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海外经济评论》2007,(50):18-19
中国房地产市场上最近出现了一些耸人听闻的看法。一些人认为,住宅市场已显示出发展为泡沫的迹象,这可能会带来巨额银行坏账。另一些人警告称,即将有大量楼盘涌入写字楼市场。 对于外国投资者而言,好消息是这两种说法都没有出现,坏消息是外资集团投资中国房地产实际上已变得愈发困难。  相似文献   

2.
【美国之音9月26日】中国老百姓最常抱怨的一件事情就是房地产价格居高不下,一般人根本买不起。现在很多网民认为房屋价格高涨和腐败有密切的关联。中国媒体报道,近两个月,广州和上海等地的房屋价格有所下降。有的人认为,这是房地产市场的反腐败风暴震住了腐败分子,吓退了权力资本而使房地产成本降低,不过也有人认为不能把一切负面的原因都简单地归于腐败,而房地产价格的调控需要采用更多基于经济规律的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3.
韩曦 《广西经济》2007,(9):42-43
进入2007年以来,中小型的房地产开发公司面临着需要对县域房地产市场进行研究的紧迫性,研究和利用好县域房地产这个市场,是中小型房地产公司得以继续生存的重要出路。要研究县域房地产市场,我们需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4.
LP市场扩容     
郭莉 《首都经济》2011,(8):52-55
"七八千人搞饲料,年利润两个亿;七八十人搞房地产,年利润两个亿;七八个人搞金融,年回报至少两个亿。"同饲料大王刘永好投身PE一样,这也是很多民营实业家纷纷试水LP(有限合伙人)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房地产不是普通商品,房地产市场也不是完全自由竞争市场,房地产周期波动对国民经济影响重大。这些都决定了政府必须发挥“看得见的手”的作用,适时适度调控房地产价格。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政策多种多样。但总体上可分为调控供给与调控需求两类。无论是从经济金融理论还是从过去调控的经验教训看,国内的房地产市场都应坚持以需求调控为主,并分层次具体实施需求调控。  相似文献   

6.
陈晨  廖鑫 《东北之窗》2010,(12):16-17
尴尬的“且调且涨” 能够用来形容近年来房地产市场发展特征的莫过于“调”与“涨”两个字了。房地产市场大有怎么“调”都挡不住“涨”的势头,“且调且涨”由此诞生。  相似文献   

7.
《调查研究报告》2006,(98):1-16
2006年一季度房地产投资增速回落趋缓,房价总水平涨势虽有所回落,但仍然维持在高位,一些城市房价出现新一轮上涨的现象,同时空置房数量持续增加。面临当前房地产市场存在的问题,需要总结前两次宏观调控的经验教训,充分了解当前房地产市场供需特点,有的放矢地选择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8.
赵晓 《西部论丛》2008,(1):39-40
裤子是什么?对于中国房地产市场来说,就是产权制度。如果一个人只穿上衣,不穿裤子,我们不能说这个人没有穿衣服,因为他的确穿了上衣,然而因为最关键的地方裸露着,我们会说这个人穿衣严重不符合标准,甚至干脆宣布他属于“没穿衣服”一类。中国房地产市场也是这样。尽管政府早就提出要建立“现代产权制度”,但是中国房地产无论市场化也罢,房地产调控也罢,几乎都没有涉及到房地产市场的基础制度——产权制度的变革。然而,房地产市场如同其他市场一样,其实是一个制度体系,而产权乃市场的基础和根本。  相似文献   

9.
从今年1至6月房地产开发统计快报可看出,近来全国房地产市场总体呈现出“两快一慢”的独特景象:“两快”是指房地产价格回升相当快,销售面积增加相当快;“一慢”是指房地产投资增长比较慢。“两快一慢”的特点,在北京等一线城市表现得尤为突出。“两快一慢”的情况如果长期得不到解决,将会严重威胁到房地产市场的稳定,进而影响到宏观经济的稳健运行。  相似文献   

10.
《海外经济评论》2007,(1):24-24
[美国世界新闻网2006年12月29日]近日,中国银监会副主席蒋定之两次在媒体上表达了对房地产市场的担忧。他最新的表态认为,中国今年的房地产宏观调控总体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房地产市场是不稳定的,过热势头仍在。蒋之定的话,无异宣告中国的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失败。  相似文献   

11.
赵莹 《辽宁经济》2004,(2):52-53
1998年下半年以来,沈阳市房地产业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房地产投资以每年30%以上的速度递增,房地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有些人从房价持续上涨,空置率不断提高的角度出发,认为沈阳市房地产开发过热,出现了地产泡沫。笔者认为价格上涨,空置率较高这只是一些表面现象,沈阳的房地产并没有过热,正处于健康发展的上升阶段。以下本文将分析沈阳市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房地产市场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牵动很多人的心。本期本刊编发了三位专家关于房市的评论性文章,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投资所研究员张汉亚的文章认为,房价的合理与稳定是房地产产业发展能否保持稳定的最重要因素,中肯建议地方政府和开发商要加强自律。著名地产评论家章林晓则从分析房地产市场“两快一慢”现象成因入手,给出在房市供应端的解决之道,建言通过土地供应机制的适度调整等手段以调控房市格局。北京经济信息中心价格专家王小娥则从需求的角度,提出房地产市场的持续发展与繁荣,需要真正关注与呵护市场中的刚性需求,三篇文章从不同角度的探讨,更利于我们立体审视中国房地产市场。  相似文献   

13.
《海外经济评论》2006,(12):33-33
摩根士丹利年内投资房地产的重点将由口本转移至中国,投资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资金将增加两倍或30亿美元,该行看好中国的经济及房地产市场,不排除今年投资中国的金额会与投资日本的金额相等。  相似文献   

14.
杭州房地产业:周期波动与风险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杭州房地产市场存在着周期性波动。在房地产交易量回升、供需两旺的背后,要清醒地看到房地产市场存在的风险,提高风险防范能力。[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易宪容 《沪港经济》2008,(12):16-16
中央推出房地产新政之后,许多房地产开发商认为中央的这些政策还不够,并不足以让房地产市场出现逆转,他们极力主张放开第二套住房按揭贷款界定。这些人表面上是在救中国经济,实际上是希望使房地产开发商牟取暴利的模式得以维持。  相似文献   

16.
杨扬 《浦东开发》2001,(7):19-20
经过近两年时间的筹备,上海市民翘首以待的“网上房地产”开始运行。“上海网上房地产”是由上海市房地产交易中心和上海市房地产经纪人协会发起成立的。具体实现是借助于互联网、计算机和通讯等现代高科技手段,搭建房地产网上交易平台,将分散的房地产交易信息汇集成统一、规范、共享的信息,形成本市的房地产交易网,从而形成“大市场、大流通”的格局和统一的房地产要素市场。这也是上海市房地资源管理局继1999年开通房地产政府网站、完成政务公开以后,围绕今年市政府一号工程实施的又一项重要举措。“上海网上房地产”应运而生 …  相似文献   

17.
从2010年国十条出台以来,政府对房地产的严厉调控一波接着一波。在近两年的时间内,尽管这种房地产宏观调控一直难见切实有效的效果,但毕竟遏制了国内楼市”高烧”不止的势头,并推动了房地产市场渐渐转向健康的发展方向,且相关政策对房地产市场约束力也越来越大。因此,当一线城市的住房销售出现快速下跌,当一些城市的住房价格开始松动并向下调整时,当国内经济增长有放缓迹象时,总是会有利益攸关的部门或人出来要求政府弱化这种“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暗暗希望当前的房地产政策会如2008年下半年那样突然逆转。而这次美国债信危机,  相似文献   

18.
中国南方两座最大城市出现了房地产市场走软的征兆,表明中国政府给房地产投资热降温的举措可能正在出现成效。  相似文献   

19.
1.房地产市场的组成。作为房地产业赖以生存的房地产市场,至少包括土地市场和商品房市场两大组成部分。在土地市场中,土地使用权的出让、转让与出租分别属于土地的一级、二级和三级市场;在商品房市场中,增量房、存量房的交易以及房屋出租依次属于商品房的一级、二级和三级市场。但是,由于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信息披露等原因,本文则侧重于一级市场的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20.
《海外经济评论》2006,(1):18-20
【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就在两年前,西方国家房地产市场一片繁荣时,受到全球经济低迷、非典危机、政治因素以及银行大量呆帐的影响,亚洲房地产市场状况不佳。香港楼市下滑造就了大量的负资产业主,新加坡楼市暴跌,日本则陷入了近10年的第三次衰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