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循环经济是一种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生产方式和社会生活方式,其关键组成部分是再生资源利用。再生资源利用不但解决了区域经济发展所需的原料来源,而且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文章通过对富阳造纸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分析,总结出废纸回收利用产业发展的富阳模式,其成功经验对我国其他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有着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2.
完善区域经济理论与发展区域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十年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在坚持不平衡发展、区域分工原则下,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理论上和实践上最具影响的莫过于梯度理论。十年来,我国实施的不平衡发展、地区倾斜式发展战略与梯度理论所主张的梯度发展、板块式推移的区域发展战略非常相似,可以说梯度理论是我国地区倾斜式发展战略的重要理论依据之一,许多梯度理论所主张的区域发展政策在实践中得到了运用。这种倾斜式发  相似文献   

3.
民营经济和区域经济在具有正反馈特性的耦合机制下联动发展。该耦合机制下,民营经济和区域经济犹如相互咬合的齿轮,通过要素配置角度的经济增长和要素流动角度的结构优化统一起来,民营经济系统和区域经济系统内部参量(即各生产要素)之间的动态关联和良性互动,使两者间存在协同发展现象。政府通过制度和财政收支对要素流动与要素配置变革产生作用,推动两者间的联动发展;而行业协会等非政府组织在耦合机制中起到润滑剂作用。通过对舟山民营经济与区域经济之间关系的分析,本文对两系统联动发展的耦合机制进行了经验性解释。基于此,本文认为,充分发挥政府等社会组织在耦合机制中润滑剂作用,对促进民营经济和区域经济在耦合机制下联动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一、引言经济发展和高等教育间的关系备受教育者和经济学家们的关注。早在20世纪中期,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1861)在《教育和经济增长》中就指出,1957年美国教育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33%。国内著名教育学家张光斗(1998)率先提出了中国经济建设必须依靠高等  相似文献   

5.
6.
具有地方特色的区域文化,全方位、长远持久地对该区域经济的发展产生作用和影响,如发达地区的人们具有较强的冒险精神、创新意识,进而使得人们形成了倾向于经商的习惯和传统,但是落后地区的人们一般都比较保守。同时,我们也不难发现,发达地区比落后地区的发展更快,发达地区的人们比落后地区的更容易接受新观念、发展传统文化并对之创新,推动文化的进步和发展,进而有推动经济的发展。所以,不能将区域经济和区域文化分开考虑,它们是一体的,相互促进、相互推动发展的,当然也会相互约束,所以不能厚此薄彼,要考虑两者的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7.
国家层面的发展战略是一个国家为了发展制定的最高的规划,对于我国来说,地方区域规划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作为一种新的区域发展模式,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以被纳入国家发展战略的中原经济区建设为例,探讨为什么中原经济区建设能够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分析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对中原经济区有哪些意义和作用,以及中原经济区应该怎样更好地利用契机进一步推动自身的建设。  相似文献   

8.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及其实施,大体上可分为三大阶段。历史表明,既不能寄希望以人为手段短期内缩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让的差距,也不能置区域间发展差距于不顾,长期使政策和投资向东部沿海地区过度倾斜,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出发,既要重点发挥东部沿海地区作用,又要加快中西地区开发,使其各展所长,优势互补,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10.
专业化产业区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以浙江为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傅允生 《财经研究》2003,29(7):51-56
专业化产业区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浙江经济快速发展就得益于专业化产业区在全省各地的兴起与发展。专业化产业区的生成深受工商业传统影响,并以民营经济为主体,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导,具有市场带动与工贸并举的特色。专业化产业区发展推动了浙江的工业化、市场化与城市化进程,同时,其自身也面临着由需求与供给结构性变化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