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支持企业创新活动的政府采购政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政府采购作为一项具有明显导向性的政策是政府支持企业创新活动的重要工具.分析了政府采购在企业创新活动中的不同角色,比较了国外政府采购促进企业创新的措施,提出了我国完善政府采购政策,强化对企业创新活动支持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自2013年我国人均GDP突破7 000美元,正式进入中高等收入国家行列以来,国家相继提出创新驱动发展、"双创发展"等战略目标,各级地方政府更是密集出台财政补贴、税收优惠、人才引进等创新公共政策,标志着我国政府公共经济政策手段的重心已逐步实现从产业到创新的转移。通过比较二战后东亚地区的日本、韩国以及中国台湾"制度—政策"演变历史发现,创新需要制度和政策双轮驱动,其中制度发挥基础性激励作用,是主导性的;政策仅发挥诱导作用,是辅助性的;政府实施产业政策和创新政策的目标、工具、过程差异决定了基础制度变革必须先行。  相似文献   

3.
乐菡  黄明  李元旭 《经济管理》2021,(12):132-149
人才是创新驱动的第一资源,人才政策是政府提升区域创新绩效的有力工具之一。本文以2010—2018年全国280个城市为样本,利用双重差分法考察了"人才新政"对城市创新绩效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并进行了多维度、稳健的实证检验。实证研究发现,"人才新政"能够显著提升城市创新绩效,但不同政策工具的创新绩效存在差异,其中保障型政策的创新绩效最高,而奖励型政策的创新绩效最低;在政策贯彻落实方面,数字化平台应用、发文部门数量、人才新政传导层级对"人才新政"与创新绩效的关系具有显著正向调节作用;"人才新政"通过改变地区人力资本水平,调整人才结构的路径影响地区创新绩效。通过城市异质性分析发现,"人才新政"存在马太效应,即政府支出及人力资本存量越高的东部地区,"人才新政"对城市创新绩效的提升效果越显著,及时校正现行的"人才新政"有利于促进区域均衡发展。最后,通过政策工具的异质性分析给出优化方向,东、中、西部地区应分别着力于保障型、发展型及奖励型的人才政策导向;高政府支出的城市出台发展型政策的创新效果要优于奖励型和保障型;高人力资本存量的城市出台发展型政策的创新绩效要优于保障型政策、奖励型政策。  相似文献   

4.
本文阐述了韩国怎样通过政府创新提升政府信任.文章分析了卢武铉政府为什么在政府创新中强调"原则与信任",介绍了韩国政府创新的概况,阐述了为什么把参与和透明作为提升政府信任的主要手段和工具.文章最后分析了创新对政府信任的影响,即参与和透明是否促进了政府信任,并提出了改善政府信任的政策内涵.  相似文献   

5.
本文所要探讨的是如果"伦理规范治理"能够发展成为一种比较完善的理论的话,就能够给政策制定者提供一个有效的工具.传统的公司治理理论和政策大都忽视伦理作为解决公司治理问题的基础.其关注的焦点都集中在政府干预和市场的各种补救措施上.而基于伦理规范的公司治理方法有可能提供一种潜在的、有力的、灵活的、分权的并且有可能是低成本的对政府和市场的补充方法.  相似文献   

6.
区域科技创新政策对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区域科技创新政策分类与政策工具挖掘亟待关注。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例,采用文本挖掘及网络分析法进行区域科技创新政策分类与政策工具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区域科技创新政策可分为强制型与引导型,搭配比例上引导型政策居多,强制型政策较少,且政策力度较弱;对于政策工具,目前运用较多的是供给型,其中人才激励和研发补贴占比最多,对于需求型政策工具的运用仍存在较大空间。最后,提出了下一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十一五"规划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作为我国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途径.而税收是各国政府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无法替代的政策工具.我们应从循环经济视角评析我国现行税收政策存在的问题,以探讨适合我国国情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税收政策.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加速孕育,颠覆性创新带来的社会影响效应逐步增强,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文章以中国国家层面的颠覆性创新支撑政策为样本,构建政策工具和创新价值链的二维分析框架,采用内容分析法,基于扎根理论,对中国面向颠覆性创新的支撑政策文本信息深入挖掘.研究结果指出:三类政策工具中,供给面政策工具使用最为频繁,而需求面的创新支撑政策相对较少;创新价值链演进过程中,政府更倾向于技术研发阶段的政策支撑建设;在政策工具-创新价值链的关系维度下,技术研发阶段主要应用的是供给面政策工具,环境面和需求面的政策影响效应有限;不同政策工具下,其内部的政策类型结构差异性显著.研究结论为中国面向颠覆性创新的政策体系优化提供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9.
区域科技创新政策对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区域科技创新政策分类与政策工具挖掘亟待关注。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例,采用文本挖掘及网络分析法进行区域科技创新政策分类与政策工具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区域科技创新政策可分为强制型与引导型,搭配比例上引导型政策居多,强制型政策较少,且政策力度较弱;对于政策工具,目前运用较多的是供给型,其中人才激励和研发补贴占比最多,对于需求型政策工具的运用仍存在较大空间。最后,提出了下一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随着低碳经济模式受到政府、组织的广泛关注和青睐,如何提高新能源汽车出口来发展我国出口经济成为中国汽车行业首要问题.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技术上,当前的国内汽车行业通常是与国外公司合作或进行自主研发;政策上,出于对新型产业的不了解,国家在政策出台方面略显谨慎.通过对世界市场分析找出我们的强势与劣势,并得出在面对庞大的国外市场与技术、价格竞争的形势下,企业应保持乐观态度,积极走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并行的路线以谋求博弈上的双赢,同政府应鼓励技术研发和基础设施建设来保证在新能源汽车的出口竞争中利用而不是制约于路径依赖效应.研究这些新政策、新技术、新思路对于快而稳的扩大对外出口额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政府采购作为需求侧政策工具,在一国科技自主创新中起着重要作用,我国为早日加入《政府采购协定》(GPA),暂停实施科技自主创新政府采购政策。从逻辑上看,我国科技自主创新政府采购政策面临两难困境:内有实现科技强国的现实需求,外受GPA等国际规则约束。困境的主要原因在于太过强调科技自主创新目标与国际规则间的对立,忽视了两种目标的协同。由此,提出双重目标协同的“第三选择”,也就是以法治方式实现两难困境的统合。通过立法模式和立法技术选择,对该领域法律进行整合与重构,将科技自主创新政府采购政策逐步分解、融入到相关法律中,使之对内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需求,对外满足国际规则要求。  相似文献   

12.
解开集群概念的困惑--谈谈我国区域的集群发展问题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集群”(cluster)概念已经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新思维和政策工具。我国媒体中频繁出现“集群”,随之也出现了概念的混乱。本文从集群的有关概念出发,分别从产业集群、创新集群和集群创新战略等方面辨析集群经济、集群科技的发展和规划中的若干问题。本文认为,严格定义的产业集群就是创新性的集群或创新集群。区域科技发展中的集群创新战略, 应该理解为基于集群的科技创新战略。产业集群或创新集群不是万能药方,更不能被炒作和遍地开花。有关集群的政策和规划需要谨慎,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相似文献   

13.
集群创新是提升集群竞争力与稳定集群市场地位的重要途径。伴随“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提出与实施,我国集群创新与发展呈现出数据化、跨界性及广泛性等新趋势,也对集群创新提出了新要求。通过分析我国集群发展现状及“互联网+”环境下集群创新趋势,揭示“互联网+”与集群创新相融合的综合价值,从企业、集群及政府层面阐述新环境下集群创新发展对策,可为实现“互联网+”环境下的集群创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环境能源政策创新过程,是对环境能源领域某些特定问题的求解过程。在政策制定过程中,要明确环境问题实质,推断其演化趋势,在经济、社会、生态及可持续发展等多重约束下,综合经济、金融、法律等领域思想精髓,拟定创新政策。文章对以环保意识坚定而闻名于世的荷兰环境能源政策创新过程进行了探讨。重点考察其可持续能源系统规划架构与流程及政府扮演的角色,为我国环境能源政策创新的具体过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新公共服务在对新公共管理批判的基础上,更强调对公共利益的维护和公民权利的尊重,以纠正新公共管理的偏颇,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新公共管理的超越。因此,在新公共管理运动中被各国政府倍加推崇的政府改革工具——绩效管理与评估也将在新公共服务理论的指导下获得新的发展,同时为创新我国政府绩效评估提供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根据国际环境政策实施的经验教训以及环境政策制定的取向,提出我国环境政策的建立应该综合应用战略环境影响评价(SEA)、环境影响评价(EIA)、生态补偿(PES)、协议保护机制(CCM)和企业社会责任(CSR)等政策工具,并把这些政策工具传递到国家政策与制度层面以及区域协议上,推动跨国企业与金融信贷履行环境责任与义务。促进项目建设中对环境保护的规划,加强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保护和更新资源,建立以政策工具包为基础的综合环境管理体系。同时,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加快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政策的优化与创新。  相似文献   

17.
高新区"二次创业"发展战略与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我国高新区“二次创业”发展战略进行分析,提出“政区合一”、区域创新与产业集聚等发展战略,并提出相应的发展政策建议,为我国高新区“二次创业”提供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从"碳关税"对我国对外贸易战略和对外贸易企业的影响入手,提出在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必须以战略性自主创新政策理论为指导,政府和企业必须采取一系列对策应对"碳关税"这一新的贸易壁垒。  相似文献   

19.
解决科技与经济结合不紧密问题的关键在于增强协同创新合力,而协同创新产出具有“公共—私人”双重属性,其决定了政府应扮演解决市场失灵问题的角色。从宏观、中观和微观3个层面界定协同创新政策干预的适度边界,进而从层面—目标—工具三维框架研究我国协同创新政策变迁过程。结果发现,现有协同创新政策发展脉络内含在科技体制改革发展中,3个层面政策呈现“橄榄型”分布、多元化目标明显、工具上环境面为主供给面为辅等特征。最后,进一步提出未来协同创新政策体系设计需要克服的五大问题并给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创新是提高综合国力和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方式,我国各级政府均高度重视并出台系列政策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四川省承担着西部地区转型探索的重任,为全国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贡献了宝贵经验。从政策文本分析视角,构建政策工具—企业生命周期二维分析框架,借助NVIVO11和UCINET等软件对2012-2020年四川省颁布的82份创新政策文件进行政策内容量化分析,研究发现四川省对创新给予了全方位激励和规制,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政策发布数量呈现平稳到快速增长再到缓慢回落的趋势,政策效力偏低且可操作性不强;政策颁布主体虽呈现多元化态势但联系不够紧密,形成两个小群体,即以科技厅、财政厅、发改委为代表的执行主体,以及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省委办公厅为代表的规划主体;政策工具应用存在过溢或缺失,呈现重供给、轻需求的工具偏好,政策工具作用目标取向模糊;工具应用与创新主体生命周期不匹配,工具内部结构分布不均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