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基于生态学角度的川西林盘保护对策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欣珏 《价值工程》2011,30(5):198-199
川西林盘是川西平原特有的民居聚落,是川西平原特有的、在全国具有唯一性的四川独特的农耕生活形态,典型的林盘聚落主要分布于成都平原的都江堰灌区。林盘与都江堰灌溉水系构成的川西农耕环境,是世界上唯一的由人工技术调节、具有数千年历史、至今还发挥作用的农耕区域。由于种种原因,川西林盘正在快速衰落,由此带来的负面效应将在农村建设中逐步呈现出来。基于此,本文主要就生态学角度对川西林盘的保护与利用价值进行探究,提出了林盘保护和利用的对策,以期引起有关方面对川西农村林盘的保护重视。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的发展,旅游业发展迅猛,文化旅游逐渐占据了重要地位,而农耕文化在我国过去农业文化中居主体的地位,对我国文化的发展影响普遍而悠久。农耕文化旅游资源是指可以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的农耕文化原因,并且可以在整个旅游过程当中产生经济效果与利益、生态效果与利益和社会效果与利益。主要可以分为具体农耕文化旅游资源和抽象农耕文化旅游资源,具体农耕文化旅游资源是比力直观的,可经过视觉感知,包括农具、饮食、农耕景观、特色物品等;抽象农耕文化旅游资源,要为精神层面的资源,包括民间歌舞、岁时节日、农事活动等。  相似文献   

3.
农耕文化源远流长,以至传承千年仍能影响到我们的现代生活,而其对乡村生活的影响更体现在诸多方面.特别是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今天,探究农耕文化影响下的现代经济发展,挖掘其中的价值与内涵,更具有深远而现实的意义.21世纪,我们正在昂首迈向工业文明,但也不能就此停止对农耕文化的考察,我们应该做的是尽我所能,调准焦距,看清人类创造的灿烂历史文化,自觉将传统农耕文化应用于现代农业,才能在传统与现代转换的十字路口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  相似文献   

4.
房山区韩村河镇有着悠久的农耕文化发展历史,在大力发展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建设中,研究农耕文化的现状和发展,对传承中华文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促进本地区各类学校的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价值工程》2015,(29):212-215
农耕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决定了农耕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在发展古镇乡村旅游中的重要意义。在挖掘古镇人文历史底蕴的基础上,立足于现有教稼台的现状,充分利用周围有利地形和大地景观环境,紧扣"农耕文化"主题,从传统农业和现代技术两方面形象构筑人文景观,并自然融合在生态绿化之中,以充分认识人文景观设计对古镇旅游开发建设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强调"乡村振兴发展必须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也提出"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赋予中华农耕文明新的时代内涵。"。山西是我国农耕文化最早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也是黄河流域丰富农业文化遗产重要地区,因此挖掘具有潜在保护价值的农业生产遗产项目,开发、保护、传承中华农耕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同时有利于促进山西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黄河中游地区农耕文明的生存景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生存与景观紧密相连,农耕文明的演进与人类生存的变迁,留下了丰富的生存景观.在当前城市化进程与新农村建设迅速发展的时代条件下,农耕时代将一去不复返,农耕文化也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因此,农耕文明生存景观作为人类历史的见证显得尤为珍贵.本文立足于黄河中游晋陕峡谷地区,以黄土高原村落环境为承载探讨生存与景观.  相似文献   

8.
我国悠久的农业历史,不同的自然条件与生产力发展水平,孕育了丰富多彩的衣耕文化,而农耕文化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保护和传承农耕文化,能增强我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信心,同时,也是当代人的责任。因此,国家农业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中心夏学禹领导曾经说过:“保护、传承和利用好传统的农耕文化,人文精神与和谐理念,不仅在维系生物多样性,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保障食品安全,促进资源持续利用,传承民族文化,保护独特景观,发展休闲农业,推动乡村旅游等方面部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传统与现代、农耕与工业、传统农耕文化与现代工业生产、精神文化心理特质与企业质量管理诉求,这些概念大多数时候被认为水火不容。作为经济现象,虽然具体形式不同,二者之间也必然存在一些共性与契合的方面。本文希望对此作出探讨。  相似文献   

10.
休闲农业的灵魂是农耕文化,休闲农业景点蕴含的深厚义化需要专业的解说员才能完美地呈现给游客,休闲农业解说员的主要任务是对休闲农业园区内农业资源进行讲解、宜传,要求做到举止亲切、表达清楚、用词优美,并熟练掌握相关的农业文化知识。休闲农业解说员对传承我国农耕文化和发展休闲农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梯田是一种农耕方式、一种耕作田制、一种农业形态、一种农耕文化模式。我国的梯田以修筑历史悠久、分布范围广泛、数量众多而闻名于世。梯田是我们祖先在农耕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山地耕作方式,这种耕作方式既能保持水土、又能增加作物产量,能直接解决人的生存问题。梯田的出现是我国古代农耕文明发展的一个奇迹,我国梯田修筑历史悠久,而且普遍分布于全国各地,从南  相似文献   

12.
杨容 《国土经济》2011,(7):12-12
都江堰市位于成都平原西北部,幅员面积1208平方公里,以举世闻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而得名,是成都平原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境内自然生态条件优越,水利资源丰富,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作为拥有一千年多年道教文化历史的城市,"与天地、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已深深印入在此生活的每个人心中,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5·12"灾后重建中,都江堰充分运用这一理念,结合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和办法,  相似文献   

13.
湘西侗族农耕文化类型多样,它不仅包括各种风俗习惯如生产习俗、丧葬习俗、饮食习俗、服饰习俗等方面,也包括各种民间艺术如绘画艺术、雕刻与镶嵌艺术、织锦艺术、建筑艺术等方面。湘西侗族农耕文化蕴含了原始科学性、社会和谐性、勤劳节俭朴实性、生态和谐性等价值,它是构建当今社会核心价值观的一种重要的精神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4.
基于2010年DMSP/OLS夜间灯光影像数据计算出成都平原城市群各区县平均灯光强度值,并与表征城镇化水平的复合指标作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平均灯光强度与该复合指标有很强的相关性,可用夜间灯光指数来反映城镇化水平。采用1992、2002、2012年三期的DMSP/OLS夜间灯光影像数据制作成都平原城市群夜间灯光指数图,对比分析得出近二十年成都平原城市群城镇化过程的时空格局,为成都平原城市群规划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河北省1000个农户的调研,实证分析了河北省农耕文化传承的发展现状。重点对农村文化中的物质精神文化在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农耕文化是我国从未间断的一种文化,是中国劳动人民几千年生产生活智慧的结晶,它体现和反映了传统农业的思想理念、生产技术、耕作制度以及中华文明的内涵。保护、传承和利用好传统的农耕文化、人文精神与和谐理念,不仅在维系生物多样性、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保障食品安全、促进资源持续利用、传承民族文化、保护独特景观、推动乡村旅游方面具有重要价值,而且对保持和传承民族特色、地方特色、传统特色,丰富文化生活与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基础作用。  相似文献   

17.
卞文志 《乡镇论坛》2014,(33):14-15
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开发建设的兰陵国家农业公园已于今年4月上旬正式开园,整个园区占地面积62万亩,分为十个功能区:农耕文化和科技成果展示区、现代农业示范区、花卉苗木示范区、现代种苗培育推广区、农耕采摘体验区、水产养殖示范区、微滴灌溉示范区、民风民俗体验区、休闲养生度假区和商贸服务区。  相似文献   

18.
经济是文化的基础,是一切人类社会活动的物质保障.我所说的经济,并不是具象的,而是高度概括的抽象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在经济领域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具有决定性作用.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确定之后,生产方式对文化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发展于农耕时期,和农耕这种生产方式紧密联系.因此,研究文化,无论是纵向的传统文化,还是横向的世界文化,都不能离开特定的经济,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以及生产方式的关系.因此,我们不能就文化谈文化,必须把文化与社会和历史紧密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19.
农耕文化是我国从未间断的一种文化,是中国劳动人民几千年生产生活智慧的结晶,它体现和反映了传统农业的思想理念、生产技术、耕作制度以及中华文明的内涵。长期以来,人们为了适应生产和发展的需要,创造的多样性农业生产和丰富博大的农耕文化,在它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浸透着历代先贤的血汗,凝聚着我们民族的智慧,它集中升华了亿万民众的实践经验、教训和成功,反映了中华民族对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规律的认识与把握。  相似文献   

20.
《中国乡镇企业》2014,(11):97-97
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农耕文化是我国农业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不能丢,而且要不断发扬光大"。我国悠久灿烂的农耕文化历史,加上不同地区自然与人文的巨大差异,创造了种类繁多、特色明显、经济与生态价值高度统一的农业文化遗产,比如云南红河稻作梯田系统、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