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深圳的前身是个边陲小镇。没有资源。没有资本,犹如一张白纸;深圳的今天却无人不晓.不同的是那张白纸变成了国际化大都市。人均GDP全国第一。出口额连续12年全国第一。深圳。成为中国发展“自主创新”的名品牌;而深圳高新区,则是这块品牌的核心。 这块品牌核心的分量有多重?采访中。记记下了一个片段:在深圳高新区,北起广深高速公路。南濒滨海大道,西临麒麟路。东至沙河西路。不足12平方公里的区域创造出数千亿元的产值。IBM公司一位副总裁打趣道:“广深高速一塞车,全球PC就缺货。”[编按]  相似文献   

2.
王鹏 《山东经济》2005,21(3):110-114
“泉城”曾是济南的美誉,是济南人的骄傲,是济南旅游的吸引力所在,然而,现实的发展却使“泉城”大为失色,济南旅游陷入尴尬的境地。济南要重塑旅游形象,最有效的方法是整合泉水资源,打造“泉城”品牌;筹办泉水文化节,提升“泉城”品牌形象;促进旅游相关服务业的发展,丰富“泉城”品牌内涵,走品牌之路。  相似文献   

3.
他,始终以“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清华校训要求自己;他,凝炼并执著倡导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六赢”理念;他,背负着民族品牌强势崛起的神圣使命;他,正在继续将民族企业打造成令国人骄傲的跨国集团……  相似文献   

4.
李毅  吉雄 《改革与战略》2005,(7):i002-i006
在卷烟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在国际知名卷烟品牌虎视眈眈中国市场之际,如何生产出令消费者喜爱的品牌产品,实现中国卷烟民族工业的振兴与发展,这是中国烟草行业面临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5.
宁凌  廖泽芳   《华东经济管理》2007,21(3):137-140
中国作为一个服装大国,能够与国外的服饰品牌进行抗衡的强势品牌几乎没有。文章以中国服装企业的品牌建设初探为题,阐述了品牌和品牌建设的相关理论;归纳了我国服装品牌建设现状,针对国内服装企业品牌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品牌建设的相应对策;最后以珠海威丝曼服饰有限公司的品牌建设历程为例,总结了其在品牌建设中的优势和劣势。  相似文献   

6.
《四川经济研究》2007,(6):11-11
目前四川有关部门正在制定的《四川省工业品牌建设行动纲要》中明确表示将增加对获得国家级、省级品牌称号的产品和企业等的奖励额度:获得中国世界名牌的,一次性奖励200万元;获得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中国最具市场竞争力品牌、中国重点出口品牌、国家级产业基地的,一次性奖励100万元;  相似文献   

7.
行业百态     
洋品牌全部跌出彩电“五虎榜” 中国彩电市场最新情况表明:中国品牌彩电在零售量的占有率达到87.27%,外资品牌只占到12.73%;并且前五名全部是中国品牌,分别是海信、长虹、创维、TCL、康佳。同时,在高端电视格局中也表现出了这样的结论,以液晶电视为例:中国品牌在零售量的占有率达到80.39%,外资品牌只占到19.61%;并且前五名也全部是中国品牌,分别是海信、TCL、厦华、创维、  相似文献   

8.
目前。在国内百货公司开设柜台和建立门店的珠宝品牌已经数千家,但是中国至今没有诞生一个真正的钻石品牌。  相似文献   

9.
陈冬梅 《产权导刊》2010,(11):15-16
海外折桂比肩世界品质 “王老吉”为中国老字号民族品牌,拥有170多年历史,红色罐装“王老吉”是凉茶行业的第一大品牌,销售网络遍及中国大陆30多个省、市、自治区,并销往东南亚、欧美等地。  相似文献   

10.
2013年11月6日,中国影响力企业品牌文化论坛作为第八届北京文博会的组成部分,在北京京两宾馆召开。第九、十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成思危;《经济日报》原总编辑冯并;中国科协新技术开发中心主任王军;中国文化传媒集团党委书记刘杰;中国城乡建设经济研究所所长陈淮;国家发改委顾问办研究员、亚洲品牌协会执行主席周君;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赵忠秀;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亚星;北京品牌协会会长孟卫东;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张庆增等领导与专家、企业代表以及相关媒体出席了活动。  相似文献   

11.
孝顺的儿子,源于父母从小到大的悉心照看;优秀的企业,在于对消费者自始至终的精心培育。大量的企业沉浮向我们揭示:企业的持续发展,归功于企业对品牌和产品利益的“远视”,那就是——优秀的企业:应该做“未来”的品牌。  相似文献   

12.
南非世界杯中的中国元素几乎都是廉价低端"中国制造",少见具有价值的"中国品牌".文章分析了"中国制造"与"中国品牌"的区别,并提出了由"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品牌"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中国经济比很多人想象得更稳健。有些中国品牌在西方并不为人知,但生产这些品牌的中国公司往往实力雄厚;在国际贸易方面,中国商品所占的市场份额依然突出;在宏观调控方面,许多西方国家政府根本没有钱投资经济,而中国政府依然有充足的资金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4.
项目开发背景 上海是中国近代工业革命的摇篮,是“中国制造”的基地;同时,上海又是我国知名品牌的集聚地,是诸多中华老字号品牌的原创地。 上海的品牌曾占全国品牌的80%,在计划经济时代曾经撑起全国品牌的“半爿天”。  相似文献   

15.
资讯·箴言     
诚信是底线,是生命线;创新是上线,是能力线;责任是热线,是感情线。做品牌,必须“守住底线,突破上线,强化热线”。 ——品牌中国产业联盟主席艾丰  相似文献   

16.
在众多企业的沧桑史上,不少著名品牌由于种种原因失去了往日的光环,或昙花一现,或龙头蛇尾,从此一蹑不振。导致名牌倒牌“变味”的原因很多,但更多的是来自企业自身。总结得失其主因有九:1.守牌失新。躺在名牌上吃老本是一些名牌产品“变味”,失去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原因。有些品牌成名之后,丧失了技术创新动力,品牌的科技含量踏步不前;还有一些名牌厂家的新产品开发缓慢,缺乏不断开发新产品以适应市场消费潮流不断变化的意识,“守老不思新”,循守旧框,最后遭到淘汰。2.质量滑坡,一些企业在品牌成名后,片面追求产量,放松了…  相似文献   

17.
上汽"底气"源何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永钧 《上海经济》2006,(11):70-71
中国汽车市场早已群雄逐鹿,国际巨头在此圈地为王。后起的中国自主品牌们,在这片“热土”上能搏得一席之地已属难得,而上汽一出手便冠以“高起点、国际化”之名——[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2005十大品牌     
2005年,在中国的品牌星系中,有的品牌如同恒星,耀眼而持久地闪烁光芒;有的品牌则像流星,在短暂的辉煌过后归于沉寂。让我们追溯一下它们的运行轨迹……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中国市场进入品牌经济时代,消费者内在需求转向为价值观表达,品牌对于价值观的定位成为消费者关注的重点。文章以ERKE为例,将郑州市销量前三名的店铺顾客作为调研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法,以共情为中介,探讨品牌价值观与共情对品牌忠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品牌价值观的自我超越及保守对提高品牌忠诚有重要影响;品牌价值观的自我提升不能引起消费者的共情;品牌价值观对品牌忠诚的影响大部分来自直接效应,共情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0.
五粮液,一个创造年销售收入几十亿元的白酒品牌,茅台,提出了它百亿工程的战略;剑南春,将传统(唐时宫廷酒)与现代(盛世剑南春)有机地根植于品牌文化中;泸州老窖,自两三年前开始提升产品力和品牌力;全兴,在品牌力的打造上,在业界堪称一流;郎酒,历经诸多“磨难”,在“中国郎”品牌统领下,初步形成了一套符合郎酒实际的营销体系和以业绩为导向的分配机制;沱牌,四川的“六朵金花”之中以稳健著称;西凤的崛起得益于抓住了品牌这个牛鼻子;董酒,为改制付出了最高的成本。[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