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环渤海经济圈的新增长极:天津滨海新区建设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指出:"继续发挥深圳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的作用,推进天津滨海新区等条件较好地区的开发开放,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这表明,国家要加快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进而振兴环渤海区域经济.滨海新区发展的战略定位是加快建成"立足天津、辐射三北、服务全国、面向东北亚的世界性加工制造基地和国际现代物流中心,从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可以预见,滨海新区的崛起,将带动我国经济增长"第三极"环渤海区域的发展,辐射"三北",改变经济"南快北慢"的局面.  相似文献   

2.
基于合成控制法,文章探讨了设立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新特区")对地方经济增长所产生的影响。具体以天津滨海新区为例,考查国务院确立滨海新区为"新特区"这一政策实验给天津以及环渤海经济圈的经济增长所带来的影响。研究发现,设立"新特区"显著促进了天津经济增长,然而,其对环渤海经济圈区域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尚不明显。由此认为,我国可适时将"新特区"实践经验推广至全国范围,同时需进一步发挥"新特区"在带动区域协同发展上的联动功能,将"新特区"的经济增长效应普惠至周边经济圈。  相似文献   

3.
唐山市毗邻京津,地处环渤海经济圈的核心位置,是东北亚的门户城市,具有港口、资源、区位、产业等组合优势,已成为引领区域发展、推动东北亚经济一体化的桥头堡和重要引擎、一个震后崛起新型城市。  相似文献   

4.
刘文 《经济界》2008,(4):84-89
东北亚经济合作、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新增长极的选择、振兴北方拉动西部的作用等使环渤海区域经济一体化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区位优势与自然优势、产业结构调整、商务与金融环境、人才资源、奥运会的契机等凸现了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的优势。应建立共同的市场体系、推动跨省市企业重组、深化财税体制改、促进金融合作、建立环渤海教育协作区、推进社会资本的形成,以加速环渤海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5.
一、我国港口业发展现状 国内外区域经济的振兴与发展.无不同港口的作用紧密相关。如美国以纽约为中心的东海岸经济圈、以洛杉矶为中心的西海岸经济圈.日本由东京一横滨等构成的东京湾经济圈和大阪一神户等构成的濑户内海经济圈等。同样.世界范围内产业大转移也让中国港口业赢得了大发展并完成了区域布局:围绕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形成了上海、宁波两港为主体的长三角与东南沿海区域港口群;围绕香港国际航运中心形成了香港.广州、深圳三港为主体的华南区域港口群:围绕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形成了大连.天津、青岛三港各具特色的区域港口群。  相似文献   

6.
乐亭县临港产业聚集区地处环渤海经济中心区域的京唐港区腹地黄金地带,西距河北省一号工程——曹妃甸工业区仅40公里,距天津150公里,西北距北京230公里,距唐山70公里,东距秦皇岛80公里。周边交通发达,唐港铁路纵穿聚集区,  相似文献   

7.
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把加快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纳入了环渤海区域及全国的发展战略,滨海新区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根据国家发展区域经济的总体思路,新区在“十一五”期间发展的定位为:立足天津,依托京冀,服务环渤海,辐射“三北”,面向东北亚,建成高水平的现代制造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宜居的生态城区。这表明滨海新区已不只是一个产业功能区,一个区域服务功能区,而是一个经济社会统筹发展、具有良好的发展环境和生活环境的宜居生态城市。  相似文献   

8.
天津滨海新区是环渤海区域发展的"经济引擎"。研究滨海新区经济社会发展向创新驱动、内生增长模式转变的创新发展路径,分析科技投融资体系的瓶颈,构建与区域创新发展路径相匹配的投融资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环渤海地区经济中心·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生态城市天津,中国第三大城市,中华人民共和国直辖市,中国国家中心城市,中国北方经济中心、环渤海地区经济中心、中国北方国际航运中心、中国北方国际物流中心、国际港口城市和生态城市天津位于华北平原海河五大支流汇流处,东临渤海,北依燕山,海河在城中蜿蜒而过,海河是天津的母亲河天津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源地,有"渤海明珠"之称。  相似文献   

10.
党中央、国务院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作出了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重要战略部署。把天津滨海新区的功能定位于:依托京津冀、服务环渤海、辐射“三北”、面向东北亚,努力建设成为我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  相似文献   

11.
唐山市港口作为环渤海的重要港口,是国际贸易的重要通道。本文以唐山市港口为例,分析港口物流与区域经济的关系。结合唐山市港口物流发展现状,采用回归模型的方式深入分析,并根据二者之间的联系,从协同机制、优化结构和技术支持三个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数据》2009,(5)
《上海证券报》2009年4月28日北京、天津等环渤海区域一季度经济数据于近日亮相。数据显示,环渤海区域经济运行出现积极变化,部分领域企稳回升,发展态势好于预期,而消费更是成为该区域一季度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13.
纵观全球,绝大多数港口都扮演着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角色,一般来说,港口经济的发展会带动整个港口城市的迅速崛起。因此,港口与所在区域是密切相连、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民生产水平的提高,经济一体化是大势所趋,区域间的贸易往来、经济互动,使得港口在提高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过程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因此,本文主要研究了港口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联系,只有掌握其发展特征及相互关系,才能有针对性地、科学合理地制定政策,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从而带动周围地区的经济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4.
大连是我国东北乃至东北亚地区重要的港口、贸易、工业和扣旅游城市,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区域布局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明确了大连的核心和龙头作用,同时国家定位大连港未来建设的目标即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在东北亚地区,除大连港外,还分布着天津、青岛、釜山、横滨等众多综合性港口.基于此,从大连港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中心的目标出发,对大连港所处的周边竞争环境进行概括分析,总结大连港的优势和不足,进而探究大连港提高自身港口竞争力的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15.
世界经济全球化已经表明,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区域经济的支撑。京津冀地区作为环渤海经济圈最大的经济核心区,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发挥北京和天津这两座大城市的辐射作用,统筹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正>一引言目前环渤海经济圈已被国家列入重要区域发展规划,已成为继"珠三角""长三角"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第三极"。京、津、冀都市圈处于环渤海经济圈核心位置,该都市圈健康快速发展对环渤海经济圈隆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金融作为推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其健康快速的发展将有助于京、津、冀都市圈经济的加速崛起。本文从区域金融发展及金  相似文献   

17.
环渤海地区依托丰富的港口资源与有特大城市支撑的腹地,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该地区海岸线长5000多公里,与辽宁、河北、北京、天津、山东等省构成"C"型结构,辐射到山西、内蒙古和河南等更远的地方,连通了西北、华北、东北和华中等区域。津京两个大城市在该区域具有重要的拉动作用。腹地依托渤海的港口群,与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建立联系,京津冀一体化以及京津冀城市群构建的进程得以加快。聚集经济效应使得环渤海经济区的经济竞争力逐渐增强。但是该区域还存在着港口功能趋同、资源整合程度不够以及高新技术产业集群较低等问题。这就需要从区域经济学角度,深入思考资源深度整合的高效运营机制,强化港口间合作,突出优势和重点进行产业集群。在区域内和区际间通过协同发展强化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环渤海区域作为中国经济的新增长极,重化工业的发展一直在全国保持领先地位,由于沿承了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不可避免的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传统会计又不能提供生态效益方面的信息,并不能满足该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本文认为,在环渤海区域建立和发展环境会计是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和重要保障,同时也促进该区域企业健康发展,真实、准确、全面的反映环渤海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9.
1.临港经济与区域产业发展 1.1临港经济的基本概念及特征 港口经济是指以优良港口及临近区域为中心,港口城市为载体,综合运输体系为动脉,港口相关产业为支撑,海陆腹地为依托,展开生产力布局,发展与港口密切相关的特色经济,并实现彼此间相关联系,密切协调,有机结合,共同发展,进而推动区域繁荣的开放型、优选型经济模式。港口经济依托港口作为海陆节点一的特殊地位,以大进大出的集疏运为保证,具有产业关联性高、产业规模大、外向型经济为主导、产业集群化发展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伴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不断加强,我国参与到全球经济竞争的力度不断加强。区域经济的合作已经成为了在二十一世纪的重要经济发展趋势。从东北亚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状来看,东北亚地区的区域经济合作有着广阔的前景和发展空间。笔者就当前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途径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找出了适合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