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时序更替,进入2017年,广东新一轮的国资国企改革大幕已然开启. 马兴瑞省长在今年广东省两会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2017年工作安排表示,要深入推进国资国企改革. 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看,广东省一直是国资企业重要阵地和国企改革重要舞台.近几年来广东持续加码国企改革,并据此颁布了一系列政策,2016年9月9日颁布的《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实施意见》,对2020年广东省国企改革的目标进行了明确,更加细致的对推进国资资本化、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等问题进行了安排.  相似文献   

2.
种种迹象表明;国企改革的攻坚,已进入战略决战。这不仅是“时不我待、刻不容缓”,而且是生死之战。要实现党中央提出的国企改革和发展的目标,有三个特别重大的问题要解决: 一、关于“国有企业的党组织正确定位”问题 邓小平讲:中国的事,关键在人,关键在党;江泽民讲:国企改革,关键在加强党的领导。由此可见,国企改革和发展的成败,关键在党。  相似文献   

3.
关于企业制度创新与职工持股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几年来,我国不断进行国有企业的改革,并已初见成效,国有企业的三年脱困目标基本实现。但脱困并不是国企改革的目标,它只能是下一步国企改革的新的起点。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才是国企改革的目标,即进行国有企业制度创新。制度创新新引入新的制度(组织的结构与运行规范),如具体企业的组织形态、运行机制,其中职工持股是企业制度创新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刘美平 《经济纵横》2002,(10):61-63
2002年8月9日-10日,由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吉林大学经济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编辑部联合主办的"加入WTO后中国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吉林大学召开,来自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政府机关、企业等8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与会者结合中国国情,就中国加入WTO后国企改革面临的形势及国企改革的方向、目标和框架等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探索.现将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在对中国国企改革历程简要回顾的基础上,结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对当今国企改革中呈现出来的主要矛盾与问题做了剖析,包括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与私有化改革的冲突,以及关于国企本质、国企改革目标与标准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试论“因企制宜”的国企改革方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论“因企制宜”的国企改革方略周明生,赵国庆如何深入进行国有企业改革?笔者认为重要的是在“因地制宜”和“国企制宜”这样两个方面下功夫。本文试图谈谈“因企制宜”的国企改革方略问题。一、因企制宜的国企改革思路及其依据因企制宜的国企改革思路,不妨这样来概括...  相似文献   

7.
2015年9月,由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引起广泛热议.《意见》提出分类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等目标和举措,指明了未来国企改革的方向.改革进一步的深入,需要外部经济环境和内部企业结构的相互配合才能顺利推进.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国企改革的顺利推进必须要有与之相适应的财务管理体制,才能促进改革顺利发展.那么研究现有的财务管理体制存在哪些问题,新的国企改革中又会对财务管理方面提出哪些更高要求是目前我们需要迫切需要解决的一大难题.本文主要从目前国企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新形势下国企改革中会出现的问题为出发点探讨财务管理体制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一、警示:企业文化疲软导致人气不足 当前实现国企改革与脱困的目标,不仅需要技术创新、制度创新,而且需要管理创新。管理创新的核心是最大限度地搞好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现代企业文化管理就是以此为主旨的。然而在当前国企改革与脱困过程中,有的企业领导者往往只注重资金、技术与制度改革等方面的工作,却忽视了企业文化观念的变革与重塑,从而导致人气不足、精神不振。诚然,国企在改革与脱困的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千头万绪,资金、技术等都是当务之急,但是如果没有一种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观念,那么企业就失去了精神的动力与…  相似文献   

9.
刘连岐 《经济师》1999,(4):29-33
文章提要:今年是实现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和脱困三年目标的关键年,经济师和广大经济技术工作者,是国企改革脱困的中坚力量。经济师和广大经济技术工作者,在国企改革、脱困中要发挥中坚力量的作用,就要提高四个方面的认识,处理好三个方面的关系,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0.
《经济师》2016,(4)
不管在哪一级、哪一个部门或地区、哪一个时期,国企改革一直绕不开或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员工处置和安置事宜。文章结合沿海城市国企改革中有关员工的实际情况,探讨解决员工的处置和安置事宜,以实现国企改革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4月9日下午,刚刚参加完湖北省国企改革会议的湖北省人民政府国资委主任邱思胜,就湖北省今年国资监管和国企改革的目标和任务等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相似文献   

12.
企业改制问题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企业改制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十五届四中全会以来,为实现国有经济有进有退的战略性调整和国企改革的整体目标,国有企业越来越普遍地采用产权流动与重组方式来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企业改制取得了不菲的成绩,但与此同时,由于我国特殊的经济文化  相似文献   

13.
如何确定企业并购交易价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何确定企业并购交易价格□厦门大学王宏玮当前国企改革进入攻坚阶段,企业的并购行为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我国政府也明确鼓励通过资产重组,积极推进企业间的兼并活动。企业并购中一个核心问题是企业并购交易的价格的确定。被并购企业(目标企业)在并购过程中具有...  相似文献   

14.
前不久.湖北省省政府召开了由中央在鄂企业和省内国有企业、股份制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市(州)国资委主要负责人参加的“全省国有企业改革工作会议”。会议由省长罗清泉主持,武汉、襄樊、黄石、宜昌等市及东汽、蒲纺等企业作了典型经验介绍,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介绍了推进国企改革的做法,省国资委、财政厅、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总工会结合各自工作职能就抓好企业改革作了发言;省国资委主任邱思胜与列入2005年度“三个一批”改制的企业具体讨论研究了有关问题;常务副省长周坚卫和副省长任世茂分别作了重要讲话。总结回顾了近几年来企业改革工作,肯定了成绩,分析了问题,提出了今后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工作重点和主要措施。现将常务副省长周坚卫的讲话中有关打好国企改革“攻坚战”部分发表如下:  相似文献   

15.
《经济论坛》2006,(10):143-143
2005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国资委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解放思想、破满争先、抢抓机遇、提速发展”的工作主题和“1 5”工作重点,深化国企改革,推进国资监管,加强企业党建,精心组织,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国企改革实现新突破,国资监管有了新进展,企业党建取得新成果,实现了“三新”。一、国企改革实现新突破。国企改革目标完成:13户企业实施一次改制;有绝对控股3户企业改制;列入计划的7户企业一次改制;25户市县属企业二次改制;耀华12户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及中央企业分离办社会工作;企业破产工作进展顺利;腈纶厂债转股圆满完…  相似文献   

16.
借助MBO推动国企改革进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MBO(Management Buy--outs)直译为“管理者收购”,又称“管理层收购”,是指目标公司的管理层利用自有资金或外部融资所获资金购买目标公司的股份,进而改变目标公司的所有权结构、控制权结构和资产结构,进而达到重组本公司并获得预期收益的一种收购行为。本文在阐述MBO应用于国企改革的意义以及当前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确立了国企改革可以应用MBO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国企产权改革应做到三个坚定不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的国企改革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就开始拉开了序幕,从扩大企业自主权开始,一步一步地向前进。目前国企改革已进入攻坚战阶段,遇到了一个最大的也是核心的问题,那就是当前引起理论界和社会广泛关注的国企产权改革问题,这个问题聚焦在是否要进行产权改革以及怎样改革。大论战后,冷静思考国企产权改革,我认为国企改革应做到三个坚定不移。  相似文献   

18.
十五大以后,国企改革进入了根本性转轨实施阶段。将各类国有企业以资本和市场为纽带,实施战略性重组,采取收购、兼并等形式,积极稳妥地进行股份制改革是国企改革的一项战略性举措。在资本市场的收购、兼并中,商誉是一个非常重要又常常容易被忽视的问题。本文从商誉的性质入手,以会计学的视角对商誉的评估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国企改革可以分为中央企业改革和地方国企改革两个层级.其中,地方国企改革又可以细分为省属国企改革和市属国企改革.在市属国企改革中,以城区为主体的省会城市及部分经济发达城市,与涵盖区县农村的地级市又有所不同.在党和国家关于全面深化国企改革指导意见的统领之下,不同层级、不同类别的国企改革,其中心任务和实施路径是不尽相同的.本文着重探讨以城区为主体的省会城市及部分经济发达城市国企改革所面临的环境条件,并提出因应环境条件而改革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20.
有效的激励机制不仅能使经营者安心和积极地工作,还能使其认同与接受本企业的目标及价值观,对企业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因此,为了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调动国有企业经营者的积极性、进一步推进国企改革,必须更加完善针对我国国企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