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紧迫感——决不应该是一句火烧眉毛时的“口头禅”。它是多变形势下能否具有生存能力的核心要素!  相似文献   

2.
这本书告诉我们。领导到底意昧着什么?它与企业管理的区别在哪里?为什么这两者对于企业的成功都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3.
王玫紫 《经营者》2011,(8):142-142
这可能将是你所读过的最令人心里发毛且虐心的小说,至于作者嘛,记得《搏击俱乐部》的纠结吗?没错,瞧有那个叫恰克·帕拉尼克才能写得出来这种作品.  相似文献   

4.
《中外企业文化》2008,(11):94-94
阅读本书对于你来说是一个发现之旅,在作者这位心灵导师的引导下,你会惊讶地发现,自己一直都处在大脑或思维的控制之下,生活在对时间的永恒焦虑中,从而阻碍你摆脱内心的痛苦。但实际上,我们只能活在当下,所有的一切都是在当下发生的,而过去和未来只是一个单纯的时间概念。通过向当下的臣服,你才能找到真正的力量,找到获得平和与宁静的入口。在那里,我们能找到真正的欢乐,我们能拥抱真正的自我。  相似文献   

5.
为什么水浒的“浒”有的地方会念“许”?《失空斩》里诸葛亮的另一副面目是什么?《三岔口》里的义士刘利华在旧本里怎么会是杀人越货的反角?穆桂英在历史上的真实姓名是什么……《戏文内外》,“有间书房”推荐,开卷有益。  相似文献   

6.
在目前的经济寒冬中,我-直有个遗憾,居然找不到一本书作为过冬的理论支撑。当我一口气读完《紧迫感》,一种畅快油然而生,很多困惑我很长时间的郁闷一扫而空,于是我向锡恩服务过的上万企业家推荐这本书,当然也想推荐给更多的朋友。  相似文献   

7.
《卡萨诺瓦是个书痴》很有趣。有趣在于作者写得幽默。外国的幽默能让国人看懂,很难得。不用管本书的副标题--写作、销售和阅读,事实上,作者根本没拦住那根笔,里面涉及的方面多了,当一本奇谈看也可。  相似文献   

8.
真正的紧迫感是撬动改革的杠杆,组织通过对紧迫感行为的示范、模仿和传染,会形成一股强大力量。在紧迫感的驱动下,人们不做任务,做结果;不执于对错,执于得失;只会致力于实质问题的解决,不去解释事情为什么是那样,也不会抱怨事情应该怎样,只会肩负起独立的百分百责任。  相似文献   

9.
出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和七十年代初的朋友注意了,这本《闪开,让我歌唱八十年代》应该是写给你们看的。  相似文献   

10.
纵论世界经济风云,点悟经营成功之道,“我希望我们100年以后的中国人,不仅仅在物质上是富裕的,在精神上,在感悟上也是富裕的。”龙永图曾这样说过。  相似文献   

11.
好书月读     
《中外企业文化》2009,(3):95-96
《企业过冬》;《谁杀了我的牛?》;《激荡人生——一起走过三十年》;《享受工作,享受生活》  相似文献   

12.
阎连科 《经营者》2012,(14):164-165
《法院》的写作和出版,虽然缓慢和迟到,但却是那位“一切障碍都能摧毁我”的孤独而忧郁的人在中国最为诚恳的目光和带着笑声的呻吟  相似文献   

13.
《经营者》2011,(6):156-156
如果有时候你摸着方向盘.会忽然恍惚的想到自己曾经骑过的那辆自行车.那么这本有关怀旧的书.会让你感觉到记忆的温暖。  相似文献   

14.
《政策与管理》2014,(3):112-113
“白”这样的东西是不存在的。其实,“白”只存在于我们的感觉认知中。因此,我们一定不要试图去寻找“白”,而要去找一种感觉白的方式。通过这一过程,我们会获得一种对白的知觉,比我们正常体验到的白还要更白一点点。  相似文献   

15.
好书月读     
《中外企业文化》2011,(2):102-103
《感恩》 凡事感恩,感恩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炼了你的心智;感恩欺骗你的人,因为他增进了你的智慧;感恩中伤你的人,因为他历练了你的人生;感恩鞭打你的人,因为他激发了你的斗志;感恩孤立你的人,因为他教导了你独立;感恩绊倒你的人,因为他增强了你的能力;感恩斥责你的人,因为他提醒了你的缺点。感恩所有使你坚强的人。  相似文献   

16.
我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国内各大公司和企业逐渐面临着竞争日益激烈化的格局,在这样的过程中生存机遇便成为了中心性议题,这样一来,企业、公司的体制改革以及在行业内部调整结构就变得至关重要。然而在另一方面我们却似乎很难看到思想政治工作是怎样面对不断发展、变化的格局。这在某种程度上也说明了,我国很多企业、公司严重缺少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的紧迫感。  相似文献   

17.
潘采夫 《经营者》2011,(8):142-143
在这本小书的扉页上,我写了一句“献给我的父亲李玉玺”,把第一本书献给父亲,是我出这本书的动力所在,不过,献词原来不是这样写的,写的是“献给我的父亲—中国最好的小学校长”。  相似文献   

18.
张大春看着病床上睡熟的父亲,不禁想起自己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就幻想过自己孩子的面容、体态、脾气、个性,尤其是命运。在想象自己孩子的时候,张大舂却发现仿佛看见了另一个自己,变成了自我理解。  相似文献   

19.
撕裂的意义     
《经营者》2010,(10):126-126
这位女士或许只是想带我们去另一个空间看看,即使站在门口张望也没关系  相似文献   

20.
好书月读     
《中外企业文化》2009,(4):95-96
《黑天鹅效应》,《茅于轼谈经济》,《知性力》,《吃掉那只青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