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绿色贸易壁垒也称绿色壁垒,是指在国际贸易活动中,进口国以保护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为由,通过制定严格的环保技术标准或采用绿色环境标志、绿色包装制度、绿色卫生检疫制度和绿色补贴制度等,使得外国产品无法进口或进口时受到一定限制,从而达到保护本国产品和市场的贸易保护措施。绿色贸易壁垒具有两重性:从形式上看,是适应环境保护的要求,对贸易自由的限制;从实质而言,是贸易保护与环境保护的契合,是贸易保护中一种新型的非关税壁垒形式。绿色贸易壁垒以其外在的合理性和内在的隐蔽性,成为发达国家广泛采用的一种贸易壁垒。绿色贸易壁垒的合理性在于顺应了环境保护的世界发展潮流,容易在社会公众中获得广泛的支持;隐蔽性在于国际贸易规则上没有被禁止,一系列国际环境公约和国内环保法规可作为其理论上的依据。乌拉圭回合谈判结果中一些与环境有关的规则,明显带有环境保护痕迹。更为重要的是有关的国际贸易立法对绿色壁垒虽然没有明确赞成,但却没有明确禁止,从法律上给绿色贸易壁垒留下了生存的空间。  相似文献   

2.
《大陆桥视野》2005,(2):79-80
4月22日,商务部发布公告,对日本紫菜进口管理措施进行贸易壁垒调查。这是我国贸易壁垒调查第一案。  相似文献   

3.
论我国的省际贸易壁垒:现状、原因与危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市场一体化是我国市场化改革的最终目标之一,而省际贸易壁垒则是阻碍其实现的重要因素。我国的省际贸易壁垒的特点是总体上很高,但存在下降的趋势。从原因上看,历史与现实经济政策的因素都有。省际贸易壁垒扭曲了价格,阻碍了分工,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因此必须从制度入手加以改革和纠正。  相似文献   

4.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加深。关税壁垒作用越来越弱,而以颁布技术法规、推行技术标准、实施认证制度等技术性措施为主要内容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日益突出,目前技术性壁垒已取代反倾销措施成为阻碍我国出口贸易发展的第一大障碍。本文界定了技术性贸易壁垒概念,介绍了我国遭受技术贸易壁垒的情况,分析了当前国际贸易中技术性贸易壁垒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正确认识技术性贸易壁垒,并采取措施积极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  相似文献   

5.
生态环境的恶化,世界环保运动的兴起;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崛起,而发达国家经济增长迟缓,动摇了发达国家经济绝对占优地位。为了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可持续发展,同时各国为了各自经济利益,一些国家及国际组织纷纷制定了与环境保护相关的制度、法规、标准,并将其演化为环境贸易壁垒,对我国外贸出口产生重大影响,采取相应应对措施,积极跨越环境技术壁垒是我国应该面对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6.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加深.关税壁垒作用越来越弱,而以颁布技术法规、推行技术标准、实施认证制度等技术性措施为主要内容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日益突出,目前技术性壁垒已取代反倾销措施成为阻碍我国出口贸易发展的第一大障碍.本文界定了技术性贸易壁垒概念,介绍了我国遭受技术贸易壁垒的情况,分析了当前国际贸易中技术性贸易壁垒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正确认识技术性贸易壁垒,并采取措施积极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  相似文献   

7.
宋芃 《时代经贸》2009,(5):63-65
绿色贸易壁垒既是世界各国保护自然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的手段,同时又是一种新的贸易保护形式,给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带来了很大影响:从短期看,它对我国农产品出口构成严峻挑战;从长期看,它又给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发展乃至整个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机遇。中国农产品贸易要获得长是发展,就必须通过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来打破绿色贸易壁垒。本文将分析绿色贸易壁垒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并针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规避绿色贸易壁垒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技术贸易壁垒体系包括技术标准与法规、合格评定程序、包装和标签要求、产品检疫检验制度、信息技术壁垒、绿色技术壁垒等内容,它具有广泛性、系统性、合法性、双重性、隐蔽性和灵活性、争议性等特点。随着国际环境压力的增加以及一些国际公约的实施,技术贸易壁垒广泛地冲击着我国农产品、纺织品、机电产品、玩具、医药产品等的对外贸易。因此,我国政府与企业应共同采取一些战略性措施来应对技术贸易壁垒。  相似文献   

9.
碳标签制度作为一种新型的国际贸易商品量化标准,在全球倡导低碳节能的背景下,极易被贸易保护主义者滥用为新型绿色贸易壁垒。通过对英、美、日三国碳标签制度的考察发现,该制度有可能演变成为一种新型贸易壁垒。这种新型贸易壁垒给我国带来国际市场准入更为严格、出口产品竞争力减弱、出口市场份额削减、多边贸易摩擦加剧等冲击。应通过建立碳预警机制、低碳政策法规建设、构建碳标签认证制度、参与国际碳足迹评价标准制定、合理运用WTO争端解决机制等手段,应对碳标签制度对我国国际贸易带来的冲击,促使我国国际贸易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0.
基于环境的我国国际竞争力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环境资源因素从比较优势、产业转移和贸易壁垒等方面与国际竞争力有着密切关系。由于长期实行粗放式经济增长,对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不够,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已受到国际环境标准、生产过程与方法的制约。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与国际惯例接轨等是提升我国基于环境的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自魁奈提出"纯产品"学说以来,经济学家对剩余认识的分歧一直难以弥合,这是由他们对剩余研究的目的决定的,但万变不离其宗的是,研究剩余的来源或源泉都是为了给剩余的归属即剩余的占有找到更"合理"的出路,与剩余的真正来源无关.由他们所戴的理论有色眼镜所决定,经济学家把剩余的来源分为劳动说、创新说、不确定性说和监督说.劳动说体现的是社会公平正义,创新说注重的是激励,不确定性说强调了企业家的责任,监督说意在减少偷懒.只要我们不怀任何偏见,这些不同的学说就会为解决目前的经济发展与收入分配矛盾提供有效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地区差异对居民消费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远  王选选 《生产力研究》2002,(2):103-104,107
本文利用总体多样性分解方法和对应分析方法 ,定量测定与分析了地区差异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影响的程度。为我国政府实施西部大开发计划、缩小地区差异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平衡计分卡是先进的企业业绩评价系统和战略管理系统。由于平衡计分卡设计和应用的特殊性,对它存在着若干认识误区,对此进行了剖析。阐明了在设计和应用平衡计分卡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事项会计信息系统构建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十一世纪人类进入了信息化时代,信息化给社会带来了深刻的变化.传统的基于会计循环的会计信息系统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本文借助事项会计理论和事件驱动模型构建事项会计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15.
采用共词分析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发表于2001—2013年的国外新兴产业研究领域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利用知识网络图可视化展示该领域的知识结构和研究热点,并分析未来研究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国外新兴产业研究领域的知识网络内含新兴技术、创新、创业、新兴市场、新兴经济、发展与演化、技术路线7个子网;"创业"子网覆盖的知识点最多,是最重要的研究主题;新兴技术、创新、创业、新兴市场和新兴经济等知识点既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也是知识网络的信息连通点。分阶段对比研究结果显示:近年来该研究领域的知识网络结构变化幅度较大,发展与演化、制度、知识、公共政策、信息技术与管理、研发、学习等是近期研究的核心知识点,创业、发展与演化、新兴市场可能是未来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首先论述了技术创意可行性论证的必要性、可行性影响因素及论证的基本流程;然后在对有效技术创新识别认定标准及方法简要分析的基础上,以“成本-效益”为视角,利用决策树法构建有效技术创新识别的认定模型,该模型利用决策树法的逆序归纳进行信息分析,计算出不同行动的收益与成本之间的差值,根据该差值与企业利润期望值的符合程度识别认定有效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17.
坚持科学发展观是保证县域经济全面、可持续、协调发展的至关重要指导思想。文章构建了一个基于科学发展观的县域经济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安徽省县域经济进行了实证分析和评价,提出了安徽省县域经济科学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基于借鉴吸收国际金融监管及立法经验,发挥外资银行对我国金融经济发展的积极推动作用,有必要在四个方面调整:改革外资银行的监管体系、加强外资银行的准入限制、提高对外资银行运营中的审慎监管以及完善对外资银行的市场退出监管。  相似文献   

19.
以制度理论为基础,分析了国际企业战略联盟的内部合法性与外部合法性问题。通过对战略联盟内部合法性、外部合法性概念、作用的阐述,构建了一个整合框架,进而分析了企业特征、环境特征对企业获取合法性的影响,进一步拓展了基于制度理论的战略联盟研究,为国际企业的跨区域扩张,尤其是为新兴经济国家或转型经济国家的市场整合提供了新的解释与思路。  相似文献   

20.
企业品牌的脆弱性及其评价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品牌脆弱性是衡量其抵御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干扰能力的一种度,它表现为品牌的易逝性和品牌声誉的难以挽回性.影响品牌脆弱性的因素可能来自于品牌自身、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等各个方面.在对品牌脆弱性进行分析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企业可以采取相应措施降低自身品牌的脆弱性,增强其抗风险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