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西方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的两种主要观点、两种分析方法的概述和分析,说明西方对外直接投资理论中并不缺少“产业”这个中观层次。由此得到启示。在理论上要注意西方对外直接投资理论有其特殊适应性,不能照搬照抄,要将微观方法和宏观分析结合起来,力争消弥比较优势原理与利润最大化之间的矛盾。在实践中,注意培育企业集团,提高产业集中度,化产业的比较优势为企业的比较优势。在这一过程中,国家的作用就在于从宏观上提供必要的规划、管理和服务。  相似文献   

2.
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理论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理论演进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完全竞争与对外直接投资阶段;不完全竞争与对外直接投资阶段,折衷理论对跨国公司所有权和跨国公司经营权的分析阶段。这三个阶段的理论都有其局限性,比较起来第三阶段的折衷理论的概括性、广泛性和实用性要优于前两个理论。  相似文献   

3.
关于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发展中国家企业向发达国家直接投资的迅猛发展,向传统国际直接投资理论提出了挑战。发展中国家企业的竞争优势可在对发达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形成,并且在发达国家开展对外直接投资可获取特定的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邓宁的国际生产折衷论在运用到发展中国家企业时需作一些补充和修正。  相似文献   

4.
本文选用1981-2007年的对外直接投资相关数据,从存量和流量数据、多种模型和国际比较等角度对中国投资发展阶段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符合Dunning的投资发展路径(IDP)理论,使用存量数据较流量数据更具优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处于IDP第三阶段,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虽然中国人均GDP较低,但对外直接投资发展阶段并不落后。  相似文献   

5.
对外直接投资理论观点大体上可分为两类:一是传统主流理论观点;二是其他(合新进的)理论观点,其中关于战略资产获取型对外直接投资和跨国战略联盟的理论观点尤为引人瞩目。对各种对外直接投资理论观点的价值和局限性进行归纳研究,有助于探讨和提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行业和区位选择的总体思路。  相似文献   

6.
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国际直接投资进入了超高速增长的时期,其总流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其流向从传统制造业转向服务业,尤其是金融与贸易有关的服务业,同时跨国并购成为外商对外直接投资的主导形式。针对国际直接投资的上述变化,我们应积极顺应国际直接投资的发展趋势,调整现有的外资策略,同时,要完善相关的法律体系,关注国家经济安全。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对我国服务业OFDI发展现状进行总结,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服务业OFDI规模现状、服务业OFDI结构现状、服务业OFDI绩效现状。同时,指出服务业内部存在的差异性以及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80年代中期以后,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出现了加速增长的趋势,特别是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对外直接投资投向了发达国家,并成为当地企业有力的竞争对手。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境外直接投资的发展却很不相称,原因之一就是存在一个理论误区,原有理论不适合作为发展我国对外投资的理论基础。“比较差异理论”是我国发展对外投资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国际市场中,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日益膨胀,为资本输出国带来丰厚的利润。我国在引进外资的同时,也被鼓励内资企业勇于向外投资。章全面分析了当前在这方面投资中所存在的种种不足及其成因,并结合我国的宏观、微观经济形势,提出了改革的一系列对策。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显著增强,我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扩大对外直接投资是其必然的战略选择。本文运用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对我国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市场竞争、资源不足以及产业结构升级等是促使我国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动因,并对这些动因进行了实证分析和检验。  相似文献   

11.
对外直接投资理论与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作为中国企业国际化问题的理论分析部分,着重探讨了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和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分析其主流理论的内涵及其对对外直接投资的指导意义。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特征及其动因进行了实证考查,结合以上理论分析提出了中国企业国际化三层次理论模式。  相似文献   

12.
我国石油企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活动是拓展生存空间,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选择,也是解决国内油气资源供求矛盾的迫切需要。本文利用因子分析方法,采用相关指标构造了石油企业综合竞争力指数,实证研究表明和国外大石油公司相比我国石油企业的竞争力还存在一定差距,但在油气勘探、开采等上游环节具有规模和技术优势。石油企业应将对外直接投资的重点集中在油气勘探、开采等上游环节,通过与东道国石油公司或跨国石油公司合作开展对外直接投资。  相似文献   

13.
西方国际投资理论的演变及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4.
自1960年以来,由于西方学者富有成效的研究,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已发展成为国际经济学领域内一门独立的学科。西方学者从投资国立场出发,集中研究发达国家厂商对外直接投资领域,很少涉及吸收直接投资领域,对发展中国家吸收国际直接投资和对外直接投资缺乏足够的理论解释。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吸收利用国际直接投资的增加,我国学者开始对这一领域进行研究,取得一些进展。本文介绍了我国学者近年来提出的诱发要素组合理论、非内部化理论和优势互补理论,并分别给予了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呈现快速增长的发展态势,但与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规模相比,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总体上仍显滞后。投资形式呈现多样化趋势,跨国并购逐渐成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行业分布El趋广泛但不均匀,技术寻求型的直接投资不多;有限责任公司已跃居投资主体首位,但国有企业和中央企业占的比重仍然偏大;投资区域高度集中于亚洲和拉丁美洲地区,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对外投资偏少。应进一步扩大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的总体规模,以获取更多的国际技术外溢。  相似文献   

16.
17.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和内部化理论源自于跨国公司理论,70年代以来经济学家在跨国银行业领域对这两个理论进行了修改和发展,形成了跨国银行理论的两大分支。两大分支具有各自的理论内涵和主张,在跨国银行业中的应用和影响也互有差异。  相似文献   

18.
19.
中国企业发展跨国直接投资战略是适应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战略举措,有利于合理配置资源,优化产业结构,突破贸易保护壁垒,提高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但中国企业在海外直接投资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必须在企业体制改革、战略选择、技术发展等方面加以改进,提高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实力。  相似文献   

20.
国际资本的流动对资本输出国和输入国都有利,它为输出国的投资者带来更多的投资机会,使投资的风险得以进一步分散;为资本输入国带来了资金、更为先进的管理经验与技术。随着经济国际化浪潮的发展,国际直接投资的广度、深度正不断增加,我国要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国际直接投资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