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章从系统动力学的角度分析金融生态演化的动力机制,认为技术进步与制度创新、金融企业之间的竞争与市场需求是金融生态演化的动力源,而政府行为、经济基础、社会信用状况、中介服务水平等则是它的支撑条件,它们的相互作用构成了一个正负反馈交错的复杂的动态系统。  相似文献   

2.
有效化解突发危机事件负面网络舆情是各级政府维护社会和谐稳定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采用两层级Moran过程下随机演化博弈理论,揭示网民圈群式分布结构对负面网络舆情演化规律的影响,并进行Matlab数值仿真分析。研究表明:政府对传播负面舆情网民惩罚概率和惩罚额度越大,越有利于负面舆情化解;单一圈群中,当博弈收益和网民规模满足相应条件时,不管是弱选择还是强选择,均可有效化解负面舆情;两层级圈群中,当网民总体规模一定,博弈收益满足一定条件时,只有当分组数超过相应的临界值,才有利于负面舆情化解。  相似文献   

3.
社会信用行为的演化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经济的本质是信用经济,良好的社会信用能够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经济运行效率,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根本保障。当前,我们正面临信用缺失的社会问题。文章试运用有限理性条件下的演化博弈论来分析解释这一问题并提出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4.
王平一 《经济研究导刊》2012,(1):258+265-258,265
"网络社会问题"是存在于网络社会中的网民普遍遇到的一种"病态现象",它不仅妨碍了网络社会中大部分或一部分网民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而且对整个网络社会造成了较大的危害。要构建和谐的网络社会,就必须高度重视"网络社会问题",而正确认识"网络社会问题"的前提,就必须搞清楚什么是构成网络社会问题的要素等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5.
卜莲玉 《经济师》2011,(7):53-54
网络问政是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和网民政治参与热情不断高涨的产物。目前,"网络问政"正以新技术日新月异般的态势和速度,迈向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和水平,并且已成为各级地方政府和领导干部重要的执政内容和执政方式。所以,准确把握网络问政的发展趋势,对于各级地方政府和领导干部提高执政能力有很重要的指导作用。文章从七个方面对网络问政的发展态势作了初步的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6.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由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人的发展等子系统构成,这些子系统的演化发展与科学发展观的贯彻实施休戚相关。自组织均衡机制、涨落触发机制、自然选择机制是系统演化发展的重要机制,直接影响到系统的发展方向和结果,用其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系统的演化,可以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并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科学路径与多维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拖欠农民工工资现象的成因及法律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靖 《经济师》2005,(1):66-67
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目前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如何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也成了各级政府以及学者探讨的论题。文章从社会、法律制度、农民工自身等角度分析了该现象的成因,并针对各成因提出了相应的法律对策。  相似文献   

8.
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电子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因特网成为人们生活中日渐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网络信息成几何级数急速增长,各种新型数字资源和网站等层出不穷,网民人数急剧增加。面对这样的突变和大量的信息,加之网络自身、个人心理和社会因素等,网民的素质和道德伦理底线都承受着极大的考验,出现了很多问题甚至犯罪,网络道德的缺失状况不容乐观。而如何应对和防范这些网络道德问题.保障网络社会的储康发展.也就成为了我们刻不容缓的课顾.  相似文献   

9.
技术创新管理属于波及经济、社会和自然等不同活动界面的特殊管理活动,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政府公共行政管理和非营利机构运行管理等具有显著区别,使得技术创新管理活动在组织范式、评价标准、激励机制和价值选择等方面形成了特有的管理规范,并会与传统社会伦理规范或道德准则发生矛盾,具体表现为组织范式与人伦诉求的矛盾、评价标准与伦理规范的矛盾、激励机制与伦理秩序的矛盾、价值选择与道德目标的矛盾。  相似文献   

10.
建筑能耗在全球能耗中占有很大比例.我国建筑节能意识相对较弱,为此政府应积极发挥作用.文章从行政伦理的角度阐述了政府在建筑节能领域中应有的价值理念和规范.  相似文献   

11.
《经济师》2017,(2)
在互联网思维深入渗透各行业和产业结构发展转型的背景下,如何实现科技服务业跨界服务对于推动创新驱动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从产业外部要素与企业内在机理角度提炼出影响科技服务业跨界服务演化的要素;并调查研究核实这些要素对科技服务业跨界服务演化的影响,据此为科技服务业跨界成功转型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经济师》2016,(6)
随着互联网发展,网民人数逐年增多,互联网的传播特点导致了网络舆情在传播速度、影响范围、危害程度等各方面变得更加复杂,这给政府网络舆情治理带来了机遇和挑战。然而,频发的网络舆情事件反映出地方政府在应对网络舆情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缺陷。文章以黑龙江省网络舆情为研究对象,分析黑龙江省网络舆情发展现状,针对黑龙江省网络舆情治理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完善路径与对策,帮助地方政府提升网络舆情治理能力,建立科学、合理的网络舆情环境。  相似文献   

13.
从风险管理的角度探讨企业非伦理行为何种程度上可以避免或得到限制,是企业伦理研究的一个新视角。企业能否成为道德主体的分歧集中于企业是否能成为具有人格特征的主体、道德能否成为企业的内在追求。企业道德风险源可归结为竞争压力说、制度压力说、社会文化准则和利益相关者学说等外生论和内生论。而企业道德风险的治理可以基于完全由外部、经济法律规范、制度与政府、创新概念、内部权力架构、道德审计和伦理反思、分类系统视角。这些为中国企业道德风险研究提供了整体思路。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为个人信息的传播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新的信息安全问题.在网络社会中,传统伦理道德的社会基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的伦理观、价值观也发生了改变.个人信息安全不仅是技术问题和法律问题,也是伦理问题.运用权利论、利益相关者理论等伦理分析工具,剖析互联网环境下的个人信息运作过程中的伦理问题,探讨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的伦理对策.  相似文献   

15.
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管理课题中,加强和创新互联网社会管理是一项重要内容。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互联网第一大国,网民总数超过5亿。互联网在中国迅速普及,吸收整合了传统的媒体、通信、金融、商务、娱乐等社会功能,为网民提供了巨大的便利,极大的提升了中国社会的运行效率,但同时,也提高了中国社会的管理难度。特别是微博出现以后,中国互联网获得了言论与力量的"聚合加速器",网络力量对现实社会的冲击力正日益凸显。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并以其前所未有的影响力改变着世界。文章将产生在计算机网络中的伦理现象、伦理问题作为考察对象,从道德意识、道德规范、道德行为三方面阐述了如何构建网络时代伦理。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因公共事件频发而引起的网络舆论危机,冲击了正常的网络秩序和现实社会秩序,造成了政府与民众关系紧张、社会和谐遭到破坏、政府公信力下降等严重后果。目前,我国政府在治理网络舆论危机中还存在危机责任意识缺乏、应对机制不完善、法律不健全等问题。面对严峻的社会问题和汹涌的网络舆论,笔者从善治视角出发,以责任、透明、有效、法制为基点,提出符合政府和公民需求的治理对策,以增强政府应对网络舆论危机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演化金融理论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演化经济学从进化论的角度出发,抓住演化这个核心主题,在研究产业演化、经济增长、路径依赖等问题上取得了很大成就,给经济学和金融学的发展带来了一片新的天地。标准金融学和行为金融学在研究框架上共同遵循了从研究个体决策行为到个体之间的相互影响作用于市场,再到整个市场形成均衡的过程。其中,标准金融学以规范研究的方法对投资者作了理性的假  相似文献   

19.
经济秩序与伦理秩序是人类秩序系统中两大子系统,从根本上来说,造成人类秩序问题的正是这两大子系统关系上的紧张。自从亚当斯密“经济人”本性在理论上获得道德合理性论证以来,“经济冲动”也就在实践上拥有了超强的道德合法性。然而,“经济冲动”带来的却是社会领域的断裂和人的深层意义的消解。 面对资本主义社会由“经济冲动”所带来的“领域的断裂”与“大分裂”,西方一些学者用一种与“经济决定论”截然对立的文化学的方法重建人的存在道德合理性,这在一定程度上不乏普遍的思想意义。但是,这种“关系式”的思考方式仍然脱离不了工具理性主义的窠臼,其理论的结果只能是人在获得伦理本位的同时并没有得到真实的自由。因此,只有真正把握自由的道德意蕴,把思想的视角从经济转向伦理的同时再从伦理复归向道德,才能实现物质和精神、权利和义务、个体和整体、自然与自由的和谐统一。而可以用来和解经济与伦理之间紧张关系的就是生态伦理哲学思维范式.对于当下的中国社会来说,我们在获得经济建设长足发展的同时必须重建社会的伦理文化。这也正是和谐社会建设之时代课题的生态哲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经济秩序与伦理秩序是人类秩序系统中两大子系统,从根本上来说,造成人类秩序问题的正是这两大子系统关系上的紧张.自从亚当斯密"经济人"本性在理论上获得道德合理性论证以来,"经济冲动"也就在实践上拥有了超强的道德合法性.然而,"经济冲动"带来的却是社会领域的断裂和人的深层意义的消解.面对资本主义社会由"经济冲动"所带来的"领域的断裂"与"大分裂",西方一些学者用一种与"经济决定论"截然对立的文化学的方法重建人的存在道德合理性,这在一定程度上不乏普遍的思想意义.但是,这种"关系式"的思考方式仍然脱离不了工具理性主义的窠臼,其理论的结果只能是人在获得伦理本位的同时并没有得到真实的自由.因此,只有真正把握自由的道德意蕴,把思想的视角从经济转向伦理的同时再从伦理复归向道德.才能实现物质和精神、权利和义务、个体和整体、自然与自由的和谐统一.而可以用来和解经济与伦理之间紧张关系的就是生态伦理哲学思维范式.对于当下的中国社会来说,我们在获得经济建设长足发展的同时必须重建社会的伦理文化.这也正是和谐社会建设之时代课题的生态哲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