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十一五”时期云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云南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突出又快又好发展这个主题,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扎扎实实打基础、突出重点抓生态、调整结构创特色、依靠科技增效益、改革开放促发展、统筹兼顾谋协调、齐心协力建和谐,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不断开创全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2.
发展循环经济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保护型社会,从根本上缓解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资源约束矛盾和环境压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正在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迈进。适应经济条件的变化,社会对林业的需求也发生着根本性的改变,从以经济需求为主转变为以生态需求为主,并体现为数量增长和质量提高的双重要求。最大限度地发挥林业在改善生态环境中的作用,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上升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林业的首要需求。  相似文献   

4.
城市建设是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的综合产物,其伴随经济发展而发展,反过来,又对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如何实现城市建设与经济和谐发展,使经济发展促进城市建设发展,以城市建设的发展拉动经济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是相互联系的。经济是城市建设的基;咄,城市建设是经济发展的条件,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首先,城市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点。其次,城市建设是经济发展的动力源。城市建设作为一个扩大投资、拉动消费、促进发展的过程,其本身就是一种经济活动。  相似文献   

5.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经济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前提,经济发展离不开和谐社会,而和谐社会对经济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它们是相互促进、相互作用的,和谐社会作为多方面、多层次与广范围的系统工程,无疑需要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等多方面的协调、和谐与深入发展。要保持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必须以经济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为基点,妥善协调好经济社会结构变动过程中的各种利益关系,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正确处理各方面的社会矛盾,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一个长期稳定和谐的环境。经济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条件,而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二者是具有内在联系的统一整体。  相似文献   

6.
六盘水市的兴起、发展都是建立在煤炭资源的开采利用基础上的,作为一个煤炭资源型城市,煤炭产业在城市经济中占有主导地位。由于世界金融危机的冲击以及六盘水市煤炭资源逐步减少等原因,使六盘水市在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存在一定困难。问题和矛盾的解决,需要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推进六盘水市煤炭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工作。  相似文献   

7.
经济发展方式不仅包括经济增长,而且包括结构优化、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提高,也包括降低消耗、改善资源和生态环境状况,以及经济社会自然和谐发展等各方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要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还要求实现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以及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及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龚葳  樊森  张圆 《时代经贸》2011,(6):30-32
资源型城啼作为基础能源和重要原材料的供应地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伴随着资源产业的生命周期转换,城市必将面临产业转型的严峻考验。在全球积极探索发展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下,资源型城市如何走出转型困境,实现可持续发展亟待解决。在应对资源型城市发晨瓶颈,实现可持续发展进程中,发展低碳经济的意义和作用正在逐渐凸显。尽管低碳经济越来越受到关注,但迄今为止资源型城市低碳转型尚未形成系统性成果。本文在低碳经济引领下,以朔州市为例,从制定转型路径、打造低碳产业体系、构建城市低碳能源利用体系、因地制宣建立碳汇体系、构建全民低碳生活模式方面,探索资源型城市转型之路,为其他资源型城市低碳转型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9.
大陆桥沿线东西各地所处的城市跨越祖国东西横轴,地域差距很大,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平衡,历史文化民情也存在很大差异,但推动经济协调快速发展,促进和谐文明小康社会的建设,是我们面临的共同任务。各个城市都应为这一目标而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10.
资源与环境约束下的浙江经济增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速建  余菁 《经济管理》2006,(20):33-39
“十五”时期,浙江克服了经济运行环境中的种种不稳定性因素,在经济社会各领域取得长足的进步。通过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浙江正确处理长期发展与眼前利益的关系、经济改革与社会稳定的关系及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承载力的关系,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有效结合起来,将中央各项政策方针落在实处,在实践中走在前列,在确保经济平衡较快增长的同时,初步实现了从以数量扩张型的经济增长为主的发展格局向质量提升型的经济与社会、生态环境相协调的发展格局的转变。这为“十一五”时期浙江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1.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城市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晓 《江南论坛》2004,(12):8-9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全党要牢固树立并认真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这既是经济工作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原则,也是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诸多矛盾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无锡城市建设的实践表明,新形势下的城市建设,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遵循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尤其需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2.
庄俊成 《时代经贸》2010,(18):131-132
低碳经济决定着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决定着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效益和潜力。发展低碳经济,对于资源相对贫乏、环境容量有限的南通而言是一次重大的机遇,不仅是解决环境问题最好的出路,而且也是加快南通经济增长方式转交,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建设生态南通、和谐南通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3.
知识经济和循环经济,是当今全球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入与自然和谐、协调发展,正成为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动向。有效利用资源、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发展趋势。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战略理念,是从环境生态经济与发展的角度审视人类历史进程,是一种发展模式的确立。因此,实施循环经济,树立全新的自然生态理念,是确保人类在新的世纪实现和谐发展的需要。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总体发展战略,是对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经验的科学总结。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没有在其著作中用专门的篇幅系统论述消费问题,但关于消费的思想仍可散见于其不同的著作中。这些思想包括消费与生产的关系、消费和谐、自由时间与休闲等。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要正确处理生产与消费的矛盾,实现产业结构、进而消费结构的升级,真正实现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树立消费和谐的建念,营造和谐的消费环境;正确引导休闲消费,发展休闲经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环境经济》2004,(4):14-21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这样完整地提出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安徽省“十一五”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推进跨越式发展、实现奋力崛起为主题,实施工业强省、东向发展、创新推动、中心城市带动、城乡统筹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全面开展“全民创业行动”,提升“861”行动计划,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改善人民生活,建设和谐安徽,努力开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7.
无锡作为江南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区域性交通枢纽和著名的旅游胜地,近年来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迅猛推进,综合经济实力跃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外来人口涌入无锡,目前外来人口已达167万人,超过全市户籍人口的三分之一。外来人口急剧增多,既为无锡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力量,同时也对城市的环境资源、社会管理、人口素质带来压力和挑战。从这种实际情况出发,要加快无锡经济社会的发展,建设和谐无锡、文明无锡,必须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做好外来人口的工作,实现新市民安居乐业,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  相似文献   

18.
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经济长期搞不上去,人民群众得不到实惠,社会不会和谐;经济搞上去了,但社会事业发展滞后,人民群众不满意,社会也不会和谐。经济增长与社会事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是当前我国,也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的一个突出问题。所以应当明确,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以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来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关键阶段的新的历史时期,全党全社会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根本性转变,减轻环境压力,增强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0.
《生产力研究》2007,(9):I0006-I0006
经过28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新阶段。伴随着经济社会转型进程,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政府管制体制。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政府要从经济建设型转向公共服务型,规范自身干预经济的行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要求政府加强社会性管制职能。改变管制方式,实现管制法制化和科学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