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间借贷作为一种社会信用形式和正规金融的补充,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积极作用,应受到法律的保护;而另一方面,又由于其手续的不完善、借贷主体风险意识差、缺乏监管部门的有效监督等,民间借贷又极易形成高利贷行为和非法集资,引起经济纠纷,有的民间借贷行为甚至导致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犯罪行为,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2.
《新疆金融》2013,(7):106-116
<正>非法集资行为往往与民间借贷行为相伴而生。当经济处于扩张或高涨时期,民间借贷往往异常活跃,其中一些民间借贷会演化为非法集资并发展蔓延。当经济扩张至顶峰的阶段,人们往往被高额的回报所诱惑而对法与非法的识别失去理性的意识,其非法性和风险亦往往被繁荣的经济、宽松的流动性所掩盖。当经济由扩张转向收缩、流动性趋紧、经济下行压力  相似文献   

3.
5月初,该行组织全行54名员工利用下班时间开展了2012年上半年员工行为评价活动。此次员工行为评价,加强了对各类人员和客户经理生活圈、社交圈的管理和风险预警,持续开展了对员工参与赌博、非法集资、经商办企业或为民间借贷提供担保的专项排查,严防员工参与非法集资、  相似文献   

4.
从法律关系上看,P2P网络借贷平台本身的经营行为与P2P网络借贷行为的法律性质大不相同的两个法律行为。通过深入剖析各主要类型P2P网络借贷平台的经营行为发现,P2P网络借贷平台的资金流向、单笔借款金额和对应出借人的数量,以及P2P网络借贷平台是否采取必要措施防范借款人从事非法集资等,都会涉及触犯非法集资底线的问题。其中,对债权转让型P2P和保本型P2P网络借贷平台的经营行为,不能直接等同于非法集资;但如果其经营模式选择不当,就会涉嫌非法集资或非法从事金融业务。为有效解决各类P2P网络借贷平台的合法性问题,可以从改善资金托管方式、限制借款金额和出借人数量、强化债权转让管理、规范平台保证责任、赋予P2P网络借贷平台部分业务合法性等方面,加强对P2P网络借贷平台的行为监管。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民间融资的发展势头极为迅猛,一方面有利于融通社会闲散资金,弥补银行业融资不足;另一方面由于有关民间借贷法律法规的规定不甚明确,市场失范导致非法集资案件时有发生,整体上处于一种“野蛮生长”的自然状态。本文拟对日趋活跃的民间借贷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分析,并对当前非法集资处置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民间借贷发轫于民间,其建立在个体信用基础之上,这种基于血缘、亲缘、地缘、业缘关系的个体信用容易监督,具有稳定性但不具有成长性。非法集资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虚构事实、隐瞒真相、虚假宣传的欺骗方法向不特定社会公众集资的犯罪行为。在我国,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高利转贷等相关联罪名均被列入非法集资。民间借贷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等刑事纠纷交织在一起,使当事人之间法律关系的性质难以准确判断,因此,民间借贷和非法集资刑民交叉案件成为司法实践中的"疑难杂症",回答这个现实问题,会受到如金融机构、市场、监管机构、公安机关、司法裁判机构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本文从交叉案件现象、交叉案件实体法律关系研究、交叉案件程序处理方式研究、交叉案件裁判研究四方面展开,归纳民间借贷和非法集资刑民交叉案件的法律要点和裁判要旨,形成判断罪与非罪、罪轻与罪重的司法指引。  相似文献   

7.
梁亚  赵存耀 《南方金融》2012,(1):75-78,42
由温州"跑路潮"揭示的温州"全民借贷"现象令人震惊。温州全民参与的形形色色的借贷并非全部属于合法的民间借贷,以"民间借贷"为幌子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等金融犯罪充斥其间。本文通过分析温州民间借贷的形成根源与表现形式,探讨了民间借贷的合法与非法以及民间借贷与金融犯罪之间的界限,为降低民间借贷的风险、保护民众及中小企业的利益、维持我国金融秩序的正常运转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社会学、心理学、金融学、统计学、传播学等为理论基础,通过对安徽省17个省辖市居民进行投资行为追踪性的问卷调查,并结合对证券市场投资者典型行为、发生在安徽的民间借贷、非法集资案例的分析,揭示了现阶段我国个体投资者的行为特征及心理动因,对投资者中普遍存在的投资意识不足和狂躁情绪并存现象进行探讨,并给出加强投资者教育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风暴深未见底,给全球经济带来了极大风险。其中,受冲击较大的是中小企业,资金短缺、融资困难,在当前显得尤为突出。中小企业为寻求资金来源只能求助于民间路径,从而刺激了民间借贷的活跃。但由于民间借贷存在交易隐蔽、风险不易控制、正常的民间借贷和非法集资等刑事犯罪活动交织等特点,极易引发中小企业资金链断裂,形成区域性金融风险,影响社会稳定。因此,规范民间借贷行为,加大银行信贷支持应当足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的燃眉之急,也是确保经济增长的最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10.
民间借贷制度安排和对非法金融活动制度约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资金满足程度、用途、特征等不同层面分析了民间借贷长期存在的社会基础,从立法和实务层面分析了非法金融活动屡禁不止的主要原因,详细列举了目前我国民间借贷和非法金融活动的主要形式,剖析了规范民间借贷和取缔非法金融活动中存在立法滞后、社会约束软化、合同形式不规范、纠纷救济渠道不畅、主体范围不清日常监管缺位等五个方面问题,有针对性地从立法形式、民间借贷的法律定性、非法金融活动范围的界定、民间借贷的规范建议和取缔非法金融活动的监管思路等方面,提出了完善制度安排和制度约束的具体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对A市民间借贷的基本情况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A市民间借贷存在的民间借贷案件数量快速递增、易导致非法集资活动、外部监管难度大等主要问题,针对性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刘道云 《新金融》2013,(1):30-33
民间借贷从法律效力上可区分为合法借贷与非法借贷.民间合法借贷根据借贷的特征差异可划分为民事借贷和商事信贷,民间非法借贷根据其非法性特征可划分为非法经营性借贷、高利贷和非法集资类借贷.区分民间借贷的法律类别,有利于完善我国现有关于民间借贷的法律规范,更好地保护合法借贷;有利于重点规制和监管商事信贷,更好地活跃金融市场,加速资金融通,充分利用民间资本;有利于完善非法借贷的法律责任,使得打击非法借贷更具有针对性.  相似文献   

13.
一、引言 民间借贷是游离于正规金融机构之外的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单位、单位与单位之间进行的以偿还为条件的资金筹借活动,由于其不受国家行政监管约束.具有明显的自发自愿、互助互惠的特征。在我国,民间借贷一直处于虽不禁止,也不鼓励的状况。90年代初,政府对乱集资、高利贷等行为进行了清理,一度抑制了民间借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民间借贷是正规金融有益和必要的补充,具有制度层面的合法性。但是,由于民间借贷游离于正规金融之外,存在着交易隐蔽、风险不易监控以及容易滋生非法集资、洗钱犯罪等问题,本文通过对洛阳市民间借贷情况进行分析,就加强民间借贷洗钱风险管理提出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15.
马运全 《新金融》2012,(2):46-49
当前P2P网络借贷作为民间借贷的重要方式,具有参与主体广泛、效率高的特点.在业务流程上,网络借贷公司大同小异,总体上风险控制水平不高.实际运作中,还存在资金安全缺乏保障、个人信息泄露、涉嫌非法集资等隐患.借贷中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必须通过加强立法和监督管理,研究出台各类配套措施,对网络借贷行为予以矫正和规范,才能促进网络借贷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民间借贷活动融通方式具有隐蔽性、参与主体的广泛性和借贷形式的多样性等特点,易诱发非法集资,危害经济金融秩序。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民间借贷风险处置机制,妥善解决民间借贷风险,对维护经济金融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榆林民间借贷风险处置的具体案例,总结民间借贷风险处置过程中的经验和存在问题,提出进一步完善民间借贷处置机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赵春林 《时代金融》2012,(32):98+100
长期以来,我国对于民间借贷的认识一直比较模糊,民间借贷处于灰色地带是因为民间融资一不留神就可能滑入或被划入"非法集资"的雷区,本文围绕民间借贷现状、成因及对小企业融资的影响、形成的根源进行了深入分析,并从整治和规范民间借贷、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小企业经营管理以及法律保障等层面对规范民间借贷、推动小企业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非法集资与民间借贷泾渭并不分明的背景下,从一夜暴富到因集资诈骗罪一审、二审均被判处死刑再到被最高法发回重审,"浙江东阳亿万富姐"吴英不平凡的6年与中国金融制度变迁交错,不得不让人们对加诸在吴英身上的民间借贷等诸多制度省思与期待。在"吴英案"发回重审的背景下,以湖南为实证,深入分析了民间借贷现实存在的客观原因及其值得关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规范民间借贷行为,遏制高利贷和非法集资、融资活动,小贷公司应运而生。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营,在自身的经营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已初步显现,不同程度地制约着小贷公司的发展壮大,也影响了其职能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20.
民间借贷是市场经济发展中的客观现象,对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缺乏规范的民间借贷存在巨大的风险,会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需要法律的规范和引导。法律对民间借贷进行规范的一个前提就是明确民间借贷与非法集资之间的界限,而只能作出一个原则性的限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