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当前,志愿服务日益引起社会公众的关注和参与。大学生是我国志愿者的中坚力量,代表着我国志愿服务的未来。大学生志愿服务行为影响因素有文化、政治、法律和经济等。志愿行为的可持续化成为我国志愿服务事业稳定健康发展的前进方向。在大学生志愿服务可持续化发展中存在动机功利化、重"量"轻"质"的麦当劳化、社会支持系统不完善以及法律法规不健全等制约因素。为促进大学生志愿服务可持续功能的有效发挥,可以从知行合一、渐进式培育、完善政策法规、加强保障管理以及"互联网+"技术等方面进行改善。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育人先育德,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培育应当以"立德树人"为目标。"立德树人"是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培育的力量支撑,是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培育的顶层设计,明确了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培育的标准。在推进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培育的过程中,致力于促进培育对象的自我发展、完善高校大学生志愿组织运行机制、提高政府及国家在志愿服务方面支持力度,牢牢抓住三个方面,实现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3.
志愿服务不仅是一种利他行为,当中所体现的志愿精神,更是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理念,对大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文章以陕西为例,阐述了大学生志愿精神内涵,分析了当前陕西大学生志愿精神培育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实践对策,致力于帮助高校提升大学生志愿精神培育工作水平,从而培养出更多具有志愿精神的大学生,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4.
志愿服务对于大学生个人成才具有重要的价值。志愿服务有助于提升大学生道德文化修养;有助于助推大学生专业成才;有助于塑造大学生的健康人格;促进大学生社会化的进程;有助于锻炼人际交往和处事应变能力。因此,有必要让大学生从心底里意识到志愿服务工作对自身的价值与意义,将志愿服务内化为自己的自觉行为。  相似文献   

5.
《价值工程》2017,(33):158-160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是一种将理论付诸实践,加强实践育人的重要载体和手段。然而,大学生志愿服务在我国还是一项年轻的事业,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诸如认识不到位,体系不完善等,导致志愿服务本身所蕴涵的"实践育人"功能不能充分得到实现。本文拟从建立教育与文化传播体系、完善组织与管理体系两个角度构建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实践育人功能实现路径,切实推动大学生志愿服务实践育人功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6.
杨镇 《价值工程》2011,30(26):197-198
志愿者行动体现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当前,大学生已逐渐成为城市志愿者行动的参与主体,在各种志愿者行动中不断发挥着自身的作用。长沙市大学生志愿者在参与所在城市志愿服务活动的过程中,主要体现了自身的文化价值、社会价值及个人价值。就文化价值而言,大学生志愿者在服务中发挥着传递传统文化、弘扬人与城市和谐、提升城市文化品味的作用;就社会价值而言,大学生志愿者发挥着社会道德整合功能与激励公民积极向上,融洽社会关系,增强公民责任感的作用;就个人价值而言,大学生志愿者在服务的过程中也提升了个人的精神境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相似文献   

7.
在今天的大学生道德教育过程中,志愿服务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帮助大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付诸实践的同时,也强化了大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是对大学生的人生价值的正确引导,对大学生的素质提升和精神塑造起到积极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可以帮助学生深入地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然而,要让新时代的大学生能够立足社会,各大高校的教育事业也面临着严峻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建立高校志愿服务的完整体系和长效机制是未来高校努力和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大学生志愿服务融入淮安地区的智慧社区建设的现状和问题分析,经过数据整理和研究,提出大学生志愿服务融入智慧社区建设的培育路径,并形成长期有效的做法。面临新冠肺炎疫情、智慧化社区建设等情况,志愿失灵等等问题不断显现。解决志愿失灵问题,形成大学生志愿服务融入智慧社区建设的培育路径,理论上能够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进行更新和补充,实践上形成大学生志愿服务融入智慧社区建设的新内容、新方法、新方向。  相似文献   

9.
《价值工程》2018,(12):176-178
大学生志愿者和高校志愿服务在我国发展迅速。大学生是志愿者队伍中的中坚力量,因此建立健全学生大学生志愿者的长效培训运行模式极为重要。本文分析了目前高校志愿服务培训体系的缺陷与不足,并尝试着提出构建高校大学生志愿者培训运行模式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0.
《价值工程》2019,(29):251-253
大学志愿服务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大学生群体在志愿服务活动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了解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发展情况,本文以合肥师范学院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具体了解大学生对志愿服务活动的认知情况和参与情况。最后根据调查数据分析,提出有关提高大学生志愿服务发展的有效性建议,以期促进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价值工程》2015,(25):258-259
志愿服务是培育大学生社会核心价值的重要载体,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近年来志愿服务呈现出许多问题。探索运用志愿服务培养大学生社会核心价值观,将社会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追求,对国家产生经济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阮芳芳 《价值工程》2014,(17):323-324
文章从大学生对志愿精神的认可、大学生志愿者招募渠道、志愿者组织体系等三方面调查资料为基础,通过对温州某独立院校的大学生参与青年志愿服务的情况进行调研和剖析,得出当代大学生参加志愿活动状况不容乐观的基本结论。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越来越多的高校把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发挥其育人功能和实践功能。随着高校志愿服务组织和参与者数量的增多,高校志愿服务组织的发展出现了一些问题,面临很多困难,制约着我国高校志愿服务的发展。文章的研究重点是通过调研了解高校志愿服务组织的发展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一步提出构建高校志愿服务组织长效管理机制的设想,通过创新模式、规范制度、整合资源和激励机制等方式促进高校志愿服务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关于对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收获性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前阻碍高校志愿服务发展的各种因素中,大学生对于高校志愿服务认知偏差的存在,是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因此笔者利用SPSS15.0统计分析软件就800份桂林地区的大学生对高校志愿服务认知状况的调查问卷进行了统计分析后,发现如大学生从高校志愿服务获得收获,将有助于大学生在今后继续热衷参与高校志愿服务,将有利于高校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闫省省 《河北企业》2014,(10):96-96
<正>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已在我国蓬勃发展,成为了当今社会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对进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发挥着重要的价值导向、价值凝聚、价值外化作用,志愿服务倡导的"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高校要结合大学生成长成才来发展志愿服务,并以志愿服务为平台来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一、志愿服务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追求  相似文献   

16.
志愿服务是大学生参与社会生活、服务社会发展的重要形式,也是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的有益补充。本文在对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志愿服务常态化的内涵和要求研究的基础上,从志愿服务定位、内涵、管理、保障、宣传五个方面分析制约大学生志愿服务常态化的因素,并从突出价值引领、丰富实践内涵、促进持续发展、强化实施保障、营造浓厚氛围五方面进一步探究推动大学生志愿服务常态化的实现路径,为进一步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长效机制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庆秋  王姝 《价值工程》2011,30(8):262-263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是高校服务社会的一种表现形式,对学生个体的发展也有促进作用。在高校建立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长效机制,是一个需要理论和实践探索的过程。针对当前大学生志愿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长效机制的建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政策宣传、组织实施、监督激励、评价调整、社会效应。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拟以上海师范大学2017年度暑期爱心学校、爱心课堂的开展为契机,对暑假期间参加学院志愿服务的近250名学生进行大学生志愿服务动机调查,从青年责任感这一当代青年发展视角考察高校志愿服务群体——大学生的志愿服务动机,得出学生参与高校志愿服务的服务动机总体积极,不同维度下青年志愿动机的差异性显著的结论.结合数据分析,本文从当代青年责任意识、个人发展意识的角度为当代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管理提供了更有成效的管理方法,也尝试为当代青年发展工作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9.
美国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成功经验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多年的发展,大学生志愿服务作为我国志愿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志愿服务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与已步入规范化、系统化轨道的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尚处发展阶段。本文旨通过对美国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成功经验的研究,挖掘出其对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发展的现实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论文探究大学生志愿服务“校地对接”模式的发展建设,通过对广州地区校地志愿服务合作对接现状进行分析,明确了校地双方的角色定位,通过八项措施,探索校地志愿服务对接新模式,促进校地志愿服务深入发展,提升高校育人和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