要人,大部分都是一个名额。恰巧其中有两个单位我认识人。就通过熟人了解情况,没曾想回答却是:“已经内定。”无奈之下,我只能建议孩子避开这两个单位.在剩余单位中挑了一个。这个单位是不是内定,无从知道,我们只能祝福孩子好运。  相似文献   

13.
我在1978年前后有两件大喜事:一件事是考上了大学,另一件事是我结了婚。 我是国家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考生,考试时间是1977年12月份,入学时间是在1978年春季,考上大学这我来说也算是圆了一个大梦。我是1956年出生的,祖祖辈辈都是农民,1974年高中毕业后就返乡务农去了,不久当了生产队长。两年后我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担任了大队党支部书记。所以高考实际上是为我的人生又开启了一道全新的大门。  相似文献   

14.
生于70年代     
《西部人》2004,(9)
生于70年代的尴尬:尴尬一:好不容易考上大学,却发现不仅国家不包分配,而且连本科文凭都不值钱了。尴尬二:千辛万苦进了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正赶上人家精简下岗,新人又怎么了!尴尬三:1997年,全国取消福利分房,那个时候70年代出生的人刚刚参加工作。尴尬四:小时候是个诚实的孩子,  相似文献   

15.
一娘病了。爹打来电话,我匆匆忙忙放下手中的工作,乘车在高速路上狂奔6个多小时赶到了家乡。娘生育我们姊妹七人,我是老小。家里虽然过得苦一点,但随着三个哥哥、三个姐姐一个个都考上大学离开了家乡,娘在乡亲们面前腰杆儿也挺得倍儿直。记得我考上大学时,娘拉着我的手说“:你们都有出息了,娘的任务也完成了。”当时,快60岁的娘说完这话时已是满眼泪水。如同几个哥哥、姐姐一样,一离开家乡我就很少再回到那片曾留下我们童年欢乐足迹的故土。有的只是春节短暂的相聚。每到这个时候,乡亲们都会围着娘,这个说“:儿女们都有出息了,您老好福气呀!…  相似文献   

16.
吴晓颖 《中国西部》2012,(15):52-53
“过去藏族人喜欢置办些金银、水貂皮,给娃娃留些家产。而现在大家看重的是谁家娃娃考上大学。找到好工作。我们这些农牧民家庭的娃娃学习成绩不太好,上职校正是合适他们的路”。  相似文献   

17.
第一次看到这个孩子的时候,是三四十年前的事了,当时我在大学念书,推了脚踏车正要上学,看到一位警察用绳子牵着一个小孩子在接上走,孩子大概不到十岁,有穿上衣,又瘦又黑,双手被绑在身后,另外一条绳子将他五花大绑.绳子一端由警察拉住.将他像牵狗一样地在街上牵了走,我还注意到他没有穿鞋子。三十年前,汽车很少,警车也少,警察抓了犯人,常常只好在路上将犯人拉拉扯扯地带去警局。这个孩子显然犯了法,被警伯逮到.正在押送到警察局去。  相似文献   

18.
"一个建筑人,一定要过五十岁才会开始成熟,而其作品则要等到六七十岁才会入境." "这是我老师汉宝德说的."登琨艳转动手中的杯子,看茶叶在杯中蹁跹.在东海大学做旁听生前,享誉台湾建筑界的汉宝德根本不认识眼前这个瘦小的、农艺科毕业的孩子.如果当年没有汉宝德的收留,就没有今天的登琨艳,所以他一生都感激恩师的知遇之情.但非科班出身的登琨艳,一直心有"反骨",总试图颠覆建筑界学院派的观念.  相似文献   

19.
张明卿 《魅力中国》2014,(18):159-159
随着追星热流的持续升温以及影音行业的大力发展,报考艺术类院校的学生越来越多,垂涎于艺考带来的种种高收益,不仅是老牌艺术类院校积极扩招,就连一些综合类院校都特别开设了艺术类专业并招生,然而,绝大部分学校已经有拿上毕业证的应届毕业生,与此同时,在大学生普遍就业难的大环境下,不少家长想当然地认为艺术院校文化课分数线低容易考上、就业也更容易一些,在这种错误认识的前提下,很多孩子糊里糊涂由兴趣爱好而走上了专业道路,随之而来的当然是艺术类毕业生数量大增,那么基于就业难的这个大前提下,艺术类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该何去何从?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农村不仅向城市输送了大量的粮油、禽蛋、果菜、林木……也输送了大批人才:智商高、学习好的,都考上大专院校,跳出“农门”成了城市人。有关统计资料表明,农村孩子考上大学以后,回家乡创业、工作的是凤毛麟角。而农村身强力壮、敢闯敢干的,外出打工的打工,经商的经商,混得好的也都把家安在了城市……这样一层层的“过筛子”,留下的人才就少得可怜;这么年复一年地向城市“输血”,农村的自我造血功能越来越差。据统计,在我国农业从业人员中,文盲、半文盲和小学文化程度的人数占44.05%。全国青壮年文盲90%分布在农村,达8507万人。目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