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2021年我国开启气候投融资示范试点的申报工作,旨在目前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这一基础上,促进各地区在“双碳”目标下进一步加快绿色转型。目前我国已有部分商业银行根据气候投融资有关细分领域特点,积极开展产品与服务创新,并在气候相关金融风险管理上积累了初步经验。但由于气候相关金融风险管理在我国仍属于前沿领域,商业银行对此尚处于边摸索边发展阶段。文章剖析气候相关金融风险对商业银行的影响,探讨我国商业银行正面临气候相关金融风险管理的重大挑战,分析全球金融业应对气候变化的动态及商业银行的风控实践,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当前,应对气候变化已成为人类社会的共识,发展气候投融资有助于减缓温室效应、减少碳排放、推动气候友好型项目落地。文章总结美国、日本、英国应对气候变化和发展气候投融资项目经验,分析我国气候投融资面临的问题,提出通过完善气候投融资体制机制、加快建设碳排放交易市场、提升气候投融资资金供给等途径来推动我国气候投融资发展。  相似文献   

3.
气候投融资是绿色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引导和促进更多资金投向应对气候变化领域,在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本文从类别划分、资金来源、资金行业流向、资金分布、融资方式等角度展示了全球气候投融资的进展情况,在总结当前面临挑战的基础上,提出填补气候适应领域投融资缺口、加大私营部门的资金支持力度、明确气候投融资相关标准、创新气候投融资工具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王文 《中国金融》2022,(12):14-16
<正>相比于联合国对气候投融资的概念,中国气候投融资的定义与目标更加细化,中国气候投融资的工作不仅要讲求节奏感与渐进性,还要注重实效性与可行性2022年5月底,生态环境部透露,我国气候投融资试点已基本完成评审工作,即将全面启动运行。  相似文献   

5.
碳中和目标下的绿色金融创新路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对强化国家科技力量、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指明了方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也为绿色金融的发展带来了新动力。在央行工作会议重点提出“落实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决策部署,完善绿色金融政策框架和激励机制”和“十四五”阶段经济转型的背景下,针对目前绿色技术和应对气候变化投融资普遍存在的缺少相关标准、激励创新机制、融资难等系列问题,建议丰富绿色金融投融资渠道和产品创新体系,完善绿色金融标准,构建市场化的绿色技术创新的金融体系,发展激励创新制度和国际合作框架,积极推进碳金融创新,建设绿色基础设施,推动地方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和气候融资试点,对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的绿色金融创新发展路径进行探讨,为“十四五”期间绿色低碳发展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研究跨境人民币流出和回流政策,结合跨境人民币投融资业务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对跨境人民币投融资业务各参与主体的发展机遇进行了分析,发现目前跨境投融资业务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如跨境人民币套利问题、跨境投融资项目管理问题,以及人民币国际化与上海跨境人民币投融资中心建设问题等。由此,论文结合跨境人民币投融资业务相关政策试点和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的开展情况,对促进跨境人民币投融资业务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人民币国际化进展显著 未来发展尚需突破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我国正式启动人民币国际化征程,并在诸多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自2009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开展以来,人民币国际化已在跨境结算,跨境投融资、回流渠道拓展和离岸中心建设等多方面取得明显进展。  相似文献   

8.
随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我国要尽早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列为2021年重点工作之一。央行逐步将气候变化相关风险纳入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中,同时鼓励金融机构评估、管理其环境和气候风险。目前,我国除中国工商银行等少数机构之外,大部分金融机构还未系统性地对环境气候风险进行评估,并将其纳入投融资决策中。由此,如何客观准确地对环境气候风险评估是每个金融机构需要面对的现实问题。本文以央行和监管机构绿色金融网络(NGFS)发布的《金融机构环境风险分析案例集》为主要基础,对其涉及的两类环境气候风险的评估方法、评估应考虑的关键问题、评估涉及的关键因素以及评估模型存在的局限性等方面的内容进行编译和总结,以期对我国金融机构的环境气候风险准确客观评估给予有价值的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世界范围内气候的极端变化,促使气候债券逐渐成为国外开发低碳经济项目越来越重要的融资来源。本文借鉴国外气候债的发展经验,对全球气候债市场发展状况进行了概述,并对国外气候债发行的经验进行了总结,同时结合我国的基本情况,提出了发展我国气候债市场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气候物理风险和转型风险通过多种渠道向金融体系传导,塑造具有应对气候变化能力的高韧性发展模式,是全球经济和金融活动共同面临的新课题。银行作为资本连接者,内部运营和价值链合作均受到转型风险的深远影响,特别是“双碳”目标给银行的行业风险管理和投融资决策带来了一些挑战,如何识别和量化“双碳”政策影响的行业异质性和行业外溢性对于银行全面风险管理至关重要。在识别银行面临的气候转型风险基础上,分析我国商业银行的涉碳资产风险敞口,通过投入产出模型解构“双碳”政策影响的行业关联性,并实证测算高碳行业之间、高碳行业与金融行业之间以及高碳行业与银行投融资主要支持行业之间的关联影响。基于实证结果,从风险识别、风险敞口、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四个维度提出了银行气候转型风险管理及完善全面风险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武晓颖 《云南金融》2011,(8X):117-118
气候衍生的产品,在欧美及日本等地早已成为炙手可热的新兴投资工具。我国虽然是全球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权出口国,但在投融资方面还远落后于某些发达国家。面临全球碳交易及其定价权缺失带来的严峻挑战,我国必须进行全方位的战略谋划,吸取发达国家的精华,争取在碳交易投融资方面做出成绩。本文通过国际上各种二氧化碳排放权交易的模式探讨,和我国目前二氧化碳排放权交易的现状进行分析,拟提出适应我国目前情况的碳金融模式,并对其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气候衍生的产品,在欧美及日本等地早已成为炙手可热的新兴投资工具。我国虽然是全球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权出口国,但在投融资方面还远落后于某些发达国家。面临全球碳交易及其定价权缺失带来的严峻挑战,我国必须进行全方位的战略谋划,吸取发达国家的精华,争取在碳交易投融资方面做出成绩。本文通过国际上各种二氧化碳排放权交易的模式探讨,和我国目前二氧化碳排放权交易的现状进行分析,拟提出适应我国目前情况的碳金融模式,并对其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我国林业经济目前基本是以森林资源作为主要依托,森林的状况同气候有着必然的关系。气候因素指标较多,它们同林业经济的发展是否有着因果联系,这一课题,业界很少有人提及。本文重点对松江河林业发展情况及其与气候因素的因果关系,并且阐述了在气候特点下林业经济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4.
刘光辉 《中国外资》2008,(11):205-206
目前我国县域投融资体制也还不完善,在思想观念、融资机制和投资结构上都存在着一些问题,按照“谁投资、谁决策、谁受益、谁担风险”的原则建立投融资体制,才能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投融资体制保障,促进县域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5.
2020年以来,多国陆续提出了“碳中和”目标,并且已有众多国家将“绿色”融入疫情后的经济复苏计划中,纷纷出台“绿色复苏”方案。无论是实现“碳中和”目标还是经济“绿色复苏”,都离不开大量的资金投入,因此绿色金融市场的发展至关重要。在过去一年中,全球绿色金融市场持续扩张,我国绿色金融稳步发展。展望未来,本文认为在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引领下,我国绿色金融将呈现以下趋势:一是气候投融资将成为绿色金融的重要领域;二是绿色债券市场将有更多的创新空间;三是金融机构气候环境风险管理将不断加强。  相似文献   

16.
魏婷 《金融会计》2022,(6):32-40
气候信息披露标准建设对全球应对气候问题至关重要,目前,其正处于由“百家争鸣”向“趋于统一”的跨越发展阶段。本文对近年来国际上主要气候信息披露标准的发展实践进行了梳理,在国际可持续准则理事会(ISSB)成立的背景下,重点对ISSB参考的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组建议框架(TCFD框架)、可持续会计准则(SASB准则)及其应用情况加以分析,并对气候信息披露标准的未来发展做一展望,结合我国气候信息披露现状,提出相关思考建议。  相似文献   

17.
“双碳”目标提出后,一系列推动零碳金融发展的中央指导政策出台,地区实践如火如荼,体现我国构建世界领先零碳金融体系的制度优势。本文对中央与地方绿色金融试点政策、举措进行了总结,认为启动绿色金融走向零碳金融试点的基础已具备,同时提炼出若干可在新一轮试点中继承与推广的经验。建议在技术标准、投融资平台、资产证券化、跨区(省)试验区和新型宏观治理体系等方面开展试点,为金融支持碳中和提供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18.
朱广娇 《金融博览》2021,(15):37-39
主持人:2021年我国基础设施公募REITs市场启航.6月21日,沪深交易所首批基础设施公募REITs正式上市,万亿级基础设施公募REITs市场起步.基础设施公募REITs试点对于盘活社会存量资产、降低宏观杠杆率、提升基础设施产业发展质效、丰富资本市场投融资品种等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首批9只基础设施公募REITs已上市一个多月了.从交易价格、成交额、换手率等数据发现,公募REITs市场整体呈现出平稳运行的态势,目前有6只产品价格高于发行价,最高溢价率达4.78%.整体市场认可度较高,投资者认购活跃,产品上市以来,总体运行平稳,各项指标符合试点预期,取得了较好的开端. 基础设施R EITs,是存量基础设施项目以公开募集基金的形式进行融资的一种金融工具,既有利于盘活基础设施存量资产,回收资金用于新的项目建设,也有利于促进资金"脱虚向实",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量和效率.我国基础设施公募REITs市场空间有多大?此次公募REITs试点会面临哪些机遇与挑战?我国发展公募REITs可以汲取哪些国际经验?公募REITs对于我国金融事业发展有何长期意义?《金融博览》杂志与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共同举办本期圆桌话题,就上述问题约请多位专家进行讨论. 公募REITs正式启航 《金融博览》:我国基础设施公募REITs率先启动,那么我国基础设施公募REITs市场空间有多大? 杨再平(IMI学术委员、亚洲金融合作协会创始秘书长、中国银行业协会原专职副会长):截至目前,我国基础设施累计投资额已超过150万亿元,而仅老年群体所持有的可投资资产就达百万亿元.可以设想,当百万亿元的成熟不动产存量资产与老年群体持有的百万亿元可投资资金跨时空有效撮合,其对盘活存量资产、降低宏观杠杆率、促进城乡基础设施螺旋式循环发展、丰富资本市场投融资品种、完善资产管理供给、老年群体生活周期的福利最大化安排,等等,会产生非常大且深刻的影响.这也就是为什么市场各界都看好基础设施公募REITs的理由.  相似文献   

19.
“双碳”目标提出后,一系列推动零碳金融发展的中央指导政策出台,地区实践如火如荼,体现我国构建世界领先零碳金融体系的制度优势。本文对中央与地方绿色金融试点政策、举措进行了总结,认为启动绿色金融走向零碳金融试点的基础已具备,同时提炼出若干可在新一轮试点中继承与推广的经验。建议在技术标准、投融资平台、资产证券化、跨区(省)试验区和新型宏观治理体系等方面开展试点,为金融支持碳中和提供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20.
张晓青 《新金融》2022,(6):44-49
气候风险对全球经济社会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给商业银行带来风险与挑战。各国央行、监管机构和银行同业正在从监管、风险治理、风险评估以及信息披露等方面积极推进气候风险管理并已取得了重要进展。为促进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我国商业银行应认真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构建气候风险治理机制,加强气候风险管理能力建设,不断完善情景分析和压力测试方法,完善气候风险信息披露机制,强化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积极开展气候风险管理合作交流,有效应对和管理气候风险,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