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龙筱刚 《企业经济》2002,(5):120-121
分析性复核是指通过对被审计项目有关内容的对比和分解,从中找出各项目之间的差异及构成要素,以揭示其中有无问题,为进一步审计提供线索的一种方法.我国在《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1号--分析性复核》中,具体规范了分析性复核的使用.但是我国注册会计师界对此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在实践中不能大胆运用,往往将分析性复核的"分析"重点忽视了,而将精力只用于"复核"上,结果使得注册会计师陷入烦闷的重复计算中,没有发挥分析性复核的优点和重要性.本文就此作以下分析.  相似文献   

4.
候疆 《新疆财会》2009,(6):54-55
一、关于分析性复核 分析性复核是指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重要的金额,比率或趋势进行比较和分析,并对异常变动和异常项目予以重点关注的审计方法。  相似文献   

5.
舞弊审计势在必行从大庆联谊、猴王A、康赛股份到银广夏、麦科特、东方电子等,近两年来,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作假违规行为频频曝光。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严重损害了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利益,降低了社会公众对会计信息的公信力,人们对资本市场和注册会计师职业界的诚信产生了前所未有的质疑。因此,如何制订周密的审计对策,充分运用恰当的审计方法,遏制此起彼伏的财务舞弊,已经得到了全社会广泛的关注。一般而言,在整个审计过程中,注册会计师都将运用分析性复核的方法。分析性复核是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重要的比率或趋势进行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分析性复核是审计人员通过分析被审计单位重要的比率或趋势、并调查这些比率或趋势的异常变动及其与预期数额和相关信息的差异而收集审计证据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获取的审计证据属于间接证据,主要  相似文献   

7.
会计报表附注对增加财务报表的信息含量,改善报表披露的充分性,抑制企业粉饰报表的行为有积极的作用会计信息的使用应善于利用报表附注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性复核,进而寻找线索,发现被审单位是否存在报表的粉饰问题本从技术方法上揭示了注册会计师应如何运用分析性复核程序。  相似文献   

8.
“分析性复核”是指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重要的金额,比率或趋势进行比较和分析.并对异常变动和异常项目予以重点关注的审计方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一、抓好审前调查,评价固有风险审计前了解被审计单位情况是每个审计项目都要涉及的工作内容之一,然而,审计人员很少将这项工作看成是搜集审计证据的有机组成部分。审计组应采用风险基础审计方法,开展审前调查,形成对被审计单位固有风险的评价:在实际操作中,审计人同通过对被审  相似文献   

10.
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颁布的《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1号,分析性复核是指“分析被审计单位重要的比率或趋势,包括调查这些比率或趋势的异常变动及其与预期数额和相关信息的差异”。分析性复核的关键是比较和分析,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财务资料之间、非财务资料之间、财务资料和非财务资料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戴为民 《财会月刊》2008,(11):73-73
分析性复核是审计质量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审计人员通过对被审计单位的收支及经济指标进行研究分析,与预期的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对异常变动项目予以重点关注。分析性复核可以帮助审计人员确定审计范围和审计重点,提高工作效率,根据分析性复核资料可以形成、支持或检验审计结论。如果分析结果与有关指标存在重大偏差,则应引起关注,并将其作为审计重点。  相似文献   

12.
分析性复核是审计中成本最低、最容易发现误差的一种审计方法。但在审计实务中,很多业务人员认为分析性复核的审计方法只是纸上谈兵,无法取得实际的证据,因此很少采用。实际上,只要稍微分析一下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就能发现异常现象,从而确定审计重点,这是一个事半功倍的方法。对于审计人员来说,如果能够游刃有余地运用分析性复核进行审计,将会大大提高审计的效率和效果。使用分析性复核应注意以下事项:  相似文献   

13.
一、分析性复核程序在编制审计方案阶段的应用 编制审计方案阶段,运用分析性复核主要目的是为了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揭示其财政财务收支中可能存在的重要错误,确定其他审计步骤的性质、时间、范围和重点,从而作为制订科学的审计方案的指导,在实施审计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减少审计人员的随意性。现行的审计工作程序从审前调查、拟订审计实施方案、送达审计通知书、实施现场审计、撰写审计报告到做出审计处理决定等,对审计人员来说已不陌生,但如何在审计的全过程正确运用分析性复核方法,还需在审计各阶段的具体工作中找到最佳结合点。  相似文献   

14.
15.
分析性复核是指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重要的金额、比率或趋势进行比较和分析,并对异常变动和异常项目予以重点关注的审计方法。有效运用分析性复核,能帮助审计人员围绕审计目标尽快确定审计证据,提高审计工作效率,防范审计风险。  相似文献   

16.
17.
正一、分析性程序的理论基础分析性程序指审计人员研究财务数据之间、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之间可能存在的合理关系,对相关信息作出评价,并关注异常波动和差异。又名分析性测试、分析程序、分析性复核。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在1978年颁布了SASNO.23分  相似文献   

18.
毕皖 《现代审计》2008,(1):30-31
在现代内部审计实践中,一般说来,分析性审计程序或分析性复核程序,是一种有效减少审计风险、提高审计效率、节约审计成本的方法.而且此种方法在注册会计师审计实践中早已应用。1988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才以第56号《审计准则公告》的形式要求注册会计师在会计报表审计中采用分析性复核程序;  相似文献   

19.
注册会计师在执业中向委托人收取审计费用,提交审计报告,还要向社会公众承担审计责任。  相似文献   

20.
分析性复核,是指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有关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经济指标进行研究分析,并对异常变动和异常项目予以重点关注的审计方法。在国家建设项目审计中,分析性复核主要是对项目的有关经济指标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