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程炼 《中国金融家》2012,(6):142-143,150
曾几何时,欧元的兴起使国际货币多元化成为不争的事实,而如今欧债危机阴霾不散,也给欧元乃至整个国际货币体系的未来带来了诸多不确定性。随着中国经济与金融实力的增长,社会各界对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呼声越来越高……复杂多变的经济金融形势引发了人们对国际货币新的思索:成为国际货币的决定因素是什么?人民币能否成为全球性的主导货币?怎样的国际货币体系才算是合理或可行?  相似文献   

2.
依托欧洲雄厚的经济实力,欧元的诞生有力推动了国际储备货币多元化发展,但作为形成日寸间不长的超主权货币,欧元也面临着需不断改革自身财政金融基础运行框架的要求。文章回顾了欧元在国际储备货币中份额的变化,探讨了影响欧元国际储备货币地位的积极因素和不利因素,并对欧元储备货币地位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贺文峰 《中国外资》2010,(21):68-69
在国际货币合作领域,应提出明确的主张和战略。重点是明确要求美元、欧元、日元三大主要国际储备货币之间的汇率保持一定区间内的协调、稳定,目的不是挑战现有的国际货币体系,而是建立稳定的国际经济环境。  相似文献   

4.
对于欧元的正式面世,仅从欧元自身进行讨论意义是不大的,有必要把欧元放入国际货币体系的框架中作一分析.以美元、欧元和日元为国际储备货币、国际清偿手段和国际金融货币的三极货币体系将在今后20年中逐渐形成.虽然,欧元的出现有可能逐步改变美元霸权的局面,但是,三极货币体系并非是高效率的国际货币体系,其内置的不稳定性,将严重地干扰非三极货币国家经济的稳定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方向及其相关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促进了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讨论,而对超主权国际储备货币与多元化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目标的讨论需要深化对相关机制的研究。本文分析了超主权国际储备货币的必要条件和特别提款权的缺陷及改革的复杂性,提出将多元化的国际货币体系作为现实选择,认为美元、欧元与亚洲关键货币将成为多元化国际货币体系的核心;推行多元化的国际货币体系也需完善国际汇率协调机制,对美元发行应建立国际制衡机制。  相似文献   

6.
韩东  邱波 《金融纵横》2011,(6):12-16
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先后陷入经济衰退,失业率居高不下,货币积聚大幅贬值风险。以金砖五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共同面临资产泡沫、大规模热钱流入、输入性通胀压力等经济问题,改革当前不合理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成为五国共识。本文研究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方向和如何扎实推进金砖五国货币合作。文章首先分析特别提款权(SDR)的创设及运作机理,指出SDR不能担当超主权货币的重任;其次从全球经济多极化的角度,指出国际货币多元化是未来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方向的现实选择;最后探讨了五国货币合作的三项具体举措。  相似文献   

7.
论未来欧元的稳定性陈志昂1999年1月1日,是马约规定的欧洲单一货币的最晚开始期。随着这一日期的临近,未来欧元的稳定性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作为一个人口达3.7亿,国民生产总值超过美国的经济和货币联盟,其货币稳定性如何,不仅对国际货币体系和世界经济具有...  相似文献   

8.
国际货币体系新架构:后金融危机时代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旨在探讨金融危机之后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我们首先分析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世界经济发展基本格局,其特点包括新兴市场国家快速增长,国际贸易与全球化的飞速推进,以及全球金融深化、跨境资本流动金额迅速上升,这导致世界经济对具有普遍良好信用的国际货币的需求大大增加。与此密切相关的是危机爆发前国际货币体系的三大特点:(1)美元成为各国中央银行最为倚重的储备货币,事实上成为超级货币;(2)欧元的快速崛起;(3)美国货币政策以及美元货币条件对全球经济具有巨大影响力和冲击力。基于这些分析,我们论证,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现行国际货币体系难以为继,尤其是因为美元信用基础发生了根本性的动摇,其超级国际货币的地位必然丧失。我们认为金融危机后的国际货币体系有两种主要可能的演变方向,一是各国通力合作创造出超主权国际货币;二是欧元以及人民币不断崛起,与美元形成三足鼎立的多基准货币的新国际货币体系。我们论证,第二种可能性更大。我们建议,中国应长期倡导并参与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积极参与IMF改革,以彰显中国作为一个崛起中的大国积极推动国际合作的风范;但是,由于各种国际政治力量的干扰,我们必须做好第二种情形的准备,人民币国际化是我们最为现实和有效...  相似文献   

9.
刘云 《中国金融》1998,(7):34-37
欧洲货币经济一体化(三)———欧洲货币联盟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刘云欧元启动不仅将对区内经济、金融与证券市场产生重要影响,而且必将对国际货币体系、国际金融市场和银行业等产生重要影响。欧洲经货联盟建立之后,由11个国家组成的欧元区将成为一个拥有2.89亿人口...  相似文献   

10.
开放经济是充满风险的经济,它既为经济主体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又使其遭遇前所未有的外部冲击,国际货币合作及国际区域货币是规避开放经济风险、降低开放经济成本的有效工具,它使货币的职能有了新的扩展。国际区域货币合作模式有三种,即欧元模式、美元模式、东亚货币合作模式。  相似文献   

11.
无论欧洲债务危机如何惨烈,无论今天的人们如何评价欧元,我们都必须承认,欧元是国际货币史上第一个广泛使用的超主权货币,欧盟是世界上第一个超主权经济体,欧元的诞生是经济学理论的重大突破,欧盟的建立是人类历史上一场伟大的政治经济试验。  相似文献   

12.
刘涛 《中国外汇》2010,(15):66-67
拜《货币战争》和次贷危机所赐,近年来在一波又一波声势浩大的全民经济学普及运动席卷之下,中阿百姓如今也开始认真关沣柴米油盐之外的世界经济大势。其中,诸如对美元霸权的批判和对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这类“形而上”的话题也不再局限于精英圈子,而是变得越来越大众化。  相似文献   

13.
区域货币力量的形或并逐步加强,成为未来改革美元霸权的国际货币体系的重要前提,至少会对美元滥发形成有效制约。  相似文献   

14.
欧美一直在争夺国际货币体系的控制权。一国货币充当国际货币会给该国带来丰厚的利益。欧洲推出欧元是为了在国际货币领域与美国分庭抗礼。欧元凭借其,必将在21世纪中成为与美元共驾齐驱的国际货币。国际货币体系将由以美元为主导的单极格局演变为美元和欧元共同主持的双极格局。新的双极国际货币体系的运行机制将发生一些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15.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日益深入,国际货币的多元化成为当今世界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潮流。一国货币的国际化,作为货币发行国经济实力的反映,与该国在国际上的地位、贸易和经济总量密不可分。中国作为正在崛起的大国,在全球一体化经济中,已经高度融人了世界经济,人民币国际化是必然趋势,然而在目前,人民币不能像美元、欧元等货币那样被广泛应用于国际结算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人民币尚未实现完全可自由兑换。  相似文献   

16.
何东  黄卫东 《金融博览》2001,(11):51-52
欧元对国际货币体系的影响 一、以欧盟经济实力为基础的欧元将成为强势货币欧盟强大的综合经济与美国不相上下.近年来,欧洲经济稳步增长;作为国际贸易中份额最大的经济集团,其贸易顺差持续增长;欧元成员国的外汇储备为3498亿美元,约为世界外汇储备总额的1/3.  相似文献   

17.
张茉楠 《证券导刊》2010,(46):15-15
在国际货币市场上,欧元是美元的强劲对手。两次量化宽松政策中,美国信用机构不断调低希腊、西班牙、葡萄牙的信用评级,轮番对欧债危机制造动荡,大举做空欧元。与美国第一轮量化宽松后美国利用欧债危机狙击欧元如出一辙,在美国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之后,美国又在利用欧债余波,大举狙击欧元,这很难说是一种巧合。事实上,这危机背后掺杂了更深层的较量,即美元与  相似文献   

18.
由于美国和欧洲的经济规模和政治实力依然在全球占据主导地位,因此,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基本架构,包括美元和欧元联合主导国际货币体系的格局不会在短期内发生根本性变化.在这一既定前提下,改善国际货币体系,稳步推进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应当是现实的选择,而汇率问题则是其中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9.
经济全球化时代需要国际公认通用的信用货币。二战后期,由多国书面协议建立了以美元为主导的世界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布雷顿森林体系消亡,代之以没有条约约束的"无体系的体系"。但在美国雄厚的经济实力支持下,美元仍然是主要的国际计价、支付和储备手段,是世界货币体系中当仁不让的霸  相似文献   

20.
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先后陷入经济衰退,失业率居高不下,货币积聚大幅贬值风险。以金砖五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共同面临资产泡沫、大规模热钱流入、输入性通胀压力等经济问题,改革当前不合理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成为五国共识。本文研究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方向和如何扎实推进金砖五国货币合作。文章首先分析SDR的创设及运作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