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ELES模型为基础对2003-2005年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进行横截面数据的计量分析.计量结果表明:城镇居民的基本需求量增长慢于收入增长速度、基本需求量结构趋于稳定、低收入者的消费支出低于基本需求量水平;城镇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受非收入因素的影响较大;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上升,各种商品的收入弹性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此外,由于在恩格尔系数测量中并没有将基本食品消费量和非基本食品消费量进行区分,因此恩格尔系数无法准确的反映非基本食品消费支出与居民生活水平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应分析的统计方法,利用SPSS软件,对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及消费结构进行分析.以期能在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找出一定的消费规律性,由此得到了许多有意义的结论,并针对我国目前的"三农"问题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政府支出对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的动态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运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可变参数模型对我国1986年-2006年的政府支出和农村居民消费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从动态来看,1986年~1992年政府支出对农村居民的消费产生挤出效应,1993年~2006年政府支出对农村居民的消费产生引致效应;从结构上看,政府财政支出的各个构成部分除个别年份对农村居民的消费有挤出效应外,大部分时段都体现为挤入效应.在金融危机背景下,政府应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对农村的财政支出力度,以扩大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开拓农村市场,拉动国内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4.
采用核密度函数和Markov随机过程理论研究了我国省区劳均收入分布的动态演变和发展趋势。研究发现,改革前我国省区劳均收入为多峰分布,其遍历分布为偏向低收入的双峰分布;改革后,劳均收入分布经历了从多峰到单峰再到双峰的演变过程,其遍历分布为偏向高收入的双峰分布。从长期发展趋势看,改革后我国多数地区将会收敛于高收入区间。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各地区居民消费率的差异影响及居民消费的空间溢出效应,从局部带宽理论出发构建兼顾空间相关性和空间异质性的空间面板数据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并推导出混合效应、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设定下的极大似然估计量。实证结果表明,儿童抚养系数的变动对相对落后地区的影响较大,其上升会降低中部地区的居民消费率,并提高西部地区的居民消费率;老年抚养系数的上升会提高中、西部十个省份的居民消费率;儿童和老年抚养系数对东部和东北地区几乎都没有影响。此外,部分省份的居民消费率受周边省份居民消费的溢出影响。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我国巨额外汇储备规模持续备受关注,影响外汇储备变动的因素日益复杂。通过构建实证研究模型,利用我国1978—2014年的年度数据,实证研究了消费支出与投资支出对外汇储备变动的影响。结果表明:(1)消费支出增加有助于抑制外汇储备增加,投资支出增加则有助于促进外汇储备增加,二者对外汇储备变动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均衡;(2)消费支出增加对外汇储备增加的抑制作用较小,投资支出增加对外汇储备增加的促进作用相对较大。研究结果解释了新常态下我国外汇储备下降的消费投资变化因素,对我国供给侧改革政策和需求侧改革政策调整及其对外汇储备的影响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7.
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以1929~1933年的经济大萧条为时代背景,在《通论》中提出了消费函数的概念。凯恩斯认为虽然有众多的因素都影响着居民的消费支出,但是具有决定意义的是居民收入水平。凯恩斯的消费函数理论自问世以来受到其他的消费理论的质疑,包括相对收入消费理论、生命周期消费理论和永久收入消费理论等。对于这些质疑,我们可以用实证的方法来验证凯恩斯消费函数。  相似文献   

8.
韩城市城镇居民消费需求变化与支出预期特征是,消费倾向稳中趋降,储蓄意愿稳中有升;居民消费心态稳定;即期消费档次不断提高;未来支出预期结构发生了变化;不同收入水平的居民消费意向不同.影响城镇居民消费的主要因素是,收入水平仍显偏低;收入差距较大;未来消费预期不确定,居民即期消费能力削弱.增加居民收入,刺激消费需求增长;优化消费品供给结构,创造良好的消费环境;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城镇居民小额保险制度;鼓励和推行新的消费方式,提升居民消费品位;拓展消费信贷,促使消费增长应成为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9.
文章基于QUAIDS模型,采用2010年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截面数据,探讨农村居民家庭医疗消费支出的影响因素及其需求弹性,并进一步分析不同收入农户医疗消费的价格弹性。结论显示,家庭规模、家庭收入对医疗消费支出有正向影响,家庭劳动力人数、地区差异对其有负向影响;医疗服务大体上仍属于生活必需品,但随着收入的增加,农户将增加对医疗服务的消费;对农户进行收入补偿,能够减少食品消费价格上升对医疗消费支出的负向影响;相对于高收入农户,其他消费品价格的提高对低收入农户医疗消费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0.
在等级需求中,最低生存商品的跨期替代弹性最小,因此,绝对贫穷的消费者不能较大地改变消费以获得跨时激励的好处,其增加的收入将大部分用于增加现期消费。通过扩展的线性支出系统需求函数实证分析中国城镇居民1992—2002年的基本需求支出,可看出,困难户和最低收入户家庭的收入长期低于居民的基本需求支出水平。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财政农业支出对我国农村居民消费影响的相互关系,本文分别从财政农业支出总量和结构两个角度出发建立数理模型,采用协整分析与误差修正模型的检验方法对财政农业支出总额和财政农业支出四个子项目与农村居民消费之间关系进行实证研究,揭示财政农业支出总量和结构对农村居民消费的促进作用和各子项目对农村居民消费的贡献大小,并得出相关的实证分析结论。  相似文献   

12.
我国保险业虽经连续多年的快速发展,但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方面仍然远低于发达国家,市场有效需求没有得到释放.如何将潜在保险需求转化成现实需求,从而进一步提高保险密度和深度是关系我国保险业发展的重大问题.江苏作为经济大省和保险大省对我国的经济增长和保险业的快速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以其为研究对象具有指标意义.通过对江苏省13地市的问卷调查,统计分析并阐述了当前消费者的保险消费意识偏好状况,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如何提高我国消费者的保险消费意识的建议,以及提升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的途径和办法.  相似文献   

13.
教育、医保和住房支出压力对城镇居民消费影响的VaR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引入居民支出增长预期变量,结合预防性储蓄动机等因素,能够较全面地解释居民的储蓄和消费行为。VaR(风险值)模型分析说明,支出增长预期对未来消费变化的影响仅次于可支配收入因素,但要强于预防性动机对消费的影响。该分析的政策涵义是,为促进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应该采取措施抑制教育、住房和医疗保健等支出的过快增长,强化财政的公共服务功能。同时,要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水平。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的消费理论是马克思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批判地继承了古典政治经济学关于消费的理论,运用唯物主义辩证法阐释了消费与生产、分配、交换的关系,高度概括了消费的本质,提出消费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马克思的消费理论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现代西方经济学的消费理论也深受其影响。当前,我国应以马克思消费理论为指导,大力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创造条件鼓励和刺激消费需求,为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15.
居民消费是未来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而影响居民消费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政府在教育、医疗及社会保障等民生方面的财政支出是否能够降低居民进行预防性储蓄的预期。本文对湖南省1990~2012年度城镇居民消费、可支配收入、储蓄和财政民生支出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湖南省居民消费与收入、储蓄和财政民生支出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但财政民生支出的增加并未带动居民消费增长。而这种"挤出效应",根本上源于我国改革进程中社会福利制度的不完善,基于此笔者提出了拉动居民消费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SPS对我国禽肉出口影响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PS(Sanitary and Phyto-sanitary Agreement)(卫生与动植物检疫)措施是与风险密切相关的技术性贸易措施,SPS协议是用来规范成员国SPS措施的世贸组织协议,是成员国必须遵守的章程。目前SPS措施壁垒已成为中国禽肉出口的主要障碍。本文运用经济学局部均衡分析框架分析了SPS措施对我国禽肉出口的影响效应。研究认为,SPS措施对禽肉出口的短期影响为数量限制,而长期影响则表现为贸易限制(禁止)和贸易转移效应,最后用实证案例对SPS措施产生的贸易效应进行了验证。针对SPS措施的影响,认为加强我国防疫体系建设,建设无规定疫病区,严格控制药物使用和残留监控,采用HACCP认证等提高我国SPS水平,以较高的遵从成本换取更高的遵从收益。  相似文献   

17.
消费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运用2000-2008年省级面板数据对我国社会保障水平与消费之间的关系进行验证,并且分别对东、中和西部地区的社会保障水平与消费的关系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当前我国社会保障水平并未对城镇居民消费产生显著影响;东部地区的老年抚养比和少儿抚养比都对消费产生正向作用,中部地区老年抚养比与消费有负相关性,西部地区没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进入21世纪以来,相对于投资,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较小,如何提高消费以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是转型期我国社会经济改革的重要问题.基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消费演变的基本特征,建立了我国城镇和农村居民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的误差修正模型.经验分析结果显示,城乡居民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有正向拉动作用,城镇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相对较大.由于居民消费率持续偏低,要提高居民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必须建立提振我国居民消费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居民消费不足是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从总结我国农村消费的现状入手,深入分析了制约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的诸多问题,并提出了促进我国农村居民消费发展的一系列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20.
利用中国2001—200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分析农业信贷支持对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结果表明:农业信贷支持对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的提高具有正向影响,在控制一系列经济社会因素后,农业信贷支持水平每提高1%,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将提高0.146%;但是,与民生支出和财政支农支出相比,农业信贷支持对农村消费支出的促进作用较小,未能发挥应有作用;此外,我国农业信贷支持对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对中部地区的影响最强,而对东部地区的影响最弱。提高农业信贷支持对农村居民消费的促进作用,应创新信用模式,丰富农村信贷产品种类;简化贷款流程,提高农村金融整体效率;立足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建立健全农业信贷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