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黄蔚艳 《生态经济(学术版)》2007,(1)
乡村旅游目前已经成为国内旅游业界、政府和学者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然而由于我国乡村旅游研究的开展时间不长,在研究内容上更多的是乡村旅游概念的阐释、乡村旅游开发意义、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等的探讨,在研究方法上较多地与地理学相结合,研究内容的狭窄与研究方法单一,缺少对乡村旅游较深层次的研究,显然不利于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为此,本文拟从经济学的角度,探讨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乡村旅游在旅游市场中的异军突起,成为旅游经济新的增长点。随着城市化进程与都市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工作压力不断加大,许多都市白领和城市居民将乡村旅游作为旅游休闲的最佳去处。从乡村旅游的定义入手,与传统旅游方式作出比较,分析乡村旅游所具有的特征,同时论述乡村旅游与农村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指出乡村旅游对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和意义及以后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是以兼顾旅游者利益和乡村居民利益为出发点,在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下,以乡村自然、人文环境为依托,开展旅游活动,注重乡村生态环境保护,促进乡村文明进步的一种新型旅游形式。文章在分析云南乡村旅游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探讨可持续发展的乡村旅游的经济作用和影响及云南乡村旅游发展方向和对策。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旅游开发热潮的到来,乡村旅游开发也成为众多开发商热烈追捧的对象。作为农业大国,乡村旅游的发展不仅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体现,同时对于我国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来讲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文章着重论述了乡村旅游的重要性,并就我国的实际情况探讨了促进我国乡村旅游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关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在乡村经济全面振兴过程中,乡村旅游产业也得以快速发展,不断推动乡村振兴目标的实现。乡村旅游是现代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乡村旅游能快速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民生活质量,加速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文章在乡村振兴战略视角基础上,采用SWOT方法分析四川乡村旅游发展现状,进而全面阐述四川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为如何推动乡村旅游市场可持续发展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6.
我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17,自引:0,他引:117
乡村旅游是生态旅游与农业旅游结合而演化出来的一种新型旅游方式。生态旅游既包含自然生态旅游,也包含人文生态旅游,旅游者选择这种旅游方式的原始动机是对大自然和先祖生活方式的双重回归。乡村旅游在我国刚刚起步,存在着投资与经营规模小、地区分布与组织形式散、项目低水平重复设置、市场竞争秩序乱的局面,以及活动项目形式单一、环境卫生面貌亟待改善、接待设施城市化、利益分配不均导致市场信誉不良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加强引导、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质量管理、服务指导、监督保障;规范经营、保持特色、提高质量;产品创新、机制创新、组织创新。 相似文献
7.
8.
我国乡村旅游自20世纪80年代兴起以来,在推进我国整体经济结构改革,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再就业,优化农村传统产业结构,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提升农民思想文化素养等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乡村旅游作为回归自然,放松身心的休闲旅游产业之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但同时,乡村旅游粗放、不计后果的发展方式也引发了许多环境道德伦理问题.文章在生态视角下,研究分析我国乡村旅游集约可持续发展的背景和有效途径,通过对中国目前乡村旅游的发展状况及问题的剖析,本着集约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提出一些加强我国乡村旅游的集约、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及其区位模式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是实现旅游资源的有效整合、提高乡村旅游竞争力的必然选择。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与正确的区位模式选择,对于提高旅游企业的竞争能力,推动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指能够满足现代人的需要,又不妨碍后代人需要的一种发展模式。可持续旅游是指在为游客提供高质量旅游环境的同时,改善当地居民生活水平,并在发展过程中保持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增强社会和经济的未来发展能力。从乡村的概念及特点来看,乡村旅游正是一种强调乡村资源、环境、经济、文化等和谐共存并… 相似文献
10.
西部民族地区乡村旅游是一种集乡村旅游与民族旅游于一体的旅游形式,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由于西部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因此在发展乡村旅游的同时,必须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以实现经济—环境的良性循环。西部民族地区相对于东部而言,不仅仅是经济发展的差距,而且有社会发展的差距、人类发展的差距。西部民族地区乡村旅游的发展应与西部民族的发展相结合,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刘肖梅 《生态经济(学术版)》2009,(1):275-277
通过对占有的大量资料分析,文章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以经济学的相关理论知识为依托,基于现实中所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影响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诸多因素,探索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经济学路径。 相似文献
12.
山区农户经济行为与林业持续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浙江省临安市高虹乡和临目乡的调查,分析现阶段山区农户经济行为的特征,阐明林业的持续发展对山区农户经济行为的要求以及两者之间存在的矛盾或偏差,提出优化山区农户经济行为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以利于林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市场体制下的区域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是客观存在的空间实体。不同的区域具有不同的自然条件组合和不同的文化传统背景,对人们的社会生产活动产生不同的影响。人的生产活动,如农业生产活动,会因地域条件不同形成不同的生产方式及产品类型。人类的其他行为,如政治的、社会文化的行为,同经济行为一样,也因区域情况的不同而不同。当然,这种影响是相互的,区域的客观条件为人们的生产活动提供了基础,而人类的生产活动又对区域环境条件产生着影响。在这种相互影响中,因为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会使用生产工具和发明科学技术,其对区域环境的影响是深刻的。针对人类现实面临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能否视区域情况采 相似文献
14.
韩军 《生态经济(学术版)》2010,(1):208-211
文章提出文化建设对于旅游区可持续发展具有统领和推动作用的观点,以黄果树旅游区为研究对象,指出应通过加强黄果树旅游区的山水文化、民族文化、生态文化和管理与服务文化建设,完善产品和服务体系,使黄果树旅游区由观光型向度假型转变,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人力资本是影响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实施正确的人力资本投资战略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和保障.长期以来,我国人力资本投资面临教育投资低,过多人口导致医疗保健水平低下,职业培训未成体系和人力资本流动受到制约等问题.要想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重视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性和方向性,加大教育投资力度,控制人口并增加医疗保健支出,多渠道筹集资金发展职业培训,改革户籍管理制度,并通过物质激励促进人力资本的流动. 相似文献
16.
农村现有的金融机构并没有真正解决贷款难的问题,商业性金融和政策性金融支农能力有限,农村资金的大量外流和非农化是导致我国农村地区融资难的主要原因,因此,我国有必要建立村镇银行。村镇银行面临政府配套政策的不到位;结算不畅通;难以加入人民银行支付系统;可持续发展与服务于"三农"的两难选择。村镇银行的可持续发展需要进行金融创新,加大政府对村镇银行的扶持力度,实现利率的市场化,实行差别化监管,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改善区域金融生态,通过多渠道筹集资金,以解决贷款缺口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与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家族企业能否可持续发展,成了学界与实际部门颇具争议的一个现实话题.本文通过企业治理和交易费用关系的经济学分析,拟出交易费用关系相关理论曲线,认为家族系统和企业系统是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两个系统,为了达到企业交易费用最小的目的,家族企业必须有效整合这两个系统,创造社会资本,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农村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贫困是经济、社会、生态均有待提高的综合体,如果只注重单一方面的脱贫,忽视其它两个方面,扶贫的效益仍然是不经济的,还会损害子孙后代的福利,是不可持续的,极易返贫,反贫困必须从经济、社会、生态三方面进行综合治理,才能脱贫致富,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9.
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文章通过分析金融发展作用于经济增长的渠道构建了影响山东省农村经济增长的因素。经过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山东省农村金融发展水平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比明显滞后,农村金融发展水平低下是制约山东省农村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据此,可以判断要促进山东省农村经济更快发展,必须深化农村金融改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