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试论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依据新的历史条件,提出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劳动是为社会生产新价值的劳动,是生产商品--物资产品和服务产品--的劳动,或是生产物质产品的劳动和提供服务的劳动。并提出服务劳动的生产性和非生产性问题,界定了社会主义社会的非生产劳动,阐明了现阶段智力劳动是生产劳动的重要形式及在创造社会财富、生产新价值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2.
服务劳动已成为现代社会劳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很有必要。在发达的市场经济中,现代服务劳动的范围大大扩展,并日益与物质产品相结合,向大生产方式过渡;服务商品有价值,这个价值是服务劳动的凝结;随着分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现代服务业和现代服务劳动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服务劳动也是生产劳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从生产劳动实践引发理论演变的方法论重新定义生产劳动;生产劳动和劳动价值论从物质生产领域拓展到服务经济领域,是劳动价值论的深化;服务劳动是生产性劳动,是社会财富和价值的源泉,这是服务价值论的新概念;服务的价值创造过程有其特殊性;劳动价值论从物质领域拓展到服务领域是经济学的一场革命。  相似文献   

4.
服务劳动是否创造价值是当代马克思劳动价值论需要研究的新课题。马克思分别从生产劳动一般、商品生产、剩余价值生产和创造等角度对生产劳动展开了分析和阐述。该文认为,那种以是否直接从事物质产品的生产、是否为资本带来利润作为标准来判定服务劳动是否创造价值的论断是片面的,只有从价值创造的角度出发,用是否提供符合社会需要的使用价值并通过交换实现其价值作为标准,才能判断服务劳动是否是创造价值的"生产性"劳动。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生产劳动理论与第三产业是否创造价值问题浅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的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理论是在批判地继承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基础上发展的,他分别从劳动过程一般的角度;从商品生产的角度以及资本生产的角度对生产劳动作出了专门分析和阐述。马克思在论述第三产业是否创造价值的问题时,将第三产业中的服务分为两种,即可以物化的服务劳动和纯粹的服务劳动,并肯定这些服务都是生产商品,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相似文献   

6.
当代知识经济对劳动价值论的挑战主要集中表现在以现代科学技术为代表的知识是否创造价值。本认为,知识本身并不创造价值,知识劳动运用于生产过程,作为高智力劳动和科技创新劳动创造价值。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生产劳动的概念已进一步由直接生产领域扩展到间接生产领域,创造价值的劳动不再仅仅局限于直接的物质生产领域和物质产品的生产现场,劳动创造价值的方式也进一步社会化和复杂化,大量的知识性劳动、科技创新劳动发生与物质生产间接有关的社会化过程中。在以知识劳动为基础的企业中,把人的创造潜力充分调动出来是企业管理的重点。承认知识劳动创造价值,就必须对给具有高知识含量和创造能力的人力资本合理定价。  相似文献   

7.
王华华 《生产力研究》2005,26(11):23-25
研究劳动的价值创造性时区分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创造价值的劳动和不创造价值的劳动,既不科学,也不符合实际。生产实物产品的劳动才是生产性的,才创造价值;非物质生产劳动则不创造价值的看法在理论上是站不住脚的。我们应该用劳动的“广义物质规定性”来替代“狭义物质规定性”,将劳动概念统一为常态劳动,这一概念包括传统意义上的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它们都具有自然物质属性,均能创造价值。服务价值和商品价值的生产过程和性质特征都类似。  相似文献   

8.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马克思生产劳动理论,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产劳动进行科学界定,是研究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首要任务。从理论上界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产劳动,必须把"生产劳动"和"物质生产劳动"区分开来,必须使"生产劳动"与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相吻合,必须打破生产劳动比非生产劳动重要的观念。只有具有实实在在的劳动成果的劳动才能算作社会主义生产劳动。  相似文献   

9.
论脑力劳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揭示科学技术的商品二因素和脑力劳动二重性,有利于深化对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可以清楚地展示当代各种社会关系,社会主义社会各行各业构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各种服务人员的劳动力价值通过服务劳动转移到生产劳动者的劳动力价值之中,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科学技术有商品二因素,即使用价值和价值,与此相一致,脑力劳动有二重性,即具体脑力劳动和抽象脑力劳动,科技人员是脑力劳动力,科学技术不创造价值,人们购买它是为了创造更多的价值,教育可使科技价值转移给众多的人,从而使其价值翻许多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科学技术市场化才可快速发展,科学技术不创造价值。但其所有者可得到报酬,其原因是因为有多种所有制。  相似文献   

10.
只要我们的理论是与实际相结合的理论,反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律,那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理论。无论是否承认只有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才创造价值,还是把是否承认有的活劳动才创造价值,作为区别马克思主义理论和非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根本标志,都不是科学的态度。  相似文献   

11.
席卷全球的科技创新和知识浪潮正在蓬勃展开 ,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特点、新问题 ,向马克思的传统的价值理论提出了挑战。笔者在坚持马克思只有活劳动才创造价值的一元论基础上 ,认为 ,把劳动“物化”命题的含义解释为劳动“物质形态化”和“实物形态化”是不确切的。劳动的物化 ,应是抽象人类劳动这一商品关系的“对象化” ,即体现或依托于某一媒介或对象中。这种“媒介” ,可以是有形的物品 ,也可以是某种行为、活动过程。基于此 ,笔者认为 ,服务劳动和科技创新活动是创造价值的 ,这是社会主义劳动价值理论对传统理论的扩展。  相似文献   

12.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判断社会主义生产性劳动和非生产性劳动的标准就是"是否为社会创造新价值,是否能够使资本增值",能够为社会创造新价值,能够使资本增值的劳动就是生产劳动,反之,就是非生产劳动。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生产劳动理论与服务劳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分别从生产劳动的一般角度、商品生产的角度、剩余价值生产和创造的角度、资本生产的角度对生产劳动展开了分析和阐述。结合理论研究和现实的发展 ,本文指出 ,那种以是否从事物质生产、是否为资本带来利润来判定服务劳动为生产劳动的标准是片面的 ,只有从价值创造的角度才能真正判定生产劳动。坚持与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辨证统一的  相似文献   

14.
十余年前苏星、谷书堂、何炼成三位教授就劳动价值理论问题展开了一场争论 ,我国经济学界10年来基本上是围绕苏星、谷书堂和何炼成之争中的主要理论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的。作者认为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既要坚持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基本原理 ,又要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不断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基于这一理念 ,我们认为 ,非劳动生产要素不创造价值 ,试图用扩大生产劳动这一概念的外延而把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纳入创造价值的范畴是不科学的 ;第三产业并非都创造价值 ,如果认为第三产业都创造价值 ,那就混淆了生产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区别 ;科学技术对生产力的发展分别作用于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 ,极大地提高了创造社会财富的能力 ,但科技本身不创造价值和新价值 ;社会总产品价值只分解收入的观点是马克思曾严厉批判过的斯密教条 ,它不仅在理论上不能说明产品价值中的C部分为什么消失了 ,也不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品价值构成的现实 ;产品的价值决定和收入分配具有不同的理论依据 ,产品的价值是由抽象劳动创造的 ,抽象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来源 ,而收入分配的方式则取决于生产关系的性质。不能因为我国现阶段提出要按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的贡献参与分配  相似文献   

15.
要求"拓宽"劳动价值论的呼声早就存在,"拓宽"的实质是力图把实现商品形态变化的劳动和生产商品的劳动混为一谈,把上层建筑、意识形态领域的劳动和生产商品的劳动混为一谈,把精神生产劳动和物质生产劳动混为一谈,把一切社会关系都看作是商品交换关系。"拓宽"的要求在理论上是不科学的,在实践上是没有意义的。问题的关键是:应科学认识价值的内涵和本质;把创造价值的职能和不能创造价值的职能区别开来;把物质生产劳动、生产劳动和创造价值的劳动区别开来;把物质生产劳动和非物质生产劳动、产业和非产业、工人和非工人、工人阶级和服务阶级区别开来;把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与现代服务价值理论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在对服务劳动是否创造价值的相关观点进行综述的基础上,分析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在服务领域的新发展,即现代服务价值理论,并就价值理论在国际服务贸易中的拓展进行肤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社会财富及其源泉--使用价值形成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诗白 《经济学家》2003,23(1):4-11
在现代发达市场经济和高技术的生产过程中,呈现出生产要素的多维化:除了劳动力、工具力,对象力,科学力而外,管理力,环境力等成为生产过程的有效因素,并且对产品使用价值和社会形成发挥重要作用,从而表现出生产方式进步中社会财富新泉源到开发和富源的多样化。主要依托科学力(知识力)创造财富是人类进行财富创新的最高形式,也是财富创造效率最高的方式,在使用价值形成中非劳动要素作用和贡献的增大和活劳动的作用,功能的减缩,并不意味着劳动创造价值命题的失效,劳动是财富生产的原动力,是要素力的启动力,是多要素有机结合的粘合力。  相似文献   

18.
论科技创新劳动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本文用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分析科技创新劳动,阐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科技创新劳动的性质,在创造价值中的功能,以及有关科技创新劳动报酬等问题,这一理论问题的阐明将有助于深化体制改革,充分调动广大科技人员劳动积极性,促进我国新时期的科技进步和创新。  相似文献   

19.
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孟民 《经济师》2002,(8):40-41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对于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样具有指导意义 ,而马克思主义又是与时俱进的理论。在当前新形势下 ,我们有必要对劳动者以外的其他生产要素的作用作进一步的认识 ,对科技工作者和经营管理者的劳动在生产中的作用作更符合实际的肯定。只有这样 ,我们才能最大限度地推动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 ,更好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国内不少人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存在三大认识误区,即认为脑力劳动不创造价值,非物质生产领域的劳动不创造价值,资本家经营也不创造价值。本文主要依据马克惭的有关论述,并结合历史与现实情况,对此进行了探讨与澄清。本文认为,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凡是直接或间接地为满足人们物质文化生活需要而存在的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和服务领域中的劳动,都创造价值,针对新科技是否创造价值这一热点问题,本文提出:新科技不同于采用新科技,前者不创造价值,后者则在转移旧价值的同时,也创造新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