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劳动力迁移的选择性与迁出地人力资本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理 《经济问题》2007,(9):15-18
考察了劳动力迁移对欠发达地区人力资本投资的影响,结合迁移本身所表现出来的特点,把劳动力迁移的选择性特征和劳动力的异质性引入一个人力资本投资模型,研究了劳动力迁出地区人力资本的内生决定,并分析了劳动力迁移有利于欠发达地区经济增长,进而促进地区间经济收敛的条件.  相似文献   

2.
以湖南西部贫困县为实证研究对象,分析了人力资本对典型贫困地区农民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力资本投资有利于改善贫困地区农民个人及其家庭的收入状况,证明了人力资本理论的一般性分析结论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在人力资本投资的几种主要形式中,教育和劳动力迁移对贫困地区农民收入产生着几乎同等重要的作用。技术培训对于增加农户经营性收入有效,而对增加外出务工收入的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在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中,劳动力到外地务工就业,一直伴随着大量的回流现象,经济学和社会学界对此给予了极大重视,从不同的视角构建了劳动力迁移模型,对回流现象进行了理论解释。从研究劳动力回流的古典劳动力迁移理论、结构主义理论、新迁移经济理论、生命周期理论、社会网络理论等几个方面较为详细地回顾了该领域发展中较为重要的文献。通过梳理研究的内在演化逻辑,评述不同理论模型的特征和适用性,为研究劳动力回流理论提供线索和启示。  相似文献   

4.
基于2009年中国农村金融调查数据,本文建立多项Logit就业选择模型,识别劳动力迁移对返乡农民工非农就业的影响,并利用2008年9月之后返乡农民工样本考察劳动力迁移的潜在内生性及可能导致的估计偏误.本文发现:由于内生性的存在,导致劳动力迁移效应被高估约8.5个百分点.相比从未迁移的农村劳动力,劳动力迁移促使农民工返乡后更多地受雇于非农工作,而对自主创业的影响不大.在中国转型经济中,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迁移后提高了非农产业技能,为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积累了人力资本.返乡农民工具有更多的金融资本和人力资本,将在中国独特的城市化建设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文章在理论分析劳动力跨地迁移影响产业振兴的基础上,借助239个城市劳动力跨地迁移指数与2011—2020年中国产业面板数据展开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劳动力跨地迁移显著推动国内产业振兴,主要是经由提振技术创新投入、助推技术创新外溢以及强化人力资本集聚三项路径实现。进一步研究发现,社会福利水平可以显著提升劳动力跨地迁移对国内产业振兴的积极影响效能。研究立足于人力资本与产业发展视域,明确劳动力跨地迁移与产业振兴的关系,并从劳动要素配置、社会制度保障视角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提供现实镜鉴。  相似文献   

6.
农村剩余劳动力迁移的经典理论评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比较有影响的经典的劳动力迁移理论进行深度评述,并结合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迁移实际情况,分析费景汉一拉尼斯模型重视了农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对解决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分析“推力—拉力”理论的实质,发现中国的城乡间收入水平的差异,是劳动力由农村迁入城市的根本经济原因;剖析人力资本理论,发现中国劳动力市场对劳动力的需求趋向具有一定的科学知识的拥有和劳动技能掌握的劳动者。  相似文献   

7.
人力资本、就业机会与我国农村劳动力迁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具有较高人力资本的农村劳动力容易获得就业机会,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迁移是实现农村城镇化,增加农民收入,提 高就业机会的必经之路。本文通过人力资本与就业机会的相关理论分析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迁移存在的问题及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本文使用CHNS数据对教育等人力资本与农村劳动力迁移决定之间的关联进行了研究,并据此对我国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推行的"鼓励发展小城镇"的就地城镇化模式的效果做出回顾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教育对农村劳动力迁移有显著促进作用,说明教育人力资本越高的个体越可能迁移。(2)人力资本对农村劳动力迁移的效应存在结构性差异,其中教育等人力资本水平高的劳动力进入本地非农业部门的可能性大于外出打工,精英大多留在本地。(3)教育对迁移效应的这种结构性差异随时间总体上有朝着增强方向变动的趋势,这在某种程度上表明随着教育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农村劳动力仍倾向于进入本地非农部门,说明"鼓励发展小城镇"的就地城镇化模式具备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9.
本文借鉴刘易斯二元经济发展模型和托达罗模型,构造了农村劳动力两阶段迁移理论模型,理论分析表明,农村劳动力返乡是理性选择,原因是其人力资本回报在欠发达地区要高于发达地区。随后,本文利用2007年5月调查获得的中西部70个县2353位返乡农村劳动力数据,利用改进后明瑟尔收入模型,比较这个群体在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人力资本回报率,验证了理论模型的分析结论。  相似文献   

10.
采用比较分析法和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分析了劳动力迁移、人力资本与农业技术进步之间的关系。认为劳动力迁移有利于劳动力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农业技术效率在短期内受到物质资本投入、劳动力素质等因素的强性约束。长期来看,约束因子会不断放松;劳动力迁移对迁入地的农业技术进步是有贡献的。  相似文献   

11.
董丽霞  张子君 《技术经济》2021,40(11):84-93
劳动力迁移会对劳动力供给的空间配置产生影响,最终影响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产业结构的升级一般包括产业高级化和产业合理化.本文选取2002—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使用动态面板模型对劳动力迁移和制造业的高级化和合理化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劳动力迁移会促进流入地制造业合理化程度的提高,但不利于制造业的高级化.只有在外资规模较大和人力资本积累水平较高的地区,劳动力迁入才会对本地的制造业高级化产生积极影响;外资规模、人力资本积累和市场化程度的提高都有利于增强劳动力迁移对制造业结构合理化的积极作用.本文的研究结论为我国未来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培育先进制造业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2.
在分析和评价传统理论和已有文献的基础上,突破单一的城乡收入差距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传统思维,构建出农村劳动力转移不仅受迁移地非农收入的实际效用因素的影响,受迁移成本变动因素影响的理论模型。根据全国29个省市1995-2006年的面板数据,经过单位根检验和协整关系检验,利用回归模型,估计分析了非农收入的实际效用因素和非农收入成本因素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度。城乡收入差距、非农产业生产总值比率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呈正相关,城乡消费支出比率、城镇失业率分别作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直接价格成本和就业风险成本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呈负相关关系。要进一步促进我国农村劳动力向城镇的合理转移,必须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提高非农收入的实际效用,二是降低非农收入的成本率。  相似文献   

13.
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特殊结构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有重要影响。本文通过吸收二元制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的基本假设和对制度变量的讨论,建立了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二元市场与二元劳动力”模型,并用以解释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点。本文认为,政府的强制性制度障碍导致“S型的人力资本投资曲线”的产生,从而使城市居民在主要劳动力市场具有政策和人力资本优势;作为对福利制度缺失的替代,“隐形补贴”等诱致性制度创新导致农村剩余劳动力在次要劳动力市场具有成本优势。这一模型对于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迁移中的特殊现象有较好的解释力,对于我国城市化战略和我国一元劳动力市场的形成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市场经济建设中,多元要素参与分配愈来愈显示出它的“经济效率的威力”,劳动价值一元论受到质疑甚至于批判。实质上,马克思的劳动价值一元论并不排斥“多要素”在经济分配中的作用,关键在于怎样深刻地理解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以及什么样的“多要素”不违背马克思的劳动价值原则?使用价值多元论对现阶段的分配理论有着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高玉林 《经济经纬》2005,1(1):96-99
资本的视角是指将资本视为企业核心要素,以资本为中心来建构企业理论,维护资本所有者利益的研究角度。劳动的视角是指将劳动视为企业主导要素,以劳动为中心来建构企业理论,维护劳动者利益的研究角度。企业理论研究必须有明确的价值取向,其选择应该结合当代中国发展的历史背景和潮流;必须充分考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其基本价值取向应该是劳动视角的。劳动视角与资本视角之间存在和谐共处的可能性和空间,应该在坚持劳动视角的前提下兼顾资本视角。  相似文献   

16.
Labor Mobility and East Asian Integration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East Asian economic integration is commonly analyzed in the context of trade in goods and services and capital flows, while labor flows have been very much neglected. Yet labor flows in the region are rapidly growing, given the diversity in level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employment opportunities and wage levels, and the existence of labor surplus and deficit countries. Labor migration poses more benefits than costs for both sending and receiving countries, but there are more sensitivities toward labor flows than trade and capital flow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government policies are different for the unskilled and semiskilled foreign workers and for the professionals and highly skilled. Regional cooperation among countries is needed to manage the flows,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illegal and undocumented workers, reduce the transaction costs of migration, and protect the rights of these workers.  相似文献   

17.
陈勇 《经济地理》2001,21(4):451-455
国际劳工迁移是国际政治经济和人口发展不平衡的结果,由于劳动力的相对短缺,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积极从国外引进本国所需要的劳动力。本文在对主要地区和国家的国际劳工迁移的现状分析后,发现当今国际劳工迁移呈现出众多特点。为避免国际劳工迁移给本国社会经济带来负面影响,一些国家对国际移民政策进行了调整,并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对策和措施:大力开发国内劳动力市场,积极采用新技术,将劳动密集性产业和低附加值的产品布置在劳动力资源丰富的邻国,大力引进高技术人才等。  相似文献   

18.
宁泽逵  李红  宁攸凉 《技术经济》2011,30(11):68-72
利用对陕西省农户所做的调查数据,采用多重分类概率模型,就农民对不同就业方式的参与概率进行估计,重点分析了影子工资率及人力资本、就业成本、收入差距对农民迁移与就业的影响,进而讨论了农村劳动市场的发育状况、农村社区环境的发展、农户家庭特征、个体人力资本积累对劳动力要素有效配置的影响。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