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8 毫秒
1.
本期关注美元加息及其对全球资本流动的影响3月28日,美联储货币政策决议将基准的联邦基金利率上调25个基点至4.75%,这是美联储新任主席伯南克上任后的首次加息。至此,美联储已经连续第15次加息,是25年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加息周期。美联储在货币政策会议后的声明中称,未来或许进  相似文献   

2.
黄小斌 《银行家》2005,(8):102-103
2005年6月30日,美联储决定将基准利率再度提高25个基点,达到3.25%,这是美联储自2004年6月30日以来连续第9次加息。同时,美联储将商业银行拆借利率的重贴现率也调高25个基点,至4.25%。联储在这次加息后的声明,几乎与5月份一模一样, 只是对于经济增长的预期更加乐观。美联储在声明中表示,将坚持其货币政策维持于“适当”的水平,并继续引用“循序渐进”的办法来继续其加息的步伐,目前的货币政策依然是“刺激性”的,通过这些表述,市场认为美联储将不会很快停止加息的步伐。具体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自2022年3月16日美联储宣布上调联邦基金利率,实施2018年以来首次加息后,在随后的一年多时间里,美联储累计加息450个基点,仅去年一年就连续激进加息7次,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一举提升到4.5%至4.75%区间,成为美联储在沃尔克时期后最猛烈的一轮加息周期。在与通胀对抗了一年之后,效果如何?面对银行系统突如其来的稳定性风险,以及愈发加深的经济衰退风险,接下来美联储将如何抉择?  相似文献   

4.
论文通过对比过去三个经济周期中美联储开始加息时美国的整体经济运行情况,认为当前美国经济已进入"可考虑加息"空间;继而结合当前美国通胀压力全面抬头和经济继续快速反弹的趋势,预计美联储加息时点可能提前,2015年二季度和三季度首次加息的概率分别为60%和40%,2015年末的联邦基金目标利率水平可能达到1%左右。最后认为,美国开启货币政策正常化之门后,将对全球经济产生多方位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国际货币政策溢出效应理论,选取中美两国1998-2017年度的季度数据,建立TVP-VAR模型,分析美联储加息对中国资本流出影响的时变特征和结构性变动;采用蒙特卡洛抽样法、脉冲响应分析和时点脉冲响应分析,从汇率、利率和资产价格三个渠道分析美联储加息对中国资本流出的影响。结果表明,美国利率和美联储加息通过利率的传导渠道在短期内对中国资本流出的溢出效应明显,正向作用在加息后第二季度达到峰值;而汇率和资产价格传导渠道对中国资本流出的影响呈现出结构性变化,对资本流出溢出效应较弱。由结果可知,通过在国内保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并加快金融市场的开放可以有效地减轻因美联储加息给我国资本流出带来的压力。  相似文献   

6.
实际上,美联储退出非常规货币政策导致大规模的资本流出,将可能使得我国境内流动性紧张。因此,境内货币政策应进行适当调整。 3N20日,美联储发布了今年第二次FOMC(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会议决议,这也是美联储新任主席耶伦首次出席会议后的新闻发布会。这次会议表明,美联储正在加快退出非常规的货币政策(QE),提前进入加息周期。美联储货币政策变化动向,将对全球和中国经济产生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7.
随着美国经济的复苏,美联储逐渐退出了其自2008年来采取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美国经济进入加息周期.在美联储加息预期下,全球金融资产价格波动频繁.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退出对我国金融资产价格影响如何?本文以2013年11月至2016年6月美联储的持债规模和上证指数、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一年期Shibor数据为样本,采用VAR模型实证分析了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退出对我国金融资产价格的影响.结果显示,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退出对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有显著的正向冲击,人民币具有贬值的压力;对上证综合指数有负向冲击,我国上证综合指数在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退出期间会降低;对一年期的Shibor有正向冲击,一年期的Shibor在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退出期间会上浮.  相似文献   

8.
2022年美联储非常规货币政策退出已成定局,但是,其退出的次序与节奏还存在变数. 当下,市场关心的都是美联储加息、缩表的进程,那么,其非常规货币政策退出的进度和次序是什么,又会怎样影响市场呢?  相似文献   

9.
2011年初以来,由于石油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升,发达国家的通货膨胀压力日益增大。文章在依次分析欧洲、英国、美国的经济与通胀发展形势乃至其货币政策决策者观点后指出,欧洲中央银行加息拉开了发达国家央行加息的序幕,预计年内欧央行还可能加息;英格兰银行将视经济情况决定年内加息时机;美联储在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后,可能于今年底或明年初提高美元基准利率。  相似文献   

10.
美联储加息通常会对全球经济产生较大扰动,引发部分国家尤其是新兴市场国家的资本撤离和汇率大幅贬值。2022年3月,美联储启动加息,标志着美国开启新一轮的货币政策正常化过程。历次美联储加息对人民币汇率是否产生了负面影响;本次美联储加息将会如何影响人民币汇率:在国际形势多变、国内经济承压的局面下,人民币汇率走势如何:本文将从国际收支角度展开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1.
当下,全球通货膨胀此起彼伏,全球主要经济体采取紧缩货币政策预期强烈,尤其是美国国内通胀率居高不下,美联储自2021年11月进入货币政策缩减周期,该周期从减少资产购买(Taper)开始,目前已进入升息和缩表阶段,并持续释放了未来收紧货币政策(包括缩表和加息)的信号。如何看待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这是本文讨论的核心。  相似文献   

12.
<正>在2016年12月份的议息会议上,美联储宣布将联邦基金目标利率从0.25%~0.5%提高至0.5%~0.75%,这是次贷危机发生后美联储第二次加息。相比2015年底的首次加息,美联储二次加息意味着对美国经济回暖的确认,综合各方面情况看,美联储后期加息步伐或加快,并对全球经济金融环境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正>若在美国经济进入下行期后,通胀压力迟迟未消退,美联储或被迫继续加息,可能会引发美股大幅回调和经济“硬”着陆风险货币政策的本质是逆周期调控,在经济上行时加息以防止经济过热,在经济下行时降息以刺激经济复苏。作为美联储的两大政策目标,就业与通胀之间存在相互替代关系,因此,美联储时常不得不在两者之间作出权衡。历史经验表明,  相似文献   

14.
潘伟 《金融与经济》2021,(7):38-46,90
根据美联储数据特征构建LT—TVP—VAR模型,从加息和缩表两个层面实证研究美联储非常规货币政策退出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外溢影响.理论分析和实证结果表明:美联储加息将主要通过流动性供给冲击和跨境资本流动渠道导致我国货币和债券市场利率上行以及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贬值,对我国股票市场的影响有限;美联储缩表的目的是回收过剩流动性,并促进货币政策正常化,短期内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影响有限,其长期外溢效应取决于缩表的速度和力度.美联储非常规货币政策退出对我国金融市场外溢影响的长期效应,大于短期效应,要积极应对美联储非常规货币政策退出的外溢效应,提升金融市场应对非预期冲击的能力,防范外部冲击造成的系统性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15.
王宇 《新金融》2006,(8):19-20
美国的经济波动,对世界经济来说,具有牵一发动全身的效应;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更是备受各国中央银行的关注.一个时期来连续17次的加息,这在美国历史上是不多见的,作者认为,当美联储持续加息使美元利率达到5.25%高位时,将面临一系列的抉择:较低的通胀还是较高的增长,继续加息还是停止加息,是选择“中性利率“还是“量化通胀“.对此,作者就其影响所及,进行了深刻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2017年末,市场如期迎来美联储本轮第5次加息。针对美联储本轮加息周期的前景,该文全面回顾了上世纪90年代起中美两国历次加息的背景、特点与影8向,分别归纳了中美货币政策的决策逻辑和异同点,  相似文献   

17.
后疫情时代美国超宽松货币政策导致其通胀高企,美联储开启史诗级加息周期,国际资本大幅快速回流美国,导致全球金融风险显著上升,人民币汇率波动加剧,亟须加强跨境资本流动的宏观审慎监管。本文构建一个包含无息外汇准备金逆周期调节跨境资本流动的小型开放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框架,研究“双支柱”调控应对美联储加息冲击的效果。结果表明:第一,美联储加息冲击下,国内产出和通胀下滑,人民币贬值;此时采取降低外汇存款准备金政策能稳定汇率并降低经济波动,主要机制是下调外汇存款准备金能增加国内金融机构外汇贷款的资金供给,降低国内企业融资成本。第二,提升利率政策虽然有助于稳定汇率,但会增大经济波动且削弱货币政策有效性;而“双支柱”调控不仅能降低产出和汇率波动,还不会降低货币政策有效性。第三,“双支柱”政策最优组合是货币政策盯住国内产出和通胀波动,宏观审慎政策盯住国际资本流动。据此,本文认为,我国应采用“双支柱”调控应对美联储激进加息,降低利率以应对通胀和产出下滑,降低外汇存款准备金率以促进汇率稳定。  相似文献   

18.
姜富伟  郭鹏  郭豫媚 《金融研究》2019,467(5):37-55
本文利用事件研究法考察了美联储货币政策对我国资产价格的影响。研究发现美联储货币政策会显著影响我国资产价格,美联储加息会降低我国债券和股票回报,降息则会提高债券和股票回报。将美联储货币政策进行细分后发现,预期到的货币政策调整对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的回报都有显著影响,而未预期到的货币政策调整和前瞻性指引只影响债券市场。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未预期到的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整和前瞻性指引还会加剧我国金融市场的波动率。本文的研究结论为美联储货币政策对我国经济金融的影响提供了新的证据,对于投资者提高投资收益、降低投资风险以及货币当局完善我国货币政策调控和维护我国金融市场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在美联储持续大幅加息和“美联储转鸽”交易正面冲撞的背后,是美联储努力克服2020年的货币政策新框架内在缺陷、试图重建具有时间一致性的货币政策信誉的过程。然而,其将鹰派政策执行到底可能引发英国式的货币财政冲突,美国的金融稳定面临越来越高的风险。  相似文献   

20.
钟华 《证券导刊》2010,(1):15-15
虽然美联储仍维持利率不变,但货币政策调整的窗口已经打开。非传统货币政策规模的逐渐减弱,表明退出政策正渐行渐近。美联储的最早首次加息时间点可能会在今年的二季度末与三季度初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