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庆 《环球财经》2008,(5):59-59
加息和大幅度汇率调整成为化解现今中国通胀最为热门的政策工具,特别是2007年的数次加息以及一季度人民币加速升值的现实,昭示着货币当局试图通过货币政策解决通胀问题。  相似文献   

2.
观点集萃     
《产权导刊》2007,(12):34-35
人民币升值速度可加快;遏制高房价有利于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控制通胀有三个关键点;用汇率来改善国际收支是个伪命题;东亚货币需对美元联合升值;制度设计解决通胀预期;应更频繁小幅加息;中国不是通胀对外输出源头;宏观调控关键在于稳定资产价格预期;[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2007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2008年我国将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不仅要继续“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而且要“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胀”。根据我国现实的经济发展状况,要想落实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未来货币紧缩和人民币升值将是政府对抗通胀的最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4.
经济过热,人民币升值压力与日俱增 中国面临的人民币升值压力正在与日俱增,但与美国财长保尔森施压毫无关系。作为全球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中国的经济现已过热。货币供应增速失控、通胀风险加剧、股市狂飙和外汇储备激增促使中国政府正在考虑加快人民币升值步伐。[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在食品价格继续高涨的推动下,8月份CPI涨幅达到6.5%,超过了5.9%的市场主流预期,也突破了7月份5.6%的10年新高点。这种情况下,有人认为,中国即将进入“通货膨胀时代”。2003年以来,中国经济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速和温和的通胀水平,但这种情况不可能无限持续下去。“万有引力定律”同样适用于中国,不断扩张的中国经济终究会出现供给约束,届时将出现通胀。[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4月2日,亚洲开发银行(亚行)在其发布的旗舰年度经济出版物~2008年亚洲发展展望》(以下简称《展望》)中指出,由于国内预计采取更加严格的货币政策、外部需求的减少和人民币升值步伐的加快,2008年和2009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率将下降到10%左右。《展望》预测,中国的经济增长率将从13年来的最高点2007年的11.4%降至2008年的10%和2009年的9.8%。《展望》警告称,消费价格通胀在2008年将平均达到5.5%,2009年也将保持在5%左右。  相似文献   

7.
[英国《金融时报》3月17日]多数中国老百姓疑惑,既然货币升值,为什么物价升得更快?升值能抑制通胀吗?而升值又能带来什么实惠?也许只有在跨出国门才能感受到,但是对大多数中国人,牵动神经的只是柴、米、油、盐的日常生活。  相似文献   

8.
在当前输入型通胀和国内物价上涨的压力下,人民币升值被寄予了更多的抑制通胀的希望.不少官员和学术界人士都在强调人民币升值可以抑制通胀,但是人民币升值对抑制通胀的贡献力究竟有多大? 数据显示,进入4月以后,人民币升值幅度明显加快.  相似文献   

9.
《海外经济评论》2007,(39):16-17
[英国《金融时报》9月13日]对中国爱吃肉的人来说,近来的日子不太好过。8月份肉价同比上涨49%,食品价格总体上涨18%,导致当月消费价格指数(CPI)增长了6.5%。我们难以判断中国通胀问题的方式和程度,但随着物价上涨,人民币升值的理由只会变得更强。[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6月份,中国的消费价格涨幅突破了4%。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开始密切关注,中国将以何种政策调整应对卷土重来的通胀压力。除了加息和回笼流动性之外,也有人提出人民币升值对抑制通货膨胀效力如何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英国《金融时报》8月13日】中国新公布的7月份CPI为6.3%,与我之前的预期6.5%基本一致,即食品价格通胀明显的下降引起了CPI大幅度下降——这是最关键的一个因素。同时,可以看到非食品价格的通胀仍然是稳定的。即使是考虑到最新一次6月份的成品油价格和电价的提高,这对非食品价格通胀目前可见的影响还是非常有限。  相似文献   

12.
龚方雄 《新财经》2007,(3):29-29
相对于通缩风险而言,中国的通胀风险更大。通胀意外上升将成为2007年中国经济和市场面临的主要风险。日前,中国的通胀数据令人略感意外:12月份消费物价指数按年上升2.8%,远高于11月份的1.9%,也远远超出市场预期。消费物价指数意外上升主要是由于食品价格上升超出预期所致。此外,为更准确地反映中国的实际通胀水平,国家统计局承诺将继续进行消费物价指数成分调整,这或许也构成部分原因。我们不应对此感到惊讶,因为官方消费物价指数构成成分可能大大低估了中国的实际通胀压力。  相似文献   

13.
【美国《华尔街日报》7月9日】我们可以越来越清楚地看到,中国的通货膨胀问题总的来说是一种货币现象,而非仅仅是几种主要食品价格的临时性上涨。但人们对于应如何解决这个货币问题却仍是众说纷纭。中国政府上周决定以行政手段来抑制投机性“热钱”的流入,这说明决策者仍认为——或只是希望——加强监管就能够取得成效。但这可能会是一个代价不菲的错误。  相似文献   

14.
【英国路透社6月6日】亚洲金融危机10年后,区域内再次出现了通胀上升、货币贬值、资本外流等值得警惕的信号。面对可能的第二次危机,大多数国家依然犹豫不决,不愿轻易实行紧缩政策,中国也不例外。越南和印度的经验告诉我们,一国货币从升值走向贬值可能是弹指一挥间,中国有必要未雨绸缪。  相似文献   

15.
《中国经济周刊》2005,(28):12-12
人民币对美元2.1%的升值幅度够了吗?没人知道——只有市场知道。目前这种试探性的安排已经给中国货币当局留下了相当的缓冲余地与空间。汇率机制的灵活性运比汇率水平重要,短期升值是毫无疑问的;但是,这一轮热钱来去和亚洲货币多头聚集之后,在中国经济减缓成定局之后,在中国长期通胀压力之下,谁知道人民币以后是升是贬呢?其他亚洲央行又将如何行动、外汇储备结构如何调整、美元资产又将如何波动?但是不管怎么说,目前人民币终于升值了。  相似文献   

16.
人民币升值对实施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项目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2008年以来,人民币升值步伐明显加快,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值幅度已经超过4%。而按照2005年7月汇改时8.11的汇率计算,累计升值已超过15%。2006年5月15日,美元兑人民币价格首度“破8”;2007年10月24日,美元兑人民币价格降至7.5元;2008年4月10目,美元兑人民币价格进入了“6”时代。  相似文献   

17.
高善文在2008中国(北京)期货暨衍生品市场论坛上说,中国在2004年、2007年至今出现了两次明显通胀,二者相似之处首先是通胀水平快速上升,且突出表现为食品类价格急速上升;其次是GDP缩减指数大幅上升,2008年的GDP缩减指数比2004年要大得多;再次是国内通胀都伴随着国际产品价格上升;最后是政府都采取了严厉的宏观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18.
欧盟统计局数据显示,受食品、汽油、旅游等价格上扬推动,欧元区2月份通胀率上升至2.7%,远超欧洲央行2%的通胀目标。专家认为,高通胀意味着欧央行的货币宽松政策空间将受限。  相似文献   

19.
国际新闻     
1全球通胀压力加剧过去6个月,从美国和欧洲的发达经济体,到中国、巴西以及其他新兴市场,食品和能源价格持续上涨已触发通胀抬头。市场也将未来几年通胀进一步上升的预期纳入价格之中,部分人士警告,通胀可能是全球的下一个经济压力点。  相似文献   

20.
观点     
《西部论丛》2006,(1):7-9
预计2006年经济增长水平可达8.5%-9%;亚洲银行指出:中国应引领亚洲货币集体升值;为应对人民币升值,人民银行思路发生变化;2006年利率将不会上升;2006年金融领域将在四个方面加快改革;追求稳健将成为“十一五”中国宏观调控主旋律;1314公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