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这可能将是你所读过的最令人心里发毛且虐心的小说,至于作者嘛,记得《搏击俱乐部》的纠结吗?没错,瞧有那个叫恰克·帕拉尼克才能写得出来这种作品. 相似文献
4.
5.
为什么水浒的“浒”有的地方会念“许”?《失空斩》里诸葛亮的另一副面目是什么?《三岔口》里的义士刘利华在旧本里怎么会是杀人越货的反角?穆桂英在历史上的真实姓名是什么……《戏文内外》,“有间书房”推荐,开卷有益。 相似文献
6.
7.
《卡萨诺瓦是个书痴》很有趣。有趣在于作者写得幽默。外国的幽默能让国人看懂,很难得。不用管本书的副标题--写作、销售和阅读,事实上,作者根本没拦住那根笔,里面涉及的方面多了,当一本奇谈看也可。 相似文献
8.
真正的紧迫感是撬动改革的杠杆,组织通过对紧迫感行为的示范、模仿和传染,会形成一股强大力量。在紧迫感的驱动下,人们不做任务,做结果;不执于对错,执于得失;只会致力于实质问题的解决,不去解释事情为什么是那样,也不会抱怨事情应该怎样,只会肩负起独立的百分百责任。 相似文献
9.
出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和七十年代初的朋友注意了,这本《闪开,让我歌唱八十年代》应该是写给你们看的。 相似文献
10.
纵论世界经济风云,点悟经营成功之道,“我希望我们100年以后的中国人,不仅仅在物质上是富裕的,在精神上,在感悟上也是富裕的。”龙永图曾这样说过。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我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国内各大公司和企业逐渐面临着竞争日益激烈化的格局,在这样的过程中生存机遇便成为了中心性议题,这样一来,企业、公司的体制改革以及在行业内部调整结构就变得至关重要。然而在另一方面我们却似乎很难看到思想政治工作是怎样面对不断发展、变化的格局。这在某种程度上也说明了,我国很多企业、公司严重缺少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的紧迫感。 相似文献
17.
18.
张大春看着病床上睡熟的父亲,不禁想起自己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就幻想过自己孩子的面容、体态、脾气、个性,尤其是命运。在想象自己孩子的时候,张大舂却发现仿佛看见了另一个自己,变成了自我理解。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