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Made In Japan - -“日本制造”的标志 ,长期以来在中国老百姓心目中是代表着可依赖的、微型的、精致的高科技产品的形象。但是 2 0 0 0年以来 ,日本企业接连发生产品质量缺陷、售后服务较差等问题 ,从国内闹得沸沸扬扬的东芝笔记本事件 ,到三菱汽车存有严重安全隐患 ,再到松下 GD92型手机大规模返修 ,以及日航公司粗暴对待中国旅客等一系列事件 ,使得“日本制造”形象迅速在中国消费者心目中瓦解。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遭遇信任危机的背后 ,我们看到曾大举开拓中国市场的日本企业 ,已面临市场竞争力急剧下降的事实 ;与进军中国市场的欧…  相似文献   

2.
日本市场上腾飞的中国IT企业的龙头——宝信在大阪市政府强力的支持下让市场变得更大这次采访的是中国IT龙头企业“宝信”。为了开拓新的市场,他们是怎么和大阪市政府走到一起的。上海宝信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是上海宝钢股份控股的大型上市软件企业。该公司为开拓日本软件市场于2003年100%出资成立了日本宝信株式会社。日本宝信成立以来与众多日本企业建立了业务合作关系。今年6月日本宝信进入了大阪,成立了日本宝信株式会社大阪支社。现在就让叶明先生告诉我们在大阪开展业务的想法和经历。  相似文献   

3.
<正> 2001年开始实施的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对广大中小出口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努力扩大出口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由于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的实施办法尚在试行阶段,在实施过程中暴露出来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国际市场开拓资金的使用效果。从我市实施的实际情况分析,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界定“中小企业”的量化指标不合理虽然从目前出口企业队伍结构来看,90%以上  相似文献   

4.
杜海清 《商界》2008,(6):88-91
成熟的市场,过多的选择,已经使得日本进入了生活必需品充分满足的“超熟”社会,其消费市场的年度畅销品也成为了企业开发产品的“风向标”。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近邻日本的消费趋势无疑为中国企业的市场开拓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邓莉莉 《大经贸》2006,(11):52-54
中国出口一直在国际市场上匍匐前进着。曾经,中国出口食品被日本设立了层层关卡,让其远离于日本大门之外;可如今,日本进口食品却在中国市场上兴风作浪,连续不断地出现质量问题。就此,人们不由自主地把这一系列事件与今年5月底开始实施的“肯定列表”制度绑在了一起。  相似文献   

6.
90年代以来由于日元升值的势头十分强劲,日本开始重新构筑了对外经济战略,特别是拓展国际市场的经济活动日益活跃,非常引入注目,而且在策略、手段上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研究90年代日本拓展国际市场的新战略对于我国开拓国际市场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一、对外直接投资的新战略90年代以来,由于日元强劲的升值,大大降低了日本企业到海外生产的成本;另外日本与欧美发达国家之间日益加剧的贸易摩擦也使许多日本企业不得不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国加入WTO,国外企业迫不及待的要进入中国市场国内企业也要开拓国际市场,有人把这“杀进来,走出去”比喻成一场战争,疾呼“狼来了”。提起谁是狼,很多人会把目光投向国外的IT企业认为他们在技术、资金等方面更占优势,事实证明在中国网络IT市场两者都是“狼”。中国IT企业之所以也能成为“狼”,是因为长期与国外企业一同竞争长期“与狼共舞”的结果。首先,在中国IT市场上国内企业和国外企业从一开始“界限”就不是十分明显。国内IT企业和国外IT企业都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所以与其他行业相比,中国的IT企业似乎对待“入世”的态度最为平静。  相似文献   

8.
“走出去”是中央旨在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重大战略决策,然而,在“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进程中,令企业最为揪心的莫过于资金的匮乏。中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同国际大承包商相比如同小舢板比拼大航母。为了争取更广阔的生存空间和更大的市场蛋糕,中国企业开始自觉将竞争对手变成联盟伙伴,渴望同银行捆绑成“利益共同体”。如今,事情好办了。日前接受记者采访的中国进出口银行上海分行副行长俞国壮表示,该行过去、现在和将来为实施“走出去”战略提供政策性金融支持,努力创新、开办政策性金融新的业务品种。  相似文献   

9.
何晓春 《浙商》2010,(11):89-90
鲁柏祥:最近,丰田事件备受关注。有些人称之为“丰田刹车门”,我认为这就是“丰田门”,刹车的问题仅仅是个开始。正如当年发生的美国“9·11”事件,其实就是美国开始衰败的标志,有点相当于唐朝的“安史之乱”。我认为“丰田门”是日本模式的终结,意味着日本产业模式正在走向尽头。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出口船舶量的大幅增长,日本船舶设备商正在选择方法来尽快开拓这个迅速成长的市场。日本的企业依然保持着相当水平的竞争力,无论是在技术还是信誉度方面,  相似文献   

11.
现在中国成为全球性的生产基地、研发基地和最大市场,所以只要在中国获胜,就能在其他市场成功中国一般消费者对NEC的印象最多的是手机和电脑。这也与NEC专注于面向通信运营商、企业和政府级客户有关,我认为必须从现在开始树立我们公司综合服务的整体品牌形象 NEC不仅要“在中国制造”,而且要“在中国创造”。在中国制造只是单纯的制造,设计开发还是在日本,但“在中国创造”是在中国开发新的东西  相似文献   

12.
《糖烟酒周刊》2005,(24):A006-A006
“市场正在向名酒企业集中”——这个提法正在深入中国的一批老名酒企业主的心目中。宋河、洋河和郎酒这三个名酒企业已经在区域性市场上取得成功,山西汾酒的业绩也正在“默默”地稳中有升,一定程度上为这个提法下了注脚。事实和理论都在支持着这个提法,这真是鼓舞人心的事情,于是有人乐观地认为,白酒市场开始理性回归了。  相似文献   

13.
<正>国际化是指企业的产品和生产要素在流通过程中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企业的国际化是一个双向过程:它包括“走出去”的外向型国际化和“引进来”的内向型国际化两个方面。在过去,中国实行的是以“引进来”为主线的内向型国际化。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和学习,中国与世界市场的差距逐渐缩小,国际化经验逐步增多,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国内一些企业逐步成长壮大,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然而,一个现实的问题就会摆在我们面前:国内的市场份额已经相对饱和,未来的发展需要一个新的市场来支撑。根据英国经济学家邓宁的对外投资周期理论,当一国人均GDP在400—2000美元之间时,对外资的吸引力增加,同时对外投资也开始逐步增加。中国现在人均GDP已达到了1000美元,开始施行国际化经营“走出去”是大势所趋,只有将市场定位在全球范围才会海阔天空。  相似文献   

14.
EC备忘     
事件撤 退8月16日,日本纳斯达克公司致信日本大阪证券交易所,宣布将于10月15日终止双方早先签署的商业合作协议,撤出“纳斯达克日本”证券交易市场。大阪证券交易所决定将“纳斯达克日本”改名为“日本新市场”(Japan New Market),今后由其独自负责经营管理。纳斯达克总裁Rick Ketchum在早些时候接受采访时表示,纳斯达克管理人士正在对日本业务进行认真的再评估。他表示,获得日本企业和监管机构支持的难度比预想的要大得多。尽管纳斯达克股票市场总裁兼日本纳斯达克公司董事瑞克·凯奇(RickKetchum)对外宣称,终止双方在日本合作…  相似文献   

15.
首钢秘铁在处理工人、工会及罢工事件等问题上的教训,值得志在开拓海外市场的中国企业汲取和沉思。  相似文献   

16.
《商》2016,(15)
<正>在经历了e租宝、中晋系等事件之后,现在市场对财富管理、资产投资、P2P又开始噤若寒蝉,几乎一提到就是错。从两年前的遍地开花,到现在的四处驱赶,市场对金融的认知依然存在相当大的偏差。中国信用土壤的状况确实存在缺陷,加上服务不到位,从市场化改革以来,一直没有解决信用与信托责任机制的建设,导致金融骗局层出不穷,从“抬会”时代到互联网金融时代,金融骗局并没有减少。这不是互联网不互联网的问题,而是没有建立市场信用体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事件一:体育品牌“洋退中进”,李宁品牌国际化再加速入选理由:近期,中国最大的体育服饰零售商李宁对外宣布将全面布局东南亚市场,年内在东南亚地区开设最多达100家门店早在1999年,李宁公司就把“品牌国际化”提上战略议程,公司调整架构,开始开拓国际市场、此次的扩张计划是李宁开始海外征程的标志性事件、与国内品牌高歌猛进相比,经历了大规模扩张的国际品牌在中国的生存状况似乎不太乐观李宁若能继续保持两位数的高增长,  相似文献   

18.
关于跨文化广告创意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佶 《中国广告》2006,(6):84-85
中国企业正在大步走向世界,现在讨论“跨文化广告创意”非常有意义。关于“跨文化广告创意”的基本原则,很多人已经论述过了,例如应该尊重当地的文化习俗和宗教信仰;在把品牌名称和广告语翻译成当地语言时,应避免其延伸含义和隐含含义中存在歧义或贬义,等等。近年来连续出现外资企业在华广告伤害中国消费者民族感情的事件,中国企业应该吸取教训。"一、民族情感对营销效果的影响"如果市场或商品具有这些特征:存在商品同质化现象,买方主导市场,非生活必需品,需求弹性很大,那么消费者的情感取向就会显著影响商品的销售。商品同质化意味着来自不…  相似文献   

19.
目前中国软件企业最需要的人才依次为项目管理、高层管理和市场营 销。现在有人正在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20.
从日本食品到本田轿车,再到九月国内最著名的SK-Ⅱ事件,一连串享誉全球的日本名牌产品在中国接连翻船,不仅使人们对“日本制造”另眼相看,也使“问题洋货”浮出水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