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双碳”目标的提出,开启了个人绿色低碳生活新时代。目前,地方政府、金融机构、平台企业纷纷探索推出个人碳账户,引导激励个人低碳生活与消费。本文通过梳理当前个人碳账户发展现状与特点,分析个人碳账户在数据采集、数据计算及应用环节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推动其规范健康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碳账户有利于金融机构对经济主体的碳足迹和减碳绩效进行全面监测和数据治理,也为碳金融产品开发提供了数据基准。本文总结了碳账户的概念,分析了个人碳账户和企业碳账户建设的国内实践与不足,结合碳账户体系发展的国际经验,提出了完善碳账户相关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细化碳核算方法和标准、拓展碳账户应用场景等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对环境会计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环境会计账户体系的设置要求推进会计账户的“绿色化”,建立绿色资产账户、绿色负债账户、绿色支出账户、绿色收益账户;环境会计报表披露要求推进会计报表的“绿色化”,建立绿色资产负债表,绿色利润表和绿色现金流量表。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不断突显,转型金融引起了广泛关注。在“30.60”目标的硬约束下,我国经济转型既艰巨又迫切,转型金融将成为绿色金融的核心。2022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等四部门联合浙江省人民政府出台《关于金融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中明确提出“打造绿色金融浙江样板......推动衢州市探索基于碳账户的转型金融路径”,这标志着我国正式提出转型金融概念,也为浙江省衢州市碳账户金融工作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5.
制定“双碳”目标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实现“双碳”目标,电力行业“脱碳”是关键,绿色金融则是“市场化手段”,绿色金融与电力市场协同发展意义重大。本文从服务“双碳”目标的电力市场与绿色金融协同发展角度出发,梳理了“双碳”目标背景下我国电力市场的发展现状,重点剖析了绿色金融与电力市场之间的关联关系以及交互影响机理,通过分析绿色金融支持电力市场发展现状,厘清绿色金融支持电力市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政策建议,助力电力行业加速低碳转型以及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6.
绿色金融有助于推动“双碳”目标的实现,“双碳”目标的达成也有赖于绿色金融的资金支持。我国作为碳排放量第一大国,且处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经济高质量建设发展时期,探讨如何以绿色金融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绿色低碳发展,实现“双碳”目标十分必要。本文在理清绿色金融支持“双碳”目标的内在逻辑的基础上,找出现阶段我国绿色金融在支持“双碳”目标上面临的需求和障碍,然后从政策保障、市场体系、组织体系三个层面提出以绿色金融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的针对性举措和改进思路。  相似文献   

7.
周艳 《西南金融》2024,(2):79-88
金融支持碳普惠制发展能实现微观领域碳减排和提升绿色金融服务能力的双赢目标。本文基于我国碳普惠制试点实践,分析我国碳普惠制发展面临的制约因素,在借鉴国外有关碳普惠制实践经验基础上,探索建立以金融碳账户为核心的碳普惠发展机制,从搭建碳征信服务体系、量化碳减排核算标准、优化绿色金融管理机制、完善正向激励配套措施等方面提出相关对策建议,助力我国绿色低碳发展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2021年是中国发展“碳中和”元年,也是绿色低碳经济全球竞争的元年。本文认为,在碳中和的发展逻辑下,金融资源将逐渐向绿色领域倾斜,绿色金融产业将继续快速发展。本文剖析了当前绿色金融发展的最新现状,认为碳市场正在强化金融属性,并就此对绿色金融的中期发展提出建议与展望。  相似文献   

9.
碳中和目标下的绿色金融创新路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对强化国家科技力量、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指明了方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也为绿色金融的发展带来了新动力。在央行工作会议重点提出“落实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决策部署,完善绿色金融政策框架和激励机制”和“十四五”阶段经济转型的背景下,针对目前绿色技术和应对气候变化投融资普遍存在的缺少相关标准、激励创新机制、融资难等系列问题,建议丰富绿色金融投融资渠道和产品创新体系,完善绿色金融标准,构建市场化的绿色技术创新的金融体系,发展激励创新制度和国际合作框架,积极推进碳金融创新,建设绿色基础设施,推动地方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和气候融资试点,对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的绿色金融创新发展路径进行探讨,为“十四五”期间绿色低碳发展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0.
碳达峰、碳中和将产生大量融资需求,要平稳实现“双碳”目标,必须对碳排放量和资金需求有明确的估算。本文以陕西省为例,采取“自上而下”方式进行数据测算,进而提出构建绿色金融服务体系的政策建议:明确支持中长期绿色低碳发展的绿色金融目标;完善绿色金融发展的顶层设计;明确碳要素属性;完善绿色政策工具框架;探索发展林业碳汇;做好金融机构和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工作等。  相似文献   

11.
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宣布中国力争在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30·60双碳目标”的提出,对我国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力企业尤其是煤电企业是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行业,如何通过绿色金融引导资源合理配置,为电力企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技术转型资金,帮助其实现双碳目标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分析兴安盟地区绿色金融支持电力企业绿色发展现状,剖析金融支持电力企业绿色发展阻碍,提出深化绿色金融支持电力企业绿色低碳发展的可行性路径。  相似文献   

12.
伴随“双碳”目标的稳步实施,消费端的节能降碳更是不容忽视,推出个人碳账户恰逢其时,有利于形成供给侧与需求端双向拉动。近年来,各地政府、银行、企业等主办机构争相涉足消费端碳布局,依托各自资源禀赋,积极就各类场景试水个人碳账户这片“蓝海”,并不断推进个人碳账户迈向全民时代。个人碳账户作为承载个人碳减排记录、核算及价值发现的重要载体,已然成为当下热点。然而,作为新生事物,我国个人碳账户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运作实践中仍存在缺乏碳减排量测算标准、平台间互不兼容、信息隐私泄露、权益配套有限,以及商业模式待建立等挑战,面临着“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局面。因此,亟待多维统筹,通过架构严密、设计科学的个人碳账户制度化体系建设,准确计量个人碳减排核算,加快制定“碳资产”变现、交易的市场机制及完善激励政策,推动个人碳账户行稳致远。  相似文献   

13.
2020年以来,多国陆续提出了“碳中和”目标,并且已有众多国家将“绿色”融入疫情后的经济复苏计划中,纷纷出台“绿色复苏”方案。无论是实现“碳中和”目标还是经济“绿色复苏”,都离不开大量的资金投入,因此绿色金融市场的发展至关重要。在过去一年中,全球绿色金融市场持续扩张,我国绿色金融稳步发展。展望未来,本文认为在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引领下,我国绿色金融将呈现以下趋势:一是气候投融资将成为绿色金融的重要领域;二是绿色债券市场将有更多的创新空间;三是金融机构气候环境风险管理将不断加强。  相似文献   

14.
个人碳账户的建立和发展能有效降低碳排放。但个人碳账户的建立,个人碳交易模式和运行机制一直未有定论。本文通过对蚂蚁金服的蚂蚁森林项目的研究,发现蚂蚁金服正走出一条个人碳账户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利用蚂蚁森林建立碳账户,通过和各数据平台的合作,逐步建立全国统一的个人碳账户平台,为未来介入个人碳交易打下基础。这为个人碳账户和个人碳交易的实现提供一种可操作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5.
《中国信用卡》2023,(3):19-20
2022年4月,中信银行基于绿色金融体系打造的个人碳普惠平台"中信碳账户"正式上线,同期,中信银行宣布启动"绿.信.汇"生态平台."中信碳账户"作为首个由国内银行主导推出的个人碳账户,围绕城市碳普惠机制建设,精准触达各类生活场景下的低碳行为数据,以科学计量方法累计个人碳减排量,让绿色消费行为数字化、可视化、可追溯和可计量,为用户提供快捷、流畅的绿色生活新体验,引导社会公民绿色消费转型.  相似文献   

16.
姜波 《北方金融》2023,(7):55-60
近年来,随着国内低碳理念不断加深,绿色贷款、绿色债券、ESG等企业碳金融项目规模逐步增大。但是政策和市场对于居民个人减碳行为的关注较少。调查显示,我国居民部门碳排放量占总排放量的比例在一半左右,推动居民部门碳减排已经成为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环节。本文整理了近年来国际、国内对个人碳金融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结合我国在发展个人碳金融面临的挑战,提出我国个人碳金融体系建设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王双 《金融纵横》2022,(10):38-44
研究个人碳账户的已有实践经验,学习借鉴其在金融领域的创新应用,有助于引导居民通过更环保低碳的生活方式实现节能降碳。本文从个人碳账户的基本概念出发,立足国内外实践探索,分析我国个人碳账户发展面临的挑战,从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数据采集范围、碳减排核算方法、宣传激励机制等方面对个人碳账户的构建与优化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2015年,中国首次为绿色金融债券制定明确指导标准,中国绿色债券市场开始初步建立。2020年9月,中国在联合国大会上首次提出有关“双碳”的战略目标,自此中国绿色债券市场开始迅猛发展。本文针对“双碳”目标背景下中国绿色债券市场发展的现状进行深入探讨,研究发现其存在绿色债券政策标准不统一、市场整体活跃度较低、绿色信息披露政策不完善等问题,并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随着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普惠金融进程的不断深入,我国金融服务质量不断提升,银行服务的可获得性和服务质量均得到明显改善。个人银行账户分类改革实施以来,个人多元化支付需求得到充分满足,银行账户风险得到有效控制。但在市场机制作用下,科学合理的银行账户数量对刺激金融服务需求、实现普惠金融、控制金融风险将起到推动作用。本文将针对市场环境下,通过建立科学的分析框架对个人银行账户开立需求与合理开户数量进行关联分析,选取层次分析法AHP和BP神经网络组合,训练得出“个人银行账户开立需求-个人银行账户合理数量”预测模型。最终根据不同个体银行账户开户需求系数得到个人银行开户指导数量并提出数量管理实施路径和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王进 《河北金融》2022,(6):9-12
绿色金融债是绿色金融领域重要的债务融资工具,近年来取得了长足发展,特别是在“双碳”目标明确后再次步入发展“快车道”。国内绿色金融债市场呈现出中小商业银行是绿色金融债发行的生力军等新特点,由于绿色金融债市场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应在绿色金融债的融资成本、信息披露、二级市场流动性和募集资金使用效率等方面予以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