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货币乘数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经济学界提出货币供给与基础货币及货币乘数的函数关系(M=B×K),从而揭示了货币乘数所体现出的基础货币与货币供给的对应关系。从1994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一直采用货币供给量作为我同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货币供给量是否可控的决定因素有两个:一个足基础货币,另一个是货币乘数。我国基础货币的供给量由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乘数的大小直接决定着扩张基础货币的效率。货币乘数并不完全是纯粹的外生变量,决定货币乘数的因素,不仅仅包括货币当局的政策变量,其间还受中央银行无法控制的经济因素的影响,这表明,货币乘数还带有内生变量性质。因此,对我国货币乘数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意义重大。本文借助现代计量经济学方法,对货币乘数及其相关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的定量研究。  相似文献   

2.
货币乘数理论对于解释银行创造信用以及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与货币供给之间的关系无疑是极为良好的工具,但是人们还想知道货币乘数对于货币政策具有怎样的指导意义,是否能把货币乘数当作货币政策的一个目标变量,特别是当人们对货币流通速度感到扑朔迷离之际,更想知道能否以对货币乘数的研究来代替对流通速度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货币乘数影响因素的扩展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货币乘数是货币供应理论的核心变量,在当代经济金融环境下,货币乘数的大小和变化受到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监管部门监管要求、商业银行资产负债选择以及社会公众行为偏好的共同影响。本文在对货币乘数影响因素进行扩展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新的货币乘数决定模型,并进行了实证计量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监管要求对广义货币乘数的影响最大,货币政策对货币乘数的影响已不是决定因素,这也为我国实施宏观审慎管理提供了重要的必要性依据。  相似文献   

4.
我国货币乘数稳定性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货币乘数稳定性是中央银行必须时刻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在货币乘数理论的框架下,可以有两种方式理解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变化对货币存量的影响:一种是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变化会引起货币乘数的上升或下降,从而导致货币存量的变化;另一种是把变动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效果理解为基础货币变动,而不影响货币乘数。本文通过调整基础货币,剔除央行主动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对货币乘数的影响后,对我国货币乘数的稳定性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5.
货币乘数还存在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货币供给内生性日趋增强,发达国家业已放弃货币总量指标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这反映出货币乘数论的前提条件已大大弱化,那么,货币乘数是否真的失效?本文从货币乘数论的起源、作用和面临的挑战入手,认为货币乘数的本质是描述货币创造的基本机制,金融市场和金融创新的发展确实弱化了货币乘数论的基础,狭义的货币乘数论随着现代货币创造机制的复杂性逐步失效,狭义的货币乘数已不复存在,而在更加广义的货币乘数和更加复杂的货币创造机制下,中央银行面临着巨大挑战。中央银行只有与其他监管部门配合,才能控制货币供给总量,增强货币政策执行效果。  相似文献   

6.
随着货币供给内生性日趋增强,发达国家业已放弃货币总量指标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这反映出货币乘数论的前提条件已大大弱化,那么,货币乘数是否真的失效?本文从货币乘数论的起源、作用和面临的挑战入手,认为货币乘数的本质是描述货币创造的基本机制,金融市场和金融创新的发展确实弱化了货币乘数论的基础,狭义的货币乘数论随着现代货币创造机制的复杂性逐步失效,狭义的货币乘数已不复存在,而在更加广义的货币乘数和更加复杂的货币创造机制下,中央银行面临着巨大挑战。中央银行只有与其他监管部门配合,才能控制货币供给总量,增强货币政策执行效果。  相似文献   

7.
邢学艳 《海南金融》2013,(7):13-17,32
"金融脱媒"背景下居民降低对存款的配置、资产负债久期缺口的扩大导致商业银行削减中长期贷款以及直接融资背景下商业信用对银行信用的替代等三个因素使得近年来我国广义货币乘数出现系统性的下降趋势。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商业银行主动负债及证券投资等非传统的资产负债业务已显著影响到货币乘数效应,传统的货币乘数已无法全面地反映货币扩张的机制与过程。由于货币乘数系统性下降制约了我国长期使用的法定准备金率等数量型货币政策效果,因此中央银行需要更多地采取利率等价格型的货币政策工具。  相似文献   

8.
有关货币乘数的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教科书中对货币乘数的定义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站在商业银行的角度认为货币乘数是银行存款创造乘数,另一种观点站在中央银行角度认为货币乘数是货币扩张系数,现实中应将两者作明确的区分,分别称为存款创造乘数和货币供给乘数以确保货币供给量预测的准确。  相似文献   

9.
建立中央银行的间接调控体系,核心是改变现行的以贷款限额管理为主的行政性直接调控,实现以经济手段为主,通过控制基础货币及货币乘数,对货币供应量进行间接调控。其前提条件是:中央银行必须具有控制基础货币及其派生能力(即货币乘数)的有效手段。这些方面的现状如何呢?  相似文献   

10.
相对基础货币而言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乘数的能力有限,该文说明了1995年以来我国货币乘数变化的基本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彩响货币乘数的几个因素,尤其是现金漏损率和超储率。  相似文献   

11.
货币乘数持续爬升央行操作更宜谨慎程建胜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可以对社会经济运行进行调控,这已获得广泛共识。但是这一共识的获得是基于基础货币与货币供应量之间存在稳定的关系,即存在稳定的货币乘数。货币乘数本身是否稳定或者其变动是否有规律可循,关系到中...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表明,在开放条件下,我国的货币供给具有内生性.我国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归结为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的内生性.此外,外资机构的准人、资本与金融账户的开放、资本流动以及汇率制度等因素也都影响货币供给.我国中央银行不能自主地决定货币供给量,不能过分夸大货币政策的作用.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战略重点应从货币供给管理转向货币需求管理,货币政策操作目标应从货币供应量转向其它目标,如利率或汇率.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选取1990~2007年的中国相关数据,以狭义货币乘数为因变量,以现金漏损率、电子货币使用率和电子货币替代率为自变量,在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后,进一步建立状态空间模型,通过动态系数展现了电子货币对货币乘数的动态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中国电子货币的发展,尤其在2002年以后,电子货币对货币乘数具有明显的放大效应,增强了货币乘数的内生性,同时加大了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给的难度。  相似文献   

14.
电子支付工具的迅速发展使得电子货币在流通领域占据日益重要的地位,其实际上已成为信用货币的组成部分,在经济运行中与一般通货并不存在有很大的差距。电子货币的发行在一定程度上会减少现金流通,降低基础货币的规模,对货币乘数,从而间接对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产生影响。本文通过对电子货币流通的情况下的货币乘数的简单推导,得出电子货币的发行,会扩大货币乘数,缩短货币乘数实现的时间的结论,并在此基础上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我国货币乘数运行规律及预测公式一默,马明一、在健全的金融制度下,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应量的基本程序(1)根据经济发展对货币的要求确定一个合理的货币供应量增长率;(2)根据一定的货币乘数K,推算出所应提供的基础货币;(3)通过各种货币政策工具对基础货币进...  相似文献   

16.
1990年《金融研究》第8期刊登了林志远同志《再论货币乘数》(以下简称《乘数》)一文,颇有见地,然有些观点笔者不敢苟同。一、基础货币的界定基础货币是货币乘数理论的基础,其范畴的确定是基础货币问题争议的焦点。基础货币是中央银行的负债,是一种高能货币,它经过银行体系(指不包括人民银行的所有金融机构)的信用扩张或紧缩能产生或减少几倍于基础货币的信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提出了"货币乘数可以小于1吗"这一问题。首先,从理论分析中可以看出,货币乘数在商业银行持有的准备金水平超过其吸收的存款额时就会小于1;而产生这一现象的深层原因则在于现代商业银行发展的背景下中央银行行为、商业银行行为和公众行为及他们彼此的互动。具体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中的美国,统计数据上确实显示出小于1的货币乘数。这主要由中央银行在危机中的大规模流动性注入、商业银行的"惜贷"和公众的谨慎消费所引起。对货币乘数的这一分析可以扩张我们的认识,并对我们分析货币政策及宏观经济提供了一个视角。  相似文献   

18.
正确地认识并区分流通中货币、基础货币与中央银行货币,并在此基础上科学地确定货币乘数,是中央银行加强金融宏观控制,合理确定货币供应量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几年来,金融理论界和实际工作者对这一问题发表了许多见解,但在笔者看来,其中有些关系仍有待进一步探索。一、三种货币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我国现行的货币制度是纸币本位制或称管理货币制。在此制下,流通中货币(以下简称  相似文献   

19.
熊海帆 《浙江金融》2007,(9):60-60,17
众所周知,金融学中存在一个货币乘数的概念,被用以模型化地描述商业银行派生存款货币的基本原理,并为中央银行制定和运用货币政策提供了理论指导。综合国内外的反洗钱研究与实践可以发现,其实借助于金融行业所进行的洗钱活动(本文简称"金融洗钱")也会产生相似的乘数效应,可以成倍放大流通中的"黑钱"数量,具有不可忽视的理论价值和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电子货币为视角,将电子货币引入存款准备金制度的理论分析框架,在理论分析及对传统货币模型修正的基础上,选择电子货币与存款准备金政策相关的变量,建立数量经济模型。通过统计检验发现:电子货币放大了货币乘数,并使货币乘数变得不稳定,从而加大了中央银行通过存款准备金政策影响货币乘数来调节商业银行信用创造能力的难度,削弱了存款准备金政策的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