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0 毫秒
1.
2015年10月24日,央行宣布降息降准,同时取消存款利率浮动上限,这标志着利率市场化改革已经基本完成.本文就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以及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影响进行阐述,并就下一步居民投资的方向和重点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2.
丁蔚 《中国信用卡》2012,(10):17-19
现阶段,我国银行业利润的最大来源就是存贷款之间的利息差。为此,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呼声不绝于耳,而2012年6月7日晚,人民银行宣布3年多来首次降息而且是非对称降息,终于让利率市场化改革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银行竞争从此进入了全新的时代。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正逐步推进,为探索适合我国特点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方式,本文从利率市场化背景、改革路径与历程、经验教训等方面对美国、日本、韩国、巴西等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进行了实证研究,以期对我国利率市场化下一步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刘大勇 《时代金融》2014,(6Z):22-23
目前,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正逐步推进,为探索适合我国特点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方式,本文从利率市场化背景、改革路径与历程、经验教训等方面对美国、日本、韩国、巴西等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进行了实证研究,以期对我国利率市场化下一步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2012年6月8日,中央人民银行对利率进行调整,并且调整了存贷款利率的浮动区间.此次调整实质上是非对称利率降息,是中央人民银行进行实质性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信号.为了更好的理解利率市场化的改革进程,本文首先对美国、日本利率市场化进程进行分析,从他们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总结观点,借此对中国利率市场化提出相关建议,以及可以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6.
利率市场化指的是一个逐渐改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政府或货币当局一步一步地减少对利率的限制和控制,市场的利率逐渐由资金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许多经济环节都包含在利率市场化中,而且会收到利率市场化的影响。本文介绍了利率市场化和储蓄国债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储蓄国债的影响,最后提出了利率市场化背景下我国储蓄国债管理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7.
刘明 《时代金融》2013,(8):61+63
2012年,中国人民银行进行了两次存贷款利率调整,包括1996年实施利率市场化改革以来的首次非对称降息,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逐步加快,这将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和业务结构产生重大影响。本文主要探讨了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传统三大业务的影响,并结合我国现阶段国情提出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8.
《证券导刊》2012,(27):29-29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央行两次降息,并且都释放出利率市场化信号。我们认为下一次降准也会很快,而近期央行连续进行的逆回购,规模之大已经达到了一次“降准”的效果。近期的货币政策实际是组合拳,逆回购+降息+利率进市场化推进等同时发力。选择动用略超出市场预期的利率手段,我们认为是央行基于直接给经济减压、稳住经济下滑的考虑。对于投资...  相似文献   

9.
檀文 《中国外资》2013,(24):7-9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全面放开贷款利率,迈出了利率市场化重要的一步。本文回顾了中国17年来利率市场化的历程,在分析美国、日本、韩国、台湾利率市场化实践经验以及利率市场化的理论基础上,对于中国下一步利率市场化改革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0.
商业银行如何应对外币利率市场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一直在逐步探索中:1996年国债开始尝 市场发行,部分国发行利率实行市场招标,同年6月,同业拆借利率放开,由拆借双方根据市场供求状况自主决定;1998年,政策性银行金融债券的发行实行利率招标;1998年10月和1999年9月,央行两次扩大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利率的浮动幅度;1999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放开外资银行人民币贷款利率,同年10月以进一步放开对保险公司5年以上、3000万元以上存款的利率;随后,对股票质押融资及其利率确定也在原则上放松了管制。从2000年9月21日起,放开外币货款利率,由金融机构根据国际金融市场利率的变动情况以及资金成本、风险差异等因素,自行确定各种外币贷款利率及其计结息方式。大额外币存款利率由金融机构与客户直辖市确定。300万美元以上或等值其他外币的大额外币存款,其利率水平由金融机构与客户协调确定,这一改革措施的出台,是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迈出的历史性一步,利率市场化是我国金融深化的重要内容,在市场经济中,作为资本的价格,利率通过对资本的配置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通过市场形成利率的机制有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在产品市场价格理顺后,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是我国经济市场化的必然选择。从金融深化的重要步骤,也是我国金融业应对WTO的重要内容。那么,作为外币利率市场化的主要参与者--商业银行,净如何面对这一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1.
况昕 《西南金融》2012,(11):36-39
本文借鉴中央银行2012年7月非对称降息举措,探讨了中国利率市场化问题.文章在对目前国内相关研究简单综述的基础上,利用Mckinnon的互补性假说模型说明了利率市场化的必要性.最后重点阐述了对于我国利率市场化过程中路径选择、银行发展、金融自由化等问题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自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基本设想以来,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已经走过了近20年历程。2012年6月8日和7月6日,央行两次不对称降息,标志着利率市场化改革迈出关键隆步伐。按照我国“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的继续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要求,未来一段时间,  相似文献   

13.
1996年以来,经过了8次降息,我国的利率已进入了一个低利率时期。在低利率时期进行利率改革不仅成本低,而且风险小,加之目前我国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所以利率市场化改革作为今后几年金融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被写进了党的"十六大"报告。可以预见,今后几年利率市场化步伐将进一步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将成为近一时期金融业改革最为重要的部分。实际上,从1996年银行间拆借市场利率的放开,到2002年利率改革试点范围、利率浮动范围的扩大,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一直在稳步推进。与改革之初相比,我国利率市场化程度已有明显提高,利率管制越来越有所放松。但尽管目前利率政  相似文献   

14.
从国际经验看利率市场化对我国金融运行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已处在最后的攻坚阶段,下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的关键取决于改革措施对金融运行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比美国、日本、韩国、拉美国家和我国台湾地区利率市场化改革措施,分析了利率市场化改革后上述国家和地区利率水平、存贷利差、金融机构经营、资产价格和汇率的变化情况,探讨了我国以取消存贷款利率管制为标志利率市场化改革对金融运行产生的影响,并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5.
非对称降息对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有着重要意义,而利率市场化给商业银行带来了全方位的挑战.本文针对2014年11月22日央行非对称降息的举措,指出了其对利率市场化的推进作用,分析了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商业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目前国际金融市场已步入了利率市场化的阶段,各国金融业也都在纷纷实施利率市场化,为适应国际金融市场的要求,我国必须尽快完成利率市场化,但在利率市场化过程中肯定会出现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在出现问题后作为我国金融监管的中央银行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本文通过分析利率市场化后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如利率大幅度波动、利率体系变化等,提出了中央银行的对策。以期能使中央银行及早的采取应对措施,使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行的更加高效,同时避免出现利率市场化以后混乱的金融市场和各经济主体不规范的行为。  相似文献   

17.
中国正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逐步放开了资本等生产要素的价格,实行利率市场化改革,提高经济的运行效率;然而单纯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必将导致因"赶超战略"建立起来的没有自生能力的国有企业受到资本成本大幅上扬的冲击,可能引发经济动荡。因此利率市场化改革必须与国有企业改革、金融体系改革、金融监管的加强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协调进行,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目前国际经济陷于衰退和危机,美国依靠利率传导机制干预全球金融市场利率水平,试图以此将经济拉出衰退和危机的举措,为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和利率的监管的加强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上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一,国外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背景与经验教训 1.美国。美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利率市场化是在确立基准利率、货币市场收益率曲线完善、高通胀率得到有效控制的情况下推进的,这就减少了在利率市场化初期利率可能的非常规波动对经济和银行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中国正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逐步放开了资本等生产要素的价格,实行利率市场化改革,提高经济的运行效率;然而单纯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必将导致因"赶超战略"建立起来的没有自生能力的国有企业受到资本成本大幅上扬的冲击,可能引发经济动荡。因此利率市场化改革必须与国有企业改革、金融体系改革、金融监管的加强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协调进行,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目前国际经济陷于衰退和危机,美国依靠利率传导机制干预全球金融市场利率水平,试图以此将经济拉出衰退和危机的举措,为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和利率的监管的加强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上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利率作为资金的价格,应该起到引导资源进行有效配置的作用,这就要求利率由市场决定.美国于1986年全面实现利率市场化,日本于1994年完成利率市场化,而中国早在1993年就提出利率市场化,时至今日已快二十年,中国的货币市场、债券市场已经基本实现利率市场化,然而最为关键的存款利率市场化却未到来,中央银行仍然控制着人民币贷款利率的下限和存款利率的上限.2012年6月,央行非对称降息的举动使利率市场化重新成为市场焦点,本文从成因、发展及影响三个方面分析,以更好地理解利率市场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