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 毫秒
1.
孙洁 《活力》2009,(8):59-59
随着大众传媒的发展和受众群体的需要,电视已经成为我们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电视节目开始向多元化、精品化发展,其中电视新闻纪实纪录片当然也不例外,一批批精彩的纪录片陆续地展现在观众的面前。然而,没有一名卓越的摄像师,没有一名高能力的拍摄人员,多么好的策划都只是一纸空文。那么,本文将从现今我国纪实类节目的现状,以及摄像师在拍摄纪实类节目时应注意的问题等方面来阐述电视新闻纪实摄像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张环宇 《活力》2011,(17):59-59
一部让观众喜闻乐见的纪录片才是好纪录片。而纪录片故事的发生发展,需要一系列生动感人的情节来架构,而情节的讲述则需要细腻、鲜活、突出主题思想的细节来支撑。因此,细节是纪录片的血肉,是灵魂,是构成纪录片的重要要素。在这里,我们想以近两年我台创作的在全国电视纪实类节目评析获银牌节目《村官徐元林》和在省电视节目评比中获一等奖的《好人邵根泽》、《渔夫和他的网滩文学》等电视纪录片为例,和大家探讨一下在纪录片中关于人物细节的刻画。  相似文献   

3.
郝良纯  邬宽滨 《活力》2011,(11):208-208
电视纪录片是一个社会的晴雨表。作为一种媒介或工具的电视纪录片与社会的紧密度,是随着不同时代的社会特征和社会关系的变化而变化的。中国纪录片发展到今天,越来越转向直接面对中国社会.而且是最底层,最真实的层面。无论是题材、风格、样式、类型,还是创作人员的构成,拍摄使用的介质,传播的渠道都出现了多元化的趋势。纪录片创作以真实性为前提,是“以声画合一的现场实景为拍摄主体的纪实风格”的节目。  相似文献   

4.
王冰冰 《活力》2013,(5):47-47
近几年.真人秀的形式被国内引进并渗透到电视娱乐节目中.成为一种生机勃勃的新节目形式,即俗称的“全民娱乐节目”。真人秀节目与其他同类节目最大不同是其以人为本的真实性.加大了竞技性并将评判的权利交给观众。作为一种新的节目形态,真人秀是电视自身发展的必然产物,打破了新闻、纪录片等真实的电视节目与电视剧等虚构电视节目之间的界限.是纪实类节目与虚构类节目的综合体。  相似文献   

5.
国艳娟 《活力》2014,(7):166-166
受众的心理和需求是影响电视新闻传播效果的重要因素,而电视新闻编辑又是电视新闻类节目制作的关键过程。就当前的形势来说,“重内容轻形式”的电视新闻节目并不能得到很好的传播效果,只有当电视新闻类节目编辑的内容和表现的形式符合受众的心理需求,才能使得电视新闻类节目达到更高的传播效果。本文透过受众视角,分析了电视新闻编辑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在受众视角下如何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6.
电视新闻拍摄巧用"蒙太奇"手法,从拍摄到编辑,都应该注意运用"蒙太奇"手法.  相似文献   

7.
陈家东 《活力》2014,(7):145-145
十年前,中国电视剧产业全面步入高清时代,电视节目高清化近几年也成为电视台发展的主流,黑龙江电视台在这方面起步很早的2005年出品的纪录片,拍摄就已实现高清化。随着只有电视剧组才使用的高清摄像机走进黑龙江电视台的ENG(设备管理科),预示着电视拍摄技术手段的新发展、节目制作技术的高标准。相信在标清时代大多数摄像师很少调节摄像机菜单,但是随着节目制作的全面高清化,对摄像机性能的熟练掌握,通过调节机器菜单来针对不同拍摄环境和不同拍摄目的,从而在前期就为片子的整体质量奠定一个基础就变得越来越重要。一种是常规基本操作菜单调节,还有一种是根据拍摄节目的要求进行的特殊菜单调节。举例说明如:增益档位,SONY 高清摄像机的 GAIN 增益档为,L:0dB,M:6dB,H:12dB.,以HD680摄像机举例通常被设为 L:-3dB,M:0dB,H:6dB,在实际纪录片拍摄中我们会发现,人物采访时的压光需要设为-3dB 能起到收半档光圈的作用,弥补遮光罩、黑旗等辅助设备的不足。而12dB对高清拍摄来说噪点过于明显、影响画质,6dB的效果就比较恰当。这就是所说的依据制作节目的需要及摄像师的拍摄经验进行的常规菜单调节设置。下面说说非常规菜单调节,菜单的设置是为了应用、是为了拍摄出最好的视频效果,在当今电视纪录片拍摄标准电视剧或者说电影化的今天,只用菜单默认项拍摄肯定是不够的或者说对机器的功能使用来说的是种浪费,在高清摄像机广泛用于电影拍摄的今天(如张艺谋的电影《三枪拍案惊奇》即为高清摄像机拍摄),现在的摄像机画质技术发展已经达到了2K或者说超2K标准。既然硬件技术有了保证,那我们现在就探讨下要拍出一部风格统一、画面高质量的纪录片就必须进行菜单设定的话题。大家知?  相似文献   

8.
摄像师在拍摄作品中的创作空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部成功的影视作品必然有着杰出的摄像团队。摄像不单单是一个技术性的工作,在拍摄过程中,也融入了摄像师的情感、艺术素养等。摄像工作是对摄像师编导意识、创作意识、控制情感能力、应变能力的综合考验。因此,在拍摄作品的过程中,摄像师就有了很大的创作空间进行拍摄,并创作出动人心魄的作品。  相似文献   

9.
俗话说,眼睛是人心灵的窗户.借用这句话,我们把标题比作电视新闻的眼睛.可见新闻标题的重要作用.在此,笔者将从"电视新闻标题的作用"、"电视新闻标题应注意的问题"和"电视新闻标题的表现方式"三个方面对电视新闻标题进行浮浅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姚冬梅 《活力》2011,(10):94-94
电视纪录片是一种艺术地展现真实场景、运用纪实手法拍摄制作的电视节目形态。它通过调动多种电视手段,多角度地纵深挖掘生活素材.通过纪实的“真”,以给观众提供一个评价生活的基点,一种真实的人生体验,一种强烈的情感共鸣。我们在选择并真实记录下现实生活的时候,通常要选择能够表现事物本质特征的反映,  相似文献   

11.
庄震 《活力》2012,(21):102-102
电视新闻作为一门声画有机结合的综合性传播方式,画面所含信息量的大小和构图是否完美非常重要,直接影响着节目的质量和观众的收视率.因此,一个合格的电视摄像记者一方面要熟练掌握电视摄像基本技能,一方面要有一定的审美高度和审美意识.只有拍摄出高水准、高质量、令人满意的电视新闻画面,才能使新闻得到更好呈现. 作为一名摄像记者在拍摄画面时最基本常识是要了解摄像机的基本操作流程和性能,其次就是在拍摄的时候了解画面构成(拍摄时怎样为画面构图),在拍摄时充分应用光线、影调、线条、形状等元素拍好画面,以独特的视角,利用多角度、多景拍摄,给后期编辑制作留下足够的编辑空间.  相似文献   

12.
谭威 《活力》2014,(10):125-125
电视新闻摄像是电视新闻节目制作的重要元素,他的工作并不是简单的为解说词配上画面,他为新闻作品提供富有说服力的画面并保证作品的艺术性,将文字、编导的思想具象化并最终形成视觉影像。编导意识作为摄像师必不可少的职业素养,在新闻摄像中体现的不是很明显,使得很多的新闻作品在拍摄时,摄像没有自己对于画面的理解,对作品的个人创意。其实编导意识在新闻摄像中不是很需要,很多新闻摄像根本不明白什么是编导意识,编导意识有什么作用,本文重点写了编导意识在新闻摄像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在实际工作中发挥自己的编导意识,提高作品的质量。  相似文献   

13.
2006年是中国记录片的发轫元年,在这一年里,纪录片在院线和收视率上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圆明园>作为走进影院的纪录片,拿到500万的票房收入,拷贝卖到1 000余个,这在中国纪录片电影史上是第一次,是制作者在拍摄之初完全没有预料到的成绩.  相似文献   

14.
高蕊 《活力》2014,(6):134-134
民生新闻是近年来电视新闻类节目中的新兴事务,它来自于对传统电视新闻的突破和创新,它的出现,一方面是电视新闻节目不断发展的产物,另一方面,它也是电视新闻乃至电视媒体产业市民化的产物。在民生新闻发展的今天,我们应当如何看待电视新闻中民生新闻的“市民化”呢?  相似文献   

15.
周磊 《经营者》2015,(3):179-180
这一纪录片有可能成为中国环保治理将迈入全新阶段的一个标志,对于汽车行业所带来的影响或也不可避免新年的第一个周末,柴静自费拍摄的雾霾纪录片——《穹顶之下》成为时下整个中国社会最受关注和议论最多的热点。此纪录片播出之后虽然引发了不少人对于柴静本人拍摄此纪录片目的的争议,但纪录片所关注的当下中国严重的空气污染问题,确实是个客观存在的问题。我相信,这一纪录片有可能成为中国环保治理将迈入全新阶段的一  相似文献   

16.
田野 《活力》2014,(10):91-91
深度报道是一种题材重大、报道面广、深刻披露社会问题、富有理性思辨的报道方式,电视新闻的深度报道更是直接的通过声音、画面、字幕等表现形式,将深度报道的优势展现出来。一直以来,电视新闻的深度报道类节目以它严密的逻辑分析、深刻的调查评论吸引着观众,成为各大电视台间相互竞争的有力武器之一,如央视的《新闻调查》、《焦点访谈》都是深度报道栏目的典型代表。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手机电视、网络电视等一系列视听新媒体异军突起,这也决定了电视新闻的深度报道也应有所变化,才能突破新媒体的壁垒。在突围之前,只有了解了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几个误区,才能更好地打好这场突围战。  相似文献   

17.
《经营者》2013,(4):39-39
刚逃过玛雅人末日预言的我们,在新年伊始就遭逢了一场严重的气候危机。2013年1月12日,一部名为《末未》的环保纪录片在网络上快速传播。而此前,北京城市学院三名学生拍摄的纪录片《帝都迷雾》也在网络上广受关注。PM2.5是两部纪录片共同关注的话题。  相似文献   

18.
张昕莉 《活力》2011,(5):227-227
俗话说,眼睛是人心灵的窗户。借用这句话,我们把标题比作电视新闻的眼睛。可见新闻标题的重要作用。在此.笔者将从“电视新闻标题的作用”、“电视新闻标题应注意的问题”和“电视新闻标题的表现方式”三个方面对电视新闻标题进行浮浅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陈海滨 《活力》2013,(5):54-54
当代社会,电视新闻已由预制式向直播式的方向发展。在电视新闻编辑中,复杂的“创作”型时代逐渐取代简单的组合型时代。电视台新闻中心或新闻部一般习惯地将电视新闻采编过程分成前期拍摄、后期编辑两部分,所以就有了前期和后期的区别。本文对电视新闻前期拍摄与后期编辑。  相似文献   

20.
侯俊芝 《活力》2014,(2):112-112
从事电视新闻工作13年了,深刻地体会到:作为电视新闻记者在任何时候都要做一个“有心人”,不断去学习,去发现去创新,才能做出更多的好新闻,好作品。 所谓电视新闻,就是运用现代电子技术,通过电视屏幕,形象地向观众传递新闻信息的一种手段,既传播声音又传播图像。具体地讲,它是通过电视摄像、记者采访、镜头设计、拍摄、剪辑、写解说词、配音这几个程序来完成的。因此作为一名电视新闻记者,一定要做一个“有心人”,才能拍摄出好的新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