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亚梅 《民营科技》2007,(5):196-196
中国民族声乐艺术源远流长。明代魏良辅所著的《曲律》,清代徐大椿所著的《乐府传声》等,这些论著都从各种不同的角度阐述了中国民族唱法对歌唱的咬字吐字、呼吸、发声、共鸣、润腔、及情感的表现要求、规范和审美标准。  相似文献   

2.
在声乐教学中,发声练习是一种基本技能的训练,是演唱好歌曲的前提条件,是声乐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可以保护声带、锻炼气息,可以更好地运用共鸣腔体,可以训练咬字和归韵。  相似文献   

3.
柏琳 《活力》2012,(6):75-75
歌唱艺术的表现手段是声音、感情和动作。学生在歌唱中,尤其是歌唱比赛中,除了具备一定的歌唱水平之外,还要具备一定的歌唱心理素质。因此在声乐教学中教师要把演唱技巧的训练和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获得高质量的教学效果,完成声乐的艺术创造。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探索的是在声乐演唱中,呼吸是极为重要的环节,它是歌唱的动力源泉。歌唱中的呼吸作为一种艺术手段,有它自身特有的一套规律和方法.它是一项技术性的问题,是后天训练出来的。声乐演唱中的呼吸运动包含着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学习呼吸还要了解他的三种呼吸方法.上胸式呼吸,腹式呼吸,胸腹式联合呼吸:我个人认为,能够服务于歌曲情绪,达到收发自如乃是声乐演唱的高境界.因此不同的歌曲有不同的气息要求.大体分为快吸慢吐,慢吸快吐,慢吸慢吐,快吸快吐四大类。歌唱的气息控制与正确运用是多方面的,它涉及到全部的歌唱技巧。我们对呼吸的要求,最终目的是把呼吸.发声,吐字紧密结合起来。以达到尽善尽美的歌唱这一目的。  相似文献   

5.
李欣 《价值工程》2013,(31):315-316
作为声乐教学中的基本训练方法,哼鸣训练对于学生气息的控制、音域的扩展、音量的增强以及声带的修复等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定期的哼鸣训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找到高位置共鸣,更加可以使声音变得流畅清晰、圆润饱满。本文从哼鸣的本质及其在声乐训练中的重要重点阐述了哼鸣这一声乐演唱中的独特艺术手法在实际训练时应当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熊丽 《活力》2011,(6):231-232
近年来,在中国声乐界一直把歌唱的演唱方法分为三类,即美声唱法、民族唱法和通俗唱法。由中国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每两年一届的“青年歌手大奖赛”自1984年开始也是把歌唱的演唱方法分为这三类(从2010年第十四届通俗唱法组改为流行唱法组)。那么是不是三种唱法没有融合的地方呢?不是的,一首作品不是单一的只规划到哪一类里用—种唱法演唱,歌者会根据自己对作品的理解,用自己歌唱风格和演唱方法来演绎作品。像这样的例子很多,本文通过对迪里拜尔、吴碧霞与谭晶所演唱的《—杯美酒》的演唱方法、歌曲处理、语言与吐字咬字、音色与共鸣等方面,来对三种不同的演唱风格和歌唱方法加以比较。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探索的是在声乐演唱中,呼吸是极为重要的环节,它是歌唱的动力源泉.歌唱中的呼吸作为一种艺术手段,有它自身特有的一套规律和方法,它是一项技术性的问题,是后天训练出来的.声乐演唱中的呼吸运动包含着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学习呼吸还要了解他的三种呼吸方法,上胸式呼吸,腹式呼吸,胸腹式联合呼吸.我个人认为,能够服务于歌曲情绪,达到收发自如乃是声乐演唱的高境界,因此不同的歌曲有不同的气息要求,大体分为快吸慢吐,慢吸快吐,慢吸慢吐,快吸快吐四大类.歌唱的气息控制与正确运用是多方面的,它涉及到全部的歌唱技巧.我们对呼吸的要求,最终目的是把呼吸,发声,吐字紧密结合起来,以达到尽善尽美的歌唱这一目的.  相似文献   

8.
翟森菲 《活力》2005,(5):129-129
歌唱是体现人类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歌唱心理是指歌唱时的思想观念以及由思想观念所形成的心理状态。良好歌唱心理状态的建立。不但需要歌唱者不断加强自身气质和性格的培养。树立正确的思想方法和观念。而且。还必须刻苦实践。进行长期的锻炼。对于声乐教学来说,良好歌唱心理的培养是声乐训练的重要内容。学生只有树立了良好歌唱心理,声乐训练才能够顺利地进行,才能够获得理想的声乐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宋业龄 《活力》2009,(11):107-107
声乐是音乐艺术的一种.它从一个较高的音乐审美角度来表现音乐。声乐的综合性使它集生理学、物理学、心理学、音响学、哲学等学科元素于一体.利用声学上的各种技能和技巧.最终反映人的思想活动和精神面貌情感。声音好坏的决定因素很多,但最为基础和重要的要数气息与声音的控制了。歌唱在这里是指人通过艺术的发声来表达词曲作者的内涵,也是音乐外在表现形式中的一种。歌唱可以抒发人的内心深处的思想.但是歌唱并不是单一独立的个体.它是音乐门类中涉及较广泛的门类之一。它包括气息、咬宇、共鸣腔体、声音位置的综合表现形式。这里所说的歌唱其实也就是指音乐门类中的声乐。对于声乐来说,气息的控制是一个被广大音乐学者所深人探讨、深人研究的课题之一。国外的某著名的声乐教育家说过:“谁掌握了歌唱的气息谁就掌握了歌唱的奥秘。”  相似文献   

10.
汪梅娟 《活力》2005,(7):196-196
一、数字化声乐教学能使教学更形象、更直观声乐不同于其他的音乐学科,歌唱的方法比较抽象,多靠听觉、感觉来指导体会声音,因此有人说声乐是音乐学科中最难教和最难学的专业。歌唱发声的器官也很复杂,不直观。这在传统的声乐教学中一直是个不好解释的问题,教师只能运用简单的挂图来讲解说明,对于大多数的声乐初学者是不容易理解领会的。在这方面,多媒体就起到了作用,通过生动的画面让学生对自身的歌唱器官有了形象、全面的了解,使学生在以后的声乐学习中对教师的要求和教学语言更易于理解。在以往的声乐教学中,几乎全凭经验和感觉,教与学的双方往往要负出巨大的体力代价与时间代价,做了大量无谓的重复学习。比如,  相似文献   

11.
何嫡 《企业导报》2011,(8):270-271
歌唱中的吐字方法。气息的深沉、有力、平稳。歌唱中的声音位置。字与声音的相互关系。咬字器官要说,共鸣器官要开。  相似文献   

12.
声乐教学要贯穿科学性、针对性地指导,要能充分开发运用歌唱者自身与发声有关的身体器官,从声学原理理论角度理解声乐技巧,落实到歌唱过程中去协调运作和调整。文章分析了声乐教学中运用到的有关科学振动和共鸣的声学原理,阐述了歌唱中各腔体与声带之间的"耦合"作用,为声乐的教学和学习提供一些借鉴与帮助。  相似文献   

13.
袁军涛 《活力》2005,(5):168-168
学习歌唱,首先要培养良好的歌唱姿态,培养良好的舞台风度。因为歌唱的姿态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歌唱的呼吸、发声、共鸣和艺术表现的好坏。正确的歌唱姿态,当然不能仅靠上台时的演出训练,而是要在日常发声和练唱时练习,使其逐步形成习惯,所谓“习惯成自然”。因为所有歌唱方法都应该是有意识地训练、下意识地运用。舞台风度既与歌唱的姿态——外在的形体动作和表演等等有关,又绝非仅仅是外在的形体动作和表演,而是涉及一个歌唱者的整体文化素质和思想作风。它从某一特定角度直接影响到歌唱的总体艺术效果。所以说,它也是整个艺术创作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车云飞 《活力》2007,(12):67-67
声乐是利用嗓子通过正规的训练后来完成歌唱的发声,就是把人的嗓子当成是一门乐器,固称为声乐。学习声乐,首先要有正确的理论知识和良好的开端,起初路子要正。在刚开始训练声乐时,有人主张并不要求学员去演唱完整的歌曲,  相似文献   

15.
声乐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要想搞好这项工作,声乐教师在教学中应对教学有一个全盘的计划和步骤,并注重教学环节的具体实施:开展声乐理论课;重视自然声区训练;建立歌唱语言;遵循教学原则;注重教书育人均是声乐教学中值得重视的教学环节,唯此,我们的声乐教学才可以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我平时喜欢哼哼唱唱,以滋润生活、品味生活,充实生活。尤其喜欢美声歌唱方法,美声唱法又叫“西洋唱法”或“西欧传统唱法”。意大利的歌唱学派以“贝尔康托”(BEL—CANTO)著称,是“美好的歌唱”或“美好的表演形式”的意思,它产生于十七世纪的意大利,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了。美声唱法发声自如,声区统一,一般有着两个八度以上的宽广音域;美声唱法声音连贯,音色优美,读字清真;她声音处于高位置(面罩共鸣),不用麦克风扩音,就可以把声音传得很远,声音的穿透力和爆发力强。在音乐生活中,以及在一些重大的歌唱比赛中,…  相似文献   

17.
美声唱法作为一种传统的歌唱方式,是意大利在文艺复兴时期形成的歌唱流派,拥有一套比较完整的训练与发声体系。自二十世纪进入我国以来,其对我国民族声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经过一大批海外归来的歌唱家以及外籍教师影响,为我国声乐教学开创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本文结合美声唱法,从控制气息、统一声区、控制读音与整体技术对声乐教学进行了简要的探究和阐述。  相似文献   

18.
张明辉 《价值工程》2010,29(16):175-175
中专学生受一些条件所限,制约着他们对声音技巧的理解与把握,声乐教学收效甚微。为使学生乐于上声乐课,并且能够轻松习得发声技能,掌握歌唱状态,提高演唱水平,从而提高声乐教学效果,试做出以下探析。  相似文献   

19.
声乐教学是指对学生进行歌唱艺术方面的教育与培养,是我国教育改革体制下的重要教育内容之一。声乐教学是培养学生歌唱艺术,使其掌握正确的歌唱方法,成为歌唱家的重要途径。我国目前设立了多所音乐学院用于培养学生,希望其在音乐方面能够获得一定的成就,然而,学校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声乐教学时,往往会遇到很多困难。如病声纠正的困难等。本文主要针对学生病声形成的原因作简要分析,病对声乐教学中的打开喉咙于气息的关系作主要论述。  相似文献   

20.
刘晓滨 《活力》2005,(5):176-176
长期以来,在国内声乐教学中,都把人声划分为三个声区或两个声区,并确定换声区的区域和换声点。许多声乐教师即按照这一理论“传统模式”训练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