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和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自然资源,是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调节门,林业生态建设工程是国家生态环境保护和整治的基本内容和首要任务,林业生态建设工程作用的实质是森林对环境的影响,是为我们人类提供适宜的生存、生活条件。  相似文献   

2.
一、阿城区森林经营状况及造成的原因 哈尔滨市阿城区的林业与生态建设在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尤其是改革30年以来,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也必须看到,阿城区的林业工作还存在着一定的矛盾与问题。长期以来,阿城区的林业工作重点抓了造林绿化和森林采伐,对森林生产过程长、内容丰富、科技含量高的科学经营始终未引起重视,这已成为制约我区林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加强生态建设,是一个重大、前沿的理论和现实课题。本文选取大庆市历年相关数据,重点结合大庆“十一五”期间的产业结构、经济增长、能源消耗、人口增长等相关资料,对我市生态建设与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以期对实现我市经济社会科学和谐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科学发展观对于新形式下的林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如何科学规划,规模推进,加速生态工程建设进程,维护生态安全,确立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建设比较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是当前林业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水是生命之源,土是生存之本.水和土是血和肉的关系.水土保持的对象,不只是土地资源,还包括水资源;保持的内涵不只是治理和保护,而且包括改良与合理利用. 南平市地处闽江上游,立地条件和气候环境优良,森林植被茂密,是福建的绿色屏障和生态腹地,也是地球同纬度生态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全市2000多万亩的商品林、833万亩的生态林肩负着全省三分之二土地的水源涵养、气候调节的重任做好闽北的生态保护特别是水土保持工作,对推动闽江流域乃至全省的生态建设、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市以生态市建设为统领,在实践中探索形成了以"一禁二治三改四调五教"为核心的水土流失治理机制,走出了一条独具闽北特色的水土保持路子.  相似文献   

6.
森林是地球表层生态系统平衡中的主体,是陆地生态建设中的核心。云南94%是山区、半山区,森林在云南生态环境平衡中更是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森林的消长直接影响到云南的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  相似文献   

7.
童建新 《经贸实践》2007,(11):61-61
我国是世界上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国家之一,虽经多年的治理,但全国生态环境恶化趋势至今尚未得到根本扭转,与高速发展的经济不相协调。加强生态建设是实施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林业作为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承担着生态建设的重任?我国是少林国家,森林面积只占世界森林面积的3%~4%,而森林不合理采伐所造成的环境破坏在很多地区都普遍存在,森林资源的结构与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还没有得到根本调整。  相似文献   

8.
国家计委于九月间发布的《“十五”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重点专项规划》提出了“十五”期间我国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基本目标。以及实施的具体措施,为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制定蓝图。 “十五”期间,我国生态建设要实现下列指标:森林覆盖率达到18.2%:人工种草和改良草场面积2500万公顷,治理“三化”草地面积1650万公顷;新增自然保护区面积 1120万公顷;矿区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率达到25%以上,矿区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和土地复垦100万公顷;城市规划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5%。 在环境保护方面要实现下列指标:”…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这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大力植树造林,加快国土绿化,是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10.
董伟 《江南论坛》2000,(4):30-30
2000年是世纪之交之年,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一年,做好今年的经济金融工作,为新世纪的发展开好头,起好步,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2000年我市金融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银行、证券、保险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发挥货币政策作用,大力支持我市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切实加强金融监管,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正常的金融秩序;加强内部管理和精神文明建设,改进和完善金融服务,在促进经济发展中实现金融安全。 全市金融机构要进一步统…  相似文献   

11.
《环境经济》2005,(6):56-57
森林被人们称为“城市之肺”,城市造“肺”就是将森林引进城市。建设城市森林,形成城市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营造出空气清新、景色宜人的新型生态化城市,是我国城市生态建设的发展方向,也是我国林业建设的重要领域之一。  相似文献   

12.
政策发布     
《环境经济》2011,(8):7-9
国务院:加强青藏高原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国务院近日印发了《关于印发青藏高原区域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规划(2011—2030年)的通知》。《规划》的制订和实施,将有利于加强青藏高原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对于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促进边疆稳定和民族团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对维持陆地生态系统的平衡起着支撑作用。林地既是国土生态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森林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在加强国土资源保护和管理的同时,要进—步加强林地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森林资源的永续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我们党和政府投入巨资实施以退耕还林为重点的生态建设,大力开展封山育林、植树造林和天然林保护,但存在着有大量的现有林地被违法无偿使用,林地的流失导致森林资源i壁匿0破坏,依法加强禁地资源的保护是我们建设黑龙江林业生态大省战略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4.
2001年11月20日—21日,昭通市农村经济学会、昭通市生态经济学会联合在昭通市召开学术讨论会。出席会议的有市领导,部分县(区)农工部部长,学会顾问、理事、会员代表共84人。会议就林业、农业、畜牧业、苹果产业化、城市生态、人才等问题展开了讨论。通过讨论,代表们向市委、政府提出7项建议:⑴努力提高森林覆盖率和土地植被覆盖率是建立良性生态环境的核心。生态林应提倡树种多样化和乔灌结合,生态林和经济林比重以6:4为宜;大力开发花卉产业和中药材产业,改进蚕桑生产,加强水利设施,积极发展有竞争力的特种经济林和畅销产品。⑵…  相似文献   

15.
《经济月刊》2011,(6):94-94
5月15日,2011中国(温州)森林旅游节在浙江省温卅l市拉开帷幕。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张建龙在开幕式上说,旅游节的举办,有利于全面展示林业在生态建设、生态保护和生态旅游中的主体地位,发展森林旅游业对于保护森林资源、发展低碳经济、弘扬生态文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曹振声 《经济问题》2003,(1):63-64,F003
国家六大林业重点工程师;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三北和长江等防护林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全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重点地区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以此为载体实现五大转变;由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转变是五大转变的核心;由以采伐天然林业为主向以采伐人工林为主转变;由毁林开荒向退耕还林转变,由无偿使用森林生态效益向有偿使用森林生态效益转变,由部门办林业向全社会办林业转变。  相似文献   

17.
长株潭两型社会获批给区域生态建设提供了良好契机,林业生态建设是目前生态建设的首要任务,两型社会建设和林业生态建设的最终落脚点是生态文明。目前该区域局部环境状况恶化、森林覆盖率、城市绿化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城市社会发展不可持续。在提出构建环境友好型两型社会的背景下,沿湘江流域和三市结合部布局生态公益林带,加强林业生态建设和都市生态圈建设,对保护湘江水质、改善区域环境、支撑两型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的重点建设工作一直得到国家、省和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各地、各部门都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重点工程的建设,有力地推动着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增强经济发展后劲,提高综合经济实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以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进一步认识重点工程对宁波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增强使命感和紧迫感二十世纪最后5年及下世纪初,是宁波经济和社会发展非常关键、非常重要的时期。首先,从宁波自身的经济运行状况来看,1995年宁波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达12000多元,第二产业占GDP比重达57.8%…  相似文献   

19.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林业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承担着生态建设和林产品供给的重要任务,所以实施天然林保护,保证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意义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生态公益林是以发挥森林生态效益、维护和保持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丰富自然景观,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为主要任务的森林类型;也是为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生产生活提供良好生态环境的森林类型。林业生态体系建设是国土整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造福子孙后代的森林生态系统工程。因此,生态公益林建设应以恢复和扩大森林植被,增加生物多样性,控制水土流失,缓解风沙危害和土地沙漠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