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潘楠 《改革与开放》2013,(16):39+41
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我党在十七大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本文主要结合"知行合一"学说,强调科学发展观的学习重在"真知",科学发展观的实践重在"善行",从而更深入地学习与实践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2.
当前,越来越多的管理研究者和实践者感受到,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之间存在巨大鸿沟。在探讨理论("知")与实践("行")关系的基础上,本文分析了理论与实践割裂的原因,并指出现存的"仅知不行"与"行仍需知"两大困境。同时,基于德鲁克之路与马奇之路的管理研究路径分析,本文认为,可以融合德鲁克与马奇两人不同的独特之路,走出一条弥合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之巨大鸿沟的第三条道路,实现管理学术研究的"知行合一"之道。此外,依托阴阳平衡原理,本文提出了通过重建范式、重建评价标准、重塑应用导向型商学院及夯实哲学基础可以提高学术研究的"知行合一",并基于实践与理论的非对称性动态耦合分析,提倡管理学需开展"共同参与性研究"。  相似文献   

3.
基于制度的战略观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尤号   《华东经济管理》2010,24(9):145-148
基于制度的战略观是近年来战略理论的新进展,文章对基于制度的战略观研究进行了述评。介绍了基于制度的战略观的产生和发展,分析了其产生的理论基础,并对其主要内容和战略机制进行了评述,最后指出基于制度的战略观的贡献和不足,并为今后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4.
张胤 《魅力中国》2011,(2):180-180
王守仁是明中叶的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是宋明主观唯心主义的集大成者,王守仁的教育思想同他的哲学思想是一致的,“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学说,就是他的教育理论的核心。他推崇遵循自然、知行合一的儿童道德教育观,凸显了儿童的道德主体地位,明确了道德生活实践对儿童道德成长的重要价值,这对今天儿童道德教育问题的解决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新制度学派组织与环境关系观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制度学派从组织领域的视角探讨了组织与制度环境的关系问题。一方面,制度环境通过合规性机制促成了组织间的模仿和同构;另一方面,组织在一系列权变因素的影响下,会对制度环境进行主动性程度不等的妥协、抗拒甚至操纵。有极少数组织还通过成功的创新活动推动了制度环境的演化和变迁。此外,组织的技术环境和制度环境之间也存在互动和冲突关系。新制度学派同其他组织理论学派之间呈现出相互借鉴和融合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游青明 《改革与开放》2012,(24):196+198
王阳明先生的“知行合一”不是一般的认识和实践的关系,强调知中有行,行中有知,以知为行,知决定行.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的精髓和方法是“教学做合一”,教学做是一件事,而不是三件事,做是教和学的中心.“知行合一”与“教学做合一”都强调做,即行,“教学做合一”是“知行合一”在教育上的应用和发展.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先生在对“知行合一”的批判中继承和发展而来的.  相似文献   

7.
马克恩的全部思考即是围绕“改变世界”而展开,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因此,在解读他的遗文时,我们应该始终秉承他那宏大的实践意向,真正理解马克思哲学的革命变革.  相似文献   

8.
管理领域的“知行合一”对于每一个实践者和研究者都是一个明确的检验,而在能够不断以此推进自己的研究、走人实践、走人管理教育的学者中,明哲老师是佼佼者,他的这篇论文介绍了他是如何借助于华夏智慧展开“知与行”的教学的,这一套方法被命名为“明哲方法与心法”。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企业文化和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与联系入手,简述了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文化协同构建的意义,提出了“知行合一”的构建和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文化的思路,以帮助提高企业价值.  相似文献   

10.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然而,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日本经济出现了高速增长,在此后的20年里,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了4.8倍,平均每年增长11%,基本上实现了经济现代化。根据上个世纪80年代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为工业发达国家排列的名次,人们发现,目本在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中居第二位;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GNP)居世界第二位:人均国民收入居第四位;从1971年到1980年,尽管众多国家的经济陷入困境,但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却增加了200%,其经济增长率在发达国家中居第一位。世界经济论坛(WEF)和国际管理开发学院(IMD)在1992年世界竞争力的比较总结报告中认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企业的竞争力与日  相似文献   

11.
饶权 《理论观察》2010,(3):23-24
对人性的理解是组织理论和管理方式的基础,在组织理论发展的任何阶段管理理论的构建和方法的设计,都是以对人性的一定的看法为基础的,同时,又都是受当时社会思潮的影响,有其深刻的哲学渊源的。古代东方的管理思想受儒、道、法三家的哲学思想影响,蕴含了无限的精髓;它不同于西方以理性精神作为思维基础、以数字定量为手段的近现代管理科学,东方传统管理思想与其说是科学不如说是文化和伦理.感性的东西远远多于理性的东西。理性与感性的结合,其结合方式不同。结果也迥异。  相似文献   

12.
二十多年来,战略过程领域的流派之争始终是管理学界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本文试图在现有综述的基础上将国内管理学界对战略过程的理解向纵深推进。本文旨在探讨战略过程研究的纷争缘何而起和战略过程研究将何去何从这两个问题;然后从“基本假设不同”与“分类方法混淆”两个层面入手剖析战略过程研究混乱局面的成因;最后基于最新的研究动态,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对该领域研究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3.
按系统论的观点,企业战略理论的发展沿着一条主线:探求企业如何在适应外部环境的同时通过内部创造发展自我。企业战略理论经历了注重内外分析的经典学派、测重分析外部的定位学派、着重分析内部的能力学派之后,如何走向综合性的系统分析,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14.
任何理论都有与其对立的反理论,正确理论常常是在与错误理论的比较中逐步被人们认识的。“加快发展中间一线,积极推进南北两厢”的“一线两厢”战略提出以后,多数同志表示赞同,也有一些同志提出疑问和不同意见,概括起来.一是理论问题,二是实践问题。言不顺则事不成,理论问题不解决,就无法统一思想;没有实践方法,战略也难以真正贯彻下去。  相似文献   

15.
论“准联盟”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准联盟战略是政治领导人运用次级安全管理机制与伙伴方开展针对外部敌人的安全协调与合作的战略理念、机制和行为,它是联盟战略与中立战略之间的灰色地带,是国家安全战略的隐性选项之一。准联盟战略的实施者试图在被牵连与被抛弃之间寻求平衡的支点——既加强安全合作,又避免卷入冲突;既增加朋友,又减少敌人。联盟战略建立在正式盟约之上,其执行主要依靠法律约束力(硬约束),而准联盟战略建立在次级安全合作协定之上,其执行主要依靠道德约束力(软约束),后者体现出四个主要特征:解决任务的选择性、合作手段的灵活性、战略指向的模糊性和主权让渡的有限性。在后冷战时期,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相互交织,敌友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联盟战略效力下降。相比之下,准联盟战略日益成为影响国家间关系走向、国际权力格局转换和区域安全一体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17.
"实践哲学"是葛兰西对马克思主义的独特称谓。实践哲学的任务在于把普通大众从"常识"的世界观中解放出来而上升到"健全的见识",这实质上是一种领导权斗争。  相似文献   

18.
西方战略管理理论发展与流派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苑琦 《特区经济》2005,(12):331-332
①说明性学派概述。十大学派最早兴起的设计学派(the Design School)、计划学派(the Planning School)和定位学派(the Positioning School)侧重战略应如何明确地表述,属于说明性学派。设计学派。设计学派的集大成者是哈佛大学商学院的安德鲁斯(Andrews),他于1972年发表《公司战略概念》,提出战略的形成过程实际上就是企业内部条件因素与外部环境状况相匹配的过程——即战略管理的“安德鲁斯范式”,对应的战略制定工具就是SWOT分析框架。该学派把企业战略分为战略制定和战略实施两个阶段。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五个方面提出对外开放战略调整的主要内容。认为开放的总体战略应从廉价劳动力优势的单一战略向基于多种要素的多层次战略转变,外资战略应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外贸战略从规模型向效益型转变,在开放条件下实现自主创新,通过体制改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