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章对诗歌朗读欣赏中所蕴含的审美因素进行了探讨,认为在诗歌朗读欣赏中要注意发掘音乐美、语言美、情感美、形象美和意境美等审美因素,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2.
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文本,对学生进行美育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教师把课堂教学当作艺术进行审美性再创作,把对作品的审美感知、情感和理解渗透进教学过程,创造教学美,使课堂成为美的载体,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和方法.主要体现在:其一,反复诵读,捕捉文本之美:其二,揣摩探究,发掘文本之美:其三,鉴赏体验,创造文本之美.将美育渗透语文课堂之中,依托文本,启迪学生的审美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体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快乐,享受茅塞顿开的愉悦,在学习之中享受到美的熏陶,得到美的启迪.  相似文献   

3.
情因景生,主观的情感与客观自然交融互渗,成就艺术的意境。诗文的意境美表现为诗情、画意、哲理。诗文的意境从审美功效上可分为“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意境创构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4.
无论是传统还是现代的艺术与设计作品,在其视觉传达表象的过程中,除了要表达普遍的审美需要外,都特别注重用主观的意趣和韵味来表现具体真实的客体形象。本文拟对“气韵生动”这一视觉概念进行简要的分析,旨在进一步揭示“气韵”之美,以增强人们对艺术作品内在意境的体验与感受。  相似文献   

5.
谈意境     
文章追叙了中国古代意境的生成,探讨了意境理论的内涵,并从创美和审美的规律及标准来解说意境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现代景观设计中,“天人合一”、“物我交融”的思想,从人文精神到场所体验,和用情感营造意境美,都体现了陶渊明诗文中的文化精髓.  相似文献   

7.
论文从意境这一独特的艺术语言,以及设计思维方法等角度论述现代设计中的艺术审美与意识创新等问题,进而分析了艺术设计中意境的思维拓展表现形式,认为意境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实质是人与自然、环境以及现代科技的融合促进、和谐共赢的发展过程,从而进一步丰富现代设计中的人文情感表达方式以及文化内涵赋予形式。  相似文献   

8.
意境是诗词的最高美学层次。高职语文古典诗词教学既要引导学生探求作品的意境,更要追求一种教学意境,以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感,构建诗词教学美学的新体系。教学意境应具有抒情性、情景性、审美性等特征。为达到“圆美流转如弹丸”的教学意境,可从挖掘作品深层意蕴,提升学生审美情趣,激活教师教育功能三方面尝试努力。  相似文献   

9.
比喻通过设喻者的类似联想构筑审美空间,激起接受者在审美欣赏过程中对本体形象的再创造。主体从情感上对客体进行审美把握,比喻意象印记着主体的真实感受和情感认识。在主客体相融合的同时,营造出有韵味的艺术意境。  相似文献   

10.
艺术美作为美的一种形态,是艺术家按照一定的审美目标、审美实践要求和审美理想的指引,根据美的规律所创造的一种综合美。艺术美有着不同于自然美的独有特征,艺术美的创造更多的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审美需要、符合于人民群众的审美意识,表达人民群众的内心情感。因此艺术美是全方位的,是综合的,是全民的,是集体意识的艺术表达。因此,艺术作品的审美特征比现实生活中的美更加纯粹,且更有魅力。我们需要学习如何体验和感悟艺术作品的艺术美,如何透过艺术作品的形式去追求精神内涵的深层次审美,达到艺术美真正的目的所在:净化心灵。  相似文献   

11.
林声凝神观照松、竹、梅、菊、牡丹、鹤等多种艺术对象,其自题画诗是对绘画意境的点题与延伸、深化与升华,是审美情感运动的延续与上扬,表现创造主体素心傲骨、气韵留香的书画人生。素心傲骨,是指题画诗在审美内质的静态特征;气韵留香,是题画诗在审美内蕴中的动态特征,是一种动态之美。林声的题画诗是其人格力量与生命情韵的集中显现,是形式美与内蕴美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滑稽”意义演变过程的分析,解释美术学角度滑稽的审美内涵,从民间美术的素材取定、造型符号以及视觉思维感受等多个方面论述民间美术中滑稽之美的形成过程及其特征,从而加深对民间美术具有的谐趣之美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模糊语言的审美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模糊语言学认为模糊性是语言的一种基本特征,是自然语言的客观属性。人们认识到利用语言的模糊性能很好地提高语言的表现力,这是由模糊语言自身的美学特质所决定。模糊语言作为审美客体能给审美主体以精确美、含蓄美、朦胧美、幽默美和意境美的感受。  相似文献   

14.
美育,即审美教育,它是以一定的审美意识为指导,以审美对象为媒介,对受教育者进行情感上的陶冶和教化,以培养和造就具有追求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一代新人。历史上美育的思想道德教育功能已被认识,德国哲学家康德曾说,美是道德上善的象征。高尔基更加明确地说,美学是未来的伦理学。马克思也说过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在加强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中,如何发挥美育的思想道德教育的功能,值得进一步探讨。一、美育的目标与思想道德教育目标相一致美育的目标就是通过完善个体的审美心理结构,促进智能结构和伦理品质同步和谐地发…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心任务,将其融入到大学生思想认知中,以增强大学生德育素养,提高大学生人格魅力。以美育人,从美育实践中陶冶学生情操,在认识美、感受美、创造美中学习和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事实上,美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着深层次的内在关联,从美育体验中激活学生自我认知,发展大学生优秀品格,彰显思政教育特色。美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融要从体制机制、课程体系、实践教学等多个维度进行推进。  相似文献   

16.
立德树人作为高校的根本任务,为新时代高校美育理念的建构提供了基本遵循。在立德树人根本遵循下建构高校美育理念,一方面,要尊重中国传统的美育资源,在“立德”的引领下达到以美育德、以美储善,彰显美育的德育之维;另一方面,要结合时代需要,在“树人”的要求下,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突出大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新能力与生命活力的培养,彰显美育在人才培养中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17.
当代室内空间设计在满足使用者基本功能要求的同时,应重视情感价值的需求,在形式美的基础上完善室内空间意境氛围的营造。"徽州木雕艺术"的情感价值包括:审美物境、地域情境、场所意境。在室内设计中,"徽州木雕艺术"将会提升室内空间情感溢价,给观者带来更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即物质层面激发感官刺激,精神层面激发情感共鸣与多层面融合的情感延伸。  相似文献   

18.
在现代化的体育教学中,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审美教育也就是对学生审美能力的教育,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不仅能加快学生对动作技术的掌握,同时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体育技术动作的感受美,表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使学生的身体得到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美育是审美教育的简称。其基本任务是用美育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手段——艺术教育去培养受教育者在正确审美观的指导下感受、理解、评价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能力,发展青年对生活,对事业的兴趣、爱好和创造能力,从而达到陶冶人的审美情操,增长人的知识智慧,优化人的行为规范,塑造健全理想的人格。美育是高质量、全面发展跨世纪人才的知识结构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份。美育在国内外均有悠久的历史、重要的作用、优良的传统。在国外,从远在古希腊时期的哲学家柏拉图,亚里斯多德到马克思、列宁,在我国,从先秦诸子到近代教育家王国维、蔡元培,无不强调美育在教育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使之发现美、感受美;培养学生审美鉴赏能力,指导学生赏美;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倡导学生创造美。从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