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马晨 《理财》2007,(6):94-94
“我该买什么保险?”“什么样的保险产品更好?”“我是不是买这个产品买亏了?”在林林总总的保险产品面前,持有上述想法的人不在少数。其实保险产品如同其他商品一样,没有最好的,只有最合适的。根据收入的高低、家庭结构的具体情况,选择一款适合  相似文献   

2.
张婕在2007年初入市,共买了17只基金,投入了200多万元.在买第一只基金轻松赚到了第一桶金后,恰逢2007年下半年牛市最后的疯狂,张婕的基金大多是在那时候买入.除了2008年买入的两只债券型基金获取了一些收益外,其余的股票型和指数型基金损失惨重,最高曾亏了近50%,目前大部分仍然亏了30%.为此她深为苦恼,借本刊与汇添富基金联合举办的理财讲座之际,向理财专家姚磊先生请教.  相似文献   

3.
银行私人理财业务在经历了去年“井喷”式的火爆发展后,目前已出现“零收益”甚至“负收益”的尴尬局面。下一步该往何处转航,已经是银行不容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无论是资深投资者还是新投资者,无论是已经获得大量收益的投资者还是亏了钱的投资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这句话,可能永远都适用. 然而,近一段时间以来,面对不断上涨的股指,相当一部分投资者似乎都忘记了“风险”二字,陷入了近乎疯狂的状态.从新开股票账户数、资金流入股市的情况、融资融券情况等都能看出这种端倪.  相似文献   

5.
老李去年借着股市红火,赚了不少钱.今年虽然行情也不错,但市场进入宽幅调整期后,老李账面上的钱还是亏了一部分,不免感叹"闭着眼睛买股票都能赚钱的时代过去了".老李开始审视自己的投资、保障结构,越来越觉得把钱全都投到股市风险太大,还是添置一些保险和稳健收益产品更安全.这时,万能险进入了老李的视线  相似文献   

6.
一向颇受大家信任、被认为收益非常可靠的银行理财产品,在近期爆发出一股“零收益”的风暴,预期收益30%最终变0、浮亏近70%……“零收益”理财产品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什么?在不可控制的市场波动因素之外,隐藏在背后的问题是什么?应该如何改进?此时,似乎已经到了我们为银行理财产品把脉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7.
投资基金ABC     
A、买卖基金不同于买卖股票去年底至今年以来,许多基金投资人遵循“低买高卖”的原则,及时赎回,获取收益。其实,买基金不同于买股票。“低买高卖”是所有股市投资者遵循的赢利原则,许多做短线的投资人,习惯于在上涨趋势良好时便进行抛售,一方面,是为了及时套现,获得既得收益。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避免因为股价下跌而带来的风险。这样的投资理念,并不适用于基金的投资。许多投资人在赎回上有着“从  相似文献   

8.
《中国工会财会》2015,(3):46-47
岁末年初是理财的高峰期,一些缺少投资经验的人,往往喜欢"赶时髦",什么流行就跟着别人投资什么,余额宝热了就投余额宝,股市火就去炒股,理财产品收益高了又去买理财产品等等,最终赚钱不多,甚至亏了本。理财师提醒投资者,理财不可"赶时髦",要明确自己的投资方向,做好长远的投资规划,这样才能使投资得到应有的收益,建议做到以下四点:1.明确自己的投资方向。现今,市场上各个银行、第三方理财公司、信托公司、证券公司、基金公  相似文献   

9.
《科学投资》2008,(2):8-8
邮储银行的首只人民币理财产品“创富1号”日前已在天津、黑龙江、江苏、河南、福建的邮储网点试点销售。“创富1号”是一款高风险高收益的产品,主要投资于基金。据了解.今年邮储银行计划推出“创富”、“天富”、“财富”3个不同风险和收益的理财产品系列,“创富”是高风险高收益的产品,投资于基金、衍生产品等,“天富”是中等收益的产品,”财富”是较低收益的保本产品。  相似文献   

10.
2002年,一种类似瘟疫的地下六合彩——“买码”侵袭湘中大地,并迅速蔓延开来。“码”害到处,不少人倾家荡产,不少家庭妻离子散,不少国家工作人员锒铛入狱。位于湘东平江县某局储蓄所市场营销部主任吴文苗及其手下4名职工擅自挪用储蓄款780万元买“码”,演绎出了湖南自建国以来合谋人数最多、犯罪金额最大、性质最恶劣的贪污公款参与私彩赌博案。  相似文献   

11.
在经历了2007年“银行理财元年”的爆发式增长和2008年的零收益、负收益等“收益门”事件之后,我国银行理财市场迎来了回归稳健、理性发展的2009年。  相似文献   

12.
吴辉 《投资与理财》2013,(22):60-61
很多人对银行理财产品的印象是:低风险、收益率高于定期存款。这种印象总的来说没有错,但银行理财产品绝不是垂手可摘的牡丹。在过去的一年里,多家银行爆出的银行理财产品“零收益门”、“负收益门”事件就是最好的警示。  相似文献   

13.
一谈到分红保险,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年终分红不好,不具备投资性,这类保险产品成为了让保户们叫苦不迭的“买前承诺高,买后方知收益无保障”的老大难产品。  相似文献   

14.
案例:前段时间,刘先生的定期存单到期后,准备到银行重新进行转存时,在该银行宣传栏中写着“本银行代理某保险公司的XX万能险上月收益率3.5%以上”的宣传文字,这段文字一下子吸引住刘先生的眼球.XX万能险的收益竟然比一年定期存款的收益还高,银行工作人员看到刘先生有购买该万能险的意愿.也马上走过来向他极力推荐,本来刘先生先前看到万能险的“高收益”时就有些动心,  相似文献   

15.
在分享股市收益的巨大诱惑下,很多往日的老储户纷纷入市。“对新手来说,买基金相对于买股票的优势,在于获取可观收益和规避市场风险更有保障。”中信基金市场部高级副总裁赵宏宇女士如是说。据统计,截止2006年6月23日,110只开放式基金中有92只过去一年的净值增长率超过33%,有力地验证了基金的投资价值。  相似文献   

16.
多阶段网络化DEA模型对于打开经营“黑箱”,评价决策单元的整体效率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是对传统模型的重大改进。本文通过研究风险因素对传统DEA模型和多阶段DEA模型计量的经营效率的影响,找出对多阶段网络模型所得经营效率的影响因素,得出“收益”和“风险控制”是影响效率的最主要因素,相对而言,“收益”较“风险控制”对效率的影响更大。通过研究将有助于管理者确定生产过程的非有效来源,确定效率的改进方向。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影子银行”的快速增长和高收益吸引了信托、证券、资产管理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参与.而受规模监控及分业经营的限制,银行业信用扩张受到影响,为了获得高收益,银行业积极在表外创新各类融资产品,客观上为“影子银行”的发展提供了便利.  相似文献   

18.
王增武 《金融博览》2011,(18):20-20
作为一种新兴的金融业态,在短短七年左右的时间内,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已由弱不禁风的“树苗”生长成一棵“参天大树”。然而,这棵参天大树长得比较随意,未能经受住全球金融危机暴风骤雨般的洗礼,相继爆出了零收益、负收益、收益不达标、高额亏损、展期和理财变保险、投诉无门等异象。  相似文献   

19.
余平 《理财》2011,(6):6
前一段日子,一个证券公司的朋友极力推荐我买一只消息股,他信誓旦旦地说这只股票三个月内翻倍没问题,经不住诱惑,我从积蓄中拿出八万元准备买这只股票。母亲是个老股民,她劝我说消息股靠不住,我像是着了魔一般,根本听不进去母亲的劝告。最后母亲无奈地说:"你从没炒过股,连个股市账户都没有怎么买股票?干脆我帮你买下这只股票,赚了算你的,亏了算我的。"母亲的话很  相似文献   

20.
《中国工会财会》2006,(3):50-50
银行对五花八门的理财产品进行市场营销时,往往强调产品的收益率高低,对产品的宣传多是正面的,风险揭示往往不足。面对花花绿绿的宣传单,客户一定要多长几个心眼,多问问,多算算。比较理财产品看年收益“累计收益”是部分银行在宣传理财产品时的常用字眼,例如某外汇理财产品号称3年累计收益超12%。其实,“累计收益”这个指标没有多大意义,只不过看上去数字大一些,客户在比较各种产品时应使用“年收益率”指标。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有时被某些银行用来“打马虎眼”。例如某两年期的外汇理财产品号称保底收益为3%,其实这个3%指的是两年期满后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