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5 毫秒
1.
受2013年6月美联储表态将逐步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行为及其预期的影响,全球金融市场发生了剧烈地动荡,而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步伐却并未由此止步。这不仅会作用于美国的经济增长路径,同时也必将会使得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经济体国家遭受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外溢性风险。文章就当前美联储退出QE预期及步伐加速的背景下,分析了美联储退出QE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以及从实体经济传导和金融市场传导层面探讨了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并认为美联储退出QE对我国而言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并最终提出了以"保持稳定"为目标的防范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溢出风险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 在美联储加息的背景下,分析美联储加息对人民币汇率的短期影响,为继续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以及及时防范风险以稳定汇率提供借鉴。 方法/过程通过构建VAR模型,对主要变量做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美联储加息导致了人民币汇率短期贬值;美联储加息是通过资产价格、国际收支、资本流动、货币政策途径影响人民币汇率;合理引导预期也是影响汇率的主要途径。同时,应继续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改革开放和多边合作机制;夯实宏观经济基础以稳定投资者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信心。  相似文献   

3.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7年我国货币政策应"保持稳健中性",但是央行的公开市场操作相当于隐性加息,其加息的主要依据是中国经济企稳回升,加息防止经济过热;加息可以抑制房地产泡沫;美国进入加息周期,中国加息可以防止资本外逃.但我国货币政策尚不具备加息条件,原因在于中国经济企稳态势事实上并不稳固,加息将加大经济下行压力;应采取宏观审慎政策而非选择加息,用加息手段抑制资产泡沫可能效果不明显,反而可能导致中国经济陷入债务通缩;加息不是防止资本外逃的有效手段,应通过适度加强资本管制.  相似文献   

4.
构建一个含名义与实际刚性、带金融加速器的开放经济模型,研究美联储加息对中国经济的外溢效应及中国的应对之策。通过贝叶斯估计与数值模拟发现:美联储加息后国内利率将呈“驼峰”状上升,汇率即期大幅贬值,远期小幅升值。汇率贬值使进口需求锐减,出口需求骤增,国内通胀高企。实际利率上升使居民消费产生跨期替代,国内消费持续低迷;企业外部融资成本上升,由于金融加速器效应,国内投资锐减。因此,美联储加息使国内总需求降低,出口需求增加,净产出增加,同时出现一定程度的通货膨胀。进一步的福利绩效分析表明,若货币当局实行单一最优货币规则可有效提高社会福利。基于此,提出货币政策调控与汇率制度改革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经济复苏期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经济周期的角度来看,2010年是我国经济新一个周期的起点,这决定了近两年我国经济将处于经济复苏期.在经济复苏期,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着宏观经济不确定、货币政策收紧、经济增长方式转型以及前期累积的风险逐步暴露等多重挑战,如何有效地管理这一特殊时期的风险成为银行业共同的课题.文章从我国经济复苏期的特点出发,分析了当前中国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特征,提出了加强风险管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采用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进行计量,从宏观经济波动和名义利率两方面对比分析2008年以来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的两阶段操作分别对中国经济的溢出效应,结果表明,关联储缩表1个百分点,将引起中国产出5.04个百分点的下降,远高于美国加息对中国产出的正向影响,这是因为缩表政策将引起美国居民收入的减少,进而通过财富效应降低其对中国产品的进口需求.就对利率的影响而言,美联储缩表1单位,会引起中国利率4.77单位的上升,这是因为中国需要通过紧缩银根来规避美联储缩表可能带来的通货紧缩风险.而美国加息1单位会引起中国利率2.01的上升,原因在于中国需要通过缩小与美国的利差,来避免国际资本的大量流出.当下美国又释放出较强的减息信号,这会对中国出口造成负面影响,同时引起中国利率的下降.针对美联储货币政策缩放举措,中国政府应实施反向措施,以消除美联储货币政策对中国金融、中国实体经济的负面影响.在实体经济层面,中国需积极扩张内需、加大政府支出,避免对美国的单一出口依赖;在金融市场方面,中国需重点管控国际热钱的流动,挤出投机泡沫,减少国际冲击引起的资本流出.  相似文献   

7.
在新发展格局下,金融市场的高质量发展不能忽视外部因素的影响。美联储的货币政策调整会对中国金融市场产生怎样的影响,现有文献的研究还不够充分全面,尤其缺乏对于零利率下限时期与常态化时期的比较分析。本文认为,美联储实施紧缩性货币政策将缩小中美两国利差,促使中国的资本外流加剧,并导致实际利率水平和企业融资成本增加,进而带来资产价格下跌,对中国金融市场产生负面影响。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及2020年新冠疫情之后,美联储不断下调联邦基金利率,使其面临零利率下限约束,此时实施紧缩性货币政策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影响可能会与常态化时期有所区别。基于2002年1月至2021年7月中国宏观经济和金融98个变量的月度数据,采用Wu-Xia联邦基金影子利率(Wu-Xia Shadow Federal Funds Rate)来度量零利率下限时期的美联储货币政策立场,运用因子扩张型向量自回归模型(FAVAR)从资产价格角度分析美联储紧缩性货币政策冲击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影响,结果显示:总体上看,美联储紧缩性货币政策冲击会通过利率渠道对中国资产价格产生负面影响,且该负面影响具有时滞性;人民币汇率调整具有补偿效应,即可以通过人民币贬值减轻资本外流的压力,进而削弱美联储紧缩性货币政策冲击对中国资产价格的负面影响;在零利率下限时期,美联储紧缩性货币政策冲击对中国资产价格的负面影响比常态化时期更为显著。相比现有文献,本文主要进行了如下改进和拓展:一是采用Wu-Xia联邦基金影子利率度量零利率下限时期美联储的货币政策立场,避免因采用联邦基金利率而低估其负面影响;二是运用FAVAR模型缓解VAR模型及TVP-VAR模型的遗漏变量偏误问题,并为识别结构冲击提供足够丰富的信息;三是对零利率下限时期与常态化时期进行比较分析,有利于更好地把握美联储货币政策冲击对中国金融市场的时变影响。为更好地应对美联储紧缩性货币政策冲击对中国金融市场和宏观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需要深入分析和把握美联储货币政策动向发生改变的原因和本质,在坚持货币政策“以我为主”的同时,密切关注和警惕美联储紧缩性货币政策冲击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并不断深化人民币汇率改革,保证人民币汇率弹性适度和调整空间充足。  相似文献   

8.
包括亚洲金融危机在内的很多区域性金融危机,都有一个相同的背景,即美国等大国货币政策由宽松转向收紧,2013年12月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退出进程正式启动,这一相同的背景再次出现,全球金融市场气氛再次紧张。本文简要介绍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及其退出进程,梳理美国货币政策对全球经济的影响渠道,分析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退出对宁夏的影响,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受益于货币政策的整体偏松及财政政策积极能量的加码,2016年世界经济依然保持了缓慢上行的节奏.在大宗商品价格逆转上行、证券市场总体上扬的同时,因美联储加息的影响,全球债券市场结束了持续多年的牛市步伐,黄金上涨的脚步也受到阻遏.不仅如此,国际贸易受到“逆全球化”与贸易保护主义的冲击而持续陷入低迷,全球范围的资本并购也遭遇到钳制.  相似文献   

10.
美国持续采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主要经济体现阶段都处于经济危机后的复苏时期,但对于深陷"去杠杆化"的美国,其经济增长仍然缓慢,信贷萎缩,失业率居高不下。2008年末开始,美联储试图通过"零利率"以及"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挽救经济,却收效甚微。2010年8月,美联储义无反顾地开始了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本文围绕着美国持续采取"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原因进行分析,首先回顾了该政策的背景和内容;然后,用排除法分析说明美国选择"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理论原因;接着,通过分析该政策的失效情况及其原因,得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不能解决美国信贷萎缩和高失业率的问题,由此引出美国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实施的深层原因;最后,站在我国的角度提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1.
在分析美联储信息优势的激励与制度基础上,阐释公众可以通过货币政策获得预期信息来利用美联储的信息优势;通过建立一般均衡模型,论证公众为形成合理预期萃取货币政策信息,而央行利用货币政策向公众传递真实利率的信息将促进入均消费上升和福利改善,并通过对相关数据的处理来分析二战后美国货币政策目标的变迁.格林斯潘主导的美联储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12.
美元作为最常用的世界通用货币,其利率的高低变化势必将会对各国经济甚至世界经济市场产生深远的影响。当前全球经济尚处于协同上行,缓慢增长的阶段,全球经济日益呈现一体化趋势,美国作为世界经济大国,在持续将近十年的货币宽松政策之后,2015年开始美联储持续数次加息,采取持续收紧政策,美元加息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将会涉及中国货币、金融、股市、房产等方面,中国将如何正确应对美元加息后的经济政策十分重要。本文首先介绍了美元加息的基本情况,其次具体分析了美元加息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最后结合已有文献总结提出应对美元加息的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我国国际收支持续"双顺差"对货币政策提出了严峻挑战,构建"双顺差"格局下有效的金融宏观调控模式成为我国当前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分析了"双顺差"格局下我国货币政策面临的主要挑战,并提出了应对这些挑战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我国经济金融运行现状进行了分析,阐述了货币政策适时适度调整,成功进行了宏观调控,促进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未来一段时期,我国金融业面临难得机遇和严峻挑战,需要注意把握政策的稳定性、针对性和灵活性,维护金融稳定,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15.
国际金融危机引发了西方经济体中私人金融中介的失灵,各国央行对各自的货币政策执行手段进行了重大变革,从传统的以短期名义利率为核心转变为以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调整为核心,这一新的货币政策称为非常规货币政策。研究显示,美联储的非常规货币政策对美国、中国两国主要经济数据都产生着影响。  相似文献   

16.
从美国“新经济”看货币政策的变化和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系统考察了美国“新经济”中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实践后,进一步探讨了美联储货币政策目标、中介指标、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规则,货币政策调控模式的创新,并就今后货币政策的转型与发展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17.
2007年,国家货币政策实践先后由稳健转向适度从紧,同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综合国内外各种影响因素基础上,又做出了2008年全面实施以"两防"为主要任务的宏观调控政策的决定.货币政策的深度调整,对正在跨越发展的榆林来说,既面临许多挑战,同时客观上也有利于促进榆林更进一步科学发展.本文基于2007年榆林市经济金融运行情况.分析了从紧货币政策环境下榆林实现新跨越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8.
2007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的货币政策将从稳健的货币政策转变为从紧的货币政策。从紧的货币政策意味着房地产市场面临的宏观调控将更严厉。分析从紧的货币政策对房价的作用,得出结论:通过作用于影响供求的各种因素,从紧的货币政策会对房地产市场上的供求双方都起到抑制作用,房价将会下降。  相似文献   

19.
货币政策是金融的核心。本文探讨了我国实施稳健货币政策的背景、内涵及实践,分析了2014年稳健货币政策的新特点及面临的挑战,对基层央行执行好稳健货币政策提出建议:加强稳健货币政策传导的及时性;增强稳健货币政策执行的前瞻性;增强稳健货币政策执行的针对性;增强稳健货币政策执行的协同性;提高稳健货币政策调控的有效性;提高稳健货币政策操作的规范性。  相似文献   

20.
为了抑制投资过热的经济状况,银行多次加息。那么加息对国内的寿险市场是激励还是挑战,本文对加息对我国寿险市场的几种主要险种的有利及不利影响方面进行了阐述,同时对寿险公司提出了初步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