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高美馨 《财富时代》2023,(9):116-118
<正>国有企业一直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国有企业的发展不仅可以推动与民生相关的各领域基础设施的发展,同时还能为社会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在国有企业不断升级发展的进程中,应有效利用并购重组来提升国有企业的资源利用率、市场竞争力,充分发挥并购重组的优势,令国有企业的发展具备更加科学的指导战略,同时为国企的多元化发展提供有效路径与理论依据。国有企业有着多种模式的并购重组选择,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与发展战略方向,选择合适的并购重组模式尤为重要,在并购重组的过程中必然会面临许多风险与挑战,对此,国有企业如何应对值得探讨。本文以一些国有企业并购重组案例为例,分析了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的动因、并购重组模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倪俊  田雨 《当代经济》1999,(6):16-17
企业重组对国有商业银行带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既有机遇,也有挑战。从企业重组来看,我国目前有近9万亿元的国有资产存量,其中至少有2万亿元必须经过重组才能发挥效益。从银企现状看,国有企业靠向国有商业银行负债而形成的高负债格局决定了对国有企业资产的重组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国有商业银行的债权重组。因此,国有商业银行必须以主债权人的姿态积极发挥能动作用,并以此为契机,适时科学的调整发展战略定位。 一、要发挥国有商业银行的主导作用,在积极为国有企业资产重组的服务中,努力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国有商业银行作为国有企业最大的债权…  相似文献   

3.
高晓燕 《现代财经》2001,21(11):56-59
环渤涨地区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对全国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加入WTO对环渤海地区国有企业结构调整提出新的要求;国有企业需要重新布局,国有企业竞争力有待需要知识资本和制度创新,因此,在环渤海范围内进行国有企业的整体战略布局,实施国有企业的战略性重组,进行制度创新,重新确定企业营销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国有企业技术创新战略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加入世贸组织后 ,国有企业面临着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为顺应时代潮流 ,适应新的挑战 ,国有企业必须实施合理的技术创新战略 ,选准合适的技术创新方式 ,积极推进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5.
邱连强 《经济论坛》1997,(17):26-27
实施企业重组战略实现企业更快发展□邱连强本文针对国企低效运营的现状,提出国有企业必须灵活运用企业重组发展战略,以早日步出困境;然后结合资本市场,分析了国有企业如何因企制宜,多方位地实施包括资产重组和债务重组等主要内容的企业重组发展战略,从而实现企业“...  相似文献   

6.
以国有企业重组为契机促进私营企业成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平  陈俊龙 《经济纵横》2012,(4):105-108
在"十二五"时期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背景下,国有企业重组为私营企业提供了难得的成长机遇,但机遇与挑战并存。私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重组面临着诸多问题。因此,私营企业要充分了解信息,制定长远的发展规划;国家有必要进行有效制度安排,完善制度环境;私营企业要注重自身能力建设,提升自身把握机遇的能力;国有经济的战略调整也要进一步深化,为私营企业成长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7.
<正> 对经济转轨国家而言,都面临着一种挑战,如何进行国有企业重组,是由政府进行国有企业的重组?还是由市场进行国有企业的重组?波兰的选择倾向于后者,并且采取了实用主义的手段和多元化的方法。其中“国家投资基金计划”最具特色。国家投资基金的设立“国家投资基金计划”是目前波兰政府采取的最重要的国有企业重组方式,它以交易的方法对512家国有企业进行了重组,这512家企业的资产约占整个企业资产的10%,包括各行各业的企业。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企业重组热正在全国各地升温,这对盘活国有企业存量资产、搞活国有企业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考虑到世界范围内的企业重组热,再考虑到我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新形势,我们认为,今后在进一步推进企业重组过程中,应从战略高度出发,大力推进深层次的企业重组。一...  相似文献   

9.
以中央企业为代表的大型国有企业如何通过优化重组,转变自身发展方式,直接关系到央企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及大公司大集团战略的实现,也关系到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本文从国有企业重组的历史发展、中央企业重组的历史考察出发,回顾了以中央企业为代表的国有企业重组的历程,对当前中央企业重组思路从规划、主体、方式、目标、途径、过程、内容、范围八个方面进行了反思与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用新视角审读国有经济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何搞好国有经济和国有企业,是会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本文用新的视角对制约国有经济和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系统探讨。文章认为,国家所有制不等于全民所有制,我们需要精心设计搞好的是国家所有制,而不是全民所有制;国有经济职能必须重新定位,这是搞好战略重组的前提;何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必须界定清楚,不能误解资产流失;国有企业摆脱困境的根本出路在于深化内部改革,而不是侧重解决所谓“外部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1.
产业集群的蓬勃发展使得集群政策开始成为各地区地方政府推动本地区经济发展和产业成长的重要政策工具。来自国内外发达地区产业集群发展实践中的大量证据表明,政府政策正在成为各地产业集群培育或发展的重要措施。本文将总结美国、意大利等国家推动产业集群发展的成功政策经验,提炼国外先进地区政府运用产业集群的政策启示,为我国地方政府推动本地区产业集群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政府与市场的划分,取决于人类生活所同时面临的两种不同性质的风险。损失风险属于公共风险,归政府治理;机会风险属于私人风险,归市场治理。市场经济就是风险经济。市场机制就是在一定的制度环境下,市场主体自主地将自己的产权与他人进行交换的风险机制。我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任务,就是向市场注入风险机制,解决制度环境、市场主体、产权制度、行政垄断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当老年产业受制于市场的不成熟、不完善而无法顺利形成良性互动式发展趋势时,由政府介入解开市场与企业间的“死结”就成为一种必然的要求。政府应针对不同性质的领域采取不同的对策。对老年产业竞争性领域的政府对策和非竞争性领域的政府对策问题作了分类研究,并着重对老年产业竞争性领域提出了发展思路和可以采取的具体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4.
公共政策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吴鸣 《经济问题》2004,(5):12-14
任何一项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都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关键在于这种代价能不能承受,值不值得承受。经济学与公共政策有着密切的联系,即使是一些看起来与经济问题无关的公共政策,如果细心分析总是可以发现其中的经济学逻辑。这一逻辑告诉我们,公共政策是通过比较其成本和收益而产生的,公共政策存在的理由在于它的社会成本小于以市场和企业自行解决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5.
于2011年1月正式开通的昆明一丽江铁路(以下简称昆一丽铁路),一方面大大改善了丽江旅游业的可进入性,另一方面则大大减少了前往丽江旅游者的费用开支,从而促进了丽江旅游业进一步的繁荣发展。从旅游者的视角,就昆一丽铁路的开通对旅游者前往丽江旅游盼决策以及在丽江旅游经历产生的影响做出评价,旨在评价这一可进入性的增加对前往丽江旅游者的旅游决策及旅游经历的影响。另外,还验证了火车旅行对旅游者选择丽江作为其旅游目的地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产权可进入市场流通,实行土地资产经营,对此人们已没有疑问。但土地是否有价值(劳动价值),如何确定土地价值与价格,在认识上大相径庭,由此产生种种不同的土地价值观。深入研究土地价值问题,不仅对研究地租地价理论十分必要,而且对研究土地产权流转、土地市场的管理、土地金融等等土地经济问题都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一、三种不同的土地价值观 对于土地价值这样一个基础理论问题,理论界有所谓无价值论、全价值论和土地价值二元论三种分  相似文献   

17.
论公私法划分与市场体制的演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而法治社会的建立和法制的完善则是一个在政府积极推进,社会与国家博弈以及社会交易等各种因素合力推进中逐步发展的制度演进过程。本文从比较西方公私法的划分以及在实践中的作用的角度,从法理学层面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制建设的基础和制度安排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会计工作与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是企业搞好经济管理工作的立足点。论述了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以及单位负责人在本环节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蒋年云 《开放时代》2002,25(6):85-90
确立国有企业的利益主体地位不能单纯地注重在所有制的性质上,而应立足于财产的占有方式。由国有企业产权运动历史发展的四个特征规定,在再生产的过程中,其本身必然地会发生财产主体的背离。国有企业利益主体二重化是国有产权的异化,同时二重化的利益主体又是统一的,并对代表全民的国家利益主体进一步地规定。国有企业利益主体二重性跟马克思提出的“在协作和对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建个人所有制”的预测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20.
为了深入探究全球性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并对转型的中国经济以有益的启示,在自由与制度辨证关系的基础上提出金融自由化的本质是自由与制度结合的理论观点。在这个观点的基础上提出金融危机是“错误金融自由化”的假说,并以理论和实际数据验证这个假说。验证的结论是,此次源于美国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是错误金融自由化的结果,而非金融自由化制度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